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巴塔哥尼亞的品牌美學價值

2021-02-28 品牌觀察


1979年,伊馮·喬伊納德和妻子瑪琳達創立了巴塔哥尼亞,生產戶外探險服裝和設備。當時,他們的競爭對手包括土撥鼠(Marmot)、樂斯菲斯(North Face)、山脈設計(Sierra Designs)、戶外研究(Outdoor Research)、凱爾蒂(Kelty)、哥倫比亞(Columbia)。

表面上看,巴塔哥尼亞似乎沒有任何特別的優勢。但是,早在巴塔哥尼亞公司成立之前,喬伊納德就是一個著名的美國登山者,由其第一個革命性地倡導使用在自己車庫裡改造的鐵匠鋪子鍛造的登山設備。

那個時代的美國登山者都用歐洲產品,但喬伊納德覺得太笨重了,而且他更擔心的是登山者毫不在意地將巖釘丟棄在花崗巖上,破壞了約塞米蒂(Yosemite)原始的「垂直特性」以及壯麗的山脈。1950年代後期,喬伊納德開始設計並手工鍛造可以拔走的「遺失之矢」牌巖釘。在接下來的10多年裡,他增加了許多屬於第一次的富有創意的攀登設備的設計。然而,因為財政困境,設備生意最終被轉讓出去。但是,喬伊納德傳播登山美學的信心沒有削減,他一直是美國登山美學的領軍人物。

伊馮·喬伊納德

喬伊納德和他的同道們推崇男性氣概,他們將野外探險看作是一種冒險性的、競技性的業務愛好,是對自然的深刻的美學欣賞。1973年,喬伊納德發布了公司第一份產品目錄,是一張36英寸×32英寸的大幅頁面,折起來像一張地圖,這是他的「登山美學宣言」。在他以登山迷的方式對於技術先進的設備進行的描述中,這位領軍人物傳播了他的登山理念:只用一個詞來說,就是清潔。只有注重環保的登山迷和登山運動者所開展的登山活動才是清潔的登山活動。清潔是因為巖石並未因為登山者的到來而改變。清潔,是因為沒有什麼東西釘入巖石,並從巖石中拔出來而使巖石受到破壞令後來的登山者減少了自然的體驗。清潔,就是攀登巖石而不去改變它,就是自然之子們更接近於自然的登山。在後來的產品目錄中,喬伊納德繼續就一些他認為對於野外探險方式極其重要的話題,向他的消費者讀者們進行宣講,內容從技巧到服裝到審美性的思考。喬伊納德本人也從未停止進行戶外探險,無論是衝浪、登山,還是以極限速度奔跑,他總是散發出海明威風格的冒險者氣質:他是那樣的一種男人,特意要去喝他曾經釣過魚的每一條溪流的水,無論那水裡有多少細菌,「我早已決定將餘生投入戶外,那就必須適應。我因此經常生病,但每次生病之後我都變得更強壯,因此就少生病了。」1960年代至1970年代,正值喬伊納德登山生涯的巔峰期。然而,登山美學只是小眾市場,對美國的大眾市場沒有什麼吸引力。到了1980年代中期,美國社會發生了顯著的變遷,登山美學對上層中產階級的消費者產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歷史上,貧苦的歐洲移民和宗教放逐者懷著建立一個新家園的希望來到北美開疆拓土,克服了難以想像的挑戰和數不勝數的危險。拓荒的過程,鑄就了美國人實現美國夢所必需的堅韌和頑強意志。這一神話也產生了美國的最初的且迄今仍最有影響力的環保主義模式,這便是對荒野的保護。19世紀末,拓荒運動接近尾聲時,泰迪·羅斯福甚至讓美國人相信,這個國家需要保留一些荒野以挑戰城市生活造成的日益柔弱之氣,並將美國西部大片崎嶇不平的地帶劃為國家公園。約翰·繆爾充分代表了美國人對於荒野的另一種眷戀,他承襲的是愛默生和梭羅在19世紀開啟的浪漫主義傳統,他們希望通過投身大自然來重新獲得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快速消退的個人自由。1980年代中期,裡根時代恢復美國拓荒神話的努力,刺激了上層中產階級的高品味消費需求。在美國政治話語中,通過重新激活人們對荒野體驗的認同來重塑美國人的角色感,一直都是一個中心線索。美國最近一次拓荒精神的復甦是由1980年代的經濟重建促動的,這些新的經濟形勢要求美國人尋求一種角色轉換。隆納·雷根所指出的道路,就是將促進拓荒精神的復興作為解決美國問題的辦法。裡根及其追隨者們指責美國中產階級使這個國家的精神衰退,這些人都在大型官僚機構、聯合企業、專業領域或高等院校之中。他們被鄙視地稱為吃餡餅的「雅皮士」,他們生活講究,信奉物質主義,缺乏在新經濟中生存所必需的男子氣概和力量。裡根所要復甦的拓荒神話對這群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要想取得經濟成功的人與在荒野中的槍手一樣必須具備徵服世界的道德觀。上層中產階級感到必須採納一種充滿活力的拓荒精神,才能證明自己根本不是官僚體制中的安逸的雅皮士。與此同時,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個龐大的人口群體,他們由受過大學教育的父母撫養長大,已經開始踏入社會。美國人地位消費的標準發生了快速的變化,從購買昂貴的物品變為追求文化品味的體驗。因此,上層中產階級同時被兩股力量牽引,一股朝向荒野冒險,另一股朝向文化品味的新模式,這兩股消費力量通常是相互衝突的。在黃石公園開機動雪橇或者在加拿大獵殺麋鹿都是荒野冒險的偉大表現,但無論如何談不上什麼品味。而成為獨立電影或精品葡萄酒的鑑賞家則極大地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品味,但同時也表明他是一個安逸的都市人。能夠將修養和荒野冒險結合在一起的活動,會得到高度的讚賞。巴塔哥尼亞正處於這個理想的位置,它的產品手冊提供了一種導向,告訴讀者如何以一種富有品味的世界主義的形式來進行荒野探險。巴塔哥尼亞一直採用大開本的產品目錄作為主要的品牌推廣方式,該目錄設計得像一本雜誌,裡面有各種故事、文章和攝影報導,不時地插入探險設備。

