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玩過「瘋狂猜歌」,那麼你一定有過「要是音樂本身也能百度一下就好了」之類的想法。其實這點並不難,直接用「音樂雷達」錄一段聲音就可以搜到標準答案了。這種功能就叫做「聽歌識曲」。提到這一點,不少人會想到國外的Soundhound或者Shazam,但這些應用對於中文歌尤其是新歌的支持非常有限,而且Shazam還只能搜原聲,不能搜哼唱。所以如果要找一個曲庫最大、識別最準確、速度最快而且又支持哼唱搜索的應用,那麼非最近很火的「音樂雷達」莫屬了。這裡有個對開發者而言的好消息:「音樂雷達」要把自身的音樂搜尋引擎徹底開放,向開發者提供「音頻檢索開放雲平臺」。最新一版「音樂雷達」已於近日在安卓市場首發,可以去體驗一把「瘋狂過關」。
官網連結:http://www.doreso.com/
國內首家「音頻檢索開放雲平臺」
2013年7月,音樂雷達發布了國內第一個「音頻檢索開放雲平臺」,提供開放的音頻檢索API,集成「原聲識別」、「哼唱識別」、「本地歌曲文件識別」等一系列檢索服務,不僅可以準確識別周圍環境中的音樂,還能聽懂用戶哼唱的旋律,更可以幫助用戶修正本地歌曲文件信息,成為了廣大音樂應用開發者的福音,使任何開發者都可以將音頻檢索技術集成到自己的應用中,目前已有多家合作夥伴搶先使用。
技術絕對優勢領先
面對新鮮事物,很多人肯定還會有一些顧慮,例如「智能識別技術靠不靠譜?」,「準確率有多高?」等。為此,筆者進行了詳細調查,就「音樂雷達」而言,說其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也不為過。「最快1秒識別」,「極佳的抗噪能力」,「世界最大的哼唱曲庫」,這些都是用戶能夠切身感受到的。除此之外,在多次第三方技術評測中,「音樂雷達」均以明顯的優勢奪冠。另外,「音樂雷達」團隊更是在MIREX、NIST SRE等國際頂級賽事中多次奪得第一名,而該評測中其競爭對手不乏微軟、Nuance、IBM、MIT、斯坦福、騰訊、科大訊飛、清華、中科院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這對團隊實力是權威的肯定。
「音樂雷達」的技術迭代速度是十分驚人的。據其技術團隊透露,從公司成立至今,其原聲搜尋引擎進行過至少5次大規模升級,搜索速度比最初提升了3倍,準確率則提升了40%之多,抗噪能力也有大幅度的提升。新的引擎大膽採用了信道融合技術以及綜合評價體系等一系列創新。如今,憑藉最快1秒的識別速度,98%以上的識別率和超強的抗噪能力,「音樂雷達」已絲毫不遜色於經營了十餘年,價值10億美元的Shazam,達到世界頂尖水平。Shazam日前剛剛獲得了世界首富墨西哥電信老闆Carlos Slim4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音頻檢索技術的市場價值可見一斑。
但諸位看官請注意,Shazam目前還只有原聲搜尋引擎,並不具備哼唱搜索的能力,而這正是音樂雷達的強項所在。由於哼唱搜索是極難模仿的技術,不光Shazam沒有哼唱搜索,連騰訊、網易、百度等也只有原聲搜索功能而已。據悉,音樂雷達團隊已擁有全球最大的哼唱曲庫和識別性能最好的哼唱識別引擎,最近,更是率先將DNN(深度神經網絡)技術融入到引擎中,大幅提升了準確率和速度,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和價值。
未來發展無限潛力
大浪淘沙,網際網路行業一直以來都不缺乏好的創意和技術,但是真正能沉澱下來的公司寥寥無幾。對於「音樂雷達」的音頻檢索引擎來說,其市場價值固然是巨大的,那他們又會如何發展呢?音樂雷達團隊表示:音樂無國界,也許有一天,「音樂雷達」會成為手機用戶的標配軟體,但是,我們不會為此封閉自己,這也是我們推出中國第一個「音頻檢索開放雲平臺」,這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把我們的技術運用到他們的應用中,希望能夠與合作廠商合作共贏,一起推動技術革新,提升用戶體驗,進而改變世界。
( 責任編輯: 黃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