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安徽黃山的她,從小就有個傳媒夢。依靠執著與勤勉,從中傳到北大、一路求學到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深造。
哈佛畢業後,從中央電視臺財經評論員、財經主播,到世界銀行投資顧問,再到亞洲博鰲論壇、上海世博會、APEC 等高端財智盛會的常邀雙語主持人。
出生於1987年的艾誠現是艾問創始人、賽富亞洲基金投資合伙人、小紅裙代言人。
2016年2月25日上榜《福布斯》雜誌「30位30歲以下亞洲人物」(Forbes30 Under 30 Asia)2012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
本期,赤兔App邀請到艾誠女士,在赤兔獨家語音分享《30歲那些不得已的向前一步》聊聊求學、求職、創業,和她一直不斷的追尋。
10年前,其實大家對工民子弟學校的關注是很少的,我用閒暇周末去那裡支教,發現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很多小孩的心理成長遇到些問題。
我就做調研、寫報告,做成了一個紀錄片。大學二年級下學期,白巖松發動了一個「子牛杯」社會調查比賽,在很多學校尋找那些在社會項目停留半年以上,有足夠社會調查能力,且能提出強有社會政策建議的學生。
當時我接到了院長的電話說:「我希望你用這個報告去參加比賽,這樣新聞學院就不至於沒有太多人去參與。」
我的這個報告只是一個無心之舉的愛心倡導,但它讓我獲得了那一年的最高獎。甚至收到了白巖松親自發的簡訊:「我跟柴靜是評委,我看了你的報告,想邀請你來中央電視臺實習。」
Wow, you know, that's how lifeworks. 想告訴你們的是,什麼是公益,公益就是當你有心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就去行動,不要想回報,因為你的付出總有天會綻放。
每一次離開都是新的挑戰
夢想在哪兒,路就在前方
總有人問我,為什麼當時離開已經擁有的大平臺、光鮮的工作?我想,在這世界上有兩種累,一種是心累,一種是身累。身體累倒的時候可以休息,放鬆一下。
心累的時候要判斷,你所堅持的事業、一起工作的人,跟你的價值觀是不是契合。2013年我因為一些社會原因,決定離開中央電視臺。
2013年、2014年是大年,我作為一個insider一年要飛十幾個國家,最誇張的是一年至少有4個月在空中度過。我的工作就是海外出差,比如墨西哥總統當選,我就跑過去採訪。
那時我擁有特別精彩的人生,我曾經覺得我的人生就應該這樣繼續下去,然而在2014年國家開始大面積地控員節流,周圍工作環境的波動導致我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不斷質疑自己的價值,經歷迷茫之後的我還是選擇堅定當初的信念,所以今天我站在了這裡,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大大的夢想,do whatever you deserve !
無限的跨界給我不一樣的經歷
敢拼,結果總不會太差強人意
我經常糾結自我介紹,夥伴們一起改了好多遍,問我到底要放哪一條上去?我曾經在新浪知行上(類似Ted演講),演講的題目大概是《我是誰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為誰》。
曾經有個女孩問「我學金融的,我就覺得你這樣挺好;要是我是主持人,能像你這樣也挺好。」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每次站在學校的禮堂聽演講,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一點正能量。可是當你不夠強大,不能定義自己的時候,你會拿這些標籤讓自己成為一個足夠醒目的人站在大家中間。
大家隨時都有一個從0開始的狀態,比如我覺得,地球缺了誰都會轉,但我還是希望地球因為我有一點不一樣,我想做新媒體、做直播、做人物數據、做中國的福布斯排行,somethingnew, cool, 一路上都在想,雖然我缺少這樣的教育、支持、合作夥伴,但結果一切水到渠成。
結果導向,才是職場工作狀態
善始善終,讓夢想更接近現實
講情懷還是看結果?在工作上,一切都是結果導向,有嚴格的時刻表,出現了問題我們怎麼解決,在職場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你能善始善終嗎?
過程導向和結果導向,一個是生活理念,一個是工作的狀態,工作中儘可能的專業高效,但是你的生活狀態可以不同。我曾經待過的兩個學院,哈佛甘迺迪學院跟和佛商學院的學生明顯不同。
哈佛甘迺迪學院大部分是理想家,人們會說,「我要去蘇丹,把難民轉到美國來,拯救未來,或者是我從Stanford本科畢業,選擇做一個小學老師,我要在小學待10年,找到所有的問題,統統寫政策報告,要改變美國的小學教育體制」。
而對面哈佛商學院的人則非常現實,「我現在的training是什麼,我summer做什麼,我現在是associate,然後怎麼升VP,怎麼升MD。
他們提問題的方式也