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材丨莫言作品

2021-02-19 同安燈謎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一字】

變 船 從 答 到 翻 狗 和 舊 看 狼 馬 鳥 牛 人 手 蛙 序 與 在

【二字】

翱翔 寶刀 爆炸 邊城 辮子 蒼蠅 草原 醜兵 出山 初戀 傳說 脆蛇 大風 大水 大嘴 倒立 底層 地道 地震 斷手 放鴨 飛鳥 飛艇 狗道 狗皮 故鄉 掛像 貴客 紅床 紅蝗 洪水 後記 湖海 歡樂 歡迎 回憶 講話 金鯉 井臺 酒國 酒神 駿馬 枯河 老槍 蓮池 良醫 糧食 靈藥 流水 驢人 馬蹄 馬語 美女 美人 門牙 夢幻 民間 莫言 母親 牛蛙 女人 批判 奇死 奇遇 棄嬰 前後 秋水 神聊 神嫖 沈園 聖經 石磨 說吧 天才 鐵孩 我的 我讀 先鋒 現實 序言 野人 野種 夜漁 英雄 魚市 澡堂 鑄劍 築路 罪過

【三字】

白棉花 本小姐 財神爺 藏寶圖 創作談 答法國 道神嫖 的命運 讀後感 發生在 父母官 復仇記 高粱殯 高粱酒 黑沙灘 紅耳朵 紅高粱 紅樹林 胡扯蛋 記者問 賣白菜 酩酊國 拇指銬 你好嗎 普通話 人與獸 三匹馬 掃帚星 十三步 說老從 談讀書 檀香刑 望星空 文藝報 我的墓 我和羊 我與酒 我與稅 鮮女人 嗅味族 野騾子 月光斬 再爆炸

【四字】

愛情故事 霸王別姬 柏林觀戲 冰雪美人 才能進步 草木蟲魚 草鞋窨子 草原歌者 超越故鄉 吃的恥辱 吃事三篇 吃相兇惡 傳奇莫言 島上的風 的故鄉事 讀書雜感 發現民間 豐乳肥臀 佛光普照 高密三賢 狗的悼文 狗的趣談 狗的冤枉 狗文三篇 故地重遊 故鄉往事 過去的年 黑色精靈 畫外之音 黃金時代 蝗蟲奇談 金髮嬰兒 酒後絮語 藍色城堡 良心作證 籠中敘事 賣花姑娘 貓腔大戲 貓事薈萃 民間音樂 木匠和狗 陪考一日 球狀閃電 上的講話 深圳商報 生死疲勞 拾遺補闕 食草家族 售棉大路 四十一炮 碎語文學 太陽有耳 談談孤獨 談談戰爭 天花亂墜 童年讀書 童年記憶 忘不了吃 為了孩子 文學與牛 我的大學 我的高密 我的老師 我寫小說 我與話劇 我與譯文 我與音樂 五個餑餑 洗熱水澡 小說集序 小說九段 新觀察報 養兔手冊 一個人的 因為孩子 雨中的河 域外影響 雜談讀書 戰友重逢 只有交流 中州紀事 重遊故地 字的結構

【五字】

白狗鞦韆架 北海道的人 北海道走筆 陳舊的小說 成精的老樹 春夜雨霏霏 從照相說起 大踏步撤退 的兩件小事 獨特的聲音 讀魯迅雜感 對故鄉的愛 多餘的序言 俄羅斯散記 兒子的敵人 耳朵的盛宴 憤怒的蒜薹 福克納大叔 鋼琴協奏曲 高密東北鄉 個人的隱秘 姑媽的寶刀 滾燙的河水 國家哀悼日 好大一場雪 紅高梁家族 紅高粱家族 歡樂十三章 會唱歌的牆 火燒花籃閣 講故事的人 恐懼與希望 來不及等待 麻風的兒子 茂腔與戲迷 美麗的自殺 美人不是人 夢境與雜種 模式與原形 莫言談動物 你是一條魚 上下五千年 書香人更香 司令的女人 屠戶的女兒 文學與青年 我的大學夢 我抵抗成熟 我們的荊軻 我們的七叔 洗腳的快樂 細節與真實 先人的故事 小時候的年 小說的氣味 小說的寫作 小說也寫我 寫最想寫的 虛偽的教育 敘述的極限 選擇的藝術 學習蒲松齡 養貓專業戶 遙遠的親人 爺爺的故事 英雄浪漫曲 影響的焦慮 用耳朵閱讀 幽默與趣味 與大師約會 與王堯長談 閱讀與行走 雜感十二題 追憶與青春 祖母的門牙

