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香港人不懂得玩英文

2021-03-05 廈大EMBA華南教育中心

↑↑↑↑

關注我們

①持續為您提供管理、財經、人文方面的精華文章。

②與華南地區1000名廈大EMBA校友同路同行,共同成長

林沛理,香港資深文化評論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亞洲周刊》、《信報》、《明報》及《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香港電臺個人意見節目《講東講西》嘉賓主持。

林沛理一直是一個說話「帶骨」的人。廣東話「帶骨」就是話中帶刺,永遠用一種批評的角度。我希望,他這本書,能夠帶給大家一種衝擊,因為那種「帶骨」的表達,其實是需要很深厚的功力的。——閭丘露薇

香港自詡為亞洲國際都會,但對英文這種通用交際語言的掌握卻似乎越來越力不從心。顯而易見的文化錯誤,如影隨形般出現在香港人寫的英文中,已經形成一種「破窗效應」。長遠來說,肯定會進一步削弱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和競爭力。

美國史丹福大學一個心理學家於1969年進行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一輛停在加州的中產階級小區,另一輛則停在罪案頻生的紐約貧民區。停在貧民區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汽車當天就被偷走;而放在中產階級小區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問津」。後來,心理學家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不消幾個小時,它就不翼而飛。以這個實驗為基礎,犯罪學家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Break Pane Law):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窗戶的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會受到一種「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政府的感覺;而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氣氛中,犯罪就會滋生、壯大,由異數變成常態。

香港的英文寫作愈來愈亂七八糟、不堪入目,跟整個社會——包括政府、傳媒,以至大多數英文內容的供應者——給予他們「暗示性的縱容」大有關係。道理很簡單:在一個一塵不染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扔垃圾,但倘若垃圾隨處可見,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亂扔垃圾,並絲毫不覺得羞愧。

當然,大前提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垃圾。早前搭港鐵,看到某牌子牙齒護理產品的宣傳口號:「Don’t let your smile betray your beauty.」(不要讓你的笑容出賣你的美麗。)執筆的人大概不知道,「betray」除了可以解作「出賣」之外,還有洩露、暴露或顯示的意思。再一次,香港人的英文寫作洩露(而非出賣)了香港人的英語水平。

的確,香港人之中,不少苦學英文寫作多年而幾乎一無所成;有大成者更屬絕無僅有,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依我看來,問題正出在那個「苦」字。英文是一種「好玩」的語言,必須抱著好玩的心情寫作,才可以寫出一流的英文。

寫英文而不懂得玩英文,就等於手上拿著一個籃球,卻硬要把它當作足球去踢。這是教授和學習英文寫作一個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邏輯起點,弄不懂這最基本的認知就永遠只能夠在追求文法正確的世界中翻筋鬥和撿牛毛。執筆之時,左顧右盼、誠惶誠恐,又怎能寫出像暮鼓晨鐘般啟人智慧、像微風雨露般潤人心脾的優秀英文?

這當然跟英文的語言特性與英文原用戶的民族性格大有關係。英文這套語言之所以令人愛不釋手、目不轉睛,在於它既強調邏輯和事實——每時每刻都要分清楚時態和究竟是複數還是單數、主動抑或被動,又重視個性——「I」(我)也許是英文中最重要的一個單字;既可以承載深刻的思想和闡釋複雜的意義,又提供足夠的空間讓你去含沙射影、口是心非和強詞奪理。簡言之,英文本身就是外向、貪玩的語言,它有一個內置的「好玩機掣」。你啟動了這個機掣,你的英文寫作就會立時變得滿庭春色,遍地皆是各出奇態以爭妍的豔花異卉。

英文的兩大原使用者——英國人與美國人——又是特別「好玩」的民族,前者貪玩,後者「爛玩」。這種民族性格表現在他們的寫作上,給予他們的文章以至包括雜誌、演辭、廣告及劇本等一切「文字產品」一種尖利的活力和潑辣的生命力。久而久之,這種夠膽和懂得跟英文開玩笑的「playful-ness」,成為了真正熟悉英文的使用者寫作的最大特色。香港人的英文寫作即使在文法上正確,也往往給人一種不夠「符合語言習慣和具備語言特點」的感覺;正是因為他們寫的文章太枯燥,少了好玩的滋潤,而好玩正是英文寫作的本色。

不懂得玩英文,就寫不出好英文,這是英文寫作的潛規則。從這個角度看,香港學生的英文寫作只曉得緊張而不識得怒放,總是酸腐有餘而溼潤不足,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香港,教授英文寫作的,大多是謹小慎微、斤斤計較的文法家,而非能夠從寫作中得到樂趣的作家,更不是懂得怎樣跟英文嬉戲、並且樂此不疲、樂不可支的「英文玩家」。於是,課堂裡的英文容不下「嬉戲」和「好玩」,威廉·斯特蘭克(William Strunk)那本實用但儒腐的文體指南《風格元素》(Elements of Style)被奉為英語寫作的聖經。老師和家長對持遊戲的態度寫作之本質及其作用沒有了解,就加以口誅筆伐;以為「玩英文」之風一行,英文寫作必失其嚴肅而英文的文法必為隨意所顛覆。這是大錯特錯。

