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這是他對中國武術的救贖,以中國文化實現對自己的救贖

2020-09-04 修行者13

一個族裔在國際上的形象始終與他的祖國相關,而遠在我們的綜合國力能在國際上產生今天這樣巨大的影響力之前,李小龍憑一己之力便將華人群體的形象提前提高了許多。

這裡的一己之力是指:四部半的電影和一套未竟的武術,或者說武術理論。

李小龍的電影生涯在他三個月大時便早已開始,在一部講述一個舊金山華僑的愛情悲劇的電影中首次客串。在回到香港至18歲赴美之前,憑藉粵劇的家學淵源,以及父親李海泉在香港電影圈的人脈,少年李小龍的表演經驗早已十分豐富。

他的武術生涯則要晚些,7歲時父親開始讓體制孱弱的李小龍開始練習太極拳。15歲時,惡劣的校園環境讓李小龍決心真正開始對武術的練習,遂拜入葉問門下學習詠春拳。



彼時的葉問詠春只是香港眾多天台武館中的一家,尚無日後的李小龍與葉問系列電影的加成,「樸實無華」的詠春讓倍感單調的李小龍放棄了練習。

然而在後來在一次街頭的爭鬥中,使出了詠春的連環日字衝拳將對方擊倒的李小龍,又重新拾起對詠春的信心。

其實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連環的日字衝拳幾乎與拳擊當中的1-2(前後手直拳)組合拳無異,這是無數拳王使用的經典組合,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重新回到葉問門下的李小龍,主要由大師兄黃淳梁為其授業,而正好有「講手王」之稱的黃淳梁也有拳擊功底。


在片場指導李小龍詠春的黃淳梁(右)


當時的香港武館踢館之風興盛,而葉問則鼓勵學生多上正規的拳擊擂臺上參賽,而非私下鬥毆。在師傅與師兄的鼓勵與教導下,李小龍也獲得了香港校際拳擊比賽的冠軍。

18歲那年,為了避免混跡街頭的李小龍捲入幫派鬥爭,父母將李小龍送往出生地美國獨立生活。

來到美國的李小龍除了學業之外,也沒有放棄對武術的精進,並在大學時期便開始在校園中開辦武術班。



和當時很多反對他教外國人的老師傅不同,雖然遭到了不少指責,年輕的李小龍依然選擇主動為東西方的武術文化差異搭建起一座橋梁,正如詠春拳中尋橋的含義。

但我們可以想像,從《基本中國拳法》到《截拳道之道》的轉變,這中間一定是李小龍從實戰中看到的傳統武術的局限。

今天很多「龍黑」或者傳統武術黑,相信都經歷過從「李小龍/傳武無敵」的自信,再到從實戰中發現「李小龍/傳武都是糟粕」的牴觸。曾經無比信奉的金科玉律,沒有成為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下,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也可以理解。

但其實設想一下,李小龍又何嘗不會經歷這樣的困局呢?

在這樣的困局下,也有部分海外的傳武師傅選擇主動對外取經,比如WKA冠軍、香港演員周比利的師傅Frank Lee,比如紐西蘭武術與泰拳泰鬥林正川師傅,他們便選擇了當時對中國日本美國都鮮有敗績的泰拳。


鶴拳師傅Frank Lee與周比利在泰國訓練


而當李小龍放眼美國:當時霍瑞安·格雷西(Rorion)尚未移居美國,肉福斯大叔還沒有被泰拳低掃,唐人街的老師傅們不肯教洋學生,因此美國受眾群體最大的格鬥運動除了拳擊與摔跤,就是空手道了。


穿著星條旗道服跟老美學空手道的日裔青年


他想複製同樣是東亞武術的空手道在美國的成功,而且從歷史淵源上說,源自衝繩琉球的唐手與中國的南派武術也不無關係。

但是不單純是學習,李小龍更想看看詠春拳究竟能走多遠,詠春的技術能夠被多大程度的保留。

這是李小龍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沒有自欺欺人,也沒有全盤否定,而是以新的形式,重頭實踐一門成型武術的核心理念。


