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築精選】中國經典傳統紋樣

2021-03-05 佛教建築精選

雲雷紋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表現技法,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從漩渦紋發展而來。

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經比較少見,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紋硬陶、原始青瓷上,雲雷紋仍是主要紋飾。

 「祥雲」圖案最早出現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從周代中晚期開始,逐漸在楚地形成了以雲紋特別是動物和雲紋結合的變體雲紋為主的裝飾風格。

寓意祥瑞之雲氣,表達了吉祥、喜慶、幸福的願望以及對生命的美好嚮往。

蟠螭紋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中國青銅器上的裝飾。螭是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張口、卷尾、蟠屈。有的作二方連續排列,有的構成四方連續紋樣。一般都作主紋應用。

盛行於戰國時期。在當時的玉器上,亦常見雕琢有蟠螭紋,表現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環帶紋是青銅器紋飾之一,常雕刻在銅壺、簋的腹部,盛行於西周中,後期和春秋初期。

環帶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稱「波紋」。以前亦有稱「山雲紋」和「盤雲紋」的,因其如山之起伏,雲繞其間。現也有稱為「波曲紋」的。

蒲紋,即蒲蓆的紋樣,由三種不同方向的平行線交叉組織,用淺而寬的橫線或斜線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紋樣,六角形有時還琢有陰線的谷紋。此樣紋流行於漢代,宋明之間也有少量製作。

古代寓意紋樣。忍冬為一種蔓生植物,俗呼「金銀花」、「金銀藤」,通稱卷草,其花長瓣垂須,黃白相半,因名金銀花。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稱。又稱卷草紋,六朝時期流行的一種植物紋樣。

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多見於青銅器、玉器、陶瓷上。《說文》:「象,長鼻牙,南越大獸。」殷商時期,中國中原地區尚有野象。

蟠虺紋,傳統寓意紋樣,青銅器紋飾之一。又稱「蛇紋」。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有的作二方連續排列,有的構成四方連續紋樣。一般都作主紋應用。

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捲曲長條形,蛇的特徵很明顯,往往作為附飾縮得很小,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

鳳鳥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鳳,在神話傳說中,為群鳥之長,是羽蟲中最美者,飛時百鳥隨之,尊為百鳥之王。在古人的心中,鳳是吉祥之鳥。

夔龍紋是傳統裝飾紋樣,常見於古鐘鼎器物上,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夔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僅有一足;也有記載說是舜的二臣名,分別指樂官和諫官。

如意紋,中國傳統寓意吉祥圖案的一種。現在所用搔癢工具,叫「痒痒撓」 (又稱「不求人」),即中國古時搔仗、如意遺制。

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紋樣,借喻「稱心」、「如意」,「瓶」、「戟」、「磐」、「牡丹」等縱成漢族民間廣為應用的「平安如意」、「吉慶如意」、「富貴如意」等吉祥圖案。

饕餮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最早見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獸面紋有的有軀幹、獸足,有的僅作獸面。「饕餮紋」是後人附會的稱呼。

饕餮此獸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徵,同時加以自己的想像而形成的,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誇張,裝飾性很強,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與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能力,研究者稱為獸面紋。

蠶紋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裝飾。《說文》:「蠶,任絲蟲也。」蠶體屈曲,頭圓,兩眼突出,體屈曲狀。

方勝紋是漢族傳統寓意紋樣。方勝是古代婦女的飾物。指蘄蛇背部兩側各有黑褐色與淺棕色組成的菱形大斑紋(24個∧形),其「∧」形的頂端在背中線(脊柱)相連或略交錯,習稱「方勝紋」。

古代錦類名。藝人根據唐人詩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和宋人詞「落花流水紅」等含意,加以藝術表現創作出一種「落花流水紋」。

這種宋代頗為流行的織錦裝飾紋樣又稱曲水紋、紫曲水,是以單朵或折枝形式的梅花或桃花,與水波浪花紋裝飾於錦,這種錦即稱為落花流水錦。

唐草紋是一種花紋。日、韓兩國俗稱卷草紋,它是「S」形波狀曲線排列的一種花紋,多數刻畫的是一種青草,因盛行於唐代故名唐草紋。

垂鱗紋是中國傳統裝飾紋樣。青銅器紋飾之一。近似鱗紋,主線以粗線勾出,中襯以細線之雲雷紋。

蟠龍紋,青銅器紋飾之一。龍形巨首有兩角,雙目圓睜,身似蛇形,有鱗紋,蟠曲如球狀,空間填以獸、鳥和魚紋等。

「拐子龍紋」,又稱「拐子紋」,起源於草龍紋,實質是龍紋的一種。其實,拐子龍紋是變體的龍紋,高度簡化的龍頭,而龍身為回紋與卷草紋的結合體,這種式樣是最常見的拐子龍紋。

中國古代傳統紋樣之一。萬字紋即「卍」字形紋飾,紋飾寫成「卍」為逆時針方向。「卍」字為古代一種符咒,用做護身符或宗教標誌,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

「卍」字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唐代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採用漢字,讀作「萬」。

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種錦紋,這種連鎖花紋常用來寓意綿長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也叫「萬壽錦」。