【六字】

廚房裡的看客 楚霸王與戰爭 大學生是朝陽 第一次去青島 二姑隨後就到 革命浪漫主義 姑奶奶披紅綢 觀木偶戲雜感 紅高粱的孩子 記者劉頲對談 記者張賀敏問 舊作新編自序 凌亂戰爭印象 麻風女的情人 馬駒橫穿沼澤 漫談當代文學 漫談斯特林堡 漫長的文學夢 貓頭鷹的叫聲 毛主席老那天 南朝鮮小說集 清醒的說夢者 上官團長的馬 生蹼的祖先們 說不盡的魯迅 訴說就是一切 鎖孔裡的房間 天堂蒜苔之歌 天堂蒜薹之歌 透明的紅蘿蔔 文學是世界的 我的離經叛道 我的文學歷程 我的中學時代 我為什麼寫作 我為什麼要寫 我眼中的阿城 瀟灑如同流感 寫給父親的信 雪天裡的蝴蝶 鬱達夫的遺骨 戰爭文學斷想 知惡方能向善 中國小說傳統 重建宏大敘事

【七字】

白鷗前導在春船 白楊林裡的戰鬥 第一次來北海道 翻譯家功德無量 父親在民夫連裡 感謝那條秋田狗 高密東北鄉散記 關於木偶的隨想 關於男人和女人 花子瀟灑接窮神 懷抱鮮花的女人 家事國事天下事 寬衣大袖自風流 狼吞虎咽英雄相 聆聽宇宙的歌唱 罵人狀元潘金蓮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三島由紀夫猜想 什麼氣味最美好 生死疲勞不是夢 師傅越來越幽默 雙腳採遍滿城花 說說福克納老頭 搜盡奇峰打草稿 王書田的辯證法 文學個性化芻議 我的朋友王樹增 小說與社會生活 幸福時光好幽默 幸虧名落孫山外 也許是因為當過 飲美酒如悅美人 有緣千裡來相會 月光如水照緇衣 在路上尋找故鄉 棗木凳子摩託車 長襪子皮皮隨想 作家和他的創造 做為老百姓寫作

【八字及以上】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發明著故鄉的莫言 感念吉田富夫教授 哥哥們的青春往事 飢餓者的自然反應 玫瑰玫瑰香氣撲鼻 千言萬語何若莫言 身體的痛苦與快樂 文學是我終身的事 文字有自己的道路 我認為我是必要的 我痛恨所有的神靈 向格拉斯大叔致敬 寫什麼是一種命定 寫小說就是過大年 尋找紅高粱的故鄉 一匹誤入民宅的狼 用自己的腔調說話 中國當代文學邊緣 作家需要加強技巧 東北亞時代的主人公 故鄉的那頭神奇的牛 國外演講與名牌內褲 捍衛長篇小說的尊嚴 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 你的行為使我們恐懼 全國盜版工作者大會 世上什麼氣味最美好 文學創作的民間資源 我的故鄉與我的小說 我是唯一一個報信人 我想做一個謙虛的人 我寫農村是一種命定 不同民族要能相互理解 二十一世紀的日中關係 夢境與雜種就是好文學 談談媒體與文學的關係 我對媒體有一種恐懼感 我在美國出版的三本書 寫作時要調動全部感受 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 雨夜與小狐狸同床共枕 在高密東北鄉上空飛翔 在文學種種現象的背後 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 作家之間可以相互理解 城鄉經驗與寫作者的位置 從我的三部長篇小說談起 個人經驗中的文學與影視 檢察題材電視劇創作芻議 難忘那帶著口罩接吻的愛 人一上網就變得厚顏無恥 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 土行孫和安泰給我的啟示 我為什麼要給網絡定文章 我與新歷史主義文學思潮 小說的功能大於社會批判 當代文學創作中的十大關係 華文出版人的新角色與挑戰 飢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 神秘的日本與我的文學歷程 我再也寫不出這樣的小說了 現實主義一直是文學的主流 作家應該愛他小說裡的人物 大江健三郎先生給我們的啟示 每個人有自由選擇態度與權利 中國作家的社會地位是很高的 作家應該愛他小說裡的所有人物 第十七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得獎感言 漫談當代文學的成就及其經驗教訓 關於福岡文化獎答新華社記者平悅問 作家進校園對作家和學生都是好事情 

