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表裡難一:版權優勢成營收負擔

2020-11-18 泡泡網

騰訊音樂表裡難一:版權優勢成營收負擔

2020年05月22日 16:5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查看最新行情

騰訊音樂(12.14,-0.06,-0.49%)的日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過。

披著音樂外衣的直播平臺

騰訊音樂在音樂業務上的前景不容樂觀。

根據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音樂當季總營收為人民幣58.98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45.03億元,同比增長31%,另外,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為9.27億元,同比增長2.5%。

僅僅是從數字上來看,總營收和淨利潤雙雙穩定增長,騰訊音樂的確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但這遠遠沒有達到高枕無憂的地步。

前幾個季度的財報數據充分暴露出了騰訊音樂越來越力不從心,在總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方面,已連續三個季度呈現出逐步放緩的趨勢。

在2019年第一季度中,總營收同比增幅為39.4%,而在2018年第四季度,這一增幅則達到了50.5%。

淨利潤同樣陷入了和總營收一樣的尷尬境地。

2019年第一季度,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為9.87億元,同比增幅17.4%,而這兩個數值在2018年第四季度中分別是9.16億元和37.3%。

財報上顯示,騰訊音樂的營收構成主要分為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兩個部分,根據此前招股書中的信息,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包含了訂閱服務、單曲和數字專輯、廣告、版權轉授;娛樂服務收入則包括了直播打賞、會員費和智能設備銷售。

然而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是,在線音樂服務對總營收的貢獻比例越來越低。在第二季度中,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分別佔總營收的26.4%和73.6%,而去年這個比例是28%和72%。

招股書中的信息表明了騰訊音樂並非是一個純粹的在線音樂平臺。數據顯示,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直播打賞收入一路高漲,佔總營收的比重始終穩定在70%左右。

超七成營收靠直播打賞,並且這一佔比仍在穩定上升,可以說,騰訊音樂實際上是一個通過音樂內容吸引用戶,最終靠社交娛樂實現營收增長的直播平臺。

版權優勢成營收負擔

雖然是打著音樂的名義掙直播的錢,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線音樂服務板塊之於騰訊音樂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和視頻網站類似,在線音樂服務的發展自始至終都繞不開版權問題。

在版權方面,騰訊音樂向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憑藉著騰訊資本的優勢,騰訊音樂輕而易舉地將華納、環球、索尼(62.74,-0.43,-0.68%)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代理權收入囊中。

版權爭奪戰的代價並不低,在騰訊音樂與阿里(212.16,-4.63,-2.14%)音樂、網易(401.76,11.45,2.93%)音樂爭奪環球的版權戰中,獨家代理費從三千萬美元一度飆升到了3.5億美元外加1億美元股權。

不過騰訊音樂在版權獲取上向來是不遺餘力,華語樂壇中頗具影響力的杰威爾音樂、英皇娛樂、福茂唱片等公司,以及不少音樂綜藝類節目都授予了騰訊音樂版權,此外,就連SM、YG、JYP三大韓國娛樂頭部公司也都紛紛與騰訊音樂達成了戰略合作。

一組公開數據側面彰顯出了騰訊音樂在版權上的實力:截止2019年3月31日,騰訊音樂曲庫量已經達到3500萬首,相比之下,網易雲音樂公開的曲庫量僅為2000萬首。

版權優勢為騰訊音樂帶來了更多用戶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隱憂,這種隱憂在營收成本上表現的尤為明顯。

根據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音樂的營收成本為人民幣39.6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7.1億元,同比增長46.1%,營收成本增幅是營收增幅的1.48倍。

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營收成本增幅大於營收增幅的情況。在2019年第一季度中,騰訊音樂的營收成本為人民幣37億元,這一數值在2018年同期僅為24.3億元,同比增加了52.2%,相比第一季度僅有39.4%的營收增幅,營收成本增幅仍達到了營收增幅的1.3倍。

然而尷尬的是,儘管騰訊音樂坐擁6.52億月活用戶,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品牌,但用戶付費的意願卻並不強烈,這種不強烈的意願最終在財報中得以體現:在線音樂付費用戶人數為3100萬人,付費用戶僅佔月活用戶的4.8%。

在線音樂服務的營收貢獻不足三成,燒錢換來的版權也沒能讓付費用戶出現爆發式增長——相比第二季度中4.8%的付費用戶,第一季度的付費用戶佔比僅為4%,增速可憐。

付費用戶增長極其緩慢也為騰訊音樂帶來了另外一重隱憂:用戶增長見頂。

根據此前幾個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的月活用戶連續5個季度徘徊在6.4到6.6億之間,即便是加上社交娛樂產品的月活,總月活也一直徘徊在8.7到8.9億之間,這距離國內網際網路10億月活的上限已經相差不遠。

數據映射出來的一個現實是:在線音樂用戶的增長實際上已觸及天花板,紅利期漸入尾聲。

網易的差異化式追趕

同樣將在線音樂服務視為極其重要的業務板塊,網易是怎麼做的呢?

