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人設醜、構圖粗糙......80後評價極低國產漫畫業,正在發生什麼樣的巨變?

2021-02-18 新財富投研圈

一、行業背景

    2016年,完成工商信息變更的動漫行業投資事件達到108起,這一數字近乎與2010年-2015年期間行業投資事件的總量136起相持平,動漫,成為了近年來資本關注的又一新生力量。同時我們注意到,動漫領域主要受捧的投資對象也在這短短幾年間發生著變化,2013年底,以嗶哩嗶哩獲得IDG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為起始,網絡動漫平臺最先受到關注,隨後Acfun也於2015年順利拿到5000萬元A輪融資;到了2016年,則見證了原創動畫製作企業在資本界的火熱,繪夢動畫、玄機科技、若森數字相繼實現上億元融資;進一步發展到2017年,資本沒有停止向動漫源頭IP回溯的步伐,將目光對準了漫畫工作室,以騰訊為例,僅上半年就投資了6家漫畫IP生產公司。漫畫IP,可以說在近年成為了各家大興土木,布局分割的又一主戰場。2017年閱文大力打造漫畫板塊,到了2018年,除騰訊動漫、網易動漫及閱文外,手機百度、今日頭條、手機QQ、美圖秀秀等用戶過億的APP,也加入了付費漫畫分發的「戰爭」。當前國內仍處於漫畫用戶的增量市場,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競爭也在加速漫畫市場規模的擴大。

    同樣於2016年,我們也見證了網文IP改編的大熱倒灶,暑期檔三大網文IP改編劇《誅仙青雲志》、《九州天空城》、《幻城》相繼強勢登陸螢屏,怎料全部落得惡評如潮、收視撲街的下場,三部電視劇於豆瓣分別斬獲5.2、5.1、3.0的「高分」,與此同時,抱怨網文IP同質化嚴重的聲音也越來越響,宮鬥/仙俠主題搭配流量小花、流量小生的經典爆款組合,也終究吃到了市場的閉門羹。

    面對網文IP改編的窘態,人們不禁要問:漫畫IP的火熱是否僅僅是資本出逃網文IP造就的曇花一現?國產漫畫最終又會不會同網文一樣走入量變質不變,題材僵化的死胡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的觀點是堅定的:我們認為國產漫畫的崛起,背後有著時代的必然性與必要性,一方面源自宏觀社會發展造就的經濟基礎,一方面源自ACG用戶代際心理更替的客觀需求。在此之上,我們進一步歸納整理了國漫這些年在傳播載體、傳播形式、主要玩家三大元素上經歷的變革,進一步佐證如今脫胎換骨的國產漫畫,是一塊值得長期投資的資本熱土。最後,我們還將目光延展至漫畫下遊整條產業鏈,通過考察下遊產業生態來探討未來漫畫IP變現的開拓方向。

二、兩大動因:宏觀經濟、微觀用戶雙輪牽引,國漫火爆是大勢所趨

2.1  經濟層面:對照日本,先機已有,媒介已成

    根據過往的國際經驗顯示, 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費主要以物質消費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進入居民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並重時期;而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居民的消費轉向精神文化消費為主的時期。

   日本漫畫的崛起即是順應這一經驗的最好例證,日本現代漫畫始於40年代,戰敗後的日本經濟蕭條,人均GDP甚至不足400美元,漫畫作為一種成本極其廉價的出版品,成為了當時滿足日本國民精神需求的補充;50年代,黑白電視作為一種新媒體在日本興起,在60年代初全日黑白電視機的普及率已然來到40%,1963年手塚治虫創作的《鐵壁阿童木》作為第一步日本TV動畫問世,阿童木熱血少年的形象廣受追捧,動畫在全日的傳播間接帶動了漫畫的火熱,行業開始逐漸標準、整合,彼時日本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大關。

    1960年夏普公司推出日本第一臺彩色電視機,彩色電視隨即在70年代迅速全面取代黑白電視,1977年彩色電視機的普及率已達90%,這驚人普及程度的背後是日本經濟騰飛的展現,人均GDP於1972年達到3000美元,1977年更進一層增至5000美元,日本漫畫行業也同步進入到了全盛時期:《魯邦三世》、《哆啦A夢》、《機動戰士高達0079》等現象級作品相繼於70年代登場。

    80年代日本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大關,漫畫行業延續了70年代的輝煌並逐漸走向頂峰,誕生了諸如宮崎駿早期標誌性作品《風之谷》、漫畫單行本銷售最高紀錄的保持者《龍珠》、人氣媲美高達的宇宙科幻巨製《超時空要塞MACROSS》等硬核二次元神作。

    縱觀日本漫畫業的發展,其根本是來自經濟進步所帶動的新媒體黑白/彩色電視的誕生,藉助新的傳播媒介促成其下遊產業即動畫的高曝光度,最終通過市場的積極反饋連鎖帶動源頭漫畫產業的興盛。

    反觀中國,我們在2008年人均GDP已經突破3000美元,並一路高歌猛進,迅速於2011年順利超過5000美元,這一期間,我國誕生了諸多頗具人氣的動畫作品,比如始於2005年的《豬豬俠》和《美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動畫,但不難看出大多均是主打K12系列的兒童向作品,全年齡向的作品中,最為突出的,要屬始於07年的《秦時明月》系列動畫,其基於歷史時期構建的武俠世界觀,於當時較為少見的3D動畫手法,龐大的動畫場景以及生動的故事刻畫立刻俘獲了大量粉絲,以至於發展到今天,成為了擁有動畫、衍生動漫、動畫電影、頁遊、電視劇在內的超級IP。

    但尷尬的是,以上提到的三者,均為直接創作的動畫作品,連《秦時明月》的漫畫都是後續改編,彼時的漫畫行業,仍處於含苞待放的階段。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逐漸普及,以及手機網際網路作為新媒體的崛起,使得漫畫跳出了傳統紙媒的桎梏,結束了單純依靠改編動畫提高自身人氣的漫長等待,得以更為直觀地呈現在用戶群體間。截止2018年第四季度,我國月度活躍智能設備數量達到10.95億臺,通過手機移動網際網路觀看漫畫,已成為越來越多二次元用戶的選擇。

    於是,從騰訊、優酷、愛奇藝三大視頻平臺紛紛開設動漫專區,再到專門的在線動漫平臺騰訊動漫的建立,再到以快看漫畫為首的移動端漫畫APP的誕生,我們見證了漫畫行業在短短幾年間取得的驚人突破。至此,對照日本:我們的經濟基礎已有,新的傳播媒介已成,《妖怪名單》、《狐妖小紅娘》、《快把我哥帶走》等暴紅IP你放唱罷我登場,國產漫畫,正以矯健的步伐,茁壯成長。


2.2  用戶層面:漫畫ACG群體緩解自我差異的理想出口導

    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愛德華.希金斯曾於1987年提出過經典的「自我差異理論」,他認為自我領域應當分為現實自我,理想自我,應該自我三個方面,其中現實自我是是指本人或者重要他人認為人體真正擁有的品質;理想自我是指本人或重要他人希望個體擁有的品質;而應該自我則是本人或重要他人認為個體應該有的品質。當這三者中任兩者發生差距時,都會導致個體產生負面情緒。以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為例,當個體意識到自己不具備理想中應有的特質,就會顯得格外沮喪與不滿,而漫畫作為一種承載幻想的可視化表達形式,自然就成了ACG用戶們情緒宣洩的重要出口。

 80後:「改革開放」情緒高漲,熱血動漫唱主旋律

    80後的少年時期,適逢90年代計劃經濟退出舞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成為主導。那段時間,中國的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儘管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早已得到解決,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仍舊處在起步階段,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體現在物質生活的落後上,這使得「改革開放」成為當時人民大眾共享的理念與目標,這樣一種社會氛圍薰陶下成長的青少年,對於「勝利與成功」帶來的激勵感無比受用,也不難理解彼時以《足球小將》、《灌籃高手》、《棒球英豪》為代表的熱血動漫當時在國內的空前熱播。