李小龍手稿:詠春四門(角度)原理


這是他對中國武術的救贖,也是一位在美國備受歧視的華裔公民,以中國文化實現對自己的救贖。

於是李小龍帶著詠春拳走進了競技空手道的世界,正如當年葉問和黃淳梁鼓勵他參加拳擊比賽一樣。李小龍也重拾中學時練習的拳擊:學習阿里,羅賓遜的拳法,彌補詠春在中遠距離上的空白,當然,少年時用日字衝拳鬥毆的經驗,讓他更加傾向於用日字衝拳的豎拳(vertical punch)打jab(刺拳)。



不同的是,阿里蜂刺一般的刺拳在左拳,而早年的詠春拳經歷,尤其授業師兄黃淳梁關於「第一下手」的教導,使得李小龍認為打到對手的第一拳理應是重而快的右手拳,務求佔儘先機。

後來他找到了空手道冠軍喬·劉易斯。厭倦了「很不實戰」的寸止打點空手道的劉易斯,在一場表演賽中看到對手Bob Wall身上的「李小龍風格」之後,與李小龍一拍即合。


獲獎的喬·劉易斯


1964年便在長灘空手道大賽上提倡穿著護具進行全接觸實戰的李小龍,某種程度上也啟迪了喬劉易斯,1970年,他找到空手道拳手Greg Baines,脫下了道服戴上拳擊手套進行了北美首場美式踢拳比賽。

劉易斯因此被稱為美式踢拳之父,後來很多人以此來證明李小龍在擂臺格鬥的造詣。但事實上,正如許多跟隨李小龍訓練的好萊塢名人,劉易斯每周只跟隨李小龍訓練一次,這在劉易斯的訓練時間中所佔比重顯然不能算高,而且劉易斯的競技水平在此之前早已被經過各項大賽的檢驗。

李小龍儘管追求的是無規則的實戰,但是可以實踐他的理念的只有擂臺。他希望看到劉易斯以他極高的競技水平作為基礎,在擂臺上踐行他的理念。

而帶著中國武術站在空手道潮流中的李小龍,對格鬥的確擁有超越技術層面上的理解。劉易斯坦言,李小龍截拳道的理念確實幫助他戰勝了許多選手。

在1971年的連續劇《長街追兇》當中,李小龍第一次解釋了他的截拳道的理念:

截拳道,即截擊拳頭(攻擊)之道,在劇中,他首先側踢對手膝蓋,在攔截對手的移動的同時給予還擊;很多有人說這裡是骨頭瓊斯踹膝蓋的靈感來源,但是這一擊的精髓不止於此,他提到,截擊會給對手造成更大傷害,這裡的截擊其實更加類似於迎擊技術;



接下來,面對對手的第二次啟動,李小龍僅僅一個假動作,就停止了對手仍未完全啟動的攻擊,他解釋,這是截擊了對手的思想。



這句話看似高深,但其實在今天的擂臺也很常見,最典型的莫過於UFC245,天佑對大帝的一番戰:在大帝的抱摔威脅之下,打擊技術精湛的天佑,反而被大帝持續性的低掃而不敢跟進輸出。在戰略核武器的威脅之下被常規武器壓制,這不正是一種「思想上的截擊」嗎?



