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化之年 150億歐元加碼電動領域投資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如果要為大眾汽車集團選擇一個2020年的關鍵詞,那一定是「電動化」。作為燃油車領域的世界級龍頭,大眾汽車集團如今正堅定不移地步入電動化時代,在這一場大規模的轉型變革中,中國正成為其轉型的先鋒陣地。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其合資企業夥伴將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加速布局中國電動化市場。

在中國的電動化投資版圖下,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值得期待的是,首款基於MEB平臺打造的ID.系列SUV車型ID.4即將於2021年初上市,至2025年,大眾汽車計劃實現15款新能源車型的中國本土化生產,計劃在中國銷售150萬輛新能源汽車,屆時,純電動車型將佔集團產品組合的35%。

大眾集團持續加碼電動化

2020年,大眾汽車將其電動化目光聚焦於中國。這一年,從整車製造、電池生產、充電樁建設到電動汽車生產工廠的正式投產,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電動化布局已頗具規模。

今年5月29日,大眾汽車投資10億歐元,獲得了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12月8日,隨著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合資企業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標誌著大眾汽車集團順利完成對江淮大眾的戰略投資,並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

同時,全新研發中心也在合肥竣工。未來,大眾汽車(安徽)旗下產品將基於集團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打造,公司還將充分利用集團在全球的協同效應,逐步提升MEB平臺產品的本地化研發能力。其首款車型計劃於2023年投產。

大眾汽車(安徽)帶來的產能不容小覷。新落成的研發中心將研發、質保、同步工程、全功能預生產和測試等多個部門集中在一個園區,充分落實產業價值鏈的整合。二期擴建工程也計劃於2021年啟動,生產線基礎設施、設備也將進一步完善,其中包括建立電池車間和車輛及部件檢驗車間,該純電動車型工廠規模完備,最大年產量預計可達35萬輛,預計將於2022年底竣工。

此外,集團還收購了合肥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的戰略股權,成為其大股東。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是大眾汽車落實電動化戰略的關鍵。此次入股國軒高科,為確保大眾汽車電池供應、對衝原材料價格波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那麼,國軒高科能夠為大眾汽車集團帶來什麼?根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約為62.2 GWh,其中,國軒高科以3.31GWh裝機量、5.33%的市佔率名列第三,2019年磷酸鐵鋰裝機量為3GWh,市佔率為15.1%。

以上兩筆投資,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發展電動化解決了整車製造及核心零件電池的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發展電動化離不開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充電樁。

儘管我國已大規模投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但為了實現更加便捷的客戶充電體驗,大眾汽車也進一步完善了其在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戰略布局。

為此,大眾汽車與星星充電、一汽集團以及江淮汽車聯合成立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來將通過開邁斯向客戶提供私人專用充電牆盒。目前,開邁斯已在北京、成都和深圳三座城市的黃金地段布局了40座超級充電站。開邁斯還計劃於年底前在全國16座城市建立共計255座充電站,包括1,800個雙槍直流充電樁。另外,大眾汽車還布局了公共直流電充電站網絡。

除此之外,今年11月,大眾汽車集團在安亭和佛山的兩座MEB工廠已正式投產,而這兩座MEB工廠正是大眾汽車純電動ID.家族實現本土化生產的基礎,總年產能可達60萬輛。

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

據了解,安亭工廠是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範圍內首個新建的MEB工廠,是專為純電動汽車生產打造的全新工廠。通過採用標準化措施,讓安亭工廠的基礎設施成本相比以往的汽車工廠建設成本減少了5%。

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

而佛山MEB智慧工廠是一汽-大眾國內首家MEB工廠,作為大眾集團電動汽車戰略樣板工廠,在這裡,所有MEB車型的生產都採用可再生能源,使得生產過程實現了碳中和。

產業鏈布局頗具規模

大眾汽車電動車即將走下生產線

如今,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電動化投資版圖已經基本形成,相關產品正從設計構想走向生產線,甚至走向人們的生活。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大眾汽車首批純電動車型——ID.家族亮相現場,其科技感令現場觀眾驚豔不已。

現場展示的ID.家族車型包括一汽-大眾的ID.4 CROZZ和上汽大眾的ID.4 X。據了解,ID.4 X和ID.4 CROZZ是大眾汽車首批國內基於MEB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型。據大眾汽車集團規劃,到2023年,將在中國推出8款ID.系列車型。