 

n  90後:計劃生育效應初顯,友情向作品受寵改革開放


    90後相比於80後,少年時期的經濟背景有了極大的改善,物質生活基本達到富足的階段。但同樣在這個時期,78年開始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所帶來的影響開始展現,80年代政策初期,我國人口出生率尚能維持在高位,但90年代卻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出生率均值從85-89年間的2.2%暴跌至1.8%,「生活在獨立公寓裡的獨生子女」成為90後最好的時代刻畫,而正是這樣的一種成長背景,使得90後對於友情的渴望逐步發酵,於是我們便看到《數碼寶貝》、《精靈寶可夢》中形象新奇可愛的各類奇幻生物同人類成為夥伴,共同開啟探險旅程的故事受到熱捧,這正是源自現實自我對位理想自我下,孤獨感所造就的對友誼的渴望。

 00後:二次元社交取代現實感,異世界設定火熱   

    對於00後,我們可以說他們是最為幸福的一代,中國的人均GDP仍舊在高速地提升,青少年物質生活上的享樂已足夠豐饒;我們也可以說他們是最為不幸的一代,00後的人口出生率均值進一步下降到1.2%,90後身上的孤獨感在他們身上延續著,同時家庭對於教育的關注也來到了空前的地步:補習班成為了生活常態,一家人圍著孩子轉的關愛往往也會轉化為一種無形的壓力。而在這樣的壓抑現實下,網際網路的普及無疑為00後提供了一個出逃的港口,具體表現在動漫領域:彈幕文化、同人創作、動漫社區這一系列二次元社交的渠道為他們在虛擬世界裡提供了足夠的真實感,並用以取代充滿壓抑的現實感,縱觀B站近年來人氣火熱的日漫作品:《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GATE奇幻異世界》、《血界戰線》等,不難窺探出異世界設定對於00後有何種的吸引力以至於創作者們紛紛選擇將這一設定直接在作品題目中點出,而異世界的設定,無疑就是對現實生活最好的逃逸。


    總覽不同世代ACG用戶自我差異的核心矛盾轉化,以及對應時期大熱動漫作品在題材上的演變,我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動漫對於生活現實的完美捕捉。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動漫作為一種文化傳播方式,它所承載的價值與目的也在隨著用戶的需求而靈活改變著:如果說動漫在核心二次元領域,是深刻地從精神世界成就了那群手無寸鐵,平凡卻不甘平庸的少男少女和他們所背負的拯救世界的中二夢想,那麼這些年從《烏龍院》到《快把我哥帶走》,日常搞笑番的經久不衰就佐證了動漫也可以以更為輕鬆直觀的方式,在泛二次元領域取樂廣大ACG群體。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國產動漫的崛起不僅有經濟發展下的必然性,也有著滿足代際用戶心理需求更替的必要性。

三、三大變革:載體更開放,形式更新穎,玩家更多元

3.1  載體之變:傳統紙媒逐漸走下坡路,自媒體、移動APP引領漫畫新格局

    在2012年以前,我國的漫畫產業仍以傳統紙媒為主導,大多數漫畫通過在《漫友》、《知音漫客》等漫畫雜誌上連載的形式累計人氣,最終帶動單行本的發售,稿費與單行本的版稅成為了漫畫作者唯一的收入來源。由於彼時紙媒漫畫作為一個行業整體並不賺錢,且大量的市場份額被日本漫畫所牢牢佔據,外加盜版漫畫的猖獗,相對於漫畫發表的平臺而言,漫畫作者幾乎沒有任何議價能力,其擁有的漫畫版權在當時也並不值錢。因此,沒有名氣的業界新人投稿漫畫,近乎成為一種「性趣愛好」而非獲取收入的方式,而小有人氣的漫畫家會選擇「漫畫經紀人」來打理運營自己的漫畫IP,漫畫作者負責創作而漫畫經紀人則負責漫畫發表、出版、推廣的相關運營。以知名美女畫家夏達為例,她於2007年與杭州夏天島影視動漫製作有限公司籤約,屬於標準的漫畫經紀人合作關係,不過其中有一項條款,是漫畫版權歸屬公司所有,這在當時的行業態勢下並不奇怪。

     但是2012年開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端的火熱迅速改變了漫畫行業的格局:2012年3月騰訊動漫正式上線,漫畫作者可以直接通過該平臺發表作品獲得稿費收入,積累人氣後更是能成為籤約作者;2014年12月,漫畫家陳安妮在微博發表條漫《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講述自己追逐夢想的經歷,瞬間引爆網絡,評論數破10萬,原文閱讀數超過6000萬,同時也為自己隨後發布的條漫APP快看漫畫賺足噱頭;2015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漫畫家開始在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更新自己的作品,例如使徒子的《一條狗》、old先的《19天》等。夏達最終於2016年11月發表長文《就到這裡吧,我受夠了》宣布離開夏天島,這一事件也宣告著漫畫經紀人模式和它所倚靠的傳統紙媒出版在漫畫領域開始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包括移動漫畫APP和微博等自媒體在內的漫畫新載體。


    總結漫畫APP與自媒體模式對於漫畫創作者的好處,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覆蓋面更廣闊的推廣平臺:截止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最大的二次元應用Bilibili只有4900萬月活躍人數,而騰訊動漫僅有1400萬月活躍人數,相對的,微博月活躍人數則來到了3.4個億。巨大的量級差距以及方便的轉發推廣形式決定了漫畫新載體能吸引更多的泛二次元用戶來關注漫畫家的作品。2.更為直接及時的用戶互動:目前大多數移動APP及自媒體漫畫採取周更甚至比一周還要長的不定期更新形式,這也就使得漫畫家們可以充分採納用戶的反饋意見來及時修正漫畫的劇情走向,從而創作出更能受到廣泛喜愛的作品。3.更自由的廣告合作空間:以往與漫畫經紀人或是漫畫平臺合作,漫畫師接廣告宣傳都要涉及多方的利益分配,但是在新載體下,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而可以輕鬆實現漫畫中的廣告植入,從而獲得營銷收益。


3.2  形式之變:條漫上位,從閱讀方式到分鏡表達的顛覆性演進

    而伴隨著新載體漫畫創作到來的,即是條漫這樣一種新興的漫畫表達形式。在定義條漫之前首先要了解跟他對等的傳統頁漫的表達形式,傳統頁漫是依託於紙媒誕生的,由日本近代漫畫之父手塚治虫將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嫁接入漫畫中,漫畫頁面被分為大小不一的分鏡,它們互相獨立,卻又共同構成了故事的情節走向,以頁面形成分割單位,總計通常為20-30頁的章節故事;而後,隨著當代青少年越來越「碎片化」的閱讀傾向,網絡上逐漸出現了以四格為單位的短篇故事漫畫,即四格漫畫,四格漫畫的出現極大的簡化了漫畫的情節內容,文字部分大幅減少,著重通過畫面來表達漫畫主旨,這也使得大多數四格漫畫都以輕鬆搞笑為主題;而發展到自媒體時代,條漫的出現可以看作是對於四格漫畫的一種演進,它是一種不限制格數,從上至下或從左至右一次性連貫閱讀的漫畫表現形式。條漫誕生於自媒體平臺時,最早是作為傳統頁漫的一種補充形式,但是其極度方便移動端閱讀的排版方式,使其越來越受到主流漫畫用戶的追捧。

    總結條漫之於傳統頁漫的優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更為快速簡潔的閱讀方式:當代青少年越來越「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對於文字篇幅較多,閱讀順序不定,通常以章節制短期/長期連載的傳統頁漫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而相反條漫短平快的呈現方式使得他對於潛在的漫畫用戶更為友好,更容易博得他們的喜愛。而更為重要的是,條漫的排版方式幾乎是為了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閱讀所量身定製的,相反傳統頁漫在紙媒上的排版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到網絡上來,用戶的閱讀體驗會非常吃力。