遊戲需要規則,絕對的自由是創作的大忌。英文文法之於英文玩家,一如畫布之於畢卡索,或者電影劇本之於希區柯克,乃他們表達的形式、創造的手段、想像的跳板,以及最重要的,嬉戲的玩具。沒有這些形式、手段、跳板和玩具,遊戲的好玩和痛快、玩家的幽默和機智,以至藝術的美與張力、和諧和深刻將無法體現。因此之故,沒有一個真正懂得玩英文、寫英文的人會詛咒英文的文法,因為他知道,無氈無扇,神仙難變;沒有規則,也就沒有遊戲。

(本文摘自《反語》,作者林沛理)

諮詢熱線: 4006689380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我們

相關焦點

  • 「書摘」《論投票》丨神話?!
    我有時聽到這樣的建議,即對參與投票的人規定一個最低智力標準。例如,我曾經遇到一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學生,他的觀點雖然不是說只有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人才能參加投票,但也與這種說法相差不遠。當我問他這樣做的依據時,他回答說,只有他們才懂得更好地投票。
  • 「書摘」《自然權利與歷史》|施特勞斯
    他是一個極其謹慎的人,而且他收穫了他那超邁常人的謹慎的報償:許多人聆聽他的聲音,他對於從事實際事務的人和人們的眾多見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謹慎的本質所在,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該保持沉默。洛克對此知之甚深,他有著良好的感覺,只引用對勁的作者,對於不對勁的作者不置一辭,管追究起來,比之那些對勁的作者,他與那些不對勁的作者更有共同之處。
  • 「書摘」《耍聰明的中國人》|聰明就是不守規則
    通過這些現象可以看出,所謂的聰明,就是不守規則或者破壞規則,並因此而給自己帶來好處,這個好處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按道理這種聰明非常低級,因不守規則而獲利也應該遭人鄙視,但現實中不守規則的人是如此之多,他們理直氣壯地不守規則,以不守規則為榮,那些守規則的人反而遭受嘲笑和白眼,像個怪物一樣被大眾孤立,成為異類。
  • 「書摘」《群眾與暴民》|群眾概念的歷史沿革
    首先,我會更加強調,西歐的群眾理論有何特點,它何以是對自由主義的回應;彼時,群眾理論正在西歐各國發展,緩慢而不均衡。甫一問世,群眾理論對自由主義的回應旋即開始;同時,它對歷代群眾的興趣亦隨之興起。群眾人(crowd man)和自由人(liberal man)決然對立,毫無共同之處。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懷特菲爾德
    我憐憫那些對這些問題不感興趣的人。為上帝做工的器皿值得我們去細細考察。一個對吹倒耶利哥城的羊角、釘穿西西拉鬢角的橛子和錘子、基甸的火把和號角、大衛甩石的機弦和石子毫不在意的人,我們說他是冷漠無情的,這一點也不過分。我相信,所有讀這本書的人,都希望對18世紀的英格蘭福音傳道人有所了解。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衛斯理
    成千上萬的人,不知道這樣的真理,徒然行走在陰暗的幽谷,全然不知道自己還死在罪中。若有人想知道一個人靠外在行善可以行多遠卻還不是基督徒,可以讓他仔細研究衛斯理的經歷。我膽敢說,歷世歷代,這都是不尋常的事實。P60一個像此刻的衛斯理一樣饑渴慕義的人,不會滯留很久就能得到更多的亮光。
  • 那些值得摘抄的驚豔書摘
    > 01 我們思考著的是永恆 但慢慢通過的卻是時間 -王爾德 02 我們笑著說再見 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海上鋼琴師》 03 如果真的會有世界末日 一定不會在夏天來臨 -八月長安《最好的我們》 04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時代 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 驚豔了世人的書摘文案
    驚豔了世人的書摘文案.我什麼都沒有忘,只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世界旅行不像它看上去的那麼美好只是在你從所有炎熱和狼狽中歸來之後你忘記了所受的折磨回憶著看見過的不可思議的景色他它才是美好的.對於這個世界你相當的古怪對於我你一點也不奇怪對於這個世界你是一個麻煩對於我你就是整個世界.
  • 再來一期驚豔的書摘
    -《高興》 03 如果我們兩人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那並非因為我們的觀察力有高低之分,不過是我們的情感指向不同罷了。-《這就是紐約》 04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活著》