2013年4月,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面市之初,丁磊就很明確地將網易雲音樂定義為音樂社區,早期的網易雲音樂通過音樂評論區和個性化推薦功能成功圈粉了大量用戶。

相比於專業樂評人對歌曲曲風、旋律的專業點評,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樂評更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這些評論為音樂本身賦予了喜怒哀樂等情感標籤以及情感共鳴。

憑藉用戶樂評和情感共鳴,強調社交屬性的網易雲音樂一路趕超了多米音樂、百度(110.03,1.51,1.39%)音樂、蝦米音樂等競品,在眾多的音樂APP裡面,網易雲音樂成為了唯一一個可以和騰訊音樂分庭抗禮的對手。

然而有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用戶樂評和情感共鳴是建立在有歌聽的基礎之上。版權的匱乏,導致網易雲音樂的用戶大量流失。

意識到在版權問題上無力掙扎以後,網易雲音樂決定避開騰訊音樂的鋒芒,並給出了兩個應對策略。

一方面繼續順勢而為,通過深耕評論區和個性化推薦功能俘獲人心,另一方面則是向產業鏈的上遊延伸,比如推出音樂人扶持計劃、入股版權公司。

目前,網易雲音樂引進了8萬音樂人,扶持原創作品超過120萬首,這樣做的邏輯與愛奇藝(16.5,-0.26,-1.55%)等視頻網站做原創的邏輯大致相同——當外部版權的價格居高不下時,通過發力原創在源頭扼製成本。

網易雲音樂的自救取得了奇效。

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一季度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網易雲音樂日均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酷我音樂,躍居第三名,與酷狗音樂和QQ音樂的差距正逐漸縮小。

這份分析報告證明了網易雲音樂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差異化之路:雖然不具有版權優勢,但在用戶粘性和用戶忠誠度這個問題上,網易雲音樂自稱第二,沒人有資格稱第一。

網易第二季度財報再一次證明了差異化戰略幫助網易雲音樂取得了不俗的表現。

根據財報顯示,網易雲音樂總用戶數已突破8億,同比增長50%,網易雲音樂付費用戶同比暴增135%。

QuestMobile統計的數據為網易雲音樂用戶的爆炸式增長提供了佐證。

據統計,6月份網易雲音樂的活躍用戶規模為1.39億,同比增速為20.6%,相比之下,4款騰訊系音樂App的活躍用戶規模為5.69億,同比增速僅為9%。

雖然網易雲音樂的活躍用戶數依然無法和騰訊音樂同日而語,但另闢蹊徑的網易雲音樂,已經對騰訊音樂產生了局部威脅。

結語

騰訊音樂被推進了一個十分窘迫的境地中,一方面在線音樂的燒錢速度之快,一方面付費用戶卻增長緩慢。

根據此前幾個季度的營收構成來看,騰訊音樂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打法,這種打法的獨特之處在於以QQ音樂、酷狗音樂為代表的在線音樂服務業務更像是「門面」一樣的存在,負責打造口碑和維持品牌形象,而以全民K歌、酷狗直播為主的社交娛樂服務業務則負責商業化。

不過直播業務不可能永遠為在線音樂服務輸血,騰訊音樂的商業變現道路任重而道遠。

隨著短視頻快速崛起,騰訊音樂的直播業務首當其衝,尤其是以快手等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都已成長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短視頻已經開始對騰訊音樂造成了威脅,對於騰訊音樂而言,短視頻平臺的用戶黏性越大,意味著直播業務的商業價值越小。

對於提供在線音樂服務的平臺來說,這似乎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音樂版權成本居高不下,用戶缺乏付費意識且付費意願低,除此之外,還要時刻提防著競爭對手的掠奪。