瓔珞紋是指的陶瓷器裝飾紋樣之一。瓔珞原是用絲線將珠石編串成多層次的裝飾物品,《晉書·林邑國傳》載:「其王服天冠,被瓔珞。」將瓔珞形象用於塑像或其他器物為裝飾紋樣,稱瓔珞紋。

纏枝紋是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作為瓷器上最常見的紋樣。盛行於元代以後。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

雲頭紋又稱「如意雲」,其形狀猶似下垂的如意,是一種典型的雲紋瓷器裝飾紋一種典型的雲紋瓷器裝飾紋樣。因多裝飾在瓶樣。因多裝飾在瓶、罐、壺等器物的肩部,也稱「雲肩紋」;也有裝飾在盤、碗的內心部位,稱作「垂雲紋」。

八寶紋是傳統吉祥紋飾。道教把八仙手持的八種器物,作為記教八寶的符號,參見「暗八仙」。佛教中則用「八吉祥」作為八寶的符號。

寓意八寶的紋樣常見的有:一為和合,二為鼓板,三龍門,四玉魚,五仙鶴,六靈芝,七罄,八松。但也有用其他物件作為紋飾者,如珠、球、磬、祥雲、方勝、犀角、杯、書、畫、紅葉、艾葉、蕉葉、鼎、靈芝、元寶、錠等,可隨意選擇八種,稱為「八寶紋」。

