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下,另闢蹊徑的「雲綜藝」能否走得更遠

2021-02-08 1905電影網

原標題:「雲綜藝」能否走得更遠

新冠肺炎疫情給國內綜藝行業帶來了巨大挑戰,一時間出現了庫存告急、節目斷檔的窘境。新近出現的「雲錄製」模式似乎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為國內綜藝節目的製作開闢出了一條新路,「雲綜藝」隨之應運而生。這些「雲錄製」的節目給觀眾帶來新奇感和滿足感的同時,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凝心聚力。

臨時上檔溫暖人心

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在這個春節原本計劃上線自己的第五季新節目,疫情突然襲來,作為節目總導演的關正文立刻覺得原先錄製的節目「不合時宜」,需要加以改變。「我們和騰訊的工作人員共同決定暫緩上線,投入特別製作。我們從共同作出決定到上線播出,一共四天的時間。」

他口中的「特別製作」就是從2月17日起,每天在騰訊視頻更新《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節目內容首批選取15封信件,全部與疫情相關,形式上依然採取過去同樣的明星讀信方式,但錄製、拍攝和製作都只能採取「雲錄製」的方式。「藝術家們克服各種困難在家裡開幹,自己打燈、自己拍攝,還有的在參加其他義演的間隙克服困難完成錄製。」關正文說,「沒場景、沒燈光、沒有專業的錄音設備和梳化造型,要是放在平時,不但不尊重藝術家,也不尊重藝術。但這是非常時期,很多藝術家全都第一時間回答說:我願意!」

但節目本身對自己的要求沒有止步於此。「一部手機,一個景別,咱又不是網紅直播,總得有點專業水準。我們年輕的編導一邊選編信件,一邊下載大量的圖片、視頻、音樂素材,建立了配樂讀信單曲MV的特別節目樣式。」關正文介紹,不能外出拍攝,單曲MV的素材主要靠遠程協同和網絡採集。節目組把在網絡上找到的視頻和圖片進行分組,並且第一時間聯繫信件當事人,儘可能多地獲得第一手的素材。關正文稱,也許疫情過後,再看這些視頻會有些粗糙,「但我們希望能夠盡最大努力精緻化,讓我們將來再看也不後悔,爭取能夠成為這個特定時期的一種特殊的記憶方式。」

節目中出現的15封信也是精挑細選,進行了差異化的編輯。「我們收到最多的就是醫護人員的相關家書,如果只從中看到了感動,幾期下來觀眾可能會覺得重複。」關正文表示,從一開始節目就有意規劃了不同的主題方向,每個主題都是以普通人的視角展開,「我們希望能儘可能地輻射到抗擊疫情的全景,有醫護人員寫給家人的,也有家人牽掛一線親人的,有民警、志願者、快遞小哥等各行各業的工作場景,各有側重、各有感動。」

雲綜藝對於熱點事件反應迅速,播出速度快,節目通過技術手段將分隔各地的嘉賓方和團隊製作方通過屏互動的方式實現連接,在遵循科學防疫的規則下儘可能為觀眾帶來真實感以及情感共鳴。電視研究學者何天平向記者表示,雲錄製需要人員不在場的情況之下完成錄製,這會比傳統意義上的直播更難,技術就成為了最大的難題,「視頻網站做雲綜藝其實是比電視臺要更有經驗,比如說像騰訊視頻平臺長期有遠程的、在線的直播的技術的協作,視頻網站做雲綜藝的籌備時間其實是比電視平臺會更短些,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經驗會更豐富。」

科技為創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目前,各大衛視也推出了多檔採用「雲錄製」模式製作的綜藝節目。湖南衛視率先採用這一方式打造了《嘿!你在幹嘛呢?》《天天雲時間》等兩檔節目,運用時下流行的Vlog形式,並通過彈幕與觀眾實時互動。在《嘿!你在幹嘛呢?》中,何炅、李維嘉、杜海濤等「快樂家族」成員拍攝自己的居家日常生活Vlog,視頻連線明星嘉賓,分享「宅家」生活建議。節目以第一時間的強大反應能力、新穎的構思創意、平民化的拍攝視角、妙趣橫生的生活方式呈現,一臺小小的攝像機用自拍的方式串聯起整個節目脈絡,使得節目成為湖南衛視在短視頻和長視頻融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一次大膽嘗試。此外,《天天雲時間》結合智趣內容,通過「雲分享」「雲答題」「雲美食」「雲公益」「雲合唱」等多樣化的節目設置,較好地調動了觀眾的參與感。《聲臨其境》通過「雲錄製+雲配音」的方式製作了兩期特別節目──「聲臨千萬家」,創新性地採用多地連線、異屏連麥,力圖帶動廣大觀眾共同參與其中,將聲音的魅力傳播到千家萬戶。

