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談越南戰爭最著名女童:最後去了美國

2021-01-10 荔枝網新聞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零五期】(歷史系列第107講)

  兒童節到了,薩沙希望所有的孩子永遠遠離戰爭。今天我們說說越南戰爭中最著名兒童:潘金淑的故事。這個被美國燃燒彈燒成重傷的越南小女孩,最終卻逃去了西方。聽薩沙說一說吧。

  諸位應該都看過這張照片。照片中,被南越空軍投擲汽油彈燒傷的小女孩,萬分驚恐地奔逃著、哭喊著。

  1972年,這張照片傳到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戰爭給無辜的越南平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美國老百姓深表同情。

  對於南越空軍不加識別就肆意轟炸的不人道行為,美國老百姓也非常厭惡。

  這張照片成為最經典的反越戰照片。1973年,照片榮獲美國普立茲獎。

  西方認為,這張照片讓越戰至少提前半年結束。

  這個照片上的小女孩,叫做潘金淑。因為這張照片和這次襲擊,潘金淑一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受傷時,潘金淑只有9歲。

  1972年6月8日,地點是距離西貢40公裡的全邦一號公路線附近的小村子。南越第25師士兵,同一股越共遊擊隊混戰了幾個小時。2架南越空軍的攻擊機,趕來支援。讓士兵沒有想到的是,能力低下的南越飛行員,誤把自己人當作越共,進行了猛烈的攻擊。

  飛機向南越士兵聚集的一座寺廟附近,投擲了4枚凝固汽油彈和4枚炸彈。

  炸彈造成多名南越士兵死傷,還殃及躲藏在寺廟中的南越平民。被烈火灼燒的南越士兵和平民,驚恐的沿著公路奔逃,其中就包括潘金淑一家。

  她回憶當年寫到:那時候我9歲,只是一個孩子。那天晚上越南共產黨的軍隊開進了村裡,並和我們講他們要用我們的村子。到了第二天早上,戰鬥就發生了。我們非常害怕。我和家裡人決定躲到佛寺裡去,因為我們認為那是個神聖的地方,到那裡就一定會安全了。午飯後我聽到寺廟周圍有東西燃燒的聲音,然後就聽到(南越)士兵對孩子們喊道,『快跑!』」他們讓孩子先跑出去,然後是大人。我看到飛機離我很近,飛得很快,然後就看到炸彈落地,周圍變成一片火海。

  潘金淑又回憶:我並沒有聽到爆炸聲,但看到周圍都是火光。突然間我的衣服就被燒著了。我看到在我身上,特別是在我臂上的熊熊烈火。我很害怕,因為周圍突然一個人都沒有了,只能看到火和濃煙。我開始哭起來,並開始向外面跑,非常幸運的是我的腳竟然沒有著火。我低頭跑啊跑,一個勁地向前衝。我的父母沒能跑出火場,所以他們又折回到廟裡面找地方躲了起來。我的姨媽和兩個堂弟死了,一個是9歲,另一個才9個月大。

  凝固汽油彈是非常厲害的,一旦被燒灼基本都是重傷。

  潘金淑受傷很重,因劇烈的疼痛和恐懼早已忘記自己赤身裸體,只知道沒命的奔跑。

年僅19歲的美聯社記者黃功吾(南越華僑)目睹這一幕,搶拍下照片。

  黃功吾多年後回憶:穿過黑煙,我看到了一個女孩沒穿衣服在跑。當她跑近時,我才看到她的部分皮膚因灼傷開始脫落,燒傷從後背一直延伸到頸部和左臂。我當時第一個反應是,天啊!難以相信她被燒得如此嚴重!我立即把相機放在路邊,開始幫她。

  英國記者克裡斯多弗.韋恩和黃功吾攔下一輛軍用吉普車,將潘金淑送到唯一可以治療嚴重燒傷的西貢巴基斯坦醫院。

  黃功吾回憶:在貨車上,她(潘金淑)不停地對我說「我要死了」,我隔幾分鐘就看一眼她,對她說「就快到了」。

  在醫院裡,巴基斯坦醫生看到潘金淑嚴重的傷勢,告訴黃:傷太重了,這孩子沒救了!

