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繁榮富庶的朝代,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教育,都到達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同時更是一個詩詞文化的鼎盛時期。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就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文強武弱,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宋太宗「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始,到宋真宗的《勵學篇》:「書中自有千鍾粟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宋朝士大夫的社會地位與政治地位空前膨脹,北宋對文化的重視更是言極無比,天下讀書人對考取功名之事趨之若鶩,更以此為光耀祖宗門楣之極與人生的最高追求。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北宋的文化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繁榮,文壇上相繼湧現出許多耀眼的「星星」,他們飽學詩書,才華橫溢,創作出不少膾炙人口,令世人傳唱千年的名篇佳作,給後世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文化財富,讓世人得以享受詩詞的美好與心靈的陶冶。
其中歐陽修就是北宋文壇上一顆璀璨的「星星」,更是北宋文壇的「領袖」,無論是才學還是人品,那都是令人嘖嘖稱讚的人物。
他學識淵博,人格高尚,胸襟寬廣,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為宋代文壇培養和選拔出許多優秀的人才,如蘇軾、蘇轍、曾鞏…,為大宋詩詞文化的發展繁榮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與貢獻。
在他的一生中,文學成就特別的突出,堪稱「一代文豪」。
他的詩詞不僅流暢自然,清新別致,抒情委婉,而且還富含理趣與人生哲理。
譬如說他晚年退居安徽潁州時,因特別喜歡那裡的「西湖」而創作的組詞《採桑子·十首》就是他「聲情並茂」的佳篇。
今天我要來與讀者朋友們分享的就是他的一首清新靈動,理趣橫生,抒情委婉,深得詩詞愛好者們喜愛的一首七言絕句小詩《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所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看那)畫眉鳥兒千啼百轉的鳴唱,隨著自己的心意在那開滿山花,奼紫嫣紅,高低錯落的樹林間自由自在的穿梭。
(對比之後)才知道,被(人為)關在漂亮籠子裡的畫眉鳥(失去自由)的啼鳴聲,遠遠比不上悠閒樹林中的畫眉鳥的啼唱聲那般悠揚宛轉。
首兩句「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詩人「性靈」的向讀者描繪出山林自然的美麗與多採多姿,畫眉鳥兒在這美麗多釆的山林中無拘無束,翩翩起舞,伴隨著悠揚婉轉的鳴唱聲,自由自在,輕快穿梭。
這兩句前後十四個字,把畫眉鳥在林中歡快啼鳴,翩翩起舞的畫面及山林美景一下子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用語流暢自然且靈動妙趣。
後兩句「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詩人筆鋒一轉,由前面看到大自然林間歡快活潑的畫眉鳥一下子聯想到被人為關在漂亮籠子裡而失去自由的畫眉鳥,進而自然地發出感慨:畫眉鳥兒受人控制,被剝奪了自由,它們的「天性」受壓抑,更感受不到自然界山林的美好,無法歡快,所以它們的啼唱聲遠遠及不上在林間那般婉轉悠揚。
這兩句的十四個字,詩人運用「對比」手法,與前兩句形成明顯反差,把讀者一下子也帶進思維的對比之中,抒情自然委婉,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寫作手法的「高妙」之處。
其實這兩句,詩人是以「鳥」喻人,這個「人」就是歐陽修自己,此時的歐陽修因受朝廷內部的黨爭牽連被貶滁州,來到地方為官,遠離朝廷的是非之地,悠遊於滁州山水之間,心情既有點失落,但又感輕鬆,心靈得到了釋放,所以借寫《畫眉鳥》來抒發與表達自己的心情。
這時的他,就好比「籠外籠內」的畫眉鳥,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詩人喜愛的自然是籠外的生活方式,因為獲得了輕鬆和自由,才能發自內心的歡快,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樂趣與生活的美好。
歐陽修的這首七絕小詩《畫眉鳥》,釆用比喻的手法,以「物」喻「人」,語意雙關,比喻巧妙,說理暢達,情、景、理三者水乳交融,靈動妙趣,不露痕跡地將自己對人生和生活的感悟蘊含其間,富含人生哲理,從而表達出詩人對當朝統治者禁錮人才的不滿與憎惡,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追求與嚮往,這首妙趣靈動的小詩可謂是「詠物詩」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