另外,據大眾汽車計劃,至2024年,旗下品牌奧迪也將在華投產首款基於PPE高端電動車平臺的車型。至2025年,奧迪將在全球範圍內推出30款電動化車型,其中20款為純電動車型。除此之外,到2025年,旗下的保時捷品牌交付的車輛中將有一半是新能源車。

總體而言,大眾汽車計劃將在2025年前實現15款新能源車型的本土化生產,將電動車型在集團產品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150萬輛。

在2025年前實現1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規劃中佔何體量?根據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25年,我國汽車銷量將達到3200萬輛。另外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據此計算,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640萬輛,其中,大眾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約23%。

堅定擁抱電動化

巨人轉身,意欲何為?

2020年可謂跌宕起伏,經歷新冠疫情、經濟下行、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加等事件,讓各行各業發展蒙上一層陰影。不過,在2020年多個不確定性事件疊加下,大眾汽車依然表現亮眼。據了解,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前三季度市場份額同比實現增長,汽車交付量達266萬輛。在全球疫情重創經濟的形勢下,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份額逆勢同比增長0.5%,接近20%。

作為行業龍頭,大眾汽車正以堅定的姿態擁抱電動化。一方面,目前全球車市的電動化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據EV Sales統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5年51.8萬輛增加到2019年221.0萬輛,累計增長426.64%,年複合增速34.43%;另外,據特斯拉年報披露,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5年5.1萬輛增加到2019年36.8萬輛,累計增長721.57%,年複合增速57.90%。

除此之外,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傾斜,也讓這一領域炙手可熱。根據德國電動車購置補貼政策,2020-2025年,價格在4萬歐元以下的純電動車,單車補貼6000歐元;在4萬歐元以下的插電混動車,單車補貼4500歐元。法國於今年5月發布《80億歐元汽車產業復甦計劃》,將家庭購買碳排放≤20g/km,售價≤45000歐輕型車,單車補貼提高到7000歐元(原6000歐元)。

與歐盟國家相比,中國也發布了多項新能源領域的利好政策。2020年10月9日,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根據該規劃,至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另外,規劃還對新能源汽車的電耗、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準入、雙積分政策等做出了安排。

除了政策鼓勵外,大眾汽車的電動化轉型還源於世界各國嚴格的碳排放規定。2019年歐盟發布史上最嚴碳排放規定,為了適應這一變化,大眾汽車制定了「goTOzero」戰略,致力於 2050 年前實現全球範圍內的碳中和目標。

對於大眾汽車而言,電動化只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步驟,大眾汽車還將進行全方位調整。對此,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對大眾汽車集團而言,碳中和願景的實現不僅局限於電動車型陣容的快速擴充,還涉及從原材料供應、到產品生產直至產品生命周期結束的整體脫碳。」

不過,如今的大眾汽車的電動化正在加速。經歷2020年的洗禮與蟄伏,大眾汽車在中國完成了從研發、生產、產品到配套的一系列關鍵環節的布局,迎接大眾汽車的將是更為廣闊的電動化市場空間。面向未來,大眾汽車集團已整裝待發。

