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音樂產品爭霸:社區難模仿,版權難持久

2020-12-23 柳胖胖

一、引子

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工具類產品,往往都有一個社區夢,想要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戶和時長,但失敗率卻總是很高,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但凡要成為有一定用戶黏性的社區,有自己的用戶氛圍或者說所謂的社區文化,就很重要。然而,每個社區在形成之後,根據自己的內容定位和用戶屬性不同,會有不同的氛圍和文化形成,典型的社區早年如天涯和貓撲,後來有豆瓣和知乎等等。

這些特定的社區產品在早期會吸引到一批特定的用戶群體,用戶群體又會反過來增強這個社區的氛圍和文化,以此形成一種正循環,它會不斷吸引所有能夠上網的且被這種特定氛圍和文化吸引的用戶。

用戶和用戶之間,因為興趣相若和品性相仿,往往又會繼續展開多維度的互動。

而工具類產品呢,一般來說它只形成了用戶和產品之間的單向關係,用戶之間基本不會有任何交集,更別提特定的氛圍和文化了,這就導致用戶真的是用完即走。

雖然說優秀的工具產品,一定是滿足了用戶的某種特定需求的,而且也可以積累到海量用戶,但在其未來發展中,很容易遇到用戶時長和商業化的問題,且工具產品特別容易被社區類產品跨界搶走用戶。

二、跟隨式策略難成社區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QQ音樂在上個月剛剛上線了撲通社區,再次嘗試從工具轉型社區,就遇到了做社區產品的多種困境。

首先,跟隨已經成功的社區產品去模仿其功能,往往很難成功。

社區類產品必須在最早期就通過產品和運營對用戶的引導,自發組織形成,而不是簡單的抄襲模仿就可以打造出成功的社區產品。

縱觀網際網路發展史,想模仿貼吧、豆瓣和知乎的產品很多,但基本沒有成功的。

這次QQ音樂新增的撲通社區,在app底欄給了很好的入口位置,但無論是其中「廣場」和「關注」的雙tab,還是小組、話題等功能,都和已經做成了音樂社區的網易雲音樂類似。

跟隨式戰略,在網際網路社區產品中很難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已經有一部分網際網路用戶交流某種話題or興趣的需求被滿足後,同類用戶也會自發湧入這個圈子,形成正向的馬太效應。

競爭者如果起步時間太晚--按網際網路速度一般幾個月之後,就很難靠跟隨式策略去逆襲致勝了。

因為就算你提供了同樣的功能,甚至界面還好看一點兒,某些地方還有一些微創新,但因為你吸引的目標群體是同一批用戶,而他們已經在另一個社區裡開始消費和互動,在一段時間內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獨家內容:可能是發表的熱評,可能是個人化的歌單,可能是好友關係,這導致讓他們遷移到一個只是提供差不多功能的社區,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撲通社區沒有強化普通用戶和普通用戶之間的關係。

QQ音樂以聽歌功能起家,但一直在竭力避免自己成為單純的聽歌工具,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這次撲通還是強化了許多有眼球效應的功能來吸引用戶,比如圍繞歌手明星做了應援打榜。

撲通社區的小組,分為明星和興趣兩類,現在主推的大部分是「明星小組」,有給明星應援打榜的功能和明星空降小組的活動等等。目前,成員數前幾名的明星小組主要是易烊千璽小組、王俊凱小組、王源小組和TFBOYS小組,而成員數前幾名的興趣小組也是帶有很強的飯圈、吃瓜等泛娛樂色彩的小組。

由此,QQ音樂確實增強了自己的吸引力,但是卻沒有注意建立一個社區很關鍵的要素是:讓用戶和用戶之間產生平等的互動聯繫。

我們都知道用戶和明星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仰視的關係,社區的互動並沒有增強。但是事實上,社區文化的形成,用戶之間的相互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明星能給產品帶來很多的流量,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明星可以在多個平臺同步自己的內容,也可能先同步在微博上,延遲同步到其它次要平臺。雖然明星的到來,肯定會給QQ音樂增加在歌曲之外,另一種可供粉絲消費的內容,但是整個QQ音樂的社區性卻沒有得到增強。