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巴塔哥尼亞的產品目錄按照一種嚴格的格式,一期又一期不斷重複這種格式,從而有預見性地吸引了尋求一系列有品味的荒野探險的上層中產階級的潛在消費者。巴塔哥尼亞成為高端品牌,其定價在業內幾乎屬於最高的。巴塔哥尼亞鼓勵消費者將記錄他們令人難忘的冒險經歷的照片或文章發給自己,產品目錄便成了愛好者們交流經驗的地方。在編輯方針上,目錄一直對愛好者們的立場、技巧和快樂大加讚賞,並邀請大眾市場消費者一窺這一高深精妙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的人們追求的是戰勝下一個無法想像的挑戰。

從一開始,巴塔哥尼亞就推出了「現場報導」,是第一手的關於危險的荒野探險的險情和激情,公司將此稱為「旅行者和探險者發自自然前線的緊張體驗」,摘錄如下:

天堂地獄

我用9小時完成了一個24小時山地自行車賽的路程。晚上的時候,下起了瓢潑大雨,氣溫開始下降,我的身體感到了疼痛,但我知道必須保持行進速度。單向賽道變成了一條流淌著樹根、石子和泥漿的黑色道路。凌晨3點,濃霧降臨到森林路段,周圍變得模糊不清,放大了我夢境般的孤獨感。這時我的體內溫度下降到了體溫過低症狀的邊緣,我加快了速度,避免在寒冷的夜裡倒下。天方破曉時我穿過了轉換區,有聲音傳進我的耳朵,將我從遙遠的夢中喚醒進入到現實世界。我一直集中精力去保持我無法確認的領先優勢,這股力量驅動著我。最後我贏了。勝利的滋味又苦又甜。一陣巨大的放空感席捲了我,比賽結束了。體力上的付出,與自然拼搏的精神,不斷攀登的力量——使我繼續前進的動力。這是一種深深的激情的全部,使我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我是誰:當我匍匐在車把上的時候,我是我唯一需要面對的人。我的胃提到了嗓子眼。腦子裡的念頭急速翻湧,想要確定我必須遵守的準確的次序。在30年的登山經歷中,我從未繞繩降落到瀑布裡。我聽不到同伴的聲音,水擋住了視線無法看見他在哪兒。冰冷刺骨的水鑽進了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順著背部流下,注滿我的靴子,我一點點地失去感覺。但我朝黑色的水池下面看去時,發現自己纏在了攀繩上,我的大背包的負重使我下沉,我將在深不見底的水中慢慢地溺亡。一開始,峽谷是和善的。我們用5天時間登上了一座從未被人攀登上的2.1萬英尺高的山峰,位於印度喀喇崑崙山脈。然後我們選擇了峽谷作為下山路線。但事情變得麻煩起來,峽谷的坡度幾近垂直,巖石很光,表面生長著藻類,像是塗了高級機油一樣黏滑,幾乎找不到可以固定攀登工具的裂隙。我們找到一個地方,在吊索的頂端碼起一堆巖石,大家最後握了手。我摔下背包,擰開綁在降落繩上的登山鎖。在水流的衝擊中,我用雙膝往下滑。在接觸水池的一瞬,我立即拋開繩子,向水淺的地方奮力遊去。我的背包在水面上像個軟木塞一樣蕩來蕩去。喔!我想,我不可能比這做得更好了。這些發自肺腑的對於極限探險的描述,正是上層中產階級美國人所渴望的。