特殊時期下,《歌手·當打之年》應時而變正式進行了「雲錄製」,通過芒果TV網絡五地連線的臺網互動模式,探索、實現了又一全新的節目生產方式。「到了第三期節目時,之前可以從各地飛到湖南演播室的歌手們就沒法出門了。為了疫情防控需要,現場觀眾評審的環節也必須取消。」《歌手·當打之年》總導演洪嘯透露,節目組在2月初就決定了採取「雲錄製」的方式,參演歌手分布於北京、上海、東京、臺北、長沙五地,上演了大型在線互動現場。洪嘯表示,在「雲錄製」的有限條件下,節目的視聽呈現有一定折損,節目組會儘可能保障樂器等配置的齊全、貼合live演唱的氛圍,儘量讓這個品牌堅守多年的專業性和競技性不受影響。

節目中,我們看到《歌手》走到第八年,首次取消了現場大眾聽審團,取而代之的是採用「500位大眾聽審定點在線觀看演唱並進行投票」的方式,讓500位大眾聽審線上觀看歌手競演並給出評定。此外,首次「雲錄製」中「AI人像識別處理技術」的運用,曾助力節目組將500位在線大眾聽審團的錄製素材進行了極速的智能拆條和標籤化剪輯。5G和AI技術的使用,讓節目的「雲錄製」和「雲剪輯」都變成了現實,而該技術的二度運用,也讓所需工時儘可能地變短,大幅度提升了視頻素材處理效率。

一檔綜藝節目是需要投入資金和人力的,包括節目形態設計、後期製作等,整體是工業化的生產過程,「電視臺長期有應變困難的能力,對於傳統大型綜藝節目的製作平臺來說,基於傳統節目的錄製經驗,雲錄製並不會是很困難的事情,應該算是觀念和技術水到渠成的一個產物了。」何天平說,「像《歌手》《聲臨其境》節目做成雲綜藝也有其施展的空間。與其他節目不同,他們是聲音導向的節目,大家可以伴隨著節目去聽這些聲音,去感受這些聲音的魅力。」

雲錄製為綜藝打開新大門

疫情期間,視頻網站上直播連線和小體量的生活記錄類節目煥發生機,優酷的《好好吃飯》《好好運動》系列,愛奇藝的《宅家運動會》《宅家點歌臺》《宅家猜猜猜》系列,這些節目無一例外都採用了明星自主拍攝,直播為主的「雲綜藝」方式。

優酷程陽工作室資深製片人、《好好吃飯》總導演程陽介紹,《好好吃飯》最早更新於2月8日,節目從提出到上線其實只花了48小時,但一開始就決定直播採用做飯的形式,其實是考慮到特殊時期大家的需求。「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能做的是什麼,我們在家裡能做的是什麼?那就是我們要認真吃好每一餐飯,睡好每一天的覺,這些雖然是最日常的,但也是我們在現階段能做好的事情,所以我們從最簡單的事情入手。」程陽說。

與傳統大型綜藝相比,「雲綜藝」往往體量小,顯得尤為靈活,整體的觀看感覺也是更輕盈,往往具有伴隨式的收看特點。何天平認為,這些節目往往是直播的形式,現場要將同一個時間段不同空間的人形成線上交流,而其節目更新的速度是比較快的,「通常是日播的節目,甚至可以推出午間檔和晚間檔,這樣可以給大家的日常生活休閒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這也是雲綜藝帶給觀眾觀看體驗上的變化。」

不難看出,雲綜藝目前還尚有不足,比如題材和表達形式比較單一。何天平說:「如果將來雲綜藝變成一種常態性的生產機制的話,那一定要在題材上下功夫,而不簡簡單單是一堆人,在線上連一個線,然後去閒聊,那這個不叫做綜藝節目,其實只能說是一個在線的直播視頻而已。綜藝節目是通過設計的,而不是只通過大家自由發散就能完成的。雲綜藝未來或將成為綜藝生產中的補充性的機制,成為一種創新型的產品走進我們的生活。」

節目製作方式的創新,歸根結底是為內容服務。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一川認為,「能否建立一整套優質作品不斷供給、可持續的長效創新機制,是『雲錄製』保有生命力的關鍵,防控疫情期間,諸多主題作品快速出現,廣泛觸達公眾,充分發揮了文藝的社會功能。抗疫主題的深挖、呈現和創作還大有提升空間。只有在形式創新的同時,在內容創新上邁出堅定有力的步伐,才能結出更為豐碩的果實,為文藝史、也為時代留下可以時時回看和品味的經典之作。」(作者 張潔)