  無奈之下,黃功吾拿出自己的美聯社記者證,表示自己會追蹤報導這個女孩。巴基斯坦醫生沒有辦法,這才決定對潘金淑進行救治。

  多虧了這張照片,潘金淑被南越政府優待,讓她進行免費的治療。潘金淑身上一半皮膚三度燒傷,傷勢極重,奄奄一息。

  潘金淑寫到:我當時根本不知道我在哪,在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醒來後發現自己在醫院裡,痛苦不堪,緊接著許多護士將我團團圍住。我在極大的恐懼中醒來。

  經過14個月痛苦的治療,經歷了17個可怕的手術,潘金淑才大體康復。潘金淑還算是幸運的。如果沒有這張照片,她的家庭絕對無法承受昂貴的治療費用,等待她的就是死亡了。

  即便保住了性命,潘金淑背部、頸部和手臂均留下可怕的燒傷痕跡,讓人觸目驚心。

  南越政府在3年後垮臺,潘金淑才12歲。北越政府執政以後,認為潘金淑是一個很好的反美宣傳典型,對她相當優待。

  潘金淑接受了很好的醫療和教育,可以享受從蘇聯進口的藥物。成年以後,她又被組織安排進入醫學院學習。在社會主義的越南,醫生是很好的職業。作為回報,潘金淑成為反美的活教材,經常上電視甚至電影,宣揚美國人的殘暴。

  兒童和少年時期,潘金淑還覺得參加這些宣傳有什麼不妥。成年以後,對日復一日的展示自己的痛苦,她開始有所牴觸。

  那一天的烈火,給她留下了大面積的傷疤。即使是在越南炎熱的夏季,她也只能穿著長袖衫,從不能穿裙子,必須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

潘金淑想換一下環境,申請去國外留學。

  1986年,19歲她去了東德,23歲又去了古巴。

  在古巴,潘金淑認識了身為外交官的丈夫裴輝全。

  按照常理來說,潘金淑受傷如此嚴重,兇手是南越和背後的美國,應該對他們恨之入骨。她卻並不是這麼想。

  潘金淑說:我早已不恨美國人了,只是對他們始終沒有好感。

  潘金淑和丈夫都是有著海外生活經歷的人,希望換一種生活方式。

  在1992年潘金淑和丈夫在古巴結婚,兩人決定離開越南。

  去俄國轉機途中,兩人脫離組織,躲到了加拿大,並申請政治避難。

  對於潘金淑的逃亡,越南也並不在意。1991年開始,越南同美國關係開始好轉,大家不再是敵人了。到了1995年,越美兩國正式建交。

換句話說,潘金淑對越南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加拿大多倫多,潘金淑夫妻兩人低調生活,從不宣揚自己的身份。

  直到3年後,英國媒體報導了潘金淑,他們才被外界所知。

  從1995年開始,已經成為2個孩子母親的潘金淑,開始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反對戰爭。

  美國退伍軍人節,她在越戰紀念碑前面發表演說: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每一個人都可以為締造未來的和平而努力。

  1997年11月,潘金淑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親善大使」,專門為世界上被虐待、被強暴和挨餓的孩子奔走。

  後來,她又移居美國,去了那個曾經給她造成巨大傷害的國家。

  遺憾的是,再幸福的生活,也掩蓋不了潘金淑累累的傷痕和可怕的後遺症。

  直到2015年,潘金淑仍然花費9個月時間進行了7次雷射手術治療,以緩解病痛。

  潘金淑曾經這麼說:肉體上的痛苦是其次的,那天的經歷是我一生的夢魔。在夢裡,我不知道多少次回到那個烈火熊熊的地獄。我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永遠遠離戰爭!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零五期】(歷史系列第107講)

