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護最深情的一首詩,世間萬物,唯有思念的距離最長

2021-03-05 小涵講書

也許很多人覺得這世間情愛,大部分都是日久生情。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每個人,男也好女也罷,骨子裡都有一股一見鍾情的想法,期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地,遇到那麼一個令自己心動的女子或男子。

崔護便是如此,說起崔護,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並不是很重要,他的詩僅存六首,但他的《題都城南莊》卻膾炙人口,成為唐詩璀璨國度裡的一朵奇葩。

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這首詩雖簡易明暢卻不顯淺露,感情含蓄而又鮮明,讀後回味無窮。

全詩行雲流水般構成一個隱在意象背後的愛情故事:去年的今天,我們在此地相逢,人面桃花俱歡笑,而今天人面已消,人影已杏。又到哪裡去尋找?

這首詩並非詩人刻意為之,而是偶然寫就的。相傳詩人應試長安,未第。某月至城南郊外散心,因口渴,向村邊一人家敲門借茶,於是見到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兩情脈脈,卻未便深通款曲。明年此時,他情不自禁,又去城南尋防,卻見這家門扉緊密,已杏無一人。他不勝惆悵,在門上題寫此詩而去。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然而,他又如何笑得出來?要笑也只能苦笑吧,一個"笑"字道出了世事多變,人去樓空的無盡悽涼。

故事到這裡應該算是一個結局了,雖然對崔護而言,是一個不幸的結局,但是晚唐孟啟的《本事詩》對此記得更詳,也更富傳奇性:過了幾日,崔護又來到桃林中的小屋,卻聽見小屋裡傳來悲痛的哭聲,哭聲是一位老人發出的,崔護前去一問,才知道是老人的女兒死了。崔護一驚,繼續問老人的女兒叫什麼名字,什麼原因死去。老人說女兒的名字叫絳娘,為了一個叫崔護的年輕人,得了相思病而死。

崔護一聽死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絳娘,猶如晴天一個霹靂,他衝進屋內,抱住絳娘的頭,號啕大哭。也許是上天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哭著哭著,絳娘竟然慢慢地睜開了眼睛,並坐了起來,一眼就認出了崔護,於是,毫不猶豫地投進了他的懷抱。

後來,自然不用說了,絳娘嫁給了崔護,一對有情人就這樣終成眷屬。

從這裡的記載看,無限傷感的詩人最後有個美好的結局,雖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咽,卻情深意長、了卻了一樁心願!有人說《題》短短七言四句28字,足以抵得上一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縱使前者是引而未發的悽豔感情,後者是苦戀無果的以死殉情。