相關焦點

  • 特殊時期誕生的「雲綜藝」,春暖花開之後,還能走多遠?
    一天之內,兩檔雲綜藝,沒演播室,沒導演,沒攝像,沒臺本,沒化妝,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湖南衛視以這樣全新的錄製方式開創了中國綜藝「雲」時代。回顧《天天雲時間》的誕生過程,負責《天天向上》節目的沈欣工作室執行製片人趙雅婷依然感嘆一切發生得太迅速。
  • 特殊時期的自救,還是新形式的開始?探路綜藝節目「雲錄製」
    行業持續「休眠」下,有內容輸出需求的綜藝團隊,都在醞釀新玩法。不出門也可以錄製的綜藝節目,這是防控疫情特殊時期下的特殊節目,還是一種新形式的開始?答案仍需交由時間。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從手機小屏到電視大屏的融合與破壁徵程裡,「雲錄製」值得記錄一筆。「雲錄製」如何展開?
  • 井噴的「雲綜藝」未來向哪兒走
    《聲臨其境3》的「雲擁抱」與邀請大眾「聲咖」圍繞抗疫展開創作,從形式到內容都不失為特殊時期雲錄製的標杆之一。疫情帶來不可抗力,各類綜藝節目庫存紛紛告急。全民宅家的大背景下,打破錄製空間限制、縮短製作周期的「雲綜藝」,儼然特殊時期綜藝製作的最優解。不過,春暖花開終有時。待疫情過去,雲錄製能否衍生出獨具生命力的新品種,這一波井噴的「雲綜藝」又能給未來帶去哪些啟示?
  • 王一博何炅紛紛線上直播,「雲錄製」能否讓綜藝節目成功破局?
    綜藝的停播也意味著經費投入得不到回報,所以也有很多綜藝製作方決定改變現場錄製的方式,讓各位明星在家中通過各種電子設備進行"雲錄製"。與傳統的錄製方式相比,芒果臺的多檔綜藝都採用了"雲錄製"的方式續播。 有諸如王一博何炅等知名藝人線上直播,在當前的形勢下,"雲錄製"似乎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某衛視更是開創了一檔以
  • 潮聲|雲綜藝,迫不得已下的陪伴與突圍
    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一系列綜藝節目錄製的陣腳。線下聚眾於演播廳已不合時宜,傳統的錄、制、播路徑在特殊時期也無法延續。宅在家中,「嗷嗷待哺」的觀眾觀看需求上升,而平臺方節目庫存告急,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綜藝節目紛紛轉型雲端之上。《歌手》:老牌綜藝的適時改變新潮記者觀察發現,「雲錄製」大致呈現出向兩個方向發展的趨勢。
  • 文旅融合讓「三江夜遊」走得更遠
    那段時間,「三江夜遊」項目再次喚醒了人們對於夜航船和「槳聲燈影」的美好回憶,一段時間客似雲來,遊船碼頭所在的舟宿夜江,還掀起了一波夜間吃小海鮮、唱歌休閒娛樂的小高潮。但是,熱鬧不過兩三個月,「三江夜遊」又陷入了門庭冷落的尷尬局面。
  • 《歌手》《好聲音》與《蒙面》,三大王牌綜藝誰能走得更遠?
    國內三大衛視巨頭,三大王牌音樂綜藝,你方唱罷我登臺,究竟哪個更精彩呢?作為幾檔持續多年的老牌綜藝,未來你更看好哪一檔呢?我們先來比較一下:這三檔節目都是音樂綜藝,但節目形式各不相同。《好聲音》是素人歌手選秀類,《歌手》是成名歌手競技類,《蒙面》是音樂猜評類。
  • 雲綜藝誕生記:48小時內籌備上線|科技戰疫之綜藝篇
    各衛視和視頻網站借直播實現了當下的綜藝內容輸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因線下錄製停滯造成的綜藝市場空白。那麼,原生態的「雲綜藝」是如何誕生的?作為特殊時期的別樣表達手段,它能否在今後的內容生產中得到延續?拋開項目製作的過往優勢,衛視會被倒逼出新的思路嗎?赤膊上陣,一切各憑本事。
  • 回家,是為了走得更遠!
    今年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十餘年來億萬雙手,託舉「嫦娥」億萬顆心,牽掛「嫦娥」未來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腳步還將走得更遠
  • 井噴的「雲綜藝」,能給綜藝行業留下什麼?
    而距離首檔「雲綜藝」上線至今,已有近兩周,也是時候看看這波「雲綜藝」究竟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綜藝市場新物種的萌芽。 對於這種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我們更關心「雲散」後將會留下什麼。 快速上馬,加速的雲綜藝 說到這一波「雲綜藝」,「快」是所有節目的共性。
  • giao哥輸得1點也不冤,「臥龍鳳雛」尚有1個,支持藥醬走得更遠
