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期的推文中,我們曾聊到宮崎駿兒子宮崎吾朗36歲那年導演的處女作《地海戰記》是如何得令人失望,但這次,他又是如何的帶給我們驚喜。興許是宮崎吾朗開了竅,或是因為《地海戰記》讓他感覺丟了爸爸的臉,為一雪前恥,宮崎吾朗推出自己的誠意之作《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不過宮崎駿也藏著自己的一份私心,老父親一把年紀了,還在為自己兒子的前程擔憂,他這次並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太難看,並沒有像《地海戰記》那樣選擇事不關己,而是老兵出馬,幫助兒子一起完成了這部動畫長片。當然,主要工作還是宮崎吾朗一人擔當。
《虞美人盛開的山坡》延續了吉卜力工作室一貫安靜而美好的風格,女主一如既然的少女臉,涉世未深,對人生中即將到來的第一次愛情滿懷期待,毫不關心時代大背景,過著自己小人物的生活。
宮崎吾朗這次也學聰明了,他沒有向《地海戰記》那樣一意孤行,想說的太多,到最後反而什麼也沒說好,這一次他說的簡單,就在簡簡單單的說一個小故事,不添油加醋,不宏大敘事,故事徐徐展開,反倒更顯溫情。
學會講故事的宮崎吾朗,給我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不說它優秀,至少不會像《地海戰記》那樣在及格線上掙扎。
「太美妙了,畫風,配樂還有故事本身都太美妙了,宮崎吾朗說60年代是日本最重要的時期,因為日本是從60年代開始真正成為一個國家的(註: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的二十年間,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所以他將那個時代的情懷投射到每個人物中,影片中那些對過去的留念未來的憧憬,人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以及那份懵懂的愛都令我動容。這是我近幾年來看過的最動人的日本動畫。」
「故事看似狗血,但畫面中卻是滿滿的情懷,對過去的懷念,對戰爭傷痕的撫平,在愛情故事裡加入了文化保育的母題,倒是一貫的吉卜力風格。借物詠志,借景抒情──青春真好!」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為啥沒有盛開的虞美人?特意去查資料考據了一下:東京文京區某坡道上有家餐館叫「虞美人」,原著漫畫出版前,作者與講談社的編輯常在這裡商討事宜,漫畫成書後,就有了《虞美人坡》這個名字。動畫只是沿用了原名。至於「盛開」,是中文翻譯的發揮。宮崎吾朗拍完此片,終於獲得了宮老爺子的認可。這是戰後日本經濟急速起飛的年代,是各種思潮活潑覺醒的年代,是全學聯全共鬥轟轟烈烈的年代,是東京奧運會即將召開的年代,整個片子昂揚著生命力與自由叛逆的精神。下町黃昏的橘色燈光與繁華的市井風氣、哐啷哐啷飛馳下山坡的自行車、少女飛揚的裙裾與麻花辮、邊走邊吃的炸可樂餅、橫濱港的巨輪、海鷗與汽笛,夜色裡巴士站少女的告白,少年們捍衛著屬於自己的精神角落…而2020年一個輪迴過去,東奧會因為疫情的關係暫時取消,回看這個片子,怎能不唏噓?希望疫情能快點過去,全世界人民好起來。(影評人:匡匡)
雖說對比《地海戰記》,《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確實有了個質的提高,但也沒有到好評如潮的地步。
在網上還是不乏批評的聲音。
「從這部動畫就看得出宮崎駿對他兒子的愛,不然怎麼捨得讓他毀掉先後誕生過多部經典之作的吉卜力呢?」
「劇情太狗血太特殊又小家子氣了,像一部低劣的韓劇似的,完全無法代入,更沒被感動。看到那些裝純的片段我如怪蜀黍一般怪笑個不停。畫面夠美,但是完全抄襲宮崎駿的風格,不值得期待。」
「看電影海報還以為宮崎吾朗逆天玩起印象派畫風了,原來還是吉卜力一貫的風格。其實沒必要要求兒子繼承爹,只是這青出於藍,相比藍就弱爆了,又不需要特效,又沒有獨特的風格,一個用真人就能表演的狗血故事用得著拍成動畫嗎?畫風、年代感細節和配樂不錯,老爹的遺風,連期待這部電影都是因為他爹(參與了部分製作的緣故)。」
是,讓我們回到現實,宮崎駿是已經老了,今年79歲的他確實有可能有一天要「畫不動」了,我們也確實期待這個世界上能再出一個宮崎駿,雖說看宮崎駿動畫的人成長了一代又一代,但如同「總會有人18歲,但沒有人永遠18歲」,這個世界每天都會有新的人類誕生,就理所應當的要有新的動畫誕生,我們不希望宮崎吾朗僅僅成為另一個宮崎駿,我們更希望他能表現出與宮崎駿不同的,屬於他自己的東西。
對於一部電影,每個人看完後的感覺都不盡相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們沒有必要強求每一個人都能和我們有一樣的感受,也沒有必要失望作者為什麼會朝著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的方向發展劇情,這時候我總會想起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的一句話,「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著,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天生就具有的那些條件。」
最後,讓我們一起期待吾朗君2020年的最新長篇動畫作品《阿雅與魔女》,該作品是由宮崎駿負責企劃,宮崎吾朗擔任導演的長片3DCG電影。(少見,多年堅持手繪的吉卜力也要開始向迪士尼靠近,用起了CG嗎?是宮崎駿的妥協,還是宮崎吾朗帶來的創新,亦或是吉卜力在尋求突破?泥沙俱下的動畫市場,CG更快的作畫速度,是想把動畫也變成流水線那樣的規模化產業嗎傳統職人作畫已經不符合當代主流精神了嗎?朋友們更青睞手繪畫風,還是電腦CG製作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