  本文來自鳳凰號,僅代表鳳凰號自媒體觀點。

相關焦點

  • 美越戰爭,美國遠強於越南,為何美國最後還是敗了
    一般越南戰爭主要講的是南越和北越之間的戰爭,但是由於美國人的加入使得這場戰爭並不僅僅是內戰的那麼簡單的,這裡成了大國的政治,軍事博弈的地方,只不過唯一出兵的大國只有美國而已,所以這場戰爭更多的是被看作的是社會主義陣營北越和美國之間的戰爭。
  • 越南戰爭美國為啥寧可戰敗也不敢核武器?原因很簡單!
    不過強如美國,依舊嘗過打敗仗的滋味,而且敗績不止一次,極大地打擊了美國的囂張氣焰,而其中就有越南戰爭。而在當時注視這場戰爭的國家看來,美國的勝利似乎毫無懸念,但是結局卻出乎了所有人意料,最終美國撤出了派往越南的軍隊,就連這場戰爭也成了美國不願意多談的黑歷史。
  • 越南戰爭中,美軍留下的大量混血兒怎麼辦?美國是如此處理的
    在美國的歷史上,如果要說打的最久的仗,那一定是越南戰爭了,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20年。但是這場戰爭,並沒有將美國帶向更加繁榮,而是將美國這個霸主給拖垮了。而作為這場戰爭中的另一個主角越南,也沒有討到好處,畢竟越南在近代以來,也是飽受戰爭摧殘的一個國家,先是被法國和日本侵略,剛剛結束,又被美國打了,而且這一打還是20年。好不容易將美軍拖走了,結果還剩下了一堆爛攤子。經過了20年的苦熬後,美國損失慘重,加上根本獲取不了利益,於是就從越南撤兵了。
  • 對於美國來講,最可怕的戰爭是什麼?越南戰爭都排不上號
    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國應該是參戰次數最多的國家,一直以來,美國參戰都非常頻繁,那麼對於美國來講,最可怕的戰爭是哪一次呢?很多人可能會說是越南戰爭,因為美國在越南呆了整整14年,這14年中,他們和越軍作戰異常艱辛,最後仍然是無奈撤退,但小編認為,對於美國來講最可怕的戰爭可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了有人說美國是二戰的得益者,他們前期在二戰中賺取一大筆戰爭財,隨後又用苦肉計加入二戰,最後滅了日本,成就了自己世界強國的地位,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美越戰爭中,越南的受到的傷害最大,為什麼卻和美國的關係很好?
    美越戰爭,是發生在1955年,一場由內戰轉化為外戰的大型局部戰爭;是越南從法國手上獨立後,美國行使霸權的典型侵略戰爭,以越南統一併完勝美國而結束的大型戰爭。這場戰爭是以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是冷戰時期發生在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等國領土上的戰爭。
  • 越南人對戰爭的回憶,只有中國,不是美國.
    每年,家人都會在他去世的周年紀念日去墓地。越南和中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對手,摩擦一直持續到今天。在越南北部城市諒山的眾多陣亡士兵墓地中,範錫基和她的家人為36年前死於越南與中國短暫但血腥的邊境戰爭的姐夫點燃香火併祈禱。
  • 十五部美國最佳越南戰爭電影
    2、野戰排 這是奧利佛▪斯通越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通過這部影片贏得了他的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因此,這部影片也被看成是對《綠色貝雷帽》這種美式英雄主義正能量電影的一種對抗。為了這種對抗,奧利佛▪斯通似乎走向另一個極端,他曾經怒罵《拯救大兵瑞恩》「非常噁心,這些電影宣揚戰爭是偉大的,英雄的死亡很悲壯,這完全是一派胡言」。
  • 美國為何要介入越南戰爭?越南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來了
    ,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美國正式全面介入越南戰爭。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歐洲是美國的戰略重點,越南戰爭跟美國也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美國為什麼還要不遠萬裡介入越南戰爭呢?
  • 美國PBS紀錄片 :《越南戰爭》,這樣的紀錄片一生值得看一次
    著名紀錄片導演肯·伯恩斯的越南戰爭紀錄片,於2017年在美國PBS電視臺播出,共10集,總時長有18小時,採訪了來自各方的近80名親歷者,既有參戰與反戰的美國人,也有南越與北越的軍民。  隨著PBS推出紀錄片《越南戰爭》,我們得以回顧那個分裂的年代。對於在那段時間內生活的人來說,這段時期將永遠印在他們心中。詹森總統在南越將傑出服務十字架授予南越Cam Ranh灣第一中尉。 從1962年到1971年,美國軍方在越南森林上噴灑化學試劑——脫葉劑,這種落葉劑是為了將越南長得茂盛的樹林,使其變得光禿禿,這樣就讓北越的軍隊失去了天然的隱蔽屏障。
  • PBS紀錄片 《越南戰爭》
    ·伯恩斯的越南戰爭紀錄片,於2017年在美國PBS電視臺播出,共10集,總時長有18小時,採訪了來自各方的近80名親歷者,既有參戰與反戰的美國人,也有南越與北越的軍民。  隨著PBS推出紀錄片《越南戰爭》,我們得以回顧那個分裂的年代。對於在那段時間內生活的人來說,這段時期將永遠印在他們心中。詹森總統在南越將傑出服務十字架授予南越Cam Ranh灣第一中尉。 從1962年到1971年,美國軍方在越南森林上噴灑化學試劑——脫葉劑,這種落葉劑是為了將越南長得茂盛的樹林,使其變得光禿禿,這樣就讓北越的軍隊失去了天然的隱蔽屏障。