寫到這裡,不由得想到,崔護所遇到的絳娘,應該是個美得不像話的女子吧。

她站在桃花樹下,動人的一面,勝過整個世界的風景。

相關焦點

  • 崔護一首詩流傳千年,寫盡物是人非的悵惘,後人禁不住續了結尾
    這個本應該是詩人們最喜歡的題材,但是由於傳統文人特別喜歡用曲筆,所以都混到傷春之類的詩詞裡去了。同時,豔遇都是有情節的故事,沒有深厚的功力,想在一首短詩中寫這樣的題材,實屬不易。所以,詩人就把這個題材讓給了敘事文學了,比如小說、戲曲等。
  • 崔護最戲劇性的一首詩,但就是這首詩,為他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崔護,唐代的詩人,他的詩詩風精煉綺麗,清新自然,尤其是這首詩,流傳最廣,膾炙人口。全詩四句話,但是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互相映照的場面,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更是老少皆知,廣為流傳。全詩如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桃花運"——崔護的愛情故事
    在中國文學史上,據說與桃花最有淵源的公推兩人:一個是創造了「世外桃源」的陶淵明,另一個當推因一句「桃花依舊笑春風」而抱得美人歸的唐朝詩人崔護,後人以「桃花運」比喻男女愛情,也是有歷史淵源的。在中國詩歌史上,能以少得可憐的一首或幾首詩便名垂千古的詩人好像不多,而我們的主角崔護,《全唐詩》存詩也僅有六首,卻皆是佳作,讓其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 冬至丨這一天白晝最短思念最長,5首詩詞寫盡冬至時最動人的心事
    年關將至,情誼更濃,在那些古老卻浪漫的時代,詩人們的心被節氣所牽動,升騰起最動人的心事。於是他們不約而同嗅著梅香,看著飛雪,寫下了一篇篇飽含深情的古詩,也撫慰了千百年後的我們!這一天白晝最短,這一天思念最長。下面就和大家分享5首關於冬至的詩詞,看詩人們在這一天的心事有多麼深情。
  • 題都城南莊 崔護/唐
    作品譯文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莊的這戶人家門口,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姑娘你那美麗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裡,只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著和煦的春風。  故事背景:  此詩,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
  • 經典詠流傳:崔護《題都城南莊》
    但就因為一首詩,也就是我們剛才讀到的這首題為《題都城南莊》的「桃花詩」,就因為這一首「人面桃花」之作,讓崔護最終是作為一個多情的詩人,而非一個節度使、一方諸侯留在了後人的心中。簡簡單單的一首詩,一首七言絕句,寥寥二十八字,為什麼可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印象?為什麼可以讓一個人在歷史的塵埃裡永不磨滅呢?這就要說到這首詩背後的那個純美的愛情故事了。唐人孟棨所作的《本事詩》最早記載了這個故事。
  • 王維和崔護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惜春之情油然而生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位生活在盛唐時期的大才子,絕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世間寵兒。蘇軾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軾作為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能夠對盛唐詩人王維做出如此之高的評價,其實也大有君子惜君子之意。在王維創作的眾多詩歌中,有一首以愛情為主題以春天為背景的詩作,歷經千年滄桑依然受到後世人追捧,這首詩歌的名字就叫做《相思》。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詩,道盡對初戀女友的思念,失戀之人最有感觸
    眾所周知,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白居易也不簡單,他有兩個霸氣稱號,即「詩王」和「詩魔」。武宗會昌六年,即公元846年,七十五歲的白居易去世。生前好友為之哀悼,文人墨客聞之落淚,就連當時的唐宣宗李忱也傷心不已,專門寫了一首悼亡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 後來嫁給崔護了嗎?
    很多歌星靠一首歌紅了一輩子,唱了一輩子,也深得廣大歌迷的喜愛。其實在古代也有類似的情況,有的詩人或詞人僅靠一首詩或一闋詞而在文壇中佔有一席之地,並被千古傳誦,實在讓人羨慕不已。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詩人,其留下的詩作一共僅六首,但其中的一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被列入中學語文課本用來教學,而對其餘五首詩人們知之甚少。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崔護。其憑藉一首《題都城南莊》,奠定了在唐詩中的地位,流芳千古。
  • 解讀崔護:一詩定名,留下「人面桃花」千古名句,河北定州人