而且,如前面所說的跟隨式策略註定無效,這次的撲通社區的明星小組,其實介於微博超話和豆瓣小組之間,雖然既可以為偶像打榜,又可以討論八卦,但卻反而容易讓用戶找不到這個產品的獨特定位在哪。

粉絲給偶像打榜的訴求,確實很強,但已經有了新浪微博的超話社區滿足這一需求。而聊明星八卦等訴求,已經有不少產品做得很好了。用戶依然會把QQ音樂當工具,因為其多個內容之間缺乏強有力且持久的聯繫,粉絲沒有足夠的理由長時間停留於QQ音樂平臺並達成社交目的。

三、音樂領域的版權壁壘很難持久

總體而已,已經滿足了特定用戶需求且形成社了區氛圍的產品,基本是可以戰勝滿足同類需求的純工具類產品的,或者說起碼可以獲得市場中的絕大部分用戶。

但是,在音樂或視頻這樣的可以靠版權或首播這樣的策略搶佔用戶的領域,資金的強弱又增加了競爭的不確定性。

QQ音樂過去在大部分用戶的心智定位中,確實還是一個聽歌工具,而不是分享交流心情或留下精彩評論的地方。

但是,由於眾所周知強大的集團背景,騰訊音樂旗下的音樂類產品們靠著強大的資金實力大量地獨家壟斷了歌曲版權,形成了如今在用戶基數上領先的局面。

2015年,QQ音樂拿到了華納、索尼、YG、福茂等20多家主流唱片公司的獨家授權,形成版權獨家壟斷,超過90%的音樂版權收於麾下。

這樣的做法,短期內是非常有效的。但中長期來看,版權能否讓產品持續領先,還得看兩點:一個是版權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商業收入,另一個就是版權的壁壘能否長期維持。

前一方面,從騰訊音樂的2020Q2財報中可以看到,騰訊音樂的付費用戶達到了4710萬,同比增長了51.9%,增速上看是不錯的成績。但是,在其龐大的6.51億用戶基數下,付費率卻只有7.2%。

相比較國外同行Spotify,其擁有1.3億付費用戶,付費率超過50%,音樂付費用戶貢獻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近90%。也就是說,在中國的大環境下,為獨家壟斷市場而大量的採買版權,在商業化中來看,是得不償失的。

另一方面,網易雲音樂在今年也已經拿到大量版權,今天網易雲音樂和騰訊音樂各自官宣其與環球音樂達成了戰略合作。在此合作框架下,網易雲音樂不僅將獲得環球音樂的曲庫授權,雙方還將共同探索在音樂產品、服務和宣發層面更多創新領域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如此一來,網易雲音樂將不再需要騰訊音樂的轉授版權,就可以直接播放環球音樂的歌曲了。

同時,網易雲還和華納版權、滾石唱片、吉卜力工作室、《歌手·當打之年》等都達成了版權授權,今年3月還與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達成合作,獲得《龍貓》和《千與千尋》等宮崎駿作品音樂的全面授權。網易雲音樂之前深受業界和用戶雙重詬病的版權問題,將被逐步解決,QQ音樂的版權防線將被瓦解。

騰訊音樂通過的高昂的版權費用,建立了壁壘,如2017年,TME以3.5億美元現金+1億股權的價格拿到了環球的獨家授權,而這個價格比以往高了10倍。但是音樂付費率和ARPU值都不高,主要收入反而要靠直播打賞。

因此之故,也更容易理解,騰訊音樂在版權領域的失手可能帶來的用戶流失,以及商業化變現能力越發脆弱的困境之下,選擇了發力社區產品。但是,因此其選擇了比較著急的跟隨式策略,又註定很難成功。

