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山修司少女詩集》: 日本怪才寺山修司 經典詩作集

2021-01-11 紅網

 基本信息

書名:《寺山修司少女詩集》

作 者:[日]寺山修司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5月

作者簡介

[日]寺山修司 SHUJI TERAYAMA,日本詩人、導演。1935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1960年前後,開始涉足影視編劇和電影導演工作,代表作有《拋掉書本上街去》《死者田園祭》等,因顛覆而前衛的視覺風格被譽為「銀幕詩人」。1967年,創辦實驗劇團「天井棧敷」,巧妙運用肉體、影像、音樂和詩的語言,革新了小劇場的表演美學。著有《幻想圖書館》《不思議圖書館》《寺山修司少女詩集》等多本圖書。1983年5月,因肝硬化去世。

譯者:彭永堅,又名彼得貓,順德人,彼得貓古本店店主,廣州書墟發起人。

內容簡介

被遺忘的少女,住在港灣紅色的小屋裡。她所做的事,只是每日夕陽西下之時前往海邊,錄下海水的聲音。寺山修司將映入這名「少女」的眼眸與心底的景象,以愛之名撰寫成詩。

《寺山修司少女詩集》是寺山修司的經典詩作集。全書分為九個篇章,分別是《海》《我作的童謠》《貓》《我是男孩時》《惡魔的童謠》《人偶遊戲》《愛》《花詩集》《時而如沒有母親的孩子》。每個篇章內含多首小詩及散文詩,延續了寺山修司一貫的獨特想像力、無邊知識量,集獵奇、幻想、實驗、浪漫於一身。

[NextPage]

 在線試讀

 最短的抒情詩

眼淚

是人類自己做出來的

最小的海

在月夜的海上

放了一張信紙上去

被月亮的光線照耀

信紙會變成藍色嗎?

人們稱之為魚的

都是誰的信紙

 海的即興曲

來個只畫海的畫家的故事如何?

這是一個為了向自己所畫的大海投身自殺,每天都 反覆描繪藍色大海的畫家的故事。

無論畫了多少幅,因為那僅僅是「 畫 」,他的願望 始終沒法實現。

他變得越來越貧困,畫商們也開始不理睬他。

在他坐落於小巷的窄小畫室裡,只剩下一幅鐵色般 寂寥的大海的畫,其他所有的家具都賣光了,一件也不剩。 終於,在一個檸檬色的月夜裡,畫家對自己的「 海 畫 」失去了所有自信,一個人靜靜地走到碼頭,跳進真正的大海裡自殺了。

可是,就算他跳到真正的大海裡,也沒有發出水的聲音,反倒是他的畫室,從那裡傳來了「撲通!」的水聲, 濺起一層白色的浪花。

如果真有那樣寂寥的畫,無論如何也想要一幅……

有關海的起源的一章

你,知道嗎?