相關焦點

  • 奧迪集團建電池組裝廠,預向電動汽車領域快速轉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確保電動汽車快速上量,奧迪將在英戈爾施塔特工廠進行投資,準備在工廠附近建立電池組裝廠。此外,到2024年,奧迪將在電動出行領域預投入120 億歐元。奧迪集團正在加速轉型德國時間3月20日,奧迪集團宣布,為確保電動汽車快速上量,將在英戈爾施塔特工廠進行投資,準備在工廠附近建立電池組裝廠。此外,到2024年,奧迪集團計劃在研發、固定資產、工廠設備等領域投資約370億歐元。其中,僅在產品陣容電動化方面,奧迪將預先投入約120億歐元用於研發。當前,優質電池供應商產能不足已成為車企加速推進電動化布局的絆腳石。
  • 大眾投資電動車:我梭哈,你隨意
    按照去年的規劃,大眾集團到2025年的總投資預算1500億歐元中,針對電動車、自動駕駛和相關未來技術的投資佔40%,也就是600億歐元,如今這個比例增加到了50%,也就是730億歐元了。  此外大眾集團在自己研發軟體,也就是數位化方面的投資將增加一倍,達到270億歐元。而且這些投資都還沒有算進去中國市場的投資。  每年11月,大眾集團都會對五年規划進行修訂,今年這份修訂後的新計劃已經獲得監事會批准了,也就說整個集團都認可了在新技術領域繼續加大投入力度。
  • 諾基亞的毒雞湯,會不會在大眾汽車身上重現?
    2019年底,大眾發布未來五年投資計劃。當時,擬定的投資額是600億歐元。其中,330億歐元用於電動出行,270億歐元用於混合動力與數位化投資。 到了2020年11月,大眾對這一投資計劃進行了調整,投資額將增加到730億歐元。其中,電動出行增加為350億歐元,數位化投資專門有270億歐元,而混合動力也有110億歐元。
  • 劉雲峰:大眾集團計劃2050年前在全球市場實現碳中和
    但是,我們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我們的合資夥伴一起在巨大的壓力下實現了逆勢上揚,大眾汽車集團不僅收穫了更多的市場份額,甚至在銷量上比2018年還有所提升,在下行的環境中,依然保持著穩健的增長。 2020年的到來,意味著一個新的十年的開始,也帶來了更多全新的挑戰。其中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68期:各地支持電動汽車政策繼續加碼
    公開資料顯示,Polestar(極星)是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共同擁有的高性能電動汽車品牌,成立於2017年10月,目前擁有Polestar 1和Polestar 2兩款車型。作為豪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導者,寶馬此次與中國充電服務領域的主力軍企業強強聯手,標誌著寶馬在中國電動領域本土化戰略的持續推進。 日本電產將在中國新建電動汽車馬達研發基地 日本電產正投入約1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5億元),在大連市建設工廠,研發基地將設在工廠內。
  • 大眾汽車圓夢:建立中國「狼堡」
    面對電動化,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新的生產電動車的合資企業,成為第一個在華擁有三家合資夥伴的跨國汽車集團。 面對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大眾汽車集團也在中國全面加速電動化戰略。目前上汽大眾安亭與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已正式投產,可為大眾汽車集團帶來每年60萬輛的純電動汽車產能。
  •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任命全新管理團隊,馮思翰出任執行長
    其中,執行長一職將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兼任,穆勇出任財務長,呂爾曼出任首席技術官,施耐德出任製造官,邵劍任首席人力資源官。大眾汽車(安徽)全新管理團隊的組建被認為將加速推進該集團在華電動出行戰略。「我們致力於將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打造為集團全球電動出行技術研發中心之一,引領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同時為客戶帶來更多選擇。
  • 【智能電動汽車專題】行業篇:智能電動汽車大勢已成,百舸爭流推動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演變
    同時,豐田、大眾等傳統車企巨頭,積極探索汽車電動化升級路徑;博世等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快布局汽車電動化產品與技術研發;華為、蘋果、谷歌、亞馬遜等全球科技巨頭跨界入局,加大布局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未來智能電動汽車江湖,將更加激烈、精彩。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六合商業研選註:表中豐田2017~2019年數據分別對應2018~2020財年銷量,豐田財年為上年4月~當年3月。
  • 海克斯康賦能大眾集團電動汽車產業
    隨著「電動化浪潮」席捲全球,大眾正在按照承諾把巨大的精力投入到為全世界人民實現交通電氣化的事業之中。同時大眾也將模塊化電氣組套件(MEB)作為馬上來臨的電動化攻勢的主要依託。預計到2022年底,集團旗下27款MEB車型將在全球各個基地啟動生產。
  • 大眾計劃進軍電動轎車
    儘管尺寸較大,但是大眾新車仍將使用進化版的MEB平臺,大眾此前發布的ID.3和ID.4也都使用了這個平臺,MEB平臺專門為緊湊型車和中型車設計。 一直以來,沃爾沃斯堡工廠都是大眾高爾夫的生產地。當前,沃爾沃斯堡工廠正在尋求成為「高度自動化先鋒工廠」,以生產電動汽車。
  • 3小時會議商討無果,大眾CEO迪斯能否續籤仍未知
