[摘要]從品牌正式推出,到最終在華落地生根,DS用了半個世紀。後來者的身份,註定它錯失先機,加之如今的汽車市場硝煙瀰漫,DS與徐駿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就如同在鋼索之上前行,每一步都可能關乎存亡。
[騰訊汽車原創報導 畢然]雖然時常要出席各種正式場合,徐駿卻從來不穿正裝鞋。
「我全是休閒鞋,因為不管到哪裡去,我都在不斷的走路。」4萬步、30公裡,對於徐駿而言,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走路之外,徐駿更多的時間裡都在思考,尋找作為一個後來的豪華品牌,DS的出路和前途。
《問道-營銷界》徐駿:走鋼索的人
這是一個充滿壓力的命題。「絕大部分豪華汽車的潛在車主不知道DS是一個豪華品牌,甚至從未聽說過它。即便是曾對其產生興趣的用戶,轉化率也不足一成。」當我們提到DS,一位分析師如此表示。
上海DS車主陳悅的經歷,也印證了這一數據。「雖然我好不容易說服妻子,同意讓我購買DS 6,但我卻發現自己沒辦法讓身邊的朋友相信,DS其實是個豪華品牌。」自從買了這輛車,陳悅的生活陷入怪圈,他需要不斷向身邊人闡述DS到底是什麼。
徐駿的壓力與挑戰盡在其中。對於尚未在中國培養起用戶族群的DS來說,品牌力的不足是極大瓶頸。更何況,在DS前行的道路上,需要面對的問題還不止一個。
成立之初,DS曾為自己畫了個大餅:到2015年末,DS品牌預計在華年銷量達到20萬輛。而後來的路卻並未按預想前進。儘管在排名上,DS已晉升中國豪華車市場前十,但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態勢,令其絲毫不能鬆懈。
以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為例,位居排行榜前三位的奧迪、寶馬、奔馳銷量分別為41.2萬輛、34.3萬輛和26.6萬輛。與它們相比,DS的2.2萬輛銷量差距不小。即便是高過DS一位的英菲尼迪,銷量也比DS多近7000輛。
往後看,即使是被DS擠出了前十位的謳歌,明年也將迎來國產的「東風」,並期望藉此改寫在中國的發展腳步。對於DS而言,追兵將至,而自身想要再進一步卻並不容易。
「我們現在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徐駿深知DS的生存現狀。
從1955年品牌正式推出,到最終在中國落地生根,DS用了半個世紀之久。後來者的身份,註定它已錯失先機,加之如今的汽車市場硝煙瀰漫,DS與徐駿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就如同在鋼索之上前行,每一步都可能關乎存亡。
走在夾縫中
作為一個投資人,趙恆從2012年開始投資DS品牌。一開始他心態很好,並沒有指望能在一兩年內獲得盈利。但拿到2013年的業績,即便是做足了心裡建設,一年賣不到100輛的窘迫,也頗讓他感到灰心喪氣。
DS啟動經銷商招募之初,資金投入、店面選址和建店規格都比照奧迪、寶馬這樣的一線豪華品牌。當時有人算了一筆帳,DS品牌4S店建店成本在1000萬元到3000萬元之間,若要實現盈利,單店每月銷量應在30輛到50輛之上。市場的冷漠反應,無疑讓大部分DS經銷商陷入了如趙恆一般的失望與焦慮之中。
徐駿知道,必須改變的時候到了。為了提振經銷商的信心,在建店初期、開業以及後期,DS均會給予一定的援助,此外還會根據店面規模不同提供一份200萬-400萬元不等的建店補貼。
大刀闊斧之下,DS品牌經銷商的盈利狀況在去年得以改善。數據顯示,2014年其在中國總計售出2.67萬輛國產車與進口車,也就是說全國79家經銷商平均年銷售約330輛。去年12月開始,已有部分經銷商實現了當月盈利。
與此同時,從向奔馳、寶馬、奧迪發起挑戰,到對標如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等日系品牌的高端車型,再到將其品牌定位拉至「豪華入門級」……缺乏清晰、長久的品牌定位,也是DS的軟肋之一。
在網絡上,DS常常因為 「屌絲」首字母相同而遭到調侃,與其力圖打造的高端形象相去甚遠。再加上在其進入中國短短的3年時間裡,DS的定位不斷遊移,更讓消費者難以對其有清晰的認識。
在徐駿看來,如此現狀固然是阻礙,但入華時間短、消費者對品牌尚未行程固有印象反而給企業發展留下了空間,這也是DS所尋求的最大機遇。「既然有狹縫,就說明我們可以鑽過去。正因為中國人對法系豪華車並不認知,在我們引入後,大家才會更具備消費激情。」
徐駿首先做的事情是:給消費者講故事,強化豪華品牌形象。按照規劃,首先要做的是宣傳法國文化,如法國的奢侈品、箱包、香水、旅遊資源等。之後是宣傳源自巴黎的理念,因此DS的宣傳口號從「敢想敢為」、「獨樹一幟」更改為「前衛•巴黎」。而最終,最重要的是讓品牌落地,即把產品導入到用戶需求中。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汽車獨家稿件,版權為騰訊汽車所有。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騰訊汽車)及作者,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