海的起源,那是女人的一滴眼淚。

那眼淚,為何無法停止地將地球浸溼了?沒有一本科學書了解,只有我一個人知道。

相關焦點

  • 關於寺山修司
    出版了詩集《只給你一個人》、戲劇集《血站著睡著了》、第三本和歌集《死在田園》、評論集《戰後史》。      1966年,寺山修司開始在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馬主持的《朝日畫報》上連載繪畫評論隨筆。廣播劇敘事詩《池谷慧呈》在義大利獲獎。製作的紀錄片《早安印度》(NHK)獲日本藝術節記者俱樂部獎。電視劇《搖籃曲由來》在日本藝術節上獲獎。在人類座劇場上演《亞當和夏娃、我和犯罪學》。
  • 世界是人類想像力的收集物 | 寺山修司
    我的工作就是寺山修司 」森山大道和寺山修司的互相啟發更為直接他們一起坐車到處跑森山大道第一本震驚攝影圈的處女作《日本劇場寫真》就是寺山修司題詩的1966年,兩人還一起合作了一部《啊,荒野》寺山修司中學期間發表的詩歌《青之星》,資料來自WOWOW電視臺2015年10月31日播出的《掃墓物語》第三集。
  • 熒幕詩者的綺麗世界vol.1 | 寺山修司
    「少女時期的憂鬱是對整個宇宙的傲慢。」——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翻開《寺山修司少女詩集》,我們很容易被它的表象欺騙——一顆包裝精美的粉色糖果,引誘著我們想像它純粹的甜美,但當剝開色彩鮮豔的語言糖紙,把內核含在嘴裡細細品味時,才能覺出甜美下巧妙蘊含著的一點苦澀。
  • 寺山修司的符號實驗和頹廢美學
    相對於作品浩瀚的帕氏,作為導演,修司一生中只有五部長片,但是他卻有無數部不為人所了解的實驗短片,舞臺劇,也給不少電影做編劇。處在義大利和日本兩個民族不同的心靈積習下,帕索裡尼會用不合時宜的幽默來戲謔一番,雖然這種戲謔讓人無法發笑,而寺山修司的電影本身就是嚴肅的,在他的幾部電影中,自始至終找不到絲毫戲謔的成分,而替代以強烈的悲憫情懷。
  • 寺山修司70年代實驗短片特輯與寺山影像中的材料性討論會
    寺山修司運用底片重疊、刻刮、火燻、各種自製的特色濾鏡、多重曝光,及菲林分割重組的技巧,即使沒有電腦特效的加持,也可以將影像重新生成為任何想要的文本,產生種種匪夷所思的絢麗。寺山借著演員的肉體表現心理衝突,運用象徵的動作與畫面表達出情慾、仇恨、原罪等等母題。在他的影像裡空間被分割、被「篡改」,他嘲諷自己的電影生涯,嘲諷觀影行為本身,表達著反叛一切的野心。
  • 在寺山修司和森山大道身後,看見背街人生
    整本書,隨著文章的發展,配著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就如同寺山修司的一幕一幕的實驗劇,灰暗、戲謔。關於寺山修司,貼在他身上的標籤數不清:詩人,導演,先鋒戲劇作家,作詞家,小說家,幻想家,反叛文化旗手,攻擊型前衛藝術家……日本人乾脆稱他為「日本戰後風起雲湧的十二面相怪人」。可他不屑地冷笑:「我只有一種職業,我的工作就是寺山修司」。
  • 每個恨媽青年心上都住著一個寺山修司
    via死者田園祭寺山修司曾說過:我只有一種職業,我的工作就是寺山修司。  自稱「寺山修司轉世」的園子溫走過彎路。狂戀寺山十幾年後不由得感慨,寺山是「甜甜圈型人」。「詩人」「導演」「東方費裡尼」「叛逆革命者」的標籤,只是甜甜圈外圍的麵包。真正使甜甜圈成為甜甜圈,使寺山成為寺山的,是那個不能接觸的中心,和中心裡的空洞。
  • 走進「不思議圖書館」 | 和寺山修司一起學習冷知識……
    .這裡唯一的「圖書管理員」,就是寺山修司。寺山修司的身份眾多:首先是詩人,19歲就獲得「短歌研究」新人獎;其次是電影導演,拍攝了5部長片,《再見箱舟》和《死者田園祭》都獲得過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的提名,導演巖井俊二自稱是他的粉絲。寺山修司還是日本的戲劇先鋒,31歲時創立話劇實驗室「天井棧敷」。在這些光環之外,他還有演員、作家、作詞人、賭馬評論家等身份,以致當被人問到職業時,寺山修司通常會說:「我的職業就是寺山修司。」
  • 迷戀說謊的寺山修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佐藤忠男在日本電影史中是這樣描述他編寫的幾部劇本的:他不斷地鑽常識的空子,將容易變得晦澀難懂的前衛性實驗變成了離奇而輕快的遊戲。在筆者看來,寺山的作品確實極富趣味,其中亦有自身極為嚴肅的哲學,他的作品並非止步於將知識轉化成明媚可接受的調性,作為一名作家導演,寺山修司的電影始終重複著以下幾個主題:弒母、父死、母子戀、離家、被強姦的少年、過去與現在交織的時間。