不過,危機也是轉機,在中國的音樂市場尚未被開發成熟之際,這片沃土仍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騰訊音樂版權爭奪白熱化 與三大唱片公司交叉持股
    發布之前,已經有超過300萬人在QQ音樂上預約這首新歌。不過,亦有很多人因為購買版權問題,放棄在QQ音樂上嘗鮮這首新歌,而是用視頻平臺播放MV,並在朋友圈刷屏。拿下周杰倫新歌的版權,只是騰訊音樂在擴大音樂版權之路上的一小步。但這樣的小步,騰訊音樂已經走得太多了。比
  • 網易雲音樂奮起直追加碼版權採購 騰訊音樂承壓
    騰訊音樂手握國內最大的音樂版權庫,在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競爭中佔據著絕佳優勢」,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不過隨著今年部分獨家版權合約的到期,各平臺重新獲取版權或將迎來新的轉機。  5月20日,網易披露財報顯示,一季度網易雲音樂淨收入保持同比增長,付費會員數不斷增加,帶動創新及其他業務板塊淨收入同比增加28%。
  • 騰訊音樂重金砸來的版權,卻只能讓聽歌的用戶付出9塊錢
    不過坐擁豪華的版權庫似乎並未讓騰訊音樂的增長一帆風順,而從收入結構來看,市值接近200億美元的騰訊音樂更像是騰訊這一龐然大物放置在直播這盤大棋中的一枚小棋子。搶版權成本高企,但超6億月活用戶依然不願聽歌花錢 騰訊音樂的業務構成並不複雜,截止2020年第一季度基本可以劃分為兩塊,一是音樂流媒體服務,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等多個平臺讓騰訊在國內的音樂版權上一家獨大,三款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超過 70%;二是全民K歌、酷狗直播、酷我聚星的直播和在線K歌及社區業務。
  • 音樂平臺版權爭奪: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備糧草
    3月17日,騰訊音樂(股票代碼:TME)發布了全年財報,其2019財年淨利潤為39.82億元,同比增長117.2%,營業收入為254.34億元,同比增長33.97%,用戶的付費率和用戶留存率也持續提高。營收、淨利的雙增長源於其在音樂版權上的龍頭地位。目前,騰訊擁有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和環球音樂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
  • 版權之爭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戰火」燒到獨立音樂人、直播...
    財報數據顯示,四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72.9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在線音樂服務營收21.4,同比增長40.7%,佔總營收的29.3%。該項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用戶訂閱量的增長以及數位音樂專輯的銷售帶來的收入增長。四季度,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3990萬,同比增長47.8%,環比上一季度淨增加450萬。
  • 騰訊音樂新財報:內容優勢凸顯,聯動能力不足
    而適逢雙11大促,在人們目光都鎖在電商平臺的時候,騰訊音樂率先交出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靠內容賦能的新財報據財報顯示,Q3騰訊音樂總營收同比增長16.4%至人民幣75.8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為人民幣11.3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為人民幣13.5億元。
  • 獨家版權即將到期,網易阿里抖音強敵環伺,騰訊音樂要往哪裡走
    在音樂領域,版權儲備是當下各大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過去幾年中,依靠巨額資金砸出的版權優勢,騰訊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競爭格局和玩法規則。2018年國際唱片業協會發布報告稱,騰訊音樂佔據著國內超過70%的流媒體市場份額。2016年騰訊將旗下QQ音樂進行分拆,與擁有酷狗和酷我音樂的中國音樂集團合併,組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 版權失守,收入下滑,DAU瓶頸……騰訊音樂正在丟失基本盤
    諷刺的是,燒錢換來的版權之王寶座並未給騰訊音樂帶來相應的收入。音樂付費率低且增速緩慢,ARPU值少的可憐,迫於營收壓力,騰訊音樂不得不成為一家直播公司,主要收入靠直播間打賞。今年開年以來,網易雲音樂攻勢明顯。
  • 網際網路音樂產品爭霸:社區難模仿,版權難持久
    二、跟隨式策略難成社區舉一個最近的例子,QQ音樂在上個月剛剛上線了撲通社區,再次嘗試從工具轉型社區,就遇到了做社區產品的多種困境。首先,跟隨已經成功的社區產品去模仿其功能,往往很難成功。但是,由於眾所周知強大的集團背景,騰訊音樂旗下的音樂類產品們靠著強大的資金實力大量地獨家壟斷了歌曲版權,形成了如今在用戶基數上領先的局面。2015年,QQ音樂拿到了華納、索尼、YG、福茂等20多家主流唱片公司的獨家授權,形成版權獨家壟斷,超過90%的音樂版權收於麾下。
  • 【投融資】華納音樂的中國好生意:完成收購金牌大風,與騰訊就版權達成重要協議!
    就在前天,華納音樂又與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騰訊旗下的QQ音樂達成版權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這是業內首個國際音樂公司與中國大陸地區領先的數位音樂服務商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華納音樂在華擴張的速度正在加快,這是兩家巨頭之間關於音樂的一次商業探索。