    這樣一個偉大詩人並存的時代,崔護仕途順利,可能公務繁忙,寫詩只是偶爾為之。崔護既然能考中進士,應該文才不低,但存詩僅六首。僅存的六首詩中,可以說都是精品,但由於其中一首太過著名,完全蓋住了其他五首詩的風頭,以至於崔護僅靠這一首詩就奠定了他詩人的身份,這就是著名的《題都城南莊》,詩的題目可能沒什麼印象,但其中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卻是幾乎人人都會背出來的。
  • 《詩經》中最悲涼的一首詩:我在他鄉,思念故裡
    每一首詩歌,都有它的靈魂,也就是它的主題,它蘊含著獨有的思想感情,或是愛國忠君,或是懷才不遇,或是男女相思,或是歡樂喜悅,或是憂愁苦悶,或是豪邁奔放……細細讀來,仿佛是穿越了千百年的時光歲月,看到早已成為塵埃的種種場景,讓人心有所感,深有所思,今天,就來說一說《詩經》中最悲涼的一首:我在他鄉,思念故裡。這首詩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採薇》,全詩為:採薇採薇,薇亦作止。
  • 用一詩名垂青史的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接近五萬首詩,我們能記住的,大概連一百首都沒有,更多的人,二十首唐詩都背誦不出來,可見,能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千古流傳,非常不容易。為了能被人記住,很多詩人大量寫詩,作品多了,總有幾個能被記住的。所以,唐朝的詩人很多都是百首起步的,詩文留存最多的白居易,一生寫了三千多篇。
  • 【獨家】讀崔護 《題都城南莊》
    崔護,字殷功。博陵人。唐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官終嶺南節度使。有關崔護和這首詩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在唐孟棨著《本事詩·情感》篇中有:「崔護……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
  • 唐詩裡最驚豔的一場相遇,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短短四句令人叫絕
    「崔護」這個名字,也許大家都不熟,但他的「人面桃花相映紅」卻是人盡皆知。他在最美好的春光裡,遇見了一生所愛,雖然過程曲折,但最終還是抱得美人歸,還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短短四句令人叫絕。題都城南莊·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詩詞:世間情愛幾許,唯有紅豆可寄相思。(美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根據當時社會的民族風情寫就的膾炙人口的《相思》詩,它反映出那個歷史時空的青年男女在確定終身大事時,以紅豆飾品作為情物相贈情人的動人情景。從此,紅豆成了純潔愛情的象徵。愛情無價,紅豆無價。
  • 白居易冬至失眠寫一首詩,翻譯過來只有8個字:想你想到無法入睡
    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日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長夜對於孤獨之中正相思的人來說,最難將息,各種感觸紛至沓來。這一夜,他不因思念家人而難以成眠,而是在思念另一個人思念得無法入睡,一個在白居易詩歌裡多次出現過的人——湘靈。白居易對湘靈的一番深情,可以說是難遣、難收、難放下,他在多首詩裡都曾寫到。這首思念湘靈的冬至詩,並不如他在其他寄湘靈的詩中那般痛徹心扉,然而看似輕描淡寫的20字,背後卻是刻骨銘心的一輩子。《冬至夜懷湘靈》唐·白居易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 以一首詩,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這首崔護寫的"題都城南莊"詩流傳甚廣,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誦。然而知詩者並非盡知這首詩中還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中飽含著才子佳人的純真之情,情節曲折神奇,人們稱之為"桃花緣"。崔護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跡不詳,唐代詩人。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
  • 禪理散文詩:距離
    每次看從山頂冉冉升起的朝陽,那一眼距離散發出美的遐想,心似有所悟。太陽如一個圓,又恰似一個圈,用血色提醒塵世間存在著的圈套,要世人警防圈裡的誘惑,畢竟善良經不起傷害。閒來無事,總喜歡躺在綠色的草地上看瓦藍的天,聽風吹草動的喧譁。
  • 唐才子思念家鄉一首詩,背井離鄉外出打拼,皆是艱辛令人同情不已
    現如今因為時代在發展,有很多節日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已經銷聲匿跡,唯有春節、端午這樣的節日在人們的心中始終屹立不倒。只要時間一到,無論身在何處都會想方設法的回到家鄉去和家人團聚,包餃子、吃湯圓、吃粽子、吃月餅,共享著團聚的時刻。
  • 《詩經》中最相思的一首詩:思念是一種病,除了你,無藥可醫
    「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是電視劇《西遊記後傳》的片尾曲《相思》中的一句歌詞,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歌詞,寫出了一種相思的無望跟悲傷,也想做一個收放自如的瀟灑之人阿,不會想起那些飽含著相思情誼的古詩詞,不會再在心底心心念念著某一個人,也可知不管時空人世如何變化,相思這種感情永存世間。秋風清,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