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強學校小學部 二十四節氣系列課程——春分

2020-12-23 湘湘愛旅行

德小課程

3月20日11時49分29秒,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春分者,陰陽相伴也,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各地晝夜平分,天氣漸暖,玄鳥歸春,種樹春耕,大自然結束了漫長冬季的寂寞蕭索,多了一抹春日姿色。

01

品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代表春季已經過半。我國南方地區已進入仲春之日,迎來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 ……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紛紛為「春分」揮毫潑墨,留下眾多名篇佳句。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02

探春分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著天文學上的意義,在氣候、農業種植、民間活動等方面也有著重大的意義,下面我們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03

繪春分

雖然,當前北國冰城與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還有一段日子,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塵封的土地感受到生命勃發的力量,孩子們也可以用畫筆描繪自己心中的春日美景。

【來源:斑馬說人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春分是重要的節氣,是太陽直照點從南半球回到北半球的分界點。
  • 今日春分,武漢小學生送你一份二十四節氣創意圖
    點擊播放 GIF 0.9M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春天的第四個節氣春分到,燕子回晝夜正平分小麥拔節,萬物競生春天裡和煦的暖陽讓人們的內心變得柔軟細膩春分三候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生,三候始電。
  • 「大彩寫意畫派」又添系列力作:張立《二十四節氣》繪畫系列作品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大彩寫意畫派」創立者張立非常喜歡的創作題材。
  • 閱讀潤童聲,六藝育全才——德強學校小學部舉行2018—2019學年度下學期期末家長會
    課本劇「聲」「臺」「形」「表」樣樣到位,籃球操動感十足,《木蘭詩》演繹巾幗氣魄,環保時裝展美輪美奐,非洲鼓、尤克裡裡、小提琴、葫蘆絲演繹聲音的藝術……在7月5日舉行的德強學校小學部  「閱讀潤童聲,六藝育全才」2018—2019學年度下學期期末家長會上,孩子們是真正的主角,他們用獨特的方式向家長們匯報自己本學期的收穫。
  • 【二十四節氣專欄】小雪.積善而慶餘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時間是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40°,太陽位於赤緯20°16',正午太陽高度僅29°50『。"天道如此,人道亦然,所以君子才要以德順天,以德生物。那是否明了天道無窮盡之理,就可以不作為而等天地來管我們自身呢?不然!《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 自然筆記 | 家門口的二十四節氣—清明
    以上就是清明節氣自然筆記的內容啦~感謝「家門口的二十四節氣」成員的精彩呈現。愛自然的你,有創造力的你,要不要跟我們一起來記錄、分享自己家門口的二十四節氣、共賞美麗的自然麼?往期精彩回顧:自然筆記 | 家門口的二十四節氣—立春自然筆記 | 家門口的二十四節氣—雨水自然筆記 | 家門口的二十四節氣—驚蟄自然筆記 | 家門口的二十四節氣—春分如果你也分享自己的自然觀察,享自己的自然觀察,歡迎加入我們:
  • 海豚社發布融媒升級版《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本次推出的全新升級版,在修訂原有內容基礎上,不僅新增了圖文詳實的《我們這樣學習節氣》指導手冊和花期圖海報,還以「內容+服務」的媒體融合方式提供豐富的音視頻學習資源及服務,圖書的教育指導性得到提升。   海豚出版社社長王磊表示,「二十四節氣」是海豚出版社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文化IP。圍繞這一主題,海豚社研發了一系列的繪本、指導教材、自然教育課程等產品。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24相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提到的三個問題就混雜在一起嘮叨幾句了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緣起創作有他因也雜有內因沒有做之前看見過很多人創作過節氣作品受到他人觸發我們很多的所謂創作創造都是基於前人的福德之上的因為喜歡玩會覺得要是做的話不一定是非要成系列也可以是完全不同形式的二十四節氣的表達
  •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這麼準?得從節氣的由來說起,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不管每年天氣如何異常,總是和二十四節氣能夠對應起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現在能背誦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的人已經很少了吧,大家現在主要過的都是一些像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洋節,對於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卻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清明上墳,冬至吃餃子這樣的淺薄認識上。二十四節氣是如何來的呢?我國歷來是農業大國,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直到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被認為是起源於古代黃河流域,這是為什麼呢?
  • 杭州這所學校的老師同學太能玩了!二十四節氣方言版出爐,你能聽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方言版的二十四節氣百科,你聽過嗎?上網課的日子,杭州有個科學老師,帶領著班上的小神獸們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30多個學生錄製了二十四節氣百度百科家鄉方言版。簡單來說,就是用方言介紹一種節氣,錄個小音頻,再說說和節氣相關的家鄉習俗。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質疑,提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  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是冬至。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二十四節氣豐富世界 非遺文化寶庫(圖)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春分,春分,麥苗起身」「芒種忙忙栽」「清明斷雨,穀雨斷霜」等等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民間諺語,多帶有傳統農耕文化的意味,而與二十四節氣相生相伴的還有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
  • 國子監大講堂第156講:二十四節氣與九九歌
    講座現場韓茂莉首先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的基本知識。二十四節氣是中國農曆中隨季節變化形成的24個特定節令,每個節令都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翻開史冊,先秦《尚書·堯典》中即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記載,相當於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  《周禮》中有「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的表述,明確提出了冬至和夏至。  《呂氏春秋》中出現了「日夜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始雨水」等稱呼。
  • 引入關鍵經驗 深耕節氣課程
    顯然,釐清這些問題,才能真正讓節氣課程落地。基於關鍵經驗,審思課程目標目標是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屬。很多幼兒園在開發節氣課程時,會迷失在課程的領域目標中,忽略課程目標本身最核心的要素:課程目標是否建立在本園幼兒現狀基礎上?是否針對幼兒當下的實際生活與發展需要?是否兼顧現實需求與長遠發展?
  • 二十四節氣諺語合集,你能背對多少?
    小夥伴們要記得記哦~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立春節氣諺語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
  • 冬至與他的二十四節氣朋友們
    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候、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上古時代確立節氣依據「鬥轉星移」,現行確立節氣依據「太陽周年視運動」(黃經度數);兩種確立方法雖然不同,而造成鬥轉星移的原因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因此兩種方法的交節時間基本相符。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春分是於黃經(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0°(春分點)。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我一聽,糟了,應該是問節氣的事兒了。唉,媽咪對陰曆、陽曆、農曆、公曆比較暈菜啊,長這麼大了,還是沒有弄清楚他們的計算規則。於是,我裝作很淡定地說:"嗯,今天是4月5日,4月5日陽曆。"直接寶哥說:"很奇怪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陰曆的日子,為什麼清明節是陽曆的日子?"臉上無數條黑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