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的回紇人,中國回族人,飲食習俗

2020-12-23 老菜帶你看社會

本文乃作者小sa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回族人即唐時的回紇人,元時的色目人,原是漠北的一支遊牧部族。公元9世紀前後信奉伊斯蘭教後而逐漸形成的非阿拉伯、伊斯蘭教的特色民族,在近千年與漢族的交融發展中,已成為農業型的現代民族。現有981.68萬餘人(2000年),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

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回族的存在,一部分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青海等地區,回族是中國本土化最深的民族之一,對中國民族文化事業具有巨大的貢獻。回族的飲食俗稱「清真」飲食,在中國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是中國烹飪「西北風味」的主要成分。是伊斯蘭教飲食文化中國化的典型,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文化魅力。

蘭州拉麵

回族的宗教文化

回族是一個非常勤勞的民族,多數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善於經營商業、手工業和飲食業。其蘭州拉麵、刀削麵遍布全國城鄉各地,無論在種族和祖源方面,回族與中華包括漢民族在內和許多主要民族具有同根同源性。回族所信奉的伊斯蘭教在中國被稱為「清真教」、「天方教」、「回回教」等,已融合進中華民族綜合信仰宗教體系之中,成為重要的一個宗教門類。

回教的漢化程度極高,飲食服用的方法與漢民皆無大別,只是在飲食禁忌方面嚴格地尊奉著伊斯蘭教義而獨顯芳華。在中國「清真「或謂之「天方」,飲食主要尊奉的是由清初回族著名經濟學者劉智譯著的《天方典禮》《飲食篇》所作出的種種規定。

牲口的活殺

回族人食肉必須取自對牲口的活殺,宰殺時要高聲唱誦「太司米耶「經言,誦真主「安拉」之名,原意是「以安拉之名,安拉至「唱必下刀割斷牲口氣管放血,務必放血淨盡,用清水衝洗使刀口清晰可見。穆斯林的取食是遵循取用美、善、潔,摒棄醜、惡。汙的食物原料的原則。

中國回民分布很廣,具有在全國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在飲食習俗方面也具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的清真飲食淵源於唐代絲綢之路與阿拉伯、西亞遊牧民族的交往影響,以羊肉、奶酪、麵食為主體。而南方清真飲食則源於海上香料之路南亞穆斯林的影響,受農耕文化作用最大,長於牛肉、家禽的加工,主食以稻米為主,水產類食用多於北方。

回族的甜點

回族的食品

在烹飪工藝上,中國回民主要吸收了漢飲食文化中的各種烹調方法。在中國少數民族烹飪中。清真菜點最為精彩多樣。也比之阿拉伯世界與南亞穆斯林的飲食加工方法更為豐富,風味上更側重於香、甜、鹹、辣,尤其在香料使用上更是獨具一格,秉承了阿拉伯—中東—南亞的古老風尚。例如,孜然、蔻仁、咖喱、茴香、草果、月桂、芫荽、千裡香、沉香。羅漢果、蔥頭、涼姜、胡椒等。

中國回民的著名點心品種有:油香、饊子、麻花、卷煎餅、蘇合、卷果、油糕。油圈、燙麵炸糕。春卷。蜜餞蒸糕。麻團。餛饃。乾麵鍋塊。擦酥燒餅、芝麻燒餅、火燒、燒賣。糖酥饃、拉麵、面片、刀削麵、揪面、炒糊餑。米蒿子長面(過橋面)等。回民特愛甜點。甜點在點心中佔有重要位置。

紅糖磚茶

回民的牛、羊、家禽類菜餚十分豐富,僅羊肉製品就有1000餘種菜品。另外,回民有飲糖茶、八寶茶的習慣,糖茶即是糖加茶的飲料。有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鍋鍋茶等。除了糖與茶外,回族人十分注重添加具有滋補作用的輔料,有八寶(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乾、枸杞等)、紅四品(磚茶、紅糖、紅棗、果乾)、白四品(青茶、白糖、柿餅、紅棗)和三香茶等。

除了一般的蓋碗茶外,各地回民也有一些不盡相同的飲茶方式,例如,北方部分回民喜飲罐之茶。雲南回民尚飲烤茶,湖南回民則用芝麻、黃豆。茶葉、綠豆混合製成。

抓飯

回族的生活習性

青海回民飲奶茶、西北部分地區回民具有飲麥茶的習慣。與中國回民、哈薩克族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還有塔塔爾族、維吾爾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和保安族等10個少數民族。

納吾魯孜節」中所吃的「抓飯」是用小米、大米、小麥、奶疙瘩和肉混合做成的,主要要用親手製作的節日器皿招待客人。大家在冬不拉的伴奏下食用,同時還叮唱歌跳舞。哈薩克人的麵食品種較之飯食則較更豐富,「那仁」面是將羊肉切碎加洋蔥。