壽字紋是古代中國傳統紋飾之一。屬於是文字紋的一種。多施用於瓷器與布帛之上,以允裝飾。

(直接點擊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來源:啟明老師和蘭臺揮麈。

聲明: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若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經典傳統紋樣
    3.蟠螭紋 蟠螭紋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中國青銅器上的裝飾。 13.蠶紋 蠶紋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裝飾。《說文》:「蠶,任絲蟲也。」
  • 美學|從LV日式痴迷到故宮傳統紋樣,紋樣如何向世人展示中國美
    日式經典紋樣與中國文化日本在平安時代,深受中國古代隋唐紋樣的影響,開始大規模、成體系地出現極具中國風的紋樣圖案。公元6世紀到9世紀,日本大量遣隋使和遣唐使到達中國學習,大量日式紋樣可以說是唐代紋樣的再現。
  • 傳統紋樣繁複迂迴的紋路裡蘊藏中國人的獨特審美
    紋樣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貫穿於人們生活之中,反映著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和生活習慣。從簡單的幾何圖形到精美繁複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每種紋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一花一葉變成卷草纏枝,裝飾梁上藻頭或桌上青花,龍鳳飛到屋頂相對呈祥,連蝙蝠也美化成多福的紋飾。
  • 中國傳統紋飾——幾何紋樣賞析
    從商周時代開始,我國有了陶瓷、青銅等器物的鑄造,並且逐漸的,人類借鑑自然界中的各種形狀,給器物紋上不同的紋樣,從動物紋、植物紋到自然界中的各種幾何紋樣,慢慢發展成豐富的紋飾文化。幾何圖形的紋樣有寫實、寫意、變形等表現手法。
  • 花器與紋樣|中國紋樣史上運用最活躍的裝飾紋樣——回形紋
    回形紋是中國紋樣史上最早進入裝飾領域的裝飾紋樣之一,也是中國紋樣史上運用最廣泛、最活躍的裝飾紋樣,寓意美好。傳承至今,回形紋的應用形式與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在如今的景觀花器設計領域也應用廣泛。自此,回形紋就光榮躋身於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系統中。回形紋的起起落落落落起起回形紋的發展跨越中華文明上下幾千年,發展路途卻不是一番風順的。就如同大多數人的人生道路,回形紋紋樣的一生也是起起落落落落起起...
  • 來自蝙蝠的委屈|我是中國傳統吉祥紋樣
    怪不得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紋樣裡,蝙蝠是「福」字的代表呢!蝙蝠紋:我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是吉祥圖案,我很可愛的對於熱愛用各類事物的諧音來寄寓美好祝願的中國人來說,「蝙蝠」與「遍福」的諧音是人們所喜愛的:★蝙蝠紋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在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中,蝙蝠的形象被當作幸福的象徵,習俗運用"蝠"、"福"字的諧音,並將蝙蝠的飛臨,結合成"進福"的寓意,希望幸福會像蝙蝠那樣自天而降。★蝙蝠紋多用於祝福裝飾紋樣,有單獨蝙蝠紋和以蝙蝠紋組合的圖案。
  • 中國傳統紋樣圖案來了,每一個都很經典,快收藏
    在後臺,看見一位粉絲對我說:「看見周少發了很多關於傳統紋樣的圖案,自己特別喜歡,希望多發一些這樣的傳統圖案資料,擺脫周少了」對於這位粉絲的請求,周少怎麼能不答應呢?今天,周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不一樣卻又很經典的傳統花紋圖案。這裡面包含了用在各個方面的上面,下面我會詳細跟大家細說,覺得不錯,周少只希望大家可以給一些支持,評論一下。第一幅是財神爺,這種圖案通常是掛在牆壁上用來拜的,寓意恭喜發財,節節高升。
  • 古代傳統紋樣裡,人家曾是C位擔當
    蝙蝠紋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有單獨蝙蝠紋和以蝙蝠紋組合的圖案。如一隻蝙蝠飛在眼前,稱為"福在眼前",蝙蝠和馬組成了"馬上得福",到了明清,蝙蝠紋更是得以大規模應用。下到平民百姓家的「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到家: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的裝飾紋樣: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 主體紋樣,另一類是 輔助紋樣。主要的裝飾紋樣有龍、鳳、蟠螭紋、八寶紋、八吉祥、暗八仙、蝙蝠、梅蘭竹菊、福壽紋、松鶴紋以及明清時期的官員服飾上的補子紋樣等。
  • 一布旗袍中國傳統手工刺繡紋樣---梅花紋
    「喜上眉梢」是常見的中國傳統吉祥紋樣之一。古人以喜鵲喻喜慶之事,「梅」與「眉」同音,因而稱為「喜上眉梢」,表達人逢喜事精神矍鑠的樣子。一布旗袍傳承經典,為打造中國百年老品牌而不懈努力!
  • 來自蝙蝠紋的委屈:我是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我不想背鍋
    怪不得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紋樣裡,蝙蝠是「福」字的代表呢!蝙蝠紋:我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是吉祥圖案,我很可愛的對於熱愛用各類事物的諧音來寄寓美好祝願的中國人來說,「蝙蝠」與「遍福」的諧音是人們所喜愛的:★蝙蝠紋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在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中,蝙蝠的形象被當作幸福的象徵,習俗運用"蝠"、"福"字的諧音
  • 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仿造中國建築模式,吸引眾多國內遊客
    在亞洲地區,佛教算是比較興盛的了,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許多的佛教思茅打造的極為輝煌。不過,除了東南亞,佛教在日本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了,從古至今有很多的佛教修行者前往中國汲取佛教文化。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位於日本的景點,就是一個佛教與中國相關聯的寺廟,仿照中國的建築形式建造,吸引了很多中國人前往。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下面具體介紹一些紋樣,雞紋苗族剌繡紋樣,流行於貴州臺江等地。紋樣模擬常見的公雞、鬥雞(苗族喜愛的娛樂活動),造形栩栩如生,常用於女子服飾。花紋圖案蝴蝶紋苗族刺繡的傳統紋樣,流行於貴州、湖南苗族地區。蝴蝶是苗族喜愛的形象,象徵幸福和美好。
  • 古籍 | 中國紋樣集錦 ,200年前的花紋,如此的美.
    《Examples of Chinese ornament/中國紋樣集錦》大約出版於1867年,是英國當時先鋒建築家與設計師Owen Jones
  • 歷史建築美學與佛教歷史文化研究
    自東漢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品價值。五臺山是我國重要佛教聖地之一。歷朝歷代, 五臺山因臨近京師而受到皇帝及皇太后、皇后和太子等皇室成員的眷顧, 都迎來其佛教「輝煌」時代。
  • 中國古代建築元素
    02鬥拱(Dougong Brackets):是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頂、額枋和簷檁間或構架間,從枋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合稱鬥拱,鬥拱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03華表(Ornamental Pillar):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又稱為「誹謗木」。
  • 惟賢長老:佛教對中國素食傳統的深遠影響
    佛教與素食(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的關係,但它並非起源於佛教,也非佛教徒單獨提倡。 中國古代孟子的「君子遠庖廚」的思想,《易經》的「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道家真人深山修煉只吃水果的功夫,兩千多年來,一直為儒道之徒所繼承。兩千五百年前生長在印度的釋迦牟尼創立了主張緣起、慈悲、和平的佛教,由戒殺放生到主張不吃肉,此種教誡散見於佛教經典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各種經律論中。
  • 喀什三仙洞:中國最早的佛教石窟
    它位於中國最西端的一個城市——喀什市。喀什的居民以維吾爾族人為主。那裡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也是維吾爾族人的宗教文化中心。但我今天要講的還是中國佛教藝術的起源問題,也就是中國最早的佛教石窟在哪裡?根據專家們多年的研究,喀什市邊上的三仙洞可能是中國境內現存最早的佛教石窟。它在石窟藝術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 揭曉 | 2020國際紋樣創意設計大賽 部分獲獎作品賞析
    同時以杭州西湖文化為靈感元素,以解決城市化快速進程所帶來的傳統文化同質化現象為出發點,力圖區別傳統西湖眾多表達形式,想表達從平面至二維、多點動態西湖景色的生動效果。圖形設計:把西湖十景等經典風景重新梳理,形成從原形至圖形元素設計變化。
  • 中國傳統文化,彩繪服飾紋樣,假面舞服
    半臂衣錦面飾連珠紋、動物、花卉紋樣,色彩以青蓮、綠、黃、粉紅為主色調,間以赭、藍等色。褲裝有綠綾綢橫襠大口褲或緊腿褲。褲身貼體,以助舞姿。腰東連珠帶並三角形彩巾和褶邊方巾小裙飾以及兩片長及腳踝。尾部開衩的彩帶,足穿尖頭軟底錦靴,靚裝豔服,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