   2、低門檻的作畫功底要求:條漫的創作比起傳統頁漫而言,有了更多計算機繪圖軟體的幫助,諸如Photoshop, Painter, Comic Studio, Sai等,後續數位板、數位一體機等輔助工具的開發使得創作者可以直接通過筆在電腦上作畫,這一系列繪畫技術的輔助,外加上條漫本身更為簡單的分鏡設計(大多數條漫背景甚至都是空白),使得條漫創作相較於傳統頁漫而言門檻更低。微博上知名的《給我來個小和尚》的作者郭斯特,《安妮和王小明》的作者,快看漫畫創始人陳安妮均是沒有美術背景的創作人。

    3、滾動觀看提供的新分鏡展現手法:傳統頁漫要求翻頁閱讀的觀看模式,而條漫則強調「滾動」閱讀。由於所有內容均在同一分頁裡展現出來,在傳統頁漫裡要實現氛圍的渲染或是情節的突出,在分鏡設計上大多從分割的格子大小與形狀入手;而條漫滾動的閱讀模式則在分鏡設計上提供了無線可能,因為滾動一方面賦予閱讀以連貫性沉浸式體驗,這是翻頁閱讀不具備的,另一方面又使得所有內容不同時展示,需要滾動來層層揭開,這保有了故事情節的吸引力。

3.3  玩家之變:各家招兵買馬,向多元化動漫企業發展

3.3.1  快看漫畫 —— 一馬當先,但依然面臨隱患

     根據QuestMobile2016年10月發布的《90後常用APP排行榜》數據顯示,快看漫畫是唯一上榜前一百的漫畫平臺。2014年,陳安妮和她那以條漫記載的逐夢故事《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席捲微博,為快看漫畫的登錄做足了勢頭,而後者也在兩年間完成了異軍突起,成長為行業龍頭的驚人壯舉。截止2016年底,快看漫畫以7150萬用戶、2460萬月活、727萬的日活數據,穩坐動漫類APP榜首,同時也是中國移動動漫領域唯一用戶滲透率超過50%的漫畫APP。快看漫畫現已籤約漫畫作品1,000餘部,原創作品佔總作品10%左右;總熱度(每部漫畫點讚數)過億作品300餘部;與郭斯特、使徒子在內的500位漫畫家籤約;與漫友、翻翻等超過60家知名漫畫公司達成合作。可以說從各方面的數據顯示,快看漫畫都是移動漫畫APP領域,毫無爭議的引領者。

     快看漫畫成功的背後,很大原因歸功於專注女性用戶的耕耘:截止2016年底,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顯示,快看漫畫的女性用戶比例超過了80%,在所有主流漫畫平臺裡居首。為了迎合泛二次元女性用戶的口味,快看堅持主打輕閱讀,2017年第二季度快看漫畫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不同類型的漫畫作品數量結構中,戀愛番以佔總數16.41%的比率排第一位,日常番和搞笑番的數量也位居前五。

 內容層面:三輪融資助力,IP引進孵化雙管齊下

   2017年年初,快看漫畫完成了C輪2.5億的融資,在此之前它分別取得了數額為2千萬和1億元的A、B輪融資,而投資者中不乏紅杉資本這樣的頂級VC機構。快看漫畫將獲得的融資,主要運用到了平臺IP的加碼上。一方面通過引進國外優質IP,尤其是硬核二次元的IP作品,來增加平臺對於男性用戶的吸引力,例如2017年8月,快看漫畫與翻翻動漫合作,聯手引進了11部日本集英社旗下知名漫畫:《火影忍者》、《航海王》(又名海賊王)、《銀魂》、《聖鬥士星矢》、《龍珠》、《阿拉蕾》、《境·界》(又名死神)、《網球王子》、《爆漫王》、《家庭教師》、《遊戲王》,這11部作品近乎全是熱血派,相信這些頂級IP的入駐將有力地平衡與優化快看漫畫用戶的性別與年齡構成;而另一方面,快看也在積極地從事著平臺IP的自主孵化,截止2016年底,《整容遊戲》、《零分偶像》兩部自主開發IP在作品點讚數與評論數方面均列快看所有作品中的前五位。

  文化層面:V社區比肩自媒體,引領動漫作者「偶像養成」

    2016年中旬,快看漫畫V社區正式上線,直白的講,V社區是對於微博自媒體的完整復刻,由於條漫最早就是興起於自媒體,在廣泛傳播、及時留言互動的特性上自媒體較漫畫平臺更優越。為了抵消這樣一種劣勢,V社區成為了陳安妮交出的答卷,透過V社區,漫畫作者可以通過更新狀態及時與用戶分享漫畫動向,收集用戶反饋,作者們甚至可以在V社區上直播,同用戶形成良好互動。快看漫畫這一舉措,通過「偶像養成」式的手法包裝旗下的畫師,極大的增加了用戶粘性,為相關漫畫未來的IP開發增添了砝碼。

 推廣層面:穩抓細節,「符號化」成取勝關鍵

    快看漫畫將用戶的視覺體驗放在相當高的位置,例如在推廣漫畫《雪男》時,選擇將男女主角即將親吻的瞬間放到封面上,使得該期漫畫的點擊轉化率提高了30%。類似的,對於大熱漫畫《快把我哥帶走》,快看直接改變了人物的動作形象設計來更好地與宣傳文案貼近,這一舉動使得用戶留存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而同樣是基於《快把我哥帶走》這部漫畫,快看將其由原名《逗比兄妹》改為《快把我哥帶走》,強調了漫畫主角的人設符號,在後續微博平臺出資請大V轉發推廣時,也明確要求轉發語要突出兄妹的人設。

    儘管從各方面的數據分析來看,快看漫畫目前在移動漫畫APP領域具有絕對的優勢地位,但它仍然面臨隱患。這一隱患不是源自別處,正是源自快看漫畫主打輕閱讀的戰略方針,參照條漫本身的文化形態以及泛二次元用戶的閱讀傾向選擇主打輕閱讀並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事實是這樣一種正確僅僅停留在漫畫端,漫畫IP產生的直接變現價值跟影視改編、遊戲改編所取得的收益潛能比起來,是微乎其微的,這也是為什麼快看把今年的一大重點放在了IP的影視化改編上。但談及影視,則是同漫畫完全不同的文化領域,影視講求戲劇衝突,但這正是日常向漫畫所缺少的一環,於是我們便看到大熱漫畫《快把我哥帶走》真人劇立項公示出來後,其劇情已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讓人們不禁為粉絲是否買帳捏了一把汗,這其實正是宏觀形勢下的一個縮影,泛二次元作品更可能在漫畫源頭端累計人氣,但影視劇的改編更多還是需要擁有獨立世界觀,情節轉折豐富的硬核二次元作品,而這,也正是今後快看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3.3.2  騰訊動漫 —— 後發制人,漫畫是否會成為騰訊掃平的又一戰場?

    騰訊動漫建立於2012年,截止2016年底,整個動漫平臺在線連載動漫作品總量 22600部、29部漫畫作品閱讀量過10億、12部動畫作品播放量破億,籤約作者已經達到610位。在移動漫畫APP端,2017年QuestMobile公布的數據顯示騰訊以8500萬用戶數和1390萬月活躍用戶數排在快看之後居第二位。相比06年就誕生的有妖氣而言,騰訊動漫進入市場並不算早,但是從近年來,騰訊在動漫領域卻可謂動作頻頻,繼15-16年階段閱文集團稱霸網文市場之後,騰訊加碼動漫的意圖已非常明顯。

 內容端:招兵買馬,大舉進軍條漫市場

     在2017年年初的UP大會上,騰訊對外公布新引進了14名籤約漫畫作者,其中除了7位從夏天島轉會而來的作者以外,剩下的7位(使徒子,郭斯特,正月,妖妖小精,幽·靈,尤米和徐博)清一色都是條漫作者,而這絕非巧合。實際上早在2017年年初,騰訊就已經留下了大幅整改條漫頻道的線索,1月份騰訊將動漫APP上方的「條漫」入口正式更名為「女生」,並在4月份後續上線了新的「男生」頻道,這一舉措使得整個騰訊平臺的女性用戶數上升了10%,結合快看漫畫女性用戶的壓倒性佔比,也就不難理解騰訊此番的布局目的。騰訊甚至還請來了《盜墓筆記》系列的知名作者南派三叔來擔任《代嫁丞相》和《臨界閨蜜》兩部條漫的編劇,其中前者更新至38話已累計人氣19.7億,評分高達9.5分。