哈薩克人的照片

面片和香料攪拌煮熟的,這是招待上客的美食。常吃用的其他食品還有「別斯巴爾巴克」。炒小麥、小麥飯和饢。饢即大麵餅,近似義大利比薩,是用兩隻小鍋合在一起烤熟的餅,另外包子沙克(油果子)、油餅、麵條、蒸餅、面炸小餅、油饊子等最為普遍。

哈薩克人的飲食是遊牧民族傳統保留最為豐富的伊斯蘭飲食文化的一個分支,反映的是由草原牧民飲食直接轉化的本土特徵,而沙特和阿聯所反映的則是沙漠民族的融合特徵。

參考資料《飲食文化導論》

相關焦點

  • 回族風情影響下的寧夏小吃文化,民族特色匯聚的「飲食大狂歡」
    寧夏,作為回族人民的聚集地,受到回族的小吃的影響也是最為深遠的地區。在寧夏,即使漢族,牛羊肉吃的頻率要遠比豬肉高很多,遇到節日時,桌上也擺著各種回族特色小吃。同時,漢族的節日之時,回族也會參與其中,端午節吃粽子,過年吃餃子,這些漢族的飲食習俗也被回族人們吸收接納。
  • 回紇人是胡人,安祿山也是胡人,為何回紇幫助唐朝打安祿山
    照理說,回紇人是胡人,安祿山也是胡人,回紇人應該和安祿山更親近的。為何回紇人不幫助安祿山,反而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呢?(安史之亂)有人說,主要的原因,是回紇人和唐朝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回紇人屬於北方少數民族鐵勒諸部的一支。梁朝的時候,突厥汗國建立,回紇人受突厥汗國管理,也受盡了突厥人的欺負。
  • 「財神」趙公明是回族人?
    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書中說,趙公明是終南山人氏,秦時避隱山中,精修得道。張陵在青城山煉丹時,玉帝派趙公明護衛丹室。張天師丹成飛升後,命其永鎮玄壇,故號玄壇元帥。趙公明從瘟神演化為財神,顯示了中國民間想像力之豐富、造神能力之強!而在其演化過程中,還有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插曲」——大約明朝後期以來,民間又有人將財神趙公明「認定」為回族,以至在祭祀時都不能供奉豬肉!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其他飲食文化習俗
    飲食文化平時人們喜歡的飯食和經常包到山上去吃的東西也就是去世靈路上最理想的午飯。侗族人平時喜歡食用糯食,吃糯米飯時不用筷子,而是把糯米飯捏成團食用。「他界」的飲食在喪禮上還要為亡者準備進人那個世界之後的生活用品,其中主要是飲食。「他界」 的飲食就是在喪禮。上供奉的東西,有熟食,更多的是還未加工的東西。為了保證這些東西在「他界」能夠完整存在,喪家以及本家多禁忌食用供奉的東西,而外家(如舅舅、女婿)一方沒有這種禁忌。
  • 回族三大節日你知道都吃什麼,這回漲知識了
    此外,回族在阿舒拉節、法圖麥節或蓋德爾夜等有紀念性的節慶日裡也有一些與飲食相關的活動,或吃飲或饋送。開齋節我國陝西、甘肅、青海、雲南等地的回民將開齋節亦稱為「大爾德」,流行在全國10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民族在過節時又有許多本民族的特點和習俗。齋月裡,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
  • 多民族文化和諧共生:從飲食風俗看43個民族居住的「西域之衝」
    特色鮮明的青海飲食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的。漢族飲食習俗漢族分布於青海各地,是青海人數最多的民族。在南方人仍保持主食大米的傳統,而北方人則喜食麵食,沒有形成統一的飲食習俗。漢族的傳統主食是白麵製品,有饅頭、餃子、麵條、烙餅、釀皮子等各種花樣,其食法同甘肅、陝西接近,口味偏酸辣。麵條多採用抻拉法,可寬可細。
  • 回紇人見了都得叫「爸爸」,作為大唐戰神,郭子儀是如何煉成的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爆發時已經58歲了,在當時已經算是一員標準的老將。在中原戰場唐軍一敗塗地,千裡潰退之時,郭子儀與李光弼在河北戰場,卻將安祿山的好哥們史思明打得滿地找牙,幾乎收復了河北全境,準備進軍安祿山的老巢範陽,迫使其從潼關撤軍,再與東路唐軍聯合夾擊。
  • 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南北方冬至習俗,從8個地方的習俗了解冬至習俗 冬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21日冬至,整理了一下關於中國南北方的一些不
  • 中秋飲食習俗知多少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既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又有月圓人圓的美好寓意,還有月餅、秋果等諸多慶祝豐收團圓的美食。除了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飲食習俗?經歷了千年發展之後,哪些習俗穿越古今沿襲完整,哪些習俗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哪些習俗南北都有但存在差異?
