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9M
春分
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
春天的第四個節氣
春分到,燕子回
晝夜正平分
小麥拔節,萬物競生
春天裡和煦的暖陽
讓人們的內心變得柔軟細膩
春分三候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生,三候始電。
春分習俗
豎蛋: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以此慶賀春天的來臨。
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民間有句順口溜:"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當然,很多春天才有的美味,也非常有營養,如豌豆苗、香椿芽、春筍等。
近日,鄱陽街小學二(5)班家長王際帶著孩子們,一起沿著二十四節氣的「路線」,體驗了一把充滿詩情畫意的傳統文化之旅。他鼓勵孩子們跳出傳統的繪畫及材料局限性,用家裡現有的花果、蔬菜、廢舊材料等進行創作。
孩子們將自己的奇思妙想,通過身邊的材料「繪製」出了二十四節氣創意圖。
立春亦稱為「打春」、「咬春」,又叫「報春」,「立」是「開始」的意思。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
驚蟄,古稱「啟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分者,半也,這一天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草長鶯飛,柳暗花明。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立夏來了,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小滿時,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故稱小滿。
「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
夏至時,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
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
寒露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夜晚,仰望星空,你會發現星空換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蠍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們可以隱約聽到冬天的腳步聲了。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秋天的結束。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小雪時節,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所以古人將冬至視為吉日,是冬季祭祖大節。
小寒,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大寒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春分
是殘冬過後的第一個驚喜
春風叩開冰封的大地
所有的生命開始揚帆起航
願君不負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