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從外面回村子,走小山路,滿腳滿身溼溜溜的黃泥像是人剛從黃染缸裡淌過。進了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盆啊碗啊都不夠接水的……」
登交村主任熊光文回憶道。「前幾年,這樣的生活是常態,踩黃泥走山路,更別說經濟發展了。」
「現在好了,條條大路鋪上了水泥,村裡的危房都得到了改建,白色的鞋出門走一圈也不會變色,房子紮實了颳風下雨再也不用愁了。村裡建起了村醫務室、踩鼓場、籃球場、路燈……這些變化都是臺江縣委宣傳部和各掛鈎單位帶給我們的。」一對比,熊光文說到現在的情況,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交片村全村100%以人口為苗族,由於地理和自然原因,一直是脫貧攻堅的重點村落,2017年,全村貧困發生率達到 20.08 %,是全縣深度貧困村之一。
老人們常說俺們村「窮跑了兒媳婦、累垮了本家郎」,這是幾十年來交片村貧困的縮影。
自2017年交片村成為臺江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縣文廣局等單位掛鈎扶貧村以來,宣傳文化系統精選18名骨幹長期幫扶交片村,將全村劃分為5個網格,實行網格化管理。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脫貧與發展統籌推進,堅決做好黨建引領、產業脫貧、關愛扶貧等工作,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克難攻堅,積極投身交片村脫貧攻堅戰,讓交片群眾感到溫暖,共享幸福,共同富裕。
「滋滋滋……咚咚咚……」,2019年7月,交片二組熊文光戶房前的爛棚、廢棄豬牛圈裡傳來陣陣響動,交片村脫貧攻堅前沿指揮所的網格員、幫扶幹部、村乾等齊心協力在幫助農戶拆除爛棚,重拳整治村寨周邊人居環境,身著迷彩服的網格員們或手持電鋸或手抬肩扛,幹得熱火朝天。
這是交片村網格員在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一個剪影。因為受交通瓶頸的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建設等推進較慢,需拆除的破舊危房及圈舍等存量較多。
「近年來實施完成了老舊房透風漏雨整治45棟,確保了群眾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還動員群眾拆除廢棄豬牛圈12個,協調砂石、水泥完成了300米的村寨串戶路硬化和40戶村民的庭院硬化。」交片村脫貧攻堅指揮長張文宗介紹「工作隊向幫扶聯繫交片村的州級部門,積極爭取到5萬元資金支持。2019年6月完成了交片三組籃球場修繕,同時,工作隊積極協調縣委宣傳部支持項目資金24萬元,用於建設黨群活動室。2020年7月,264平方米的活動室建成並投入使用」。
2020年,由交片村駐村工作隊與企業協調贊助部分資金,動員幫扶幹部集資,投入7000元建成交片老寨12米長、2米高的文化牆。徹底根除過去村裡各項宣傳資料借用村民房屋外牆粘貼的現象。
63歲的貧困戶李光旭感慨地說「現在國家政策好,工作隊和幫扶幹部一起幫助我脫貧了。我老了記性不好,就把幫扶幹部的名字刻在家門口的水泥地上,只要一進家門就看到幫扶幹部的名字了。」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使交片村適合發展茶葉種植。2019年初,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成立了登交村無公害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筆者走進昌平坳無公害茶葉種植基地,千餘畝的茶樹,綠油油的茶籽碩果纍纍,遍地呈現豐收景象。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交片村緊緊圍繞「一村一產業、一戶一項目、一人一目標」「三個一」產業扶貧思路,立足村資源稟賦,在每戶貧困戶中發展1個穩定脫貧致富產業項目,實現貧困戶人均產業收入穩步增長,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在茶葉基地裡幹活的交片村貧困戶劉心當介紹:「村裡搞這個茶葉基地真好,現在是農閒時節,我們村很多人來基地做活路,活路也比較輕鬆,每天有120塊錢的工資,補貼家用。」
交片村除了茶葉種植項目外,臺江縣臺拱街道的食用菌、蛋雞場、金鉤藤等異地產業項目扶持全部覆蓋交片村所有貧困戶。2019年以來,交片村9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得到分紅1800元。
近年來,在交片村工作隊和幫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國家各項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交片村群眾經濟收入有了較大的提升,2020年4月,交片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清零目標。如今村寨美、產業旺,交片苗寨的「脫貧致富」的「綠色」小康正在寫就。(特約記者 張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