 IP端:對內城牆高築,對外積極引進

    2017年7月企鵝影視動漫年度發布會上,騰訊對外公布了一則十分抓人耳目的消息,那即是企鵝影視聯合騰訊動漫、騰訊遊戲、閱文集團、玄機科技、視美精典、米粒影業、原力動畫等數十家合作夥伴共同開啟國漫「百番計劃」,將聯手推出近百部優質國漫作品。而這一企劃並不是一時空有口號,騰訊的步伐早在這之前就已經開始:光是2017年上半年騰訊就集中投資了10家動漫行業公司,其中漫畫公司就有6家,剩餘4家為包括《秦時明月》製作方玄機科技在內的動畫公司。這6家漫畫公司,基本上是騰訊透過動漫平臺的榜單篩選出來的優質漫畫IP的源頭企業,例如《一人之下》背後的動漫堂,《妖怪名單》背後的糖人動漫以及《通職者》背後的樂匠文化,值得一提的是,騰訊對這些漫畫公司投資的佔股比例,清一色的維持在25%以下,保證了其以最低的成本築起了一道高牆,防止了自身平臺的優質IP流失到別的平臺去。

     與此同時,騰訊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引進正版日漫的動漫平臺,依然沒有停止它的進程。同樣是在2017年的UP大會上,騰訊宣布與日本小學館合作,引進《東京愛情故事》、《亂馬1/2》、《名偵探柯南》、《魔笛》、《忍者服部君》、《深夜食堂》和《貯金大冒險》等七部日漫,此前騰訊已經分別從集英社和角川集團引進了大量經典的硬核二次元作品。在國漫雨後春筍般誕生的今天,騰訊仍舊致力引進日漫的原因在於看重硬核二次元作品的影響力,通過上架硬核二次元作品來增強平臺用戶黏性,進而更好地為國漫的人氣積累打好基礎。

    儘管近年來,各大漫畫平臺都陸續開始試水付費閱讀領域,但是對於傳統上習慣與「免費」的中國二次元用戶來說,要想目前從他們身上實現大量的直接經濟效益是不現實的,也正是基於此漫畫平臺紛紛開啟了IP開發的任務,旨在從泛娛樂領域獲得資金變現。而談及泛娛樂,騰訊動漫的巨大優勢就得以體現,騰訊動漫隸屬於騰訊互娛平臺,同騰訊遊戲、騰訊影業、騰訊電競、閱文集團一道構成騰訊互娛的五大版塊,而遊戲、影視行業正好即是漫畫下遊變現的兩大絕佳出口。2017年5月,「比翼新電影計劃」在北京發布,騰訊影業將聯合其他6家電影出品公司共同打造十部源自騰訊動漫IP的網絡大電影,其中甚至包括《靈契》這樣的網絡人氣超過25億的大熱作品。

3.3.3  閱文——千億帝國向二次元市場進軍,做中國 「漫威」

    稱霸網文市場後,閱文集團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又向二次元市場發起了進攻。自2015年以來,閱文已經推出多款文學IP改編的動漫作品。《擇天記》、《鬥破蒼穹》、《全職高手》、《全職法師》、《國民老公帶回家》等動畫作品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在動畫端全面開花的同時,閱文開始在漫畫領域發力。截止到2017年底,閱文集團的首部自製漫畫《修真聊天群》在騰訊動漫連載平臺點擊量破7億,收藏數達25萬,作品獲得9.7分。其漫畫新作《全職法師》目前人氣也已突破3億,評分達到7.9分。閱文在二次元領域正逐漸嶄露頭角。

 「價值向上,閱文互聯」新體系下,動漫改編成主攻方向

     2017年四月,閱文集團推出「價值向上,閱文互聯」新體系。以源生IP為核心,基於用戶、作家、合作夥伴三個原點,通過社交、IP開發、周邊衍生三大驅動,形成相互聯動的合作體系。在新體系下,動漫改編探索已經成為閱文集團的主攻方向。

    《擇天記》、《鬥破蒼穹》等一系列漫改作品的成功,驗證了閱文集團的探索:得益於成本低、風險小、能有效填補開發空檔且粉絲圈層能力強的優點,動漫改編堪比「IP價值擴大器」。通過動漫改編,閱文有望進一步將優質IP向年輕人群及高消費人群滲透,不僅有效提升IP價值,更能反哺整個中國泛娛樂產業鏈的開發運作。作為跨界的網絡文學龍頭,閱文在二次元領域擁有快看、有妖氣等純動漫平臺所不具備的三大優勢。

 內容端:坐擁海量網文IP,量產優質內容

     閱文出品的漫改作品具有一個天然優勢——由經過了市場檢驗的優質網文IP改編。在選擇改編作品時,閱文不僅僅依靠資深網文編輯的推薦選擇,更是基於用戶點擊、留言、打賞、贊、訂閱等行為構築的大數據,雙重篩選選擇出來優秀項目進行改編。《修真聊天群》是大神作家「聖騎士的傳說」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同名小說,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和詼諧的語言,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是起點旗下的頭部作品。而《全職法師》由閱文集團白金作家「亂」創作的玄幻小說,該小說長期位於QQ閱讀等各大排行榜冠軍。這兩部網文作品改編的漫畫,前者在全網已經收穫了超過60億人氣,後者僅僅上線100天,就達成了2億人氣。除了上述兩部網絡文學外,閱文還擁有《鬼吹燈》、《聖墟》、《盜墓筆記》等一眾優質IP,這為閱文的漫改戰略提供了有利支撐。

    此外,閱文在內容端所擁有的另一大優勢在於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從2016年網絡文學平臺日更新作品數量來看,閱文系佔據著絕對龍頭地位。旗下起點中文、創世中文網、起點女生網、晉江文學網、瀟湘書院分別排名1、2、3、4、10名,在前十名中佔據5席,其中起點中文網日更新作品數量過萬。

    目前閱文擁有640萬籤約作家,近千萬部作品儲備,覆蓋200多內容品類,佔據國內90%改編市場份額,憑藉著工業化生產的能力,閱文可以同時孵化多個IP,現已成為泛娛樂產業源生IP最大孵化基地。源源不斷的內容產出能力、持續地講故事的能力讓它能夠不斷成產優秀的動漫作品,從而在動漫領域佔據優勢。


  用戶端:網絡文學與二次元用戶群體的高度重疊

   2017年11月,閱文集團發表了《閱文據洞察:二次元,進擊的新內容趨勢》,其中提到網絡文學與動漫同屬增速市場,用戶群體的擴大,帶來內容升級的需求。而兩者用戶群體高度重疊的特性,使網絡文學和二次元的結合成為時下新內容趨勢。

    我國網絡文學閱讀用戶中,30歲以下比率超過60%,90後正逐漸成為網文市場的主角,他們的閱讀習慣、閱讀目的、消費習慣和品類偏好等變化也在影響網絡文學內容的變遷。而與此同時,在我國動漫受眾人群中,24歲以下人群達到48.58%,24到30歲人群佔比達到21.44%,90後也是當前主流的二次元群體。

    網文用戶中,看過網文IP改編動漫的用戶總計超過88.6%,其中看過連載動畫的為50.9%,看過漫畫的為42.63%,網絡文學市場和動漫市場用戶的高度重疊,使得網文+動漫改編獨居特殊性,成為二次元IP的很好爆點——無論在內容開發,或者IP品牌增值,商業模式的創造上,都顯示出新的活力。通過漫改戰略,閱文可以將現有的網文用戶轉化為其動漫用戶,潛在用戶規模巨大。