而《長街追兇》,也成為李小龍在好萊塢熒幕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詮釋他的武術與思想的機會。屢屢被好萊塢拒之門外的李小龍,終於接到了香港伸來的橄欖枝。

1969年,在香港春晚《歡樂今宵》上。李小龍再現了他在長灘的演示。當時的《歡樂今宵》節目由無線電視運營,後來無線電視與邵氏兄弟展開合作,開設了日後培養出了發哥華仔王家衛等一眾巨星的藝員培訓班,進一步充實邵氏獨步江湖的香港電影工業。


李小龍與謝霆鋒父親謝賢


因此,1971年,初回香港的李小龍,一開始的尋求合作的對象便是邵氏。而邵氏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類型,也正好是李小龍想要拍的功夫片。

邵氏功夫片承襲早期的粵劇電影,在李小龍眼裡傳統功夫片正如他所發現的中國武術的缺點一樣:過於套路化與程式化。而「魚翅撈飯」的年代之下,要求「周周拍電影,年年能賺錢」的邵逸夫,也無法接受李小龍提出的60萬的製作成本。

李小龍從美國帶回來的好萊塢電影工業的製作習慣,此時顯得與香港格格不入。而初回香港的李小龍竟然在故鄉也要面對在美國一樣的身份認同的問題。弟弟李振輝在紀錄片《若水》中提到,因為他是受過美式教育的美國公民,還有他的白人妻子,李小龍也會被人認為是」半個鬼佬「。甚至深究起來,作為何鴻燊表親的李小龍,也有四分之一的歐洲血統。

就在這時,出走的邵氏高管鄒文懷卻與他一拍即合。這一次,讓中國人在電影中揚眉吐氣的李小龍,終於讓飽受港英政府壓迫的香港人視為」華人之光「;而好萊塢式的製作水準與鏡頭語言,也讓中國的武術、文化乃至哲學思想享譽世界。


李小龍與鄒文懷


生於美國,長於港英,一生輾轉兩地,也曾在期間為自己的身份而困惑,孤獨,無處安身。可當他用拳頭打破層層隔閡的同時,卻成功地為東西方架起了一座橋梁。

那個無論文化上還是武術上,都無有定法、無有界限的自我拯救了他的孤獨。正如他流利的英語卻帶著濃重的廣東口音,何妨?這就是李小龍真實的自我:無有定法,無有局限。

以至於後期的李小龍甚至開始宣稱,截拳道應該是一種概念而非技術,這時的他頗有佛家禪宗的味道,從一開始放下門派之間,到最後甚至放下了「放下」本身。真正的截拳之道應如水無形,隨機應變,技術上本自具足地全面,無論這個容器是他少年時的街頭,或者是未來MMA的擂臺,都可以自如地置身其間。

就像在《龍爭虎鬥》開頭他與少年的對話:標月之指,所指在月非指。他的技術無法超越時代的局限,但是思想也許早已直指真相。


畫面來自紀錄片《若水》,字幕/翻譯:我,歡迎大家上B站觀看


終其一生,他都在為這份如明月般光華的真理而努力:一個沒有門派與技術分歧的武術世界,一個沒有族裔與文化歧視的大同世界。



但他也許無法想像,他超越一切分歧的見解並沒有被今天的人所理解,有的只是對他的實戰能力、對傳統武術喋喋不休的爭論;

更別提今天的美國社會的撕裂,亦與他心中的大同世界相去甚遠;

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在這樣的世界裡,他依然會是孤獨的。

不過,可能值得他欣慰的是,也許今天的MMA拳手正是最接近他所期待的樣子:他們博採眾長,技術全面,沒有門派、甚至族裔的偏見與歧視。



他們更是這一理念的實踐者:



正如電視劇《李小龍傳奇》的片頭曲《吶喊》:


