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小北重遊虎坊橋,驚喜的發現雖然這一片因規劃、整改、治理,很多老館子、老餐廳都不在了,但至少、至少,這兩家還在!
京天紅的新店址就在虎坊路與永安路丁字路口西南側的那條街巷裡,您走到這裡了,往西一望,京天紅三字的大招牌便醒目滴出現了,和湖廣會館邊上的老店址相鄰不遠。
門前的檔口設在高臺階之上,即使是遷到了新址,大家的排隊熱情依舊高漲。
包好的炸糕,在油鍋裡翻滾折騰,香氣已經四溢;用笊籬撈上來的感覺,金光燦燦,油亮油亮;趁熱咬上一口,還是熟悉的味道,有糯香,有韌勁,還有點燙嘴.
價格沒變,3元/個, 大家基本都是買5個起步帶走。其他的咯吱盒、烤饅頭等外賣吃食,也是極為受歡迎。
外賣窗口的右側便是堂食的正廳,和老店相比地方大了不少,三鮮包子以及爆三樣等經典家常菜,您在這裡都可以嘗到。
京天紅新址花落有處,而距其新址不遠,就在馬路對面的是另一家「大眾食堂」——熱盆景。
熱盆景其實比京天紅的關門消息傳出的更早,但是如今依然「倔強成長」,且還生意不錯。
熱盆景餐廳主營川菜,臨街而設,規模不大,裝潢一般,可是一到飯點兒就食客盈門,一座難求。
宮保雞丁,甜辣度拿捏適中,雞腿肉嚼勁兒十足,下飯又解饞;水煮牛肉,肉片滑嫩,香辣四溢,不柴不老;
香辣雞脆,集合著辛辣、酥脆、噴香於一盤之中,一粒一粒,回味悠長;糖醋裡脊,這是小北最愛吃的一道菜,色澤金黃,外脆裡嫩,酸酸甜甜,麵皮薄厚適中。
熱盆景的菜不僅好吃,菜量還極大,並且價格不貴,人均幾十塊錢,通常就讓大家吃的酒足飯飽,痛快爽利。
另外,熱盆景已於去年在王府井新燕莎金街購物廣場7層開設了分店,想去堂食的話,那邊環境更舒適,此外,還可提供訂餐服務。
離開虎坊橋,咱步子邁的大一點,其實小北發現北京城裡有不少好處的館子、餐廳值得回味,更值得現在去嘗試。有的屢次更換經營地址,有的十數年未曾「挪窩」,您都吃過麼?
去年立秋前後,白塔寺後身、平安巷裡的徐記燒餅鋪關門了。
徐記的芝麻燒餅火候掌握的總是恰到好處,內裡層次均勻,麻醬量恰到好處,皮面酥脆、芝麻酥香,一口下去唇齒間就留下了回味悠長的幸福感。
吃這些「乾貨」時,再配上一碗被大爺大媽們稱為「兩樣」的豆面丸子湯,有豆面丸子,還有豆腐泡,淋上芝麻醬,點上幾滴醋,一頓完美正宗的京味兒飯食算是齊活了。
這麼家接地氣的小店說沒就沒了?那怎麼想,到了去年10月中旬後,在西四北頭條附近的百姓服務中心,徐記燒餅重新開業了!
螺絲轉、糖火燒、芝麻燒餅也都回來了,但是:丸子湯和「兩樣湯」,這種需要坐著吃的湯食,並沒有回來!
畢竟,如今的徐記改在了便民超市中營業,經營上自然要受到一些限制,就好比「帶著鐐銬跳舞」。
地址:西四北大街203號新街口西四百姓生活服務中心
人均:10元
沒錯,是蘭馬,不是馬蘭,位於兩廣路回民學校校門東。
小北沒記錯的話,早先這家店位於校場口附近,那會兒小北剛讀初中,當時的拉麵是3塊一碗。
五香牛肉、豆腐絲、拍黃瓜,還有烤串,基本是這家店點單率較高的餐食了,當然更不能忘了配上吃拉麵的絕佳CP——五香蛋。
小北最愛吃這裡「二細」的拉麵,勁道的麵條,配上濃鬱的湯頭,吃完一碗,回味無窮。
小北的同學朋友中也都反饋這家拉麵好吃至極,簡直可以把京城滿大街加盟店模式的拉麵館子比「化」了。
百萬莊附近居民們的幸福餐廳,「中式髒髒包」——糖花卷,炒疙瘩,艾窩窩、糖火燒.您能想到的清真小吃和特色小炒,這裡都有供應。
之前一度說要搬離百萬莊的老回回小吃一時半會兒的大概是不用走了,在小北看來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一家北京人回憶滿滿,情懷深深的包子鋪,曾經西四路口的招牌,如今換到了西安門的順天府超市美食檔口。
賣相一般的麵皮和依舊好吃流油的肉餡,搭著炒肝,值得您來嘗嘗。
地址:西什庫大街31-24號(順天府超市旁)
人均:35元
2017年6月26日,重回菜市口的美味齋開門迎客,這家曾被周恩來總理親切關懷過的老字號,又回到了大家熟悉的地方。
圖片來自「環球美味id:globalgourmetchina」
美味齋創於1923年的上海,以經營上海、蘇錫風味為主,1956年,美味齋從上海來到北京,其落腳之處就在菜市口,具體坐標為鶴年堂西側。
五彩生煎包、糖醋小排、上海叉燒、獅子頭、醬鴨、鹹雞、四喜烤麩.這些老上海的正宗吃食,立即就俘獲了北京食客的味蕾。
圖片來自「環球美味id:globalgourmetchina」
可到了1993年前後,因擴展「兩廣路」的需要,美味齋暫停營業;在2005年,美味齋在白廣路重新開業。