巴塔哥尼亞的產品目錄表現出對於特定探險地點的一種迷戀。他們從不進行那種普通的登山,他們去的是阿拉斯加布魯斯山脈的阿納克圖山谷(Anaktuvuk)、紐西蘭的庫克海峽(Cook Strait)或者秘魯的普米裡尼(Pumirini)。

這些地方沒有開鑿過登山路線,其中很多在遙遠的外國,它體現出參與者不凡的品味。照片和文章將參與者表現為有趣的和世界主義的波西米亞分子。比如,在一本目錄上有這樣的照片:一幫傢伙戴著滑稽可笑的帽子和眼鏡,在阿拉斯加的德裡納峰頂踢踢袋,照片的文字說明是:「1.4萬英尺:如果我們無法控制一場風暴,那麼就在風暴中遊戲吧」。幾頁之後的另一張照片,一位只出現下半截的傢伙正在一個破舊的野營地後面提褲子,文字說明是:「一天的艱苦攀巖之後,布萊恩·克洛德的褲子。攝於約塞米蒂山谷停車場四號營地」。然後,我們又看到一名女子站在一輛老式凱迪拉克敞篷汽車的前排座椅上,後排座位最大限度地摺疊起來,擺放了登山裝備和雪撬,文字說明是:「開路,到戶外,開啟攀登內華達託雅比山的可能性」。這本目錄以道格拉斯·皮考克的現場報導作為結尾。皮考克曾以軍用乾糧為食在叢林中尋找灰熊的足跡達十年之久。但是皮考克也透露自己喜歡波爾多葡萄酒和鵝肝醬,正如照片上顯示的那樣:在黃石公園的溫泉裡,他在喝一瓶柏圖斯酒莊1974年出產的葡萄酒。柏圖斯酒莊是波爾多最著名的酒莊,這瓶酒的價格在照片拍攝的那個年代大約是200美元。巴塔哥尼亞的產品目錄始終將探險愛好者表現為世界主義的波西米亞分子,為了尋找下一次激動人心的探險體驗,他們在全球極其自信地旅行,這就精準地滿足了新興的上層中產階級對於充滿文化品味的野外探險的需求。對大自然的美學的關注,同時也有對探險的徵服,這些元素完整地貫穿在每一期產品目錄的圖片中,也經常體現在文章中。大自然以其最純粹和天真的方式被描繪出來,成為令人敬畏的和深刻的美學體驗的源泉。

1993年,巴塔哥尼亞發起保護鮭魚運動,要求炸毀阻擋鮭魚產卵路徑的水壩。它在1990年初的一篇題為「幫助狼回歸黃石」的文章,甚至引領了一場長達十年的運動,呼籲將現代工業化的景觀重新改變成荒野景觀。循著巴塔哥尼亞的品牌發展軌跡,你已經不難理解:該公司是有機棉T恤以及用可回收的聚酯塑料做原料的搖粒絨夾克等紡織品的生產商,它不僅引領著可持續發展的紡織品的生產,而且公司還用它的營業收入資助數百家環保團體。

喬伊納德甚至發起「百分之一為了地球」計劃,參與這項計劃的公司都將拿出銷售收入的1%支持被批准的環保組織。這些價值主張,讓巴塔哥尼亞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在大眾市場上的消費者中引發了強烈的共鳴。

「為這個星球捐贈1%」(1% for the Planet)活動的宣傳

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上層中產階級有一種想法,希望加入一個能夠吃苦耐勞的世界主義的探險者的部落,這些探險者粗茶淡飯、勉強維持生計,這樣使他們有儘可能多的時間登山,去努力追尋下一個危險的荒野。

註:本文是品牌觀察社長兼總編輯鄭學勤的讀書筆記,寫於2021年1月28日星期四早上。特別感謝O2O社交新零售平臺千屏千品對「鄭能量下午茶」提供支持。

►  千屏千品100萬現金全國徵稿

千屏千品依託品牌觀察16年來服務中國品牌價值500強、中國行業標誌性品牌的強大整合能力,創新設計出融體驗、消費、傳播為一體的O2O社交新零售電商平臺,專注服務4000萬縣城中產階層的優質生活需求。