與此同時,有業界報導指出,在商業化上騰訊音樂也選擇了很多急功近利的策略,比如前段時間,媒體報導用戶稱在使用QQ音樂期間,歌曲切換時會出現插播語音廣告的現象。據了解,插播語音廣告時長為15秒,非會員不得關閉或跳過。同時,在歌曲的播放界面,也出現了廣告海報。這對注重聽歌本質的海量音樂用戶來說,一旦有其它平臺一樣可以聽到想聽的歌,那麼離開QQ音樂就是分分鐘的事。

有底層社區黏性的網易雲音樂,雖然在之前的版權之爭中處於下風,但用戶的社區氛圍已經養成,而且,網易雲音樂也熟悉年輕用戶的聽歌習慣,個性化推送的歌都是他們喜歡的,一句「網易雲懂我」勝過千金投入。近期全網爆紅「網抑雲」梗,在吐槽其樂評文化和反玩梗的討論中,讓人看到社區的巨大流量和用戶粘性,可以說反向再次助推網易雲出圈。

四、結語

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瞬息萬變,當2015年版權大戰結束,騰訊音樂笑傲江湖將絕大多數版權收為獨家的時候,我們以為在線音樂這場戰事進入終局。誰知,網易雲又憑著社區化的定位殺出,一路勢如破竹,如今逼得盟主狼狽跟隨也想走社區的花路。形勢比人強,用戶喜歡什麼才是硬道理。這一點,在不斷出圈的B站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不是單純的跟隨,工具轉型社區,成功的先例倒不是沒有。

比如當年的美圖到美拍,快手gif到今天的快手,都是公司從工具到社區的成功嘗試。

但是這些成功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它們轉型社區後,服務的用戶群體,在當時的市面上暫時還沒有其它產品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一批人。