資料來源:國粹網

相關焦點

  • 謎材 莫言作品
    莫言作品(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謎材資料整理簡易教程(作者:天歌)
    但為了在猜謎時做到更快、更準確,節省時間和精力,不少燈謎愛好者就收集整理了各種類型的資料,如:各個歷史時期的人名,各個科學領域裡的專業名詞和術語,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資料,以便於在猜謎時能方便查閱,這種專供猜謎而收集整理的資料,謎人們將其簡稱為謎材。謎材已成為喜愛猜謎的朋友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收集整理謎材是個非常勞神費力的苦差事,這其中的艱辛我是深有體會。
  • 電影公司追捧莫言 作品改編影視只等莫言拍板
    雖然這個消息最終被莫言的經紀公司澄清是誤傳,但莫言作品的影視改編問題還是受到了大家的關注。15日,記者採訪莫言的版權經紀公司北京精典博維獲悉,只要莫言對合作導演和影視公司滿意,當下至少能賣出3部作品的影視改編權。
  •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浩然與莫言,一個是六、七十年代中國最走紅的作家,一個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兩人均是中國文壇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著名作家。浩然,祖籍河北寶坻,真實名字是梁金廣,浩然是其筆名。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77歲的日本老人吉田富夫剛剛在自己家中翻譯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這是他翻譯莫言的第8部作品。11月的一天,當我們採訪完吉田富夫,從他在京都的家中出來的時候,腦海裡不斷思索著是什麼力量讓年近80高齡的老人勤於筆譯。在這場莫言熱潮中,作為駐外媒體的我們一早便開始尋找莫言與日本的聯繫,我們希望莫言的作品可以乘著諾貝爾文學獎這列快車經由日本,到達世界更多的地方,然後在那裡生根發芽。
  • 茅盾文學獎丨新作:莫言《莫言散文全編》觸及人的靈魂,觸及時代的病灶.
    他的作品不僅深受國內廣大讀者的喜愛,而且就我所知,莫言的作品在國外也深受一大批普通讀者的喜愛。——中國作協主席 鐵凝■我認為真正的文化的東西確實需要一種民族的根,如果沒有民族的根的話,這種文化就會失去意義。所以我一再讀你的作品,就是喜歡高密。
  • 26卷本最全莫言作品集問世,兩位諾獎得主莫言、勒·克萊齊奧北京對談
    演藝明星朗讀者聯袂登場誦讀莫言作品祖峰在現場朗讀莫言作品作為這次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浙江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二十六卷本《莫言作品典藏大系》隆重發布,莫言長篇小說《蛙》《豐乳肥臀》等作品的數字及有聲圖書也在本次活動上正式啟動。
  • 陳丹青:莫言的東西沒看過,但我知道他獲獎與作品無關
    2012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莫言,消息一出,整個文學界都沸騰了。批評的聲音甚至高過了褒揚的聲音,儘管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一些人覺得莫言配不上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項。比如陳丹青,他說他沒有看過莫言的作品,但他就誇下海口說莫言獲獎不是靠作品。一個作家不靠作品說話,那靠什麼?
  • 英譯本莫言作品反響怎樣?《生死疲勞》等最受關注
    《生死疲勞》《紅高粱家族》最受關注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文學作品在英語世界反響如何?通過高頻詞研究讀者反應王西強稱,他通過搜集上述這兩部作品的讀者評價高頻詞和關鍵詞,研究莫言小說英譯本作為「翻譯小說」在英語國家地區讀者中的反應。英語國家地區莫言小說英譯本的普通讀者中有些自稱「對中國很有研究」,但也有很多讀者自稱「讀《紅高粱家族》是因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得諾貝爾獎卻被罵了整整8年,莫言的作品為啥不被認可?
    莫言的評判最開始從文學圈開始,同為文人的古川、北風等多名文學愛好者,共同公開發表了《中國民間人士反對莫言被授予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公開信》,要求諾貝爾文學獎取消莫言領獎資格,就此掀起了一場文學界對莫言的大批判。很快,作家陳丹青也在電視節目中暗諷莫言,直言自己從來沒看過莫言的作品,但十分確定莫言獲獎與他的作品無關。