  • 越南戰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越南戰爭(英文:Vietnam War)是北越在蘇聯、中國的支柱下同美國和南越的戰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55年11月,東南亞暴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役,對亞洲國際政治形成了深刻的浸染 。
  • 越南戰爭美國傷亡36萬也沒使用核武器,真是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嗎?
    越南戰爭主要是北越南和南越南、美國之間的戰爭,北越得到了蘇聯、中國的支持,而南越則得到美國的支持,戰爭在這兩者之間爆發了。這場戰爭發生的時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11月,這是在當時東南亞地區爆發的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可以說這場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 越南戰爭的漫長影響
    今後,除非美國就這些問題在全國範圍內取得一致,否則它仍不會消除越南戰爭的陰影。」  不太久之前,前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和我一起追憶他當總統以及我們在政府供職的那段日子。隨著時光流逝,大多數往事都變得模糊不清,但我們共有的一個經歷永遠不會從我們的腦海中抹去,那就是最後一批美國人以及大批難民從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的屋頂上撤離的那一天。
  •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升級原因 1965年3月,詹森總統以保護自己為由命令美國海軍陸戰隊保衛位於越南峴港的美國空軍基地。這標誌著美國作戰部隊加入了戰爭。這種升級持續了整個1965年,到那年年底,有18.4萬名美國士兵駐紮在越南。1966年,美軍總數再次上升到38.5萬人。到1967年底,美國在越南的駐軍總數達到490,000.
  • 關於越南戰爭的三大著名電影排行榜,看看你最熟悉哪個?
    眾所周知,越南戰爭不僅僅是越南和東南亞國家的浩劫,更波及到我國,而在香港地區則更加明顯。1975年,西貢淪陷後,越南人民不斷乘船來港,香港共接收了23萬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 ,其中安排14多萬名越南難民移居海外,遣返6.7萬多名越南船民,並永久安置了近1.6萬名越南難民。
  • 越南戰爭屍體隨處可見,美國因何攻打越南?可能他自己都不知!
    於是美國幹涉了南越政治,而蘇聯也看透美國的陰謀,和北越政府合作。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北越在中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和美國支持的南越進行殊死之戰,戰爭的炮火不長眼,多少無辜人死在了越南戰場上,這場戰爭歷時20年,一共分為五個階段。
  • 為何美國寧願跟越南打近20年的戰爭,也不用核武器?
    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其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是其他國家所難以企及的。二戰後,美國就長期霸佔世界霸主的地位,並且不斷對外發動戰爭去鞏固自己的霸權主義,同時通過以戰養戰的方式,不斷擴充自己的綜合實力。但是雖然美國的軍事實力很強,也並非是完全的戰無不勝,這期間還是吃過幾次敗仗的。
  • 面對「歷史重現」: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當時我國局勢有多麼危急?
    深陷泥潭美國在看到自己扶持的南越政府在對抗北越的過程中節節敗退,美國人決定再一次親自下場,當美國再一次來到了亞洲,一個熟悉的聲音又傳到了美國人的耳朵裡,「美國軍隊禁止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將再次出兵!」
  • 美國當初為什麼要打越南戰爭?
    上世紀60年代打的越南戰爭是很多美國人心中的痛,所以當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的時候,包括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美軍將陷入第二個越南,伊拉克將成為繼越南之後,又一個讓美國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泥潭。
  • 《越南戰爭》:權力遊戲下永恆的傷痛(下)
    失去美國支援的南越就像沒了主心骨支撐的肉體,在暴風中可以隨時坍塌。加上南越軍政的趁亂腐敗,整個國家徹底陷入無序以及動蕩的狀態。而此時北越已經開始在逐步佔領南越的大部分地區。 1975年4月,北越炮擊西貢的新山一空軍基地,隨後美軍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最終,在當時的美國駐越南大使館樓頂,撤走了最後一批駐越的海軍陸戰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