圖片來自「環球美味id:globalgourmetchina」
於是,又是一個12年後,老字號重回老地方。老舊的相機,古典的檯燈,老上海的街景畫,還有唱片機裡周璇柔美玩轉的歌聲..最可口的美味齋,還是回來了。
圖片來自「環球美味id:globalgourmetchina」
地址:廣安門內大街167號翔達大廈一層
人均:89元
身為北京八大居之一,柳泉居一度只能靠豆包賺名聲,這與2005年,其因修建地鐵4號線停業關張有關。按計劃,柳泉居只需從新街口南大街路西搬到路東。可誰也不曾想到,一條馬路,卻讓老字號柳泉居跨了11年。
在2016年9月,柳泉居終於在毗鄰平安裡地鐵站的地方重張了,老主顧們頓時就激動了起來。
圖片來自《北京日報》 鄧偉攝
糟溜魚片、醬爆雞丁、炸烹大蝦,還有壓箱底的、最著名的京黃酒,京城最正宗的魯菜,回來了。
地址:新街口南大街172號(近平安裡地鐵站)
人均:172元
曾經位居西長安街的「清真第一樓」,在世紀之交因為西單路口的改造擴建,消失了一段時間。
不過不久之後,鴻賓樓就「現身」展覽館路,將紅燒牛尾、芫爆散丹、它似蜜、砂鍋羊頭等鎮店佳餚帶到了新址。
如今在南二環內的大觀園旁,南來順的生意可謂風生水起,可早年間,這家老字號的店址也在菜市口,和美味齋是鄰居。後來兩廣路改造,菜市口丁字街消失,南來順也就南遷了。
炸糕、爆肚、麻豆腐、豆汁兒、焦圈、饊子麻花、薑絲排叉等可口小吃,是老百姓喜歡南來順的根本。
清真掛爐烤鴨與涮羊肉,則是這家百年老字號的核心競爭力。
地址:西城區 南菜園街12號2樓(大觀園西門南側)
人均:62元
開業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東興樓,曾貴為京城八大樓之首,最初的店址位於東安門大街路北。
主營芙蓉雞片、燴烏魚蛋、醬爆雞丁、蔥燒海參、炸鴨胗等膠東名菜,一時在京城餐飲界風頭無量。
可因經營不善,東興樓於1944年底停業。後來東興樓店面開在了東直門內,菜品還以原來老東興樓為基礎,並開發了一些新的菜品供食客們品嘗。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5號(東直門橋西100米路北)
人均:100元
開業於明末清初,原為姑蘇菜館,後改為山東菜系,位於前門外煤市街。院落秀美、曲徑通幽,清靜舒雅、古色古香。菜餚講究色、香、形、味。
名菜有四吃活龜、雲片熊掌、三絲魚翅、壽比南山等,光緒二十八年曾再度擴大。
現名為致美樓飯莊,店面改在了陶然亭北門外,傳承著老致美樓的精品菜餚。
地址:西城區陶然亭路39號(陶然亭北門斜對面)
人均:105元
系京城「八大春」中僅存的一家,早年間開在西單,主營淮揚菜,魯迅、梅蘭芳等社會名人,都是這兒的常客。
松鼠鱖魚,蟹粉獅子頭、響油鱔糊等名菜,一直是同春園的鎮店法寶。
地址:新街口外大街甲14號(十月大廈1樓)
人均:135元
同樣是開在西單的老字號,主營湘菜,因建國後第一代領導人多出自湖廣,所以深受上級、中央的喜愛,「開國十大元帥」授銜宴」曾在這裡舉行。
1997年,因西單地區改造,曲園酒樓遷離。這些年隨著京城的建設,曲園酒樓到底搬了多少回家,也許連曲園的員工都說不大清楚。從西單搬到過豐臺公園裡,後來又搬到車公莊路口,再後來搬到阜外大街。
2005年,曲園酒樓在展覽館路48號又重新亮出老牌匾。曲園酒樓重張後,不但在規模上比原來進一步擴大,在菜品上也加以改進,以經典的東安子雞、酸辣海參、提鍋煙筍等為特色,增添了新派湘菜。
地址:展覽館路48號(近阜外大街)
人均:113元
北京烤肉界素來有「南宛北季」之稱,相比烤肉季一直端坐於遊人如織的什剎海,開業於請康熙年間的烤肉宛,經歷就"折騰」多了。
1992年至2002年,烤肉宛經歷了歷史上最為多事的10年,經營場所從宣武門,到西單,再到復興門內,缸瓦市.真是歷經漂泊。
終於在2003年,烤肉宛因宣武門地區改造第四次遭遇拆遷,聚德華天舉重金在南禮士路重建總店。
地址:西城區南禮士路58號(兒童醫院西門南100米)
人均:114元
今年新年伊始,重回地安門的馬凱餐廳開門營業,這家主營湘菜的老字號,曾經是中軸線上靚麗的風景線。
在離開地安門的這14年間,馬凱的店面開在了長椿街,東安子雞,毛式紅燒肉,肉沫燒餅,酸辣肚尖,香飄城南。
如今回歸地安門的馬凱,除了上述鎮店名菜外,還將推出松茸湯泡肚尖等新式菜餚,與時俱進,滿足更多食客的口腹之慾。
這個五一小長假,身心放鬆的您,不妨帶上家人,來這些老餐館、老字號走一遭,一定是情懷滿滿,一頓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