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很多人覺得這世間情愛,大部分都是日久生情。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每個人,男也好女也罷,骨子裡都有一股一見鍾情的想法,期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地,遇到那麼一個令自己心動的女子或男子。
崔護便是如此,說起崔護,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並不是很重要,他的詩僅存六首,但他的《題都城南莊》卻膾炙人口,成為唐詩璀璨國度裡的一朵奇葩。
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這首詩雖簡易明暢卻不顯淺露,感情含蓄而又鮮明,讀後回味無窮。
全詩行雲流水般構成一個隱在意象背後的愛情故事:去年的今天,我們在此地相逢,人面桃花俱歡笑,而今天人面已消,人影已杏。又到哪裡去尋找?
這首詩並非詩人刻意為之,而是偶然寫就的。相傳詩人應試長安,未第。某月至城南郊外散心,因口渴,向村邊一人家敲門借茶,於是見到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兩情脈脈,卻未便深通款曲。明年此時,他情不自禁,又去城南尋防,卻見這家門扉緊密,已杏無一人。他不勝惆悵,在門上題寫此詩而去。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然而,他又如何笑得出來?要笑也只能苦笑吧,一個"笑"字道出了世事多變,人去樓空的無盡悽涼。
故事到這裡應該算是一個結局了,雖然對崔護而言,是一個不幸的結局,但是晚唐孟啟的《本事詩》對此記得更詳,也更富傳奇性:過了幾日,崔護又來到桃林中的小屋,卻聽見小屋裡傳來悲痛的哭聲,哭聲是一位老人發出的,崔護前去一問,才知道是老人的女兒死了。崔護一驚,繼續問老人的女兒叫什麼名字,什麼原因死去。老人說女兒的名字叫絳娘,為了一個叫崔護的年輕人,得了相思病而死。
崔護一聽死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絳娘,猶如晴天一個霹靂,他衝進屋內,抱住絳娘的頭,號啕大哭。也許是上天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哭著哭著,絳娘竟然慢慢地睜開了眼睛,並坐了起來,一眼就認出了崔護,於是,毫不猶豫地投進了他的懷抱。
後來,自然不用說了,絳娘嫁給了崔護,一對有情人就這樣終成眷屬。
從這裡的記載看,無限傷感的詩人最後有個美好的結局,雖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咽,卻情深意長、了卻了一樁心願!有人說《題》短短七言四句28字,足以抵得上一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縱使前者是引而未發的悽豔感情,後者是苦戀無果的以死殉情。
寫到這裡,不由得想到,崔護所遇到的絳娘,應該是個美得不像話的女子吧。
她站在桃花樹下,動人的一面,勝過整個世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