  • 由烈到靜 | 寺山修司70年代短片介紹
    70年代的寺山修司想要通過創作實驗短片,用無限的想像力擊敗世界。他運用底片重疊、刻刮、火燻、各種自製的特色濾鏡、多重曝光,及菲林分割重組的技巧,即使沒有電腦特效的加持,也可以將影像重新生成為任何想要的文本,產生種種匪夷所思的絢麗。寺山借著演員的肉體表現心理衝突,運用象徵的動作與畫面表達出情慾、仇恨、原罪等等母題。
  • 寺山修司 寫真屋 / 摩訶不思議なファインダー(下)
    貼在他身上的標籤數不清:幻想家、反叛文化旗手、攻擊型前衛藝術家……日本人乾脆稱他為「日本戰後風起雲湧的十二面相怪人」。可他不屑地冷笑:「我只有一種職業,我的工作就是寺山修司。」就其47年短短一生來說,有四個字再恰當不過——天嫉英才。
  • 寺山修司 x 三島由紀夫:情色、戲劇與時間(上)
    寺山修司(1935-1983)著名導演、前衛戲劇家、詩人
  • 獵奇藝術|寺山修司「生活給你太多苦痛,那就拋掉書本上街去」
    寺山修司,昭和炸彈對日本甚至於東亞而言,什麼時候是文化大爆炸的時代?《拋掉書本上街去》,這部寺山修司的第一部長片,用荒誕的劇情設置和畫面表現,將觀眾的承受能力拉至極端,往心臟直插了一把殘酷的青春成長日記。寺山用大段的詩句、獨白和哲學說教,強調作品的意圖,脫離在劇情之,表達激進的自由觀,青年人衝上街頭鼓吹著他們的論調,以不屈的姿態面對被壓制,被束縛的狀態。
  • 寺山修司對談三島由紀夫:落後於時間的永遠是女人
    寺山修司(1935-1983)著名導演、前衛戲劇家、詩人坊や - 友川かずき來自拋開書本00:0004:31——編按——今天推送的是寺山和三島對談的下篇上篇:寺山修司對談三島由紀夫:反體制的感情就是情色。三島說:情色就是無限接近上帝時卻對上帝背過身去,所以才讓人興奮。這就是薩德啊。他還說: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正是情色的根源,所以說反體制的感情真的可以說是情色。寺山說:把性愛和生殖聯繫在一起的性教育實在是挺蠢的,託爾斯泰的性觀念是極端錯誤的。
  • 寺山修司 x 三島由紀夫:情色、戲劇與時間(下)
    寺山修司(1935-1983)著名導演、前衛戲劇家、詩人
  • 森山大道×寺山修司:將人生的「後窗」敞開,絕不關上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2015年,日本明星設計師、出版人町口覺在每年一度的Paris Photo上推出《森山大道:寺山》限量英文、日文版,延續了寺山修司與森山大道這兩位藝術家自上世紀60年代開啟的跨界合作。至今,這部日本文學與日本攝影的跨界之作的限量英文版已幾乎絕版。
  • 森山大道 & 寺山修司:邊緣人物,背街人生
    整本書,隨著文章的發展,配著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就如同寺山修司的一幕一幕的實驗劇,灰暗、戲謔。關於寺山修司,貼在他身上的標籤數不清:詩人,導演,先鋒戲劇作家,作詞家,小說家,幻想家,反叛文化旗手,攻擊型前衛藝術家……日本人乾脆稱他為「日本戰後風起雲湧的十二面相怪人」。
  • 寺山修司:寫真的狂想
    電影《拋掉書本上街去》插曲徐淳剛 | 文寺山修司(1935—1983),詩人、編劇、導演,是激流湧動的
  • 戀愛中的女人就像貓咪一樣丨日本怪才寺山修司《少女詩集》
    因為日課丨愛上寫作千 百 萬 作 者 的 創 作 天 堂寺山修司:一位被遺忘的日本文藝怪才
  • 寺山修司:去世三十多年的日本劇作家,為什麼突然又火了?
    消息一經確定即引起廣泛關注,打開電影宣傳主頁,可以看到兩位主人公的海報旁「擊碎孤獨」的標語,電影簡介寫道:2021年,人類依舊孤獨嗎——電影海報寺山修司是日本昭和時期的前衛藝術家,寫短歌俳句、詩歌評論、隨筆小說、還創作戲劇電影,涉獵範圍很廣,享有「語言的鍊金術師」「先鋒戲劇四大天王之一」等讚譽,還創辦了當時震驚國人的先鋒劇團:「天井棧敷」,是個名副其實的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