 合作端:建立IP共營合伙人制,構造泛娛樂產業鏈

    隨著大IP時代的來臨,文學IP轉化為經濟資源的趨勢日益受到追捧。閱文集團公布了「IP共營合伙人」計劃,該計劃把包括作家、版權方、影漫遊等開發商、投資方等在內的產業鏈各端的不同合作方(即合伙人)納入同一體系,圍繞IP不同形態不同階段的衍生開發協同合作,使得各個衍生作品之間實現了信息共享,保證了IP衍生品的質量,合伙人通過共營達到共贏。

     僅2017年,閱文集團的授改編作品超過100部,合作夥伴超過200個,作品的全網觀看突破880億次,從IP啟動到產出成果,閱文向文創市場證明了「IP共營合伙人」的魅力。

3.3.4  網易漫畫 —— 「源計劃」ACG矩陣加速,騰訊最大的潛在對手

    網易漫畫作為2015年8月才上線的一名動漫新軍,最早僅僅是網易雲閱讀旗下的一個細分板塊。然而,短短兩年間,網易漫畫大興土木:一方面積極組建漫畫工作室,扶持優質國漫IP作家;另一方面也同各大動漫平臺一樣積極引進優質的國外頂級漫畫作品。截止2017年一季度,網易漫畫取得的驚人成長令人刮目相看,平臺現已有作品超過2萬,其中點擊破億的作品有上百部,平臺籤約作者超過500位,引進的優質國外漫畫超1000部。在移動端,網易漫畫APP的註冊用戶超過1000萬,月活躍人數達到234萬,這兩項數據對比騰訊與快看仍有著不小的差距,但與此同時,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三季度,網易漫畫APP的人均單日啟動次數為9次,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83.39分鐘,用戶黏性居行業首位。

    作為成軍僅兩年的動漫新勢力,網易漫畫的表現已足夠可圈可點,不同於快看的單打獨鬥,網易漫畫於2016年開啟的IP「源計劃」充分展示了其全面布局ACG領域的雄心。隨著平臺聯合優勢在動漫領域的逐漸顯現,未來在動漫領域的長跑競賽上,網易,或將取代快看,成為騰訊最為有利的競爭對手。

 以《中國怪談》為例,談網易「源計劃」開發矩陣布局

    網易「源計劃」的打造,與騰訊引領的騰訊互娛體系極其相似,涵蓋了網易漫畫、網易新聞、網易雲音樂、網易雲閱讀、網易遊戲、網易影業等平臺,共同構築起了網易的泛ACG矩陣,旨在結合線上與線下,實現全方位的IP推廣與變現。

    《中國怪談》便是一個很好的從中受益的例子,該漫畫始於2014年,主打恐怖風格,16年創作者小冷與網易達成協議,透過「源計劃」共同開發該IP,截止目前,漫畫原作的點擊量已超過20億。網易於2016年率先推出了該人氣作品的動態漫畫改編版本,並在愛奇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等多家平臺首頁推廣;隨後,於同年8月,網易漫畫聯手麥當勞啟動「艾木娘の不思議之旅」合作項目。合作以選定網易漫畫站內四大人氣作品對麥當勞進行主題餐廳改造,《中國怪談》位列其中,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雲閱讀等自有平臺第一時間將該新聞放至首頁推送,此次聯合推廣,榮獲第三屆TMA移動營銷大獎,是網易漫畫在線下IP擴散層面實現地一大突破。

    2016年10月,網易上線「三拾眾籌」,針對其泛文娛領域的優秀作品展開眾籌,不僅為創作者解決了內容創作的資金成本,甚至還可以為其提供內容輸出的渠道,《中國怪談》也通過眾籌成功發行了單行本和周邊;2017年初,《中國怪談》的VR版本登陸小米VR、優酷VR、新浪VR等諸多平臺,將漫畫中的恐怖場景,通過VR這一全新的觀感形式,為用戶帶來了別樣的體驗。2017年4月,該漫畫改編的廣播劇獨家上線網易雲音樂平臺,並獲得首頁推薦,劇集播放總量在一個月之內突破1000萬;同年7月,網易漫畫於CCG上舉辦「中國怪談粉絲節」,吸引上千粉絲到場觀看。

    《中國怪談》的成功,僅僅是網易深耕ACG矩陣的冰山一角,近年來,其平臺聯動合作的案例越來越常見,比如網易雲閱讀上近6500萬點擊量的《少年拳聖》和近2700萬點擊量的《天才醫仙》均是改編自網易漫畫旗下的同名漫畫;在於漫遊互動方面,網易漫畫《刀劍異聞錄》與網易遊戲《倩女幽魂錄》推出聯合二次元卡牌,漫畫作品以創新的形式參與遊戲開發與製作;而與視頻平臺合作上,網易漫畫又與網易自創視頻平臺網易菠蘿聯手打造了動畫版的《殺手古德》。

 IP引進:獨闢蹊徑聯手漫威,打造國產超級英雄

    言及動漫領域,日漫對於我國無論是自主產業還是用戶群體,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日漫仍舊是在國內動漫市場佔據著主導位置,而騰訊、快看平臺近年來也在加緊引進日漫來保證平臺用戶黏性。網易在這方面也不甘人後,2016年攜手日本知名漫畫發行商史克威爾艾尼克斯(SE社),引入包括《黑執事》在內70多部知名日本漫畫,成為該系列作品在華獨家網絡連載和發布平臺。在此之上,網易並不滿足,2017年CCG上,網易漫畫宣布與漫威達成合作,將12部漫威漫畫首次引進中國漫畫平臺。並且,網易此舉,並非單純的引進,而是進一步與漫威共同打造漫威體系下的中國超級英雄,為全球漫迷呈現具有時代感的中國英雄。網易此舉,究竟能為主打輕閱讀的現有國漫格局,擊起多大水花尚難論斷,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是為未來打造國產硬核二次元佳作,所作出的值得肯定的嘗試。


四、考察下遊,IP變現之路有多遠?

4.1  傳統出版業:快看力證,紙媒仍有市場

    2015年10月,快看漫畫官方第一本主題書《關於我最喜歡的他》首印12萬冊,預售三天衝上亞馬遜預售榜總榜第一、當當網新書熱賣第一、天貓博庫預售第一、天貓新華文軒第一以及登上亞洲好書榜第二。隨即快看組織作者團南下廣東巡籤,籤售會場場爆滿,接連破下承辦書店銷售記錄。次年第二本主題書《相愛的人會在一起》捲土重來,預售期間衝上當當網新書熱賣第一,巡籤再次刷新銷售記錄。快看亦有開闢專門的漫畫銷售平臺「快看商城」,所有上架的91部作品價格均在29.90-49.9元區間,對於漫畫用戶而言屬於可以接受的正常消費水平,其平臺代表作品《薔薇X》首印20萬冊,《相愛的人會在一起》首印15萬冊,《河神大人求收養》銷量突破20萬冊,《同學關係》首月銷量破5萬冊,整體銷售情況十分樂觀。結合今年我國對於出版界的嚴厲盜版打擊,快看在傳統紙媒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或許意味著漫畫的紙媒出版,仍然有利可圖。

4.2  付費閱讀:摸索中前行,成功或許遲到但不會缺席

    國產動漫平臺對於付費閱讀的試水其實早在2010年就開始由有妖氣率先試水了,截止到2016年,有妖氣平臺的付費用戶已經來到50萬,付費規模也超過了千萬元。去年年底,有妖氣進行了一次頗為重大的VIP制度改革,下調了VIP月費並上調了非VIP用戶購買在線漫畫的金額,此舉讓有妖氣的VIP會員數上升了3倍。但尷尬的是,付費用戶在總活躍用戶中所佔的比例仍然不足三成,且全部付費漫畫總計500餘部,佔平臺漫畫總數的比例甚至不到1.5%。騰訊較有妖氣而言開展付費閱讀的時間較晚,但勢頭卻更猛,截止目前,騰訊有1700部漫畫以各種形式進行收費。快看在17年以前,是採取全平臺免費的形式,但在17年4月,快看終於對三部作品率先開啟「搶先看」的功能,隨即效仿其他平臺引入虛擬幣開始對10餘部漫畫試水付費閱讀。總的說來,漫畫平臺的付費閱讀仍然處於前期的摸索階段,跟閱文集團近九成收入來自用戶相關的付費活動比起來,動漫平臺要走的路還很長。