    古語有云:臥龍鳳雛得1便可安天地,《華夏新說唱》這次卻集齊了兩個,本認為總決賽便是他倆的藥醬自大freestyle鎮住吳亦凡除線上表現好於Giao哥外,藥醬線下的跟其它職業上佰種玩法雷同,遊俠也沒有不變的職業模板,只要將1般、特殊、被迫及天資技巧組合搭配
  •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期,能否允許一部分孩子留級呢?
    疫情下,停課不停學已經成了常態,但網課的作用大家也是清楚的,效果真的和在校沒有可比性。原因也很簡單。第一:缺乏了老師面對面的監管。第二:缺乏教室上課的嚴肅性。我在想,今年特殊時期,能否允許成績不合格的孩子留級呢?第一:今年這樣的孩子肯定不少。不管是中學還是小學,目前這樣的孩子肯定是很多的。
  • 疫情下的綜藝:「雲」火了一把
    觀看綜藝節目已經成為國人休閒時間的主要娛樂方式之一,近年來地方衛視和網絡視頻平臺持續加碼,國內綜藝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進入2019年,綜藝行業迎來了「減量提質」的時期,數量有所下降,但爆款優質綜藝節目層出不窮。除了王牌真人秀和音樂演藝類型節目依舊堅挺,生活觀察、脫口秀等類型節目也迎來高光時刻,整體發展方向趨向多元化和細分化。
  • 家教雲課堂|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指導》出版,電子書免費閱讀
    家教雲課堂|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指導》出版,電子書免費閱讀 2020-02-20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劍來:陳平安和李槐都只是凡夫俗子,為什麼反而走得更遠?
    在劍來世界中除了「法侶財地」四大基礎條件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條件在很多時候也會成為修士能否攀上山巔的「判官」,那就是出身!這個出身不是指勢力,而是指修士的前世,如果一名修士前世是叱詫風雲的山巔大能,那麼今生的他只要開竅了大概率就能再度攀上巔峰,飛升城老劍仙陳熙便是如此。
  • 特殊時期的高校畢業典禮:線上線下相結合,「雲畢業」創意多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只有少數同學能夠參加線下畢業典禮,但是我們情誼不減、規格不減、儀式感不減,以線下和雲端結合的形式,為你們這『特殊的一屆』舉辦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6月21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在武漢光谷體育館舉行,校長李元元在畢業典禮上寄語畢業生「不懼風雨路,邁步新徵程」。
  • 雲錄製持續推動綜藝創新
    校草宅家一起雲開學《名偵探學院第二季》是《明星大偵探》的系列衍生節目。在第一季《名偵探學院》中,蒲熠星、周峻緯、唐九洲等常駐嘉賓都是各高校的風雲人物,節目播出後得到了網友的熱烈追捧。本季內容全新升級,節目組攜原班人馬,搭建學院場景,打造濃濃學院風。
  • 北京迎垃圾分類大考:強制分類時代的柔性政策能否走更遠?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北京迎垃圾分類大考:5月1日開始實施 強制分類時代的柔性政策能否走更遠?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劉詩萌 北京報導4月28日傍晚,北漂小吳被電梯間的兩張新海報上一抹鮮明的深綠色吸引了。
  • 藍盈瑩離開人藝被質疑忘恩負義,本人回應:想走得更遠與野心無關
    說起藍盈瑩,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她在前段時間火爆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1990年出生於上海的藍盈瑩,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11年因為參演《畫壁》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甚至是難以走下去。
  • 不管我們的對手是誰,我們五人都會走得更遠!
    秦偉宸的舌頭強悍的撬開她的唇齒,歆愛使力的拍打他,嘴上也使力咬他,刺痛感讓他很快退了出去,卻一口咬住她的下唇,這下輪到歆愛痛呼,他趁機鑽進她的貝齒間,逼著她的舌頭共舞,霸道的攪著,激起長串的火花。「混蛋」歆愛猛的抬頭,怒目圓瞪,一瞬間的功夫,抬腳狠狠的往他腳上踩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