    而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雖在總體上支持迪斯對大眾汽車集團的改革工作,但這兩大家族也傾向於避免與工會及下薩克森州發生直接衝突。11月29日,迪斯曾公開表達對自己當前處境的失望,並將大眾集團陳腐的體制問題放到了檯面上。「早在上任之初,我就下決心要改變大眾的體系,這意味著要打破陳舊而僵化的結構,讓公司變得更加靈活和現代化。」迪斯說。
  • 大眾集團上演「權力遊戲」 聖誕節前能否「大結局」?
    在大眾集團最近公布的投資計劃中,公司未來五年內的投資重點再度生變,電動汽車在投資列表上的優先度將會讓位於軟體業務。數字科技將獲得高達1500億歐元的投資,而電動汽車的撥款將維持現有水平。迪斯以改革派的身份入主大眾集團,帶來了大手筆的裁員、降本和增效計劃。迪斯推動大眾通過了3萬人的裁員計劃,能夠為公司節約37億歐元,而通過提升工廠的效率,迪斯還希望每年為公司節省30億歐元的開支。這些行動,也難免會觸動工會的利益,從而為雙方的對立埋下伏筆。
  • 【智能電動汽車專題】全球傳統車企巨頭:豐田汽車(NYSE:TM),傳統汽車產業霸主,加速推進電動化戰略
    公司所屬的豐田集團,旗下還有大發DAIHATSU(專注小型車領域,生產低油耗、省空間的小型車)、日野HINO(生產柴油卡車、公共汽車等車輛,在日本中重型柴油卡車市場佔領導地位)等汽車品牌。豐田集團2019年全球汽車銷量(含豐田、雷克薩斯、大發、日野等品牌)約1,074萬輛,略低於大眾銷量1,097萬輛,位列全球車企第二;豐田品牌旗下卡羅拉、榮放、凱美瑞3款車型,進入全球汽車車型銷量排行榜前10。 公司在全球開展汽車生產、銷售業務,在日本汽車市場份額第一,北美是公司最大海外市場。
  • 65億多!江淮汽車、大眾向江淮大眾增資
    【卡車之家 原創】7月21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與大眾中國投資向江淮大眾進行增資。其中,江淮汽車將向江淮大眾增資12.85億元,大眾中國投資向江淮大眾增資52.17億元,雙方共計增資65.02億元。
  • 電動車行業專題報告:歐洲電動化強勢來襲,鋰電產業鏈扶搖而上
    法國政府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法國政府將總補貼預算由 2019 年 的 2.6 億歐元在 2020~2022 年提升至 3.4 億~4 億歐元。法國消費者購買低 排放量車輛,最高可獲得 6000 歐元的補貼。美國補貼未定,或延續補貼 2019 年 12 月,美國提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法》討論草案,擬對新能 源汽車稅務補貼力度進行提高。
  • 寶能已正式啟動對拜騰汽車的投資盡調大眾計劃購入江汽控股50%股份...
    ,截至2020年3月31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和短期投資為23.974億元(約合3.386億美元)。(未來汽車日報)大眾計劃購入江汽控股50%股份,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5月29日上午,大眾汽車宣布,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實現企業管理模式變革。
  • 現代汽車集團電動汽車專用平臺「E-GMP」全球首發亮相
    現代汽車集團全新發布具備全球最具競爭實力的電動汽車專用平臺——E-GMP(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電動化全球模塊型平臺)),致力於繼氫燃料電池車之後,在純電汽車領域同樣確保領先的市場地位。
  • 大眾價值910億美元的戰略轉變:把一切押在電動汽車上
    德國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已經實現了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導者的雄心壯志,而這將得益於其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所帶來的積極而冒險的賭注,這家德國巨頭正將自己的未來押注在能夠獲得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的利潤上,而這一成就目前還沒有達到約800億歐元(910億美元)的規模,到目前為止,主流汽車製造商的電動計劃只有一個主要目標
  • 聽JUN一席話|「2020汽車藍皮書」預見低碳發展大趨勢
    今年9月,中國已經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將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的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劉雲峰博士說:大眾汽車集團全球2050年碳中和願景與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不謀而合,集團戰略聚焦電動出行,致力於通過全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減排實現碳中和願景。
  • 現代·起亞戰略投資Arrival公司 開發電動商用汽車
    現代·起亞汽車近期宣布與英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Arrival達成新的合作夥伴關係,並將進行1億歐元(約7.6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 現代汽車集團研究開發部門總裁Albert Biermann和Arrival公司執行長Denis Sverdlovsk在現代·起亞汽車的首爾總部籤署了電動汽車投資和合作開發協議。此項投資中,現代汽車出資8,000萬歐元(約6.1億人民幣),起亞汽車出資2,000萬歐元(約1.5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