僅就美拍和快手當時崛起的時間點來看,當時市面上,在抖音出現之前,他兩可以算是分別精準服務了中國短視頻市場中的不同用戶群體。

從這個角度思考,或許未來的網際網路音樂產品爭霸,可以進入一個更加健康良性的競爭格局。

相關焦點

  • 音樂內容版權迎來春天,但網際網路產品版權還處在至暗時刻
    不過從今天網際網路音樂行業來看,儘管音樂版權侵權事件時有發生,但整體行業的意識與基本面都已經發生了好轉,對於版權的尊重已經逐步的滲透到行業內。 可以說,從音樂到圖文短視頻,內容產業的版權保護迎來了歷史上的好時刻。 內容版權意識已經覺醒,網際網路產品的抄襲模仿亂象有待版權規範 在今天來看,網際網路音樂、自媒體內容、短視頻內容行業的版權問題引發了業內與輿論的關注,從整個內容行業來看,對版權的保護、創作的尊重,正逐步覺醒。
  • 騰訊音樂表裡難一:版權優勢成營收負擔
    騰訊音樂表裡難一:版權優勢成營收負擔 2020年05月22日 16:5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付費用戶增長極其緩慢也為騰訊音樂帶來了另外一重隱憂:用戶增長見頂。 根據此前幾個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的月活用戶連續5個季度徘徊在6.4到6.6億之間,即便是加上社交娛樂產品的月活,總月活也一直徘徊在8.7到8.9億之間,這距離國內網際網路10億月活的上限已經相差不遠。 數據映射出來的一個現實是:在線音樂用戶的增長實際上已觸及天花板,紅利期漸入尾聲。
  • 網易雲音樂打破獨家版權模式,音樂社區的故事剛剛開始
    另外,音樂產業3.0時代(音樂產業3.0:像15秒短視頻那樣戰鬥),音樂消費已經從聽轉變到聽、唱、玩的階段。版權轉授權中,有很多權利不能明確權利主體,也會使得很多新的業務,如在線k歌、短視頻、直播等,難形成合理的版權合作模式,影響音樂作品充分傳播。
  • 知乎,成也社區難也社區
    知識社區平臺工具是基礎設施建設,而社區文化則決定了知乎的上層精神文明。知乎對自身的定義——知乎是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知識社交平臺,擁有認真、專業和友善的獨特氛圍,連接各行各業的精英。用戶分享著彼此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信息。
  • 娛評:媚俗的「神曲」難有持久的藝術魅力
    娛評:媚俗的「神曲」難有持久的藝術魅力 2015-06-03 11:25:56來源:深圳商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耿慶源 2010年,旅德歌唱家龔琳娜一首《忐忑》橫空出世,「嗯,啊,唉,喲……」等不知所云的歌詞,配上龔琳娜豐富的表情,一下走紅網絡,並引發眾多名人模仿。之後的《金箍棒》《法海你不懂愛》也因為太「前衛」的演繹方式而被視為「神曲」。  前不久,又有一首網絡歌曲——《小雞嗶嗶》,因其簡單重複的旋律及歌詞,被封為新一代「神曲」。
  • 蝦米音樂「死」於網際網路版權之爭?學者稱平臺壟斷同樣令人擔憂
    蝦米音樂給用戶的「告別信」截圖音樂人評網際網路音樂版權:壟斷是「小而美」產品的「殺手」「曲庫大面積變灰,用戶流失嚴重,蝦米音樂其實早就被邊緣化了。」 音樂產業從業者、音樂人李源告訴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蝦米音樂憑藉社交、音樂發燒友用戶、對音樂人的扶持等構建了自己的獨特屬性,但從2015年開始,其小眾、唯一的調性就開始瓦解了。
  • 蝦米音樂落下帷幕,網際網路仍將繼續改造音樂
    近20年來,網際網路對音樂產業的改造和重塑一直越來越深入,音樂產業的價值開發也幾乎以疊加的速度在進行。某種程度上,這就是「音樂的複利」。作者 | 龐夢圓中國音樂產業的網際網路歷程一定大於蝦米的一生,這個歷程中有許多新產品、新形態的誕生,也有許多的消亡。
  • 音樂綜藝版權糾紛頻發 授權難還是版權意識差?
    這並不是第一個出現版權糾紛的音樂綜藝節目,《跨界歌王》《歌手》《中國新歌聲》等都曾發生過侵權事件。音樂綜藝節目侵權頻頻發生,是難獲授權還是版權意識差?創作者又該如何維權?李志抗議《明日之子》侵權《明日之子》是某視頻推出的一檔音樂綜藝節目,去年9月第一季完結,毛不易獲得冠軍。
  • 騰訊雲發布「版權音樂助手」 著眼短視頻創作音樂版權問題
    據介紹,「版權音樂助手」 背後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海量曲庫,其中包括Vlog、二次元、懷舊等熱門曲庫,所有素材均有明確版權,內容創作者和平臺方可一鍵調用正版音樂,且按使用量進行付費,無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與版權方籤約。近年來,國家政策對於音樂版權市場的關注趨嚴。
  • 產品體驗報告 | 網易雲音樂:社區的堅守和再探索
    這是網易雲音樂的圖標,近看像是一個老式唱片機,用一種具有文藝的方式代表了產品的核心業務:音樂;遠看則像是一個『@』符號,是網際網路中呼喚他人的一種方式,有人說,這就象徵著產品的另一主打業務:社區。在這類業務的對比上,播放器的設計各有風格,音樂的推薦和分類更多的是看推薦算法的能力和歌曲的版權佔有率,而這兩件事難以從產品界面直觀的體驗到,需要進一步對用戶進行深度調研。對於社區這一業務,網易雲音樂可能是四款產品中最看重的。