    儘管如此,我們卻仍能從一些亮眼的數據表現裡,推測出動漫平臺未來付費閱讀的發展勢頭。2016年1月,CNNIC(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絡文學的主要受眾集中於80後,佔用戶總量的42%,而在動漫領域,卻是95後佔據絕大多數;2016年7月百度手機助手大數據團隊發布的排行中,快看漫畫力壓掌閱、QQ閱讀,榮登00後最喜歡的閱讀類APP;2017年QuestMobile發布《移動網際網路2017Q2夏季報告》快看漫畫與騰訊動漫均以超過80%的增速躋身數字閱讀行業APP前十。從這樣一組數據裡,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當這一批對於國產動漫有著高度粘性的95後、00後進入社會,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之後,漫畫端付費閱讀的春天也必然會隨之到來。

4.3  動畫產業:內容題材百花齊放,IP改編動畫逐漸升溫

    90年代末,21世紀初,我國的國產動畫,陡然從最早以上影廠為代表的藝術動畫,轉變至市場經濟形式下的商業動畫;創作成本從國家統籌轉為民營資本主導。突如其來的巨變使得整個行業陷入低迷,日本、歐美動畫的引進更是火上澆油。但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傾斜,以及越來越多資本界的鼎力相助,我們慢慢發現,國產動畫在不知不覺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變革之路。

    從內容端出發,最早誕生於2005年的《喜羊羊》與《豬豬俠》系列動畫,無疑瞄準的都是我國的K12低幼兒童市場,動畫內容以輕鬆搞笑為主,這一系列的動畫作品在隨後的五年間幾乎統治了國產動畫;但是,與此同時,國產成人向的動畫也在起步,2007年誕生的《秦時明月》系列,以3D古風為主打,劃時代地開創了國產動畫的新方向;2010年往後,古風題材因其獨有的契合國人的情懷特色、龐大而完善的世界觀設定而逐漸受到追捧,這其中以若森數字旗下的《畫江湖》系列以及柏言映畫創作的《少年錦衣衛》等優質作品為代表。

     2015年往後,國產動畫古風仍盛,但在其他內容領域有了更進一步的開拓,如15年上線的主帶戀愛題材的《狐妖小紅娘》、16年問世的魔幻熱血動畫《鎮魂街》、17年呈席捲之勢的電競題材動畫《全職高手》,如今,國產動畫可以說從過往的一招鮮,順利發展到了百花齊放的階段。

    而考察動畫源頭,早期行業表現出來的總體特徵是以原創動畫為代表,其中以擅長3D古風動畫製作的玄機科技以及若森數字最為突出,原創動畫使得動畫成為IP源頭,動畫製作企業保有IP改編權,也因此不難理解手握《秦時明月》系列的玄機與開創《畫江湖》系列的若森持續被資本界看好,相繼於今年收穫上億融資的緣由。但我們也看到,相較於原創動畫的強勢,IP改編動畫的數量也在不斷攀升:根據藝恩網統計數據顯示,IP改編動畫數量從2012年的兩部上升到2016年的三十三部,而2017年截止二季度,IP改編動畫的數量已經來到三十部,幾乎逼近去年全年水平。在改編源頭裡,漫畫IP以70%的比例牢牢佔據首位。更重要的是,漫改動畫的崛起不僅體現在製作數量上,在點擊量的表現上也十分亮眼,截止2016年10月各大視頻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三部漫改動畫《狐妖小紅娘》、《鎮魂街》、《一人之下》成功躋身前十,分列1、3、7位。總結說來,我們不難意識到,漫畫作為一種IP源頭,不僅為後續動畫改編提供了充足的人氣積累,其已有的分鏡設置、可視化特色也為動畫的質量提供了保障,因此也不難理解漫畫IP作為動畫源頭的強勢突圍,我們也足以相信,動畫改編將成為漫畫產業今後的重要一環。

4.4  動畫電影:低幼向仍佔主導,成人動畫初現曙光

    回顧我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早期以上影廠為代表所產出的如《大鬧天宮》、《寶蓮燈》等在內的國際上屢獲大獎的動畫佳作,實際上都屬於藝術動畫電影的範疇,為國家統一籌資拍攝。而到了2002年左右,才逐漸過渡到民營資本為主導的市場經濟階段。國家撒手之後,動畫電影產業於混亂之中踟躕不前,直到2009年,《喜羊羊》製作團隊憑藉其在電視動畫領域的受捧成功打造了第一部《喜羊羊》系列大電影,標誌著我國商業動畫電影的元年。自《喜羊羊》開始,《豬豬俠》、《熊出沒》紛紛接棒,將電視動畫領域的低幼向風潮灌輸到動畫電影行業,截止2016年底,我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前10位裡,喜羊羊與熊出沒系列電影攻佔了其中七席,低幼向作品的主導地位可見一斑。

    不過,進一步挖掘以上這份榜單,我們從另外三部上榜作品裡,卻可以發現國產成人向動畫電影,也正在慢慢起步。以第十位的《十萬個冷笑話》為例,作為少見的漫改動畫電影,《十冷》將其誕生於網際網路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取材上天馬行空,將網絡上流行的故事元素通通拼接到一起,自成一派,而表現形式上更是深耕吐槽文化,幽默搞笑的氛圍貫穿全片,2014年上映至今,該片取得了1.2億票房的優秀成績,是成人向動畫電影一次良好的試水。

    隨後,2015年的《大聖歸來》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席捲了當年的暑期檔,最終以9.6億票房冠絕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榜。《大聖歸來》的成功,除了將主題瞄準齊天大聖孫悟空這一我國著名神話人物進行深度開發以外,還有紮實的動畫製作水準、流暢的故事情節等要素護航,但最為革新立意的,是其首次實現了國產動畫電影的前期成規模的宣發工作。《大聖歸來》啟用了擁有4A背景,專注電影宣發的廣告公司靈思傳奇開展全案宣傳營銷,前期該片針對核心人群實施精準點映,使得影片尚未上映就提前實現了強大的自發口碑系統;後又請來中國本土知名互動營銷公司Energysource的ECD(執行創意總監)王潔為電影設計海報,並在全媒體推廣;隨即製作宣傳MV《從前的我》在新浪娛樂、QQ音樂等人氣埠主力推薦,最終影片在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32億,討論量達750萬,登頂微博熱議榜、想看榜。

    而在2016年,最具關注的國產動畫電影非《大魚海棠》莫屬,這部電影在上映很早之前就流出了預告片,其精良的製作水準以及獨特的作畫風格,為其贏得了眾多動漫迷的關注。然而,儘管在上映前期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影片在後程的表現卻頗為乏力,核心故事情節不夠紮實、人物扁平化等缺點為觀眾所詬病,最終影片在票房上取得5.7億佳績,但其豆瓣評分卻從最初的8分高開低走,最終僅為6.6分,遠遜於《大聖歸來》取得的8.2分。

    結合三部國產動畫電影各自的得失,我們不難看出,國產動畫電影未來,仍然需要堅定不疑地朝全年齡動畫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守住甚至發展更多的觀眾群體,防止越熬越死;同時,從觀眾的反饋來看,動畫製作水平的優良已僅僅是他們所參照的基本條件,在此之上,故事情節的構造與故事人物的刻畫以及前期宣發的力度,才是左右國產動畫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從這個角度出發,相較於原創,經歷過市場檢驗的優質漫畫IP,可以提供豐滿的故事藍本以及深入的人物刻畫,因此,雖然漫改動畫電影在國內仍舊非常稀缺,我們卻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它會是值得深耕的一大下遊變現領域。