千屏千品將在全國2000個縣城豎立2000塊地標屏、開設2000家線下體驗店,結合旗下美女吃貨團,從全國2000個縣篩選出2000個農產品地標品牌,推廣到全國2000個縣城。

►  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大賽啟動

相關焦點

  • 認識巴塔哥尼亞,人人有責 單讀
    巴塔哥尼亞並非地圖上的準確地名,而是一大片廣闊模糊的地域,橫跨阿根廷和智利,足足有近三十五萬平方英裡。其實,單從地表特徵來辨認巴塔哥尼亞反而更快些,只要看到冰川運動留下的玄武巖礫石,還有主宰著大地的低矮灌木,你就知道,自己已立足於巴塔哥尼亞的大地上。
  • 柏拉圖的「理念」論美學及其影響
    就思想而論,柏拉圖美學奠定了西方古典美學的基礎,他提出的「理念」論美學,歷來被後人重視和研究。正如20世紀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所說的一樣,整個西方哲學史就是對柏拉圖思想的註腳,西方美學也不例外。柏拉圖哲學美學的出發點是「理念」,什麼是「理念」,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但不少讀者對此存在誤解。
  • 巴塔哥尼亞地區探險指南
    南美寬闊的土地上幾乎到處都是無人的野路,而巴塔哥尼亞的面積是加利福尼亞州的兩倍,眾多體型龐大的壯美景觀都在這裡等待探險者到訪
  • 【UUP案例|醫療美學|Yestar藝星醫美品牌塑造與升級】
    不論醫美行業內外,藝星一直以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連鎖品牌。
  • 新零售的冰與火之歌9-體驗價值七種武器之新美學的微笑
    體驗價值的七種武器在《未來簡史》中,將體驗分為知覺X情緒X想法;近年,各個新零售的實踐者、創新者也從各個層次對體驗價值進行定義和劃分,品牌猿則從品牌和新零售構建的角度對體驗價值進行簡單規整。品牌猿認為,數字時代,新零售的體驗價值由新美學、新效率、新信用、新愉悅、新社交、新連接、新生活賦能七部分組成。
  • 行走地理 | 世界盡頭、巨人之地——巴塔哥尼亞高原(重發)
    巴塔哥尼亞高原是南美洲和阿根廷的重要地區。位於南美洲南端,面積約68萬平方公裡,分屬阿根廷和智利兩國。西班牙語中 ,「巴塔哥尼亞」是「巨足」的意思。巴塔哥尼亞高原 ,自然環境獨具特色,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有豐富的石油、煤炭、鈾礦等。
  • 關於美學是感性認識的科學之論
    鮑姆嘉通在《美學》中給「Aesthetical(美學)」所下的定義是:「 Aesthetica(作為自由藝術的理論、認識論之下的理論、美的思維的藝術類理性的藝術)是感性認識的科學。」在《判斷力批判》之前,康德完成了《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研究「知」的問題,即探討人類知識在什麼條件下才是可能的,屬於認識論。
  • 一個比土地更美麗的地方,智利的巴塔哥尼亞,探索兩個國家的旅行
    旅行的時候總想找個沒人打擾的地方,所以你的機會來了,當你在智利巴塔哥尼亞旅行時,你可以在同一條路線上享受兩國的旅行。世界氣候總是不斷變化的,北半球是冬天,南半球是晴天。每個寒假,你都可以去一個地方,那就是智利和巴塔哥尼亞,對了,還延伸到阿根廷旅行(因為巴塔哥尼亞主要位於阿根廷,一小部分屬於智利),可以輕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 真珠美學孫玉婷,潛心打造輕奢美妝護膚品牌
    近年來美妝護膚市場呈現出旺盛蓬勃的發展態勢,行業內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品牌,真珠美學便是其中之一。在真珠美學孫玉婷的帶領之下,品牌不斷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煥發出了強大的活力與生機,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優質產品。  真珠美學孫玉婷以珍珠為靈感來源,創立了輕奢美妝護膚品牌真珠美學,推崇「女性獨立而美」的生活方式以及「始於愛,成於心」的品牌理念。
  • 「中國醫美美學論」,又是什麼概念?從我本人植髮說起
    12月19日,在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新氧科技提出的「中國醫美美學論」,更是引發了行業的共鳴。那麼,什麼是「醫美美學論」?對新興的中國醫美行業有何實際參考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呢?所以,美學醫生應具備審美情趣。儘管不必藝術家那樣具有過度外化,別出心裁的裝扮,但必須有醫學美學的魅力與形象。著名演員、新氧體驗官「美齒導師」王智說,「讓一個女生無價的,不只是長得漂亮,更是活得精彩!讓一個行業無價的,不只是高速發展,更是醫美向善!」
  • 西方音樂美學研究的新景觀 ——《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書評