  • QQ音樂10.0的「撲通社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版權都是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競爭焦點。如今,隨著QQ音樂拿下眾多唱片公司的版權,業界普遍認為其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硝煙漸消後,版權帶來的賦能加成效果發生了邊際遞減。而且在線音樂平臺的頭部玩家們,也並沒有放棄追趕與迭代的腳步。
  • 蝦米音樂關停,抖音快手正式打響音樂社區「狙擊戰」?
    對於在線音樂平臺而言,蝦米音樂的退場是激烈廝殺的音樂產品戰中一個時代落幕的縮影,也標誌著在線音樂產品三巨頭的格局正式成為兩大。然而,對於短視頻巨頭來說,進軍音樂產業仿佛是個開始。1月25日,據「Tech星球」報導:字節跳動一款音樂社區產品「飛樂」正在測試中,並將成為抖音所看重的新音樂業務,或由抖音親自參與運營。
  • 音樂平臺版權爭奪: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備糧草
    丁磊所言非虛,2017年,騰訊以3.5億美元現金和1億美元股權的價格,拿下了環球音樂三年獨家版權,而這一價格超出了環球音樂報價的十倍。儘管目前不同音樂平臺的版權互授達到了99%,但剩餘1%的核心優質版權才是用戶選擇產品的決定性因素。高溢價的版權合作提升了其它在線音樂平臺的競爭成本,也使得彈藥充足的平臺獲得了更多的用戶。
  • 左手滾石唱片,右手華納版權,強勢進取的網易雲音樂版權年
    有網友在網易雲音樂成為獨家音頻合作夥伴後,發出這樣的感嘆。 不難發現,在2020年第一季度,網易雲音樂向以芒果系綜藝為代表的節目版權發力,不僅拿下了頭部音樂綜藝《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的音樂版權,也收穫了《朋友請聽好》《聲臨其境3》等節目音頻版權,以聊天音頻和配音段落形式呈現。 藉助節目的關注度和熱度,網易雲音樂吸引了大批新用戶湧入,同時也展現出平臺推動「歌曲出圈」的運營能力。
  • 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社交鏈暗戰背後,多元化內容生態各有千秋!
    ,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QQ音樂三大巨頭依託母公司的資源優勢,形成了割據態勢——代價就是用戶必須下很多個 App 才能聽到周杰倫、林宥嘉、陳奕迅等知名歌手的歌。無疑通過內容賦能社交方面,各家平臺都有自己特有的設置,讓自身的社交內容更加多元化,同時從各個音樂平臺的布局,可以看出他們在社交內容打造上的側重點各不相同:
  • 濫用音樂版權行為的反壟斷法規制
    雖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反壟斷調查暫告一段落,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必要以這一開創性調查為契機,參與研究與制定網際網路領域及數位化領域監管政策,並在網際網路及數位化領域形成常態化反壟斷調查與規制機制。
  • 孵化音樂人,高曉松的網際網路+思考
    不過,當一切喧囂過後,是時候靜靜觸摸一下這情懷背後至深至切的夢想了。高曉松說:「這將是他職業經理人生涯的最後一站」,語氣裡蘊藏了他在音樂夢想上的執著,以及他對阿里音樂新平臺的期待。暫且不知道,加盟阿里音樂之後的高曉松,會在音樂事業上做哪些新舉措以及新突破,但在酷狗、QQ、百度等在線音樂平臺群雄爭霸的當下,高曉松為何偏愛阿里一家?
  • 《星際爭霸 2》停止更新:讓人意難平的必然結局
    此消息一出,頓時在玩家社區裡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憤怒、有人不解、有人無奈,各個《星際爭霸2》的論壇在過去的幾年裡可能從未如此熱鬧。
  • 難打的燒錢之戰:社區團購的西西弗斯之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熱點微評(ID:redianweiping),作者 | 王新喜社區團購已是當前網際網路最大風口 。從老牌選手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到滴滴、美團、拼多多、京東等巨頭均已紛紛下場。這種情景有點類似當年的團購大戰,目前有不少人開始擔憂: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最終將極大衝擊菜農、菜販,讓這些底層民眾無生意可做。
  • 銀行「最難開門紅」: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 保險代銷意外走俏
    12月18日,受監管政策影響,螞蟻集團率先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來,京東金融、陸金所等金融科技巨頭紛紛跟進。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近年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漸成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