4.5  影視改編:還需沉澱,欲速則不達

    截止2016年10月,處於籌劃之中的漫畫改編真人劇/網劇共計29部,這一數字超過了15年網文改變真人劇的23部的數量。乍一看,漫改IP的開發視乎已經追上甚至超過網文IP了,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29部投資立項中,大多數屬於資本搶註行為,即是電視劇公司在做IP儲備,等這些IP真正走完全套製片流程可能要花上兩年的時間。而實際上,真正已經進入製作階段的,僅有《南煙齋筆錄》,《快把我哥帶走》,《長歌行》,《端腦》,《拜見女王陛下》,《桃花緣》六部,這樣一個數量級,僅相當於網文改編2010年左右的水平。同時,投資規模上也是天上與地下的差距,去年以《擇天記》為代表的網文IP改編作品,投資規模是以億為單位的,而反觀今年諸如快看漫畫《快把我哥帶走》這樣的爆款漫畫IP,其網劇改編成本才僅為百萬級。如何將平穩敘事的漫畫情節轉變為多樣化的影視節目裡的戲劇衝突,同時又儘量終於原著而不打擊粉絲熱情,將是漫改影視劇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漫改影視劇可謂還需沉澱,欲速則不達。

五、相關投資標的

5.1  騰訊控股:17年加速發力,跨平臺聯合IP運營

    騰訊動漫17年頻頻發招,在別的漫畫工作室、動畫製作公司紛紛收穫巨額融資,風光無限的時候,財大氣粗的騰訊默默選擇了砸錢。如果說2017年年初的UP大會,與南派三叔合作開發條漫《待嫁丞相》以及一舉將7位自媒體條漫作者招致麾下的舉措,是在向條漫領跑者快看發起衝擊。那麼後續年中開始的針對十家動漫源頭企業的入股投資,則說明騰訊的目光,或許已經放在快看之外。不同於快看的輕閱讀主打方針,騰訊自有IP多是以硬核二次元作品為主,這在後續影視開發等領域,有著快看不可比擬的優勢

    對於騰訊而言,IP題材上的優勢之外,它還擁有另一張底牌,那即是背後所依靠的龐大的騰訊互娛體系。閱文集團在16年伊始就已經在從事旗下網文IP的漫改、動畫改編、影視改編等多維深度開發,這一點足以為騰訊動漫所借鑑,將其旗下漫畫IP聯合互娛體系的多家平臺共同運營,深化IP的影響力,加碼其變現價值。

5.2  網易:獨闢蹊徑,成就用戶黏性王者

    網易在漫畫領域的布局,乍一看似乎都是在循著前人的軌跡行進,騰訊與快看積極引進日漫,網易也跟著引進日漫;騰訊啟動互動娛樂體系,網易也隨即打造自己的「源計劃」泛娛樂矩陣。但實際上,無論走在哪一個階段,網易都有著自己的小動作:同樣是搭建跨平臺運營矩陣,網易結合自身網易雲音樂這一特有傳播平臺,率先在國內開啟漫畫廣播劇的改編,並取得了相當優秀的漫畫推廣效果;其次,說到引進,網易在同日本雜誌社合作的同時更是牽手漫威,成為第一個引進漫威漫畫的國有動漫平臺。敢於走在行業最前端,網易的魄力造就了它在用戶黏性表現上的稱霸。

    今年網易最令人期待的動作,即是同漫威合作引進其漫畫的同時,還決定共同開發中國的超級英雄。漫威熟練的世界觀設定,英雄人物塑造,結合網易在國內的多平臺宣發渠道,是否能造就前所未有的國內硬核二次元佳作,讓我們拭目以待。

5.3  閱文集團:建立IP共營合伙人制,提供IP開發新範本

    作為網文IP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閱文集團並沒有停止其在其他文化傳播層面的IP營銷。2015年,閱文成立動畫部門,但該動畫業務部門並沒有製作人員,而是以製片策劃為導向的。部門裡有4個製片人,負責策劃、導演、編劇、流程控制等工作,具體製作則交由外部動畫製作公司完成,這種輕資產的外包模式讓閱文在短時間裡以最少的人力投入生產更多的動畫,2016年閱文集團已經製作了7部動畫,包括《全職法師》、《女媧成長日記》、《國民老公帶回家》、《王子碰碰球》,《全職高手》以及首部3D動畫《鬥破蒼穹》。儘管已經做到如此高產、高效益,閱文對外仍舊宣稱,他們做動畫,不是為了進軍二次元,而是看中全平臺營銷。

    2016年,閱文還有另一個大動作,那即是率先提出IP共營合伙人制,是以IP為核心,連結起產業上下遊,將作家、粉絲、影視遊戲動漫開發方、資本方等串聯起來。在整個體系中,作家、閱文與所有合作方會一起進行全生命周期和全版權的開發。讓原作者參與到作品全生命周期的IP開發,最大程度保障了IP對於原著的忠實,且形成統一深刻的世界觀,這對於粉絲黏性的培養非常有利。未來,或許閱文的這一模式,將成為IP開發的新範本。

5.4  奧飛娛樂:一手好牌,仍舊犯愁如何打

    奧飛娛樂作為做玩具起家的公司,近年來在動漫領域布局頻頻。首先是2013年以5.4億元人民幣,收購資訊港及廣東原創動力名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等相關動漫形象的商標和版權。隨後2015年更進一步,斥資9.04億元收購四月星空100%股權,旗下的「有妖氣」是著名的原創漫畫平臺,出品了不少優質IP作品,如《十萬個冷笑話》、《黑瞳》、《鎮魂街》等。儘管手握多張好牌,奧飛在IP改編的進程上卻稍顯滯後,《十冷》動畫電影的票房總的說來中規中矩,奧飛對於動漫下遊的變現仍舊很大部分體現在玩具等衍生品製造上。2017年9月,有妖氣創始人兼CEO周靖淇(妖氣君)、COO董志凌離職,未來奧飛該如何打好有妖氣這張牌,將備受考驗。

    於此同時,奧飛近年來屢屢發起投資併購的背後,是不斷融資借款的負債增長史。截止2017年一季度,奧飛娛樂的流動資產為30.01億元,而流動負債為24.74億元。如何緩解資金鍊的緊張也會是奧飛近期需要著重處理的 一大問題。

5.5  光線傳媒:早早布局動畫電影產業,或將迎來大豐收

     早在國產動畫電影佔整體電影票房比不足5%時,光線傳媒就開始了它對動畫電影的布局。細看動畫電影內地票房成功的案例背後,幾乎都有光線的身影:2016年的話題之作《大魚海棠》背後的彼岸天工作室早在2013年就被光線買走50.8%的股權;《大聖系列》背後的十月文化也同樣有光線參股。

    2017年11月,光線旗下成立的彩條屋影業,公布了2019年將上映「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故事題材多元,涉及喜劇、史詩、女性。精美的先導海報和基於神話做出的大膽改編立即引來眾多動漫迷的關注;與此同時,《大魚海棠》與《大聖歸來》團隊也相繼宣布將於2019年呈現新作品,光線影業在動畫電影層面上的廣撒網、深布局或許終將迎來大豐收。