  • 中元節的歷史由來和飲食習俗原來是這樣的,看完才知道了
    中元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同清明節、重陽節、除夕等都屬於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的大節。中元節是道教的一種叫法,民間俗稱一般就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這個節日的主要習俗就是焚燒紙錠、祭祖,還可以說這個節日就是追懷先人的一種傳統的文化節日,文化核心就是敬祖盡孝,不忘根本。
  • 還是回紇人?
    林更新飾演的青年沙陀忠在《神都龍王》時,有一個回紇人的身份。但到了《四大天王》後,卻成了鐵勒人。這裡面,其實有個天大的誤會↓而回紇人,其實就是鐵勒人的一部分。鐵勒其實很多人也熟,只不過他還有另一個普及率更高的叫法——敕勒。那首「敕勒川,陰山下」的南北朝民歌,說的就是鐵勒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北方的遼闊風貌。
  • 赤峰迴族美食,給你的味蕾一場盛宴
    下面就來看看,回族的傳統美食都有哪些吧!油香油香是回族在伊斯蘭教節日或過 乜帖「做事」(也叫香鍋)時所做的清真食品。 回族在炸油香時,一般都要請年長的、有經驗的人來掌鍋。炸時,忌諱未洗大淨的人闖入,同時還在油鍋旁邊放一碗冷水,以防未洗大淨的人進屋,意在清淨。
  • 朱元璋明明是漢人,為何總有人說他是回族人
    說朱元璋是回族人的說法十分離譜,而且沒有可信度。但是朱元璋這張臉你絕對看不出中亞色目白種人的特徵,這就是典型中國黃種漢人的圓臉特徵。第二,朱元璋對待宗教的態度朱元璋對於自己世系有著清楚的描述,他曾經親自撰寫《朱氏世德碑》和《皇陵碑》來描述自己的祖輩事跡,其中沒有任何信仰伊斯蘭教的經歷,而且明朝的任何典籍也沒有提到朱元璋的先祖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痕跡。
  • 回族人為什麼愛戴帽子
    回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分布最廣的一個民族。回族人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愛戴帽子,仿佛做了帽子半永久不會掉一樣。這個帽子其實叫回回帽也叫「禮拜帽」、「頂帽」,是一種沒有簷的小圓帽,是回族的服飾標誌。
  • 八旗軍裡有回族人或是維吾爾族人嗎?
    而老罕王之所以能及時平定叛亂,就是因老罕王任命兩個回族人做特工,這兩個回族人不辱使命,果然偵破出洪晃造反的信息。 因這兩個回族人對於老罕王統一女真有功,據說老罕王發有遺詔,待條件成熟後,許可這裡建立清真寺,許可回族人在這裡居住。具體可以看我們以前文章《老罕王為何發遺詔許可在滿洲內地建立清真寺?》。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習俗著裝,民間婚禮服飾習俗
    民間各地有著不同的服飾習俗「偷瓜送子」的巫術。如貴州地區中秋之夜,村莊裡的人到瓜田裡去偷瓜,有意弄出聲響讓主人知道並出來幹涉。民間婚禮服飾習俗結婚是人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國傳統禮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 韓國和中國:一樣的春節,不同的習俗
    是顏值高、唱跳俱佳的韓國明星,還是讓人少女心爆棚的一部部韓劇:從《我是金三順》、《浪漫滿屋》到《大長今》,亦或是從中國明朝傳到高麗的多姿多彩的韓服?但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韓國也是過春節的,而且韓國春節的日期與中國一致,都是農曆1月1日,不過有很多與中國不同的習俗。韓國人把春節稱為「雪日」,有純潔、單純的開始之意。
  • 回族的開齋節,你了解多少?
    穆斯林有一個盛大的節日——開齋節但還有好多人都不知道開齋節慶祝什麼節日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下開齋節是什麼
  • 世界十大恐怖習俗 排第一的竟是中國的它(1)
    大多數的國家都有著一些流傳在歷史長河中的傳統文化,我們都知道對於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些凝結著民族優秀文化的傳統習俗被一代一代人傳承下來,而一些違背人常、不利於社會進步的習俗也慢慢的被人們所淘汰。
  • 重慶人飲食重味、喜辛辣,重慶大眾化飲食幾乎每餐都離不開麻辣
    如在嚴冬季節,在涼粉、涼麵的攤點上還可見到山城街頭特有的鏡頭,攤前桌上擺滿10多種麻辣佐料的盆盆罐罐,幾位著裝入時的姑娘站立在寒風中,端著辣油亮光的紅油涼粉、涼麵,紅油沾紅了嘴唇,嘴裡發出唏噓之聲,直伸舌頭。看來她們是吃得那麼有滋有味,吃得那麼淋漓痛快,一碗不夠,還來一碗,觀之無不為之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