All the warriors in this world

Join the passions of this master of soul

From the Chinese hills and shore

We still listen to Bruce Lee battle call

相關焦點

  • 釋延能——現代李小龍現身《金剛王•死亡救贖》
    說到中國功夫電影,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李小龍,經典動作、黃色戰衣屢屢出現在銀幕上,仿佛他不曾走遠。
  • 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李小龍本人給友人William寫的信 李小龍的截拳道是不是中國武術的問題總是爭論不休,李小龍本人在他給友人William的信件中直言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信心,包括詠春,他在創立一門新的格鬥流派截拳道。
  • 武術家:李小龍,把中國的功夫了推向全世界.
    李小龍是中國電影界最偉大的人,他的聲望和影響力無與倫比。他將中國功夫推向全世界,甚至憑藉截拳道在世界武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李小龍的偉大不在於他傑出的功夫,而在於他說自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推動中國流行文化方面發揮了作用。他創造了幾項記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做到。至於李小龍的力量和其他身體素質,&34;。這段視頻中有一些實戰和表演的記錄,可以看看他的身體素質很好,他沒有什麼脂肪,他全身肌肉發達,而且他的體重也不大,所以他的出拳速度真的很快。
  • 李小龍的武術與他的精武門
    提起中華武術,就不得不提一代宗師李小龍,有人可能會說他是沾了現代電影的光,我相信就算在線下活動,憑藉李小龍的聰明才智與本領,他一樣能為自己才華找到發揮的舞臺,如果他生活在明代,他絕對不會笨到想要通過影像來宣傳自己的武術,而比武擂臺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擺在天安門廣場,只要你的能力達到了,沒有什麼你不敢做的事情
  • 李小龍誕辰80周年,讓我們重溫他武術文化和武術電影的一生
    今天是李小龍誕辰80周年,讓我們重溫他武術和電影的傳奇一生。他的武術文化影響深遠。 李小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武術大師、演員和導演,以《精武門》、《龍爭虎鬥》和截拳道等電影而聞名。李小龍是誰?偶像級演員、導演和武術大師李小龍曾是香港的一名童星,後來回到美國教授武術。
  • 李小龍信件曝光,稱中國武術都是假把式,已經對中國武術失去信心
    最近,一家電視臺的一位網友向他的朋友威廉(威廉)透露了李小龍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李小龍直截了當地說,他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認為中國幾乎所有的武術學校都是假的。這封信一曝光,很快就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注意,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李小龍是這麼說的。
  • 那些說中國武術是垃圾的人,要慶幸自己沒遇見他
    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雖然,李小龍已經離開這個世界44年之久,但他的名字卻幾乎無人不知,也許這就叫做不朽。,到李小龍自編自導,兩年半時間,「四部半」電影裡,李小龍成就了一段屬於他自己的傳奇。
  • 《遙遠的救世主》:用文化實現自我救贖
    就像主人公丁元英所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遙遠的救世主》的男主人公丁元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獨到的反思和批判,具有超乎常人的思維模式和商業頭腦。
  • 武術電影與武術文化
    隨後,享譽世界的《李小龍》、《黃飛鴻》等武術電影相繼走紅。時至今日,經過近百年的發展以及幾代電影人的不懈努力,武術電影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並逐漸在世界上掀起一陣陣關注中國武術的狂風。很多外國人習慣上稱中國的「武術」為「功夫」,外國就有口口相傳的「中國功夫」的說法。
  • 李小龍: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符號"
    李小龍幾近完美地演繹了一個六七十年代的反文化英雄:他擁有富於爭議的背景和同樣富於爭議的哲學;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打破規則的——作為一個亞洲人,他娶了一個白人姑娘,這打破了異族通婚的禁忌;他教授外國人中國功夫,這有悖於中國傳統的授徒準則;他反對一切比賽規則,將各種格鬥方式融為一體,創立了截拳道,並成為MMA(混合格鬥)的先驅;他改變了熒幕上孱弱的亞洲人形象……他作為演員的公共身份,讓他有機會將