相關焦點

  • 2019國產動漫行業五大趨勢
    管中窺豹,這篇文章也將作為2019年國產動漫行業觀察系列的開篇,希望通過更主觀的觀點與大家共同探討2019年即將或者正在發生的變化。漫畫平臺格局調整在即,動態漫畫或成第一根救命稻草?2017、2018年開始也有製作質量還不錯的公司看到了低幼動畫的市場空白,投入作品開發,不少80年代有中國特色的經典動畫作品也在投入重製,2019年將有幾部不錯的作品上線。從用戶端看,2016年開放二胎政策落地後,2019年正在迎來低幼動畫受眾的的人口小高潮。
  • 2015成國產動畫元年:這是沉寂多年後的一次爆發
    當時的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的5年中,製作完成電視動畫片達1786部、過百萬分鐘,產量多年持續增長。一邊是高居世界首位的動畫產量,一邊卻是優秀動畫作品的嚴重缺失。「高產」與「低質」對立,國產動畫問題到底出在哪兒?這樣的增長背後,有著曖昧不清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以每分鐘為單位制定的補貼標準,於是就出了《藍貓淘氣3000問》等數千集的動畫。
  • 國產成人動畫,比起《大護法》它更「18禁」!
    最近幾年幾部國產動畫長片佳作爆紅,讓國內觀眾心甘情願喊出「國漫崛起」的口號。可是,國產動畫長片到底崛起了沒有?可以看看這一部——《大世界》故事似乎發生在南京,又似乎發生在全國除了北上廣深以外的所有地方。千篇一律的城市,疏離冷漠的街道。
  • 好看的國產兒童電影去哪了?
    國產電影《大聖歸來》曾是票房「黑馬」。視覺中國「六一」兒童節將至,帶孩子看電影慶祝節日是不少家長選擇之一。80後北京市民孫先生是一個5歲男孩的爸爸,他發現,「現在不論電視還是影院,除了熊出沒、豬豬俠之類動畫片,好像沒有別的可給孩子看了。」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兒童電影票房收入逐年增加。
  • 國產動畫因「人物染髮」被舉報下架!「卑微低幼」或已成國漫底色
    具體來說,這是一則因某網友對正在金鷹卡通熱播的國產動畫《菲夢少女2》中幾位主角的非主流頭髮和花裡胡哨的裝扮的不滿,故而發起的舉報,私以為這是一種負面的價值導向,是容易導致青少年墜入歧途的影像展現---
  • 國產動畫的「成長與煩惱」_動漫_IP授權_ - 中外玩具網
    國產動畫片的問題,諸如技法粗糙、特效低劣,還有要命的劇情幼稚和人物沒有特點等,一直以來也沒有太大的改善,大多數動畫電影的票房也都不好,《喜羊羊與灰太狼》幾部電影走低幼路線都贏得過億票房,讓業界看到動畫片的希望。
  • 《刀劍神域》美團評分高達9.2 同期上映國產《真假森林王》僅4.3——差距到底在哪裡?
    2016年日本動漫電影《你的名字》在中國大火,近日,動漫界神作《刀劍神域》劇場版進入影院,又引起大眾追捧,娛評官注意到同期上映的動畫作品除了《刀劍神域》,還有一個評價低到令人髮指的國產《真假森林王》,國產動畫到底為什麼頻頻失利
  • 《福星高照朱小八》:國產兒童動畫電影也找對路子了
    影片雖然勉強算是沾上了國民名著《西遊記》的邊,但劇情是全新的,人物形象設計也是全新的,等同於另起爐灶——甚至可能還會受累於過去不少打《西遊記》擦邊球的低質量國產動畫電影,被先入為主地當作是一部不走心的「山寨」電影。  然而《朱小八》應該可以讓觀眾對國產兒童動畫電影的固有偏見得到改觀。
  • 老是說國漫崛起,但是你們可能連這些優秀的國產漫畫都沒聽說過
    國產動畫越來越好,這件事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這也是近年來國漫崛起的呼聲越來越高的緣由,但仔細想一想,國產動畫崛起就代表國漫崛起了嗎?就正如大多數觀眾將動漫單一的認為是「成熟」的,而動畫則是認為是「低幼」的,事實上,「動漫」一詞指的是「動畫」與「動漫」。
  • 那些中國電影市場發生的「巨變」
    近些年來,口碑優質的國產電影層出不窮,讓中國的電影市場在全世界佔據相當大的話語權。勢頭一度有望超越歐美市場,如今看來,這種超越只是時間性的問題。那麼中國電影市場,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巨變呢?其中國產優質影片《泰囧》更是以無人能敵之姿態,穩登上了第一名的位置。一度超越了進口大片《鐵達尼號》,這也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 中國的國產劇海報有多醜?
    就拿最近在某衛視熱播的古裝劇《招搖》來說吧,男女主角情意綿綿,衣袂翻飛,我扶著你的後脖頸,你摸著我俊俏的臉龐,活脫脫一出虐戀情深的戲碼。如果說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不斷重複著發生過的事情,那麼影視劇海報的本質就是複印機本機。不同劇情?同類海報!拋開注水拖沓的劇情、老套狗血的情節、辣眼毀三觀的特效不談,單是封面海報這一項,就值得把許多國產劇打回去回爐重造。如果把同類型的劇集擺在一起,視覺上就跟同一條藤上長出了7個葫蘆娃沒什麼兩樣。
  • 短視頻衝擊下的國產漫畫,如何自救?
    但實際情況是,短視頻分走用戶大量的娛樂時間後,也間接擠壓了用戶在靜態漫畫等長內容的時間花費。更為嚴峻的隱憂,是即使是在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逐年增長的大背景下,關於「傳統的、靜態的漫畫用戶增長放緩」的感受也開始在漫畫製作公司,甚至平臺蔓延。漫畫業被短視頻內容衝擊已成事實,是逆水行舟,還是趁勢而上?
  • 漫畫手繪教程之構圖
    漫畫手繪教程之構圖!怎麼學習漫畫人物構圖?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漫畫人物構圖的教程素材資源,大家自學畫漫畫人物構圖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很難掌握,很多小夥伴搞不懂漫畫人物構圖要怎麼學?其實學畫漫畫人物構圖一定要多練。因此,建議大家在學習畫漫畫人物構圖的時候,一定要規劃練習量!
  • 全國會快報:國產高插強勢崛起,插秧機行業巨變將至!
    筆者連續十四年參加全國會,每年都會有關於插秧機行業的通訊報導,2019年筆者曾撰文《久保田難撼動,國產大牌增多,插秧機行業醞釀巨變!》,時隔一年,今年的題目則變成《國產強勢崛起,插秧機行業巨變將至!》,那麼通過全國會能透露出行業哪些重大變化呢? 一、機會主義者退場,實力派登臺
  • 長得醜,就不能評價別人醜了嗎?
    網友都很義憤填膺,說嶽雲鵬是情商低,他自己長那麼醜,憑什麼說人家腿粗。作為當事人,我是體驗到了被當面懟出這句話的滋味,大概是60%的尷尬加上30%的憤怒加上10%的扎心……我不服,長得醜就不能有評價美的權利了嗎?講完了遠的,再講講近的——最近因為全職在家帶娃,跟我媽產生了許多摩擦。
  • 國漫動畫「低幼」?這部電影偏不!
    其概念和尺度,是國產動畫電影前所未有的大膽嘗試。預告片*奇妙而完整的構建了一個全新世界觀「13禁」、「限制級」、「內涵」、「成人動畫」、「殘酷童話」……這些關鍵詞太誘人,挑戰著我們對國產動畫認知的上限,更讓人詫異的是,它竟然過審了。
  • 正在太倉發生的一場價值巨變!
    蘇州,GDP千億階位,素有「上海後花園」之稱,介於上海與蘇州之間的崑山花橋、崑山澱山湖、吳江汾湖、太倉瀏河.無一不是價值高地、置業熱點。花橋能在環滬圈城市中脫穎而出,可以說最關鍵的是距離上的優勢。一條上海地鐵11號線,直接導入了不少上海買房的需求,住在花橋、上班在上海的「候鳥一族」。
  • 國產動畫2018:正在蓬勃生長,期待「衝破天際」
    2018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總數超過40部,其中,佔據票房首位的是《熊出沒·變形記》(6.05億元),超過了眾多進口動畫電影,這不能不說是國產動畫消費潛力的又一次釋放,也充分說明了國內電影市場對「熊出沒」這一品牌的認可。《熊出沒·變形記》海報同時,低齡向動畫電影票房的持續走高,也促使動畫創作更偏向這個年齡段。
  • 【漫畫控盤點】人可醜,但不可無個性
    點擊上方Comikon漫畫控↑關注小控,更多驚喜等著你哦。
  • 天啦,現在低幼漫畫繪本都這麼好看了!
    次條是情緒漫畫繪本,用天氣擬人當主角,講了4個關於情緒和社交的故事,美式漫畫風格濃厚,幽默有張力。太長不看版:1. 這套情緒漫畫繪本(My first comics)非常特別,美式漫畫風,幽默誇張,表現有張力,內心戲足,是繪本裡的好漫畫,漫畫裡的好繪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