  • 文藝星開講丨莫言:「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首期邀請的嘉賓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在獲得諾獎八年後,莫言攜《晚熟的人》重回公眾視野。在這部中短篇小說集中,莫言根植鄉土,聆聽四面風雨;塑造典型,挪借八方音容。從上世紀到當下社會,莫言從歷史深處步入現實百態,讓讀者不禁感慨,那個「講故事的人」又回來了。
  • 莫言作品《父親的嚴厲》 , 朗讀:濮存昕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憑藉作品《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 莫言:走出諾獎魔咒 丨 仲偉志搜神記
    對莫言創作一知半解的我,基本上變成了一個聽眾。其實直到今天,我也沒有看完莫言的全部作品。這不能全怪我,要讀完莫言的小說,的確是一個體力活。我粗算過,他的作品總量至少有一千萬字,僅是長篇小說,當時就已經有十幾部。有幾年間,往往是一本還沒看完,莫言又出新書了。這可不是一個尋常的數目。
  • 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丨莫言近作研討會實錄
    比如說莫言現在的作品,油滑的文風不再明顯;這部作品依然取材自故鄉的人和事,但是奇人異人少了,更多是聚焦當下,融入自己對社會新發生的問題的觀察和思考,不再聚焦於英雄好漢王八蛋,而是轉向最平凡、最不起眼的人物。過去莫言創作那樣一種汪洋恣肆、夢幻傳奇的東西少了,更多的是冷靜和直白、靜觀和自嘲。
  • 翻譯者談莫言作品:有一些罵人的話我覺得很難
    莫言之所以能夠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各國翻譯家可謂功不可沒。  他的作品被廣泛翻譯後,提高了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莫言此次飛赴瑞典,特地以個人名義邀請了不少嘉賓,其中就有不少翻譯家。他還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場合表示,這是為了表達對他們工作的深深謝意。「翻譯的工作特別重要,我之所以獲得諾獎,離不開各國翻譯者的創造性工作。有時候,翻譯比原創還要艱苦。」
  • 餘華曾說:90%的茅盾文學獎作品,不如莫言的最差的一部
    餘華作為國際影響力最強的中國作家之一,不太了解他的人只知他有《活著》《兄弟》《許三觀賣血記》等作品,而真正了解他的,才知道他還是一個個性內斂、說話謹慎、惜字如金、眼界頗高的人。雖然沒能拿下茅盾文學獎,但餘華憑藉自己鋒芒的筆力,在莫言、賈平凹、蘇童、王安憶一眾現代知名作家中,他的讀者幾乎是最多,遍布的地區也最廣。
  • 【專欄】華山論劍 莫言的故鄉,故鄉的莫言
    原人大常委會孫惠斌主任,在擔任宣傳部長的1988年,就與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在高密召開了全國第一次莫言作品研討會,引起了深遠的轟動。退休之後,他沒有在家安享晚年,而是以個人之力,聯合民間一批有識之士,東奔西走,於2006年成立了「高密莫言研究會」,並迅速促成了三件實事:建立了莫言文學館,創辦了《莫言研究》會刊,開通了「紅高梁」網站,影響日漸擴大。
  • 陳丹青說:莫言能獲諾獎,和他的作品無關。我的另一種解讀
    為何他會說:莫言能獲諾獎,和他的作品無關?》文章,我對他的解讀頗有異議。文章說,陳丹青先生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文章接著說,國內很多人對莫言都有著自己的看法,甚至很多人和陳丹青的意見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莫言沒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從莫言的作品來說,不管是文筆質量還是構思邏輯,尤其是表達出來的意境等各方面來看,莫言的作品都沒有達到很高的層次。
  •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獲得諾獎,是真才實學,還是迎合了西方人呢?
    莫言的作品,是寫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以實事求是為寫作中心,不誇大不縮小的敘述。唯獨的是太直白了,讓有些沒經歷過的人受不了。莫言就是在迎合西方人的胃口。說輕了是諂媚,說重了就是醜化自己的民族。諂媚西方人,就是討好西方人;醜化自己的民族,與叛國無疑。由西方流氓設的遊戲規則,我也是說怎麼有中國的份呢?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真的與作品無關嗎?我們今天來好好聊一聊。大學時代,我是莫言的瘋狂粉絲,一直在向同學們推薦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等都是我和我的同學們喜歡的作品。後來,莫言因為《蛙》獲得了諾貝爾獎,卻一直就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