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美股熔斷、國際原油跌至負值、多國停航封港,國際經濟受到重創。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快速推進,大宗商品需求集中釋放。在這一過程中,衍生品市場作為管理風險的重要工具,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前,實體企業究竟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使用衍生品工具規避風險?相關金融機構又能為實體提供哪些服務?在12月19日於深圳舉辦的由永安期貨和民生銀行共同承辦的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大宗商品衍生品投資與財富管理分論壇上,來自市場的行業專家,針對上述問題展開了深度討論。
多數實體企業正處於探索初期
提及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在浙江四邦實業總經理陳宇峰看來,一般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信用風險,即不能違約,不能騙錢騙貨。二是頭寸風險,包括現貨和期貨頭寸。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在大宗行業中,一個企業即使尚未參與衍生品市場,但作為產業鏈中的一環,其天然面臨原料採購、庫存管理及產品銷售等問題。一旦原料或產品價格出現波動,就會影響企業的利潤甚至現金流。因此,在經營過程中,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現貨頭寸進行風險管理。
參與衍生品交易的企業更是如此。除了管理現貨頭寸,還需管理期貨頭寸。陳宇峰認為,想做好這方面的管理,企業不僅要清楚自身能夠承擔的壓力值,而且要了解企業持有的所有頭寸(包括期貨和現貨)。
在對頭寸的風險管理上,陳宇峰表示,浙江四邦實業也處於學習階段。雖然公司去年已經完成在新加坡的布局,在今年行情合適的時候,準確切入了原油貿易,完成了低價進口和復出口等操作,但在橡膠期權的操作上,由於經驗不足,遭遇了一些問題。
在恆力石化(大連)副總經理溫浩看來,雖然近年來實體企業對於衍生品工具已經有了一定認識,但多數企業在衍生品工具的使用上還處於初期摸索階段,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將衍生品想得過於複雜了。其實,相關企業可以將金融工具簡單化看待。恆力石化之所以能夠很好地利用PTA期貨和期權工具,就是在日常使用中,將衍生品工具視為一種可提供額外盈利的備選銷售方案。
總的來說,溫浩認為,在金融衍生品工具的使用上,實體企業應該秉持銷售端用以抬高售價、採購端用以鎖定原料價格的原則。
金融機構可提供相應服務方案
「對於那些雖有心參與,但缺乏專業人才的實體企業來說,相關金融機構是不錯的選擇。比如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近年來,在衍生品和現貨的結合上,就有所突破。」浙江永安資本總經理劉勝喜介紹道,基於浙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市場基礎,當地正逐步成為黑色、化工以及部分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在此過程中,風險管理公司推出的含權貿易等業務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尤其是含權貿易,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更為遠期的定價,這就為那些用時較長的項目提供了一種保障,為企業的平穩運營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除了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近年來,銀行、券商等機構也在使用衍生品工具服務實體經濟上進行了探索,比如銀行。據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期貨業務中心總經理楊雪梅介紹,當前,民生銀行就針對產業客戶的資金清算、風險管理、融資以及資產保值增值等需求,提供了相關產品。
以產業客戶的融資需求為例,楊雪梅表示,相對於銀行傳統的融資授信、發債等業務,民生銀行在大宗商品行業還提供了一些特色產品。比如在套保模式的基礎上,為中小企業提供倉單質押融資;為產金、用金企業搭建低成本融資渠道——黃金租賃;從商品、基建、消費的交易場景入手,依託產業鏈核心企業信用資質,專門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供應鏈融資。
至於風險管理,據介紹,包括民生銀行在內的大型商業銀行,都可提供利率、匯率和商品的一攬子服務方案。只是在商品期貨的服務上,受制於政策,除貴金屬外,其他商品的風險管理需要通過風險管理公司、券商等在場外進行。
至於銀行資管,楊雪梅認為,將是銀行與期貨市場合作的重點之一。據民生銀行資產管理部、理財子公司籌備組總經理助理李暢介紹,資管新規出臺後,雖然淨值型產品佔比提升,但銀行在衍生品配置方面依然有所欠缺,而這將成為未來銀行理財發展的方向之一。
在申萬宏源證券FICC董事副總經理李聖堯看來,這也是券商發展的方向之一。實際上,近年來,部分頭部券商已經進行了嘗試。畢竟,很多實體企業已不再像以前一樣根據自身對未來價格走勢的判斷對現貨和庫存進行管理,而是上升到更高的操作層面,他們正利用期貨、遠期、期權甚至定製化產品為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風險對衝。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