  • 文案|驚豔書摘分享第一期
    驚豔書摘分享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 「書摘」《契約倫理與社會正義》|「契約」的廣泛內涵
    邏輯推論從契約主體或當事人方面看,訂約人必須是複數,必須在意見一致基礎上形成允諾和責任,這就意味著:一方面我們要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交往,契約意味著某種社會性,意味著主體不是孤立的、不發生聯繫的個人。而另一方面,契約又是以獨立、自主的個人為前提的,否則就談不上達成協議、表示允諾了。
  • 「書摘」馬斯登|《復興神學家愛德華茲》上帝的以及撒旦的巨大工作
    他知道憂鬱者不適合於它,藉此他就獲得了那一點,亦即使人偏離或廢棄了正常職責之道,而這正是他力求實現的一件重要事情。」他簡短地提到,一些人可能會奇怪於他在公共崇拜中為什麼不加入歌唱,並解釋說他需要為布道節省嗓子;而他布道與他加入歌唱相比,對教堂會眾來說是更大的意趣所在。 Colossians 16(June17,1736).
  • 《追風箏的人》書摘
    《追風箏的人》書摘作者:(美)卡勒姆·胡塞尼編輯:Simone插畫:Simone這就是那些一諾千金的人的作風,以為別人也和他們一樣。 6 總是被哈桑看穿心思的阿米爾 「今天是個好日子。」 哈桑說。我轉動雙腳,試圖讓眼光離開我們家的屋頂。「我不知道,也許我們該回家去。」 接著他上前一步,低聲說了一句讓我有些吃驚的話。
  • 我是怎麼搞定圖片書摘、掃描版文件的?
    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OCR 逐漸成了幾乎每個人都可能需要的功能。從日常聊天、書摘整理再到文章寫作,我們發現自己和 OCR 的距離越來越近。但海量 OCR 工具顯然也是讓我們頭疼的,就拿筆者來說,過去自己就體驗並推薦過多款 OCR 工具, 當然現在留下且還在用的不過寥寥1-2款罷了。
  • 「書摘」龐德|《法律與道德》-歷史的視角
    在Reg.V.Gibson案中,首席法官科爾裡奇爵士(Lord Coleridge)說道:「因為法院聲稱自己不決定事實問題,在司法法通過以前,如果有些許證據的採納是不合法的,只要這些證據可能影響到定罪,並且已經展示給了陪審團,那麼根據規則,與證據提供方對立的當事人有權要求另行審判。因而,當這類證據被展示給陪審團後,另行審判就被當作一種權利授予給一方當事人。」
  • 每日書摘151對話《謝謝你的遲到》
    點藍字關注,看每日書摘每日書摘151對話《謝謝你的遲到》【卷首語】加速時代,你是否在全力奔跑
  • 「書摘」《群眾與暴民》|遠離多數以求安全
    凡是與群眾保持距離的人都可能成為群眾的受害者。群眾本身是不安全的,但留在群眾之外的人也不安全;在法西斯政治中,選擇是最嚴峻的。對真正研究群眾理論的人而言,選擇是嚴峻的,這是因為一方面是傳統的沉重壓力,這個傳統宣示,群眾對文明所代表的一切構成威脅,另一方面,不容誤解的暗示表明,凡是與群眾保持距離的人都可能成為群眾的受害者。群眾本身是不安全的,但留在群眾之外的人也不安全;在法西斯政治中,選擇是最嚴峻的。
  • 探店|懂得香港,從喝早茶開始.
    香港人的早晨從一壺靚茶開始喝早茶已經是香港人平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空沒空都愛去茶樓點上「一盅兩件」悠閒一早上在茶樓裡,你能夠體驗到最原生態的港人生活香港很有名是港式飲茶,但大家都只著重他的點心,而完全忽略了真正的「飲茶」時喝的茶,因為香港99.99﹪的茶樓的茶都是普通都不行,陸羽荼室是唯一一間對茶有講究的茶樓,喝他的茶你會想不停喝不停喝,不只是他超好喝的原因,還有是他收40塊港幣一位荼錢的呢,哈哈 ,平常的茶樓才3塊錢而已。
  • 不懂得珍惜的人,不配談戀愛
    ♫朗讀:代代來源:大唐三公子末尾歌曲:房東的貓 - 雲煙成雨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不懂得珍惜的人
  • 不懂得生存的人,也不會懂得如何實現理想
    康震《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韓愈篇說過一句話:不懂得生存的人,也不會懂得實現理想。古代偉大的名人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這一道理。猶如千年前的蘇東坡在貶謫之後得出的感悟,想為民為國,在哪兒為官不是一樣呢?很多人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後,大受鼓舞,決心追隨斯特裡克蘭德的腳步,放棄人間煙火味極重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淨土和高潔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