    2019年,由宋瑾教授主編的《西方現代音樂美學》[2](以下簡稱:《現代美學》)出版,該書曾受到當時還在世的於先生的殷切關懷。在重新梳理《導論》有關理論的基礎之上,還加入了一些新的美學觀念,如:「西方現代音樂表演美學」、「新方法論的音樂美學」、「分析哲學的音樂美學」、「實用主義音樂美學」和「教育哲學的音樂美學」等。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中國書法史上,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的, 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論家鄧以蟄先生 (1892—— 1973) 。這位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 與朱光潛、宗白華同為現代中國早期從事美學研究的安徽籍同鄉, 和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的著名學者, 早在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 即擬撰寫一組總題為《書法之欣賞》的書法美學專題論文 。
  • 未來品牌大會|圓桌對話:東方美學品牌理念與設計的差異化之路
    12月18日,由胖鯨主辦的未來品牌大會於上海蘇寧寶麗嘉酒店圓滿落幕。經典品牌高層、新銳品牌創始人、投資人、營銷解決方案實戰專家等不同領域的案內人,圍繞品牌價值、品牌體驗、品牌增長三個模塊,進行了現場分享。胖鯨希望認可品牌價值的同仁可以從嘉賓分享中得到鼓勵和啟發,為此,胖鯨特提煉分享精華整理成文。
  • 電影美學課程講稿之一: 什麼是電影美學,以及如何研究電影美學
    Aesthetica(作為自由藝術的理論、認識論之下的理論、美的思維的藝術、類理性的藝術)是感性認識的科學。關於美學研究的分類,觀點一認為可分為美學本體論(康德)、美學史(克羅齊)和美學批評(巴贊),觀點二認為可以分為美學史和美學批評。美學批評又可以分為理論批評和實際批評。在理論批評的分支中,又可細分為美學本體論[2]和美學分論。
  • 西爾維婭維達爾完成巴塔哥尼亞Cerro Chileno Grande山33天獨攀
    從2020年2月7日到3月10日,在山壁上度過33天後,西爾維婭·維達爾(Silvia Vidal)在智利巴塔哥尼亞的Cerro Chileno Grande西壁上完成了新的大牆攀巖。Sincronia Magica(A3 + / 6a +,大約1200m)是該山西壁的第一條路線。
  • 《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的美學意味與價值指向
    溫和中帶一點「瘋狂」  ——《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的美學意味與價值指向  作者:王作剩  縱觀日本導演園子溫的電影作品,其影像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極端陰鬱、癲狂與暴力,以《愛的曝光
  • 論網絡媒介下的微電影美學
    論網絡媒介下的微電影美學 目 錄1.微電影的美學特徵        …………………………………… 31.1「微注釋                      …………………………………… 6學術聲明                  …………………………………… 7     中文題目:論網絡媒介下的微電影美學
  • 冠志詳解「方界美學」:全新SUV廣志7號推動品牌更新
    推出的官宣廣汽傳祺汽車全新SUV車型廣汽7系讓人印象深刻,他使用了一種新的家庭設計語言「方界設計美學」,縮寫為「方界美學」,其中許多來自中國古代思想家莊子。這當然與廣汽汽車是中國誕生的第一個堅持積極發展的自主品牌,也是第一個攻擊國內高端化的自主品牌。
  •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論——論《悲劇的誕生》中的美學思想
    摘要:日神和酒神是尼採美學思想中一對核心概念, 本文闡述了尼採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產生的淵源, 重點分析了在《悲劇的誕生》中尼採賦予日神酒神新的文化內涵, 以及兩種衝動在悲劇誕生中所起的作用, 進而探討尼採對叔本華思想的繼承與創新。
  • 美術研究|陳旭光:論電影工業美學的大眾文化
    精英知識分子往往堅持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如「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態度,不願承認藝術的大眾文化性或大眾文化趨向,甚至激烈批評大眾文化的美學品性和價值觀念。當然,中國當代的大眾文化自有其發展的獨特語境。離開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當代文化發展的實際境況和社會主義國家體制的特殊性,我們關於大眾文化的討論就難免緣木求魚、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