  • 20歲才開始練中國武術,他卻被歐美觀眾稱為「活著的李小龍」
    要說中國的功夫明星有很多,成龍、李連杰、洪金寶等人都是一代人的青春,但是中國的武打明星中除了成龍以外,還沒有多少人在國際影壇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可是在歐美觀眾心中,有一名東方面孔的功夫明星被稱為「小李小龍」「活著的李小龍」,他就是著名演員仇雲波。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誰在救贖?
    關了二十年,他也有了反思,安迪對自己的「罪名」有了新的認識:對,是我殺了她,雖然不是我開的槍,但是我害她離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和本片的主題「救贖」有關。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國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
  •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自己也是救贖他人,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入獄的安迪用二十年救贖自己和救贖他人的故事,安迪在銀行上班,擁有一份不錯的收入,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不擅長表達的他,對自己的妻子關心極少,妻子出軌了,安迪很生氣想過要殺死妻子,但是他對妻子還是有感情的,所以下不了手,誰知妻子還是死了,而他也被指控謀殺了自己的妻子,並因此進了監獄。
  • 中國武術怎麼就成了這樣子?
    而中國官方不但推廣假武術,而且沒有任何意識來抵抗外來文化的侵略,拿自己的文化不當回事。另外從事中國武術的人缺乏現代商業意識,守著江湖門派當老大相互排擠,更缺乏整體的民族意識。日本的空手道就是唐手,我們的祖先在琉球一帶傳播又稱琉球唐手。日本人用四百年的時間才學習演化成今天的樣子。十九世紀初以空手道命名,後發展為四大流派。
  • 讓中國功夫名揚了世界——李小龍
    李小龍,必須是李小龍,讀完這篇文章,會顛覆你們對他以往的認知,他真的是如同開掛一般的奇才!下面這段視頻是24歲的李小龍在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試鏡的珍貴畫面,視頻中的李小龍紳士儒雅,風度翩翩,徹底刷新了我以往對他的認識,真的是太帥了!
  • 新一代功夫片︱電影《金剛王:死亡救贖》
    ■楊真鑑想通過該部功夫影片顛覆以往中國大多數影視劇作品中那種齷齪的日本人形象。於是,楊真鑑塑造了一群崇拜死神的超級信仰者日本武士。這就成為了該片最初的靈感來源。 從《金剛王》的打鬥風格還是主旨上,能看出本片是在向李小龍致敬,尤其是他未完成的遺作《死亡遊戲》,通過與無數不同派系的高手對決,達到武者修行的目的。可以說無論電影還是釋延能,都是非常純粹的,從李小龍去世之後到2013年,整好40年。
  • 聯機學習,讓李小龍成為武術高手的不二法寶
    在李小龍短暫的一生當中,要說他進步最快的時期,那便是19歲隻身落地美國到他成為武術高手的這段時間。標誌他成為武術高手的就是24歲那年,他應邀作為嘉賓出席加州長提國際空手道錦標賽,這期間他用了5年時間。是什麼讓他在短短5年內,從一個練了幾年詠春還不算太出眾的武術新秀躍升成為中國武術高手的呢?除了他的天賦以外,他是怎麼學習的呢?
  • 一代武術宗師 —— 李小龍
    李小龍是一代武術宗師,他又是截拳道創始人,他又是功夫明星,所以很多人都希望他打敗這些泰拳王,他有這方面的機會,特別是他到泰國拍電影《唐山大兄》,正是因為他到泰國拍電影,而且還拍了很久,在這部電影中群眾演員中就有泰拳高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傳出李小龍與泰拳高手較量,而且還大勝泰拳高手。
  • 武術宗師李小龍, 驚現3大缺點!
    其實,人無完人,武術宗師李小龍也有很多缺點。第一點,李小龍的性格有些孤傲,從小時候開始就瞧不起人。第二點,武術宗師李小龍這一輩子很難和別人合作,尤其是李小龍拍電影的時候,他和嘉禾公司的鄒文懷和羅維,都很難合作,還和羅維動過手,連警察都驚動了,因為李小龍不喜歡聽別人的不同意見
  • 李小龍信件曝光,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這很現實
    導語:李小龍信件曝光,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這很現實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也不敢相信,這是李小龍親自說過的話,這簡直就像是信仰破滅的感覺,中國武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最近A站的某位朋友曝光了一封信件,這封信件的撰寫人是知名的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他曾經給自己的好朋友威廉寫的一封信中,在這封信中,充滿了李小龍對中華武術的失望,直言都是假把式,包括自己所學過的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