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碼不夠?可以加。
文/宋雙輝
剛剛過去的周末,大眾集團CEO迪斯博士發了條微博,宣布了一份新的未來五年投資計劃,要加大在電動車和數位化方面的投資力度。
我趕緊跑去大眾官網找來了詳細的計劃看了看,嚯!這投資力度真是增加不少。
按照去年的規劃,大眾集團到2025年的總投資預算1500億歐元中,針對電動車、自動駕駛和相關未來技術的投資佔40%,也就是600億歐元,如今這個比例增加到了50%,也就是730億歐元了。
此外大眾集團在自己研發軟體,也就是數位化方面的投資將增加一倍,達到270億歐元。而且這些投資都還沒有算進去中國市場的投資。
每年11月,大眾集團都會對五年規划進行修訂,今年這份修訂後的新計劃已經獲得監事會批准了,也就說整個集團都認可了在新技術領域繼續加大投入力度。
可以說在跨國車企中,大眾集團ALL IN電動化+數位化的勁頭是最大的了。
尤其是在全球車市低迷的背景下,不少車企還掙扎在盈虧線上,大眾自己第二季度也出現了巨虧,三季度剛剛扭虧為盈,賺了32億歐元,這就想要梭哈了?
其實大眾集團未來五年的整體投資額沒有調整,只是把資源往電動車和數位化兩個領域又傾斜了一些,這邊投的錢多了,自然就有其他地方要省一點。
迪斯博士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一點也不讓人意外,和其他車企老大們對特斯拉的不屑一顧相比,迪斯從來沒有輕視過這個對手。
他一直強調,特斯拉在電動車和軟體方面都有優勢,這些都是大眾需要迎頭趕上的。他還經常把諾基亞的例子掛在嘴邊,警示員工們,如果一家巨頭反應不夠快,就會被淘汰。
在迪斯博士看來,繼續做硬體製造商,只懂得造汽車,然後從第三方那裡花錢買軟體,是沒有出路的。只有把自己變成科技公司,像特斯拉那樣打造真正的軟硬結合的汽車產品,才能適應汽車行業的變化。
按照大眾集團的規劃,未來自研軟體的比重將從10%增加到60%,今年6月奧迪啟動了Artemis項目,與整個集團的軟體部門Car.Software.Org進行合作,為集團的電動車提供最為核心的軟體技術開發服務。
在電動車領域,大眾集團計劃2030年在歐洲、中國和美國生產2600萬輛純電動車,其中1900萬輛基於MEB平臺打造,其餘700萬輛基於高性能的PPE平臺。同時混合動力車型的產量將達到700萬輛。
為了能夠讓工會放寬心,不用擔心大規模投資電動車會導致裁員關廠的情況發生,大眾集團還宣布將加大在德國本土生產電動車和電池的力度。
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大眾的純電動車項目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率先在歐洲上市的ID.3此前曾飽受軟體問題困擾,如今問題已經解決。而且這款車的銷量也不錯,9月份在歐洲市場,大眾已經超越了特斯拉成為銷量最高的純電動汽車品牌。
可能是ID.3的表現給了大眾信心,又或者是拜登當選讓大眾看到了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光明前景,總之大眾現在是信心高漲,要把燃油車時代的優勢延續到電動車時代。
和豐田、寶馬等車企相比,大眾的表現絕對稱得上激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