  • 騰訊音樂集團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版權合作與TME live助付費用戶創新高
    11月11日,騰訊音樂集團發布第三季度截止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從營收、付費會員數量、在線音樂付費率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增長。其中,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55%,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同比增長46%,總數量達到5170萬,在線音樂付費率也從2019年同期的5.4%提升至8%。
  • B站綁索尼、騰訊綁環球,在線音樂平臺版權模式「嬗變」
    三年為期,版權再次攪動在線音樂平臺的一池春水。一方面是在線音樂平臺對新一輪的版權重置抱有期待。今年3月,在為期三年的環球音樂獨家版權協議即將到期之際,騰訊音樂完成了對環球10%的股權收購,且騰訊音樂兩年內可收購UMG大中華區業務的少數股權。而網易雲音樂與滾石唱片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版權、藝人、音樂IP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 社交娛樂、上下遊生態:騰訊音樂的進擊與進化
    因此,騰訊音樂通過「音樂+社交」的新玩法去打破了那個魔咒:以音樂作為基礎支撐,探路社交化娛樂,這條路其實也正符合騰訊音樂的平臺特點——不是獨立的第三方音樂平臺,而是騰訊社交生態下的一個子集,這讓騰訊音樂能獲得格外的社交資源加持。顯然,騰訊音樂找到了打破在線音樂不賺錢魔咒的密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僅僅是看到了其社交娛樂的營收,而忽略了其在在線音樂這一基礎業務上的成績。
  • 騰訊音樂 PK 網易雲音樂,解決版權問題也免不了的戰爭
    文 | 韓洪剛熱愛聽歌的你終於可以不用在兩個音樂播放器來回切換了。網易和騰訊近日在國家版權局的調解下,就版權合作達成一致,雙方將互相授權音樂作品,數量達各自獨家音樂的99% 以上,並開放音樂版權給其他網絡音樂平臺。
  • 與環球音樂「合資建廠」,騰訊音樂邁向下一個時代
    在財報發布的同時,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聯合官宣了一則重磅信息:雙方將續籤多年期版權授權戰略合作協議,並將聯合成立全新音樂廠牌。這一動作,透露出騰訊音樂在躋身全球頭部音樂玩家行列之後,還將利用這個多贏合作的全球新範本,合力構建音樂產業的多元價值共創的新格局,將中國音樂產業生態推動到一個新高度。
  • 騰訊雲發布「版權音樂助手」 著眼短視頻創作音樂版權問題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11月20日,騰訊雲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海峰會」發布「版權音樂助手」。據介紹,「版權音樂助手」 背後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海量曲庫,其中包括Vlog、二次元、懷舊等熱門曲庫,所有素材均有明確版權,內容創作者和平臺方可一鍵調用正版音樂,且按使用量進行付費,無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與版權方籤約。近年來,國家政策對於音樂版權市場的關注趨嚴。
  • 周杰倫幫騰訊音樂打了一個翻身仗?音樂行業的競爭「空前激烈」
    特別是圍繞「粉絲經濟」和「綜藝滲透」,加上版權意識的增強和在線音樂的普及,更多的粉絲經濟圍繞著數字專輯銷售展開,騰訊在影視綜藝領域變得更有作為。CNNIC的統計數據顯示,單是2018年,我國在線音樂用戶數達到5.76億人,滲透率為69.5%。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仍在持續增長。除了大環境的影響,騰訊音樂的另外一大特殊優勢就是在於社交屬性。
  • 蝦米音樂關停,成也音樂,敗也音樂
    成立於2006年的蝦米音樂一度獲得很多用戶的喜愛,在網易雲音樂出來之前,蝦米音樂的歌曲推薦亦非常出名,然而,蝦米音樂終究失敗,回顧蝦米音樂的歷程,只能說成也音樂,敗也音樂。阿里音樂手裡的牌並不差,不過,雙產品戰略有不少弊端,一方面,很難讓集團資源集中於一款產品上;另一方面,兩個產品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產生內部競爭。究竟是支持蝦米音樂,還是支持天天動聽,是一個非常難的選擇。不過,答案很快就有了。
  • 高曉松卸任阿里音樂:成也版權,敗也版權
    但遺憾的是,音樂產業作為文化娛樂的一大塊,智慧財產權是重中之重,高曉松率領的阿里音樂空有一身本領,卻用錯了發力點。加入阿里不久,國內在線音樂就遭遇了最嚴的版權令。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無版權的音樂作品,被要求在2015年7月31日前全部下線。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財報的喜與憂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2020年Q3實現75.75億元營收,較去年同期的65.07億元,增長16.4%。其中,在線音樂服務收入23.2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46億元,增長25.9%,主要來自音樂訂閱的營收增長,廣告服務收入的增長起到補充作用。報告期內,騰訊音樂來自音樂訂閱服務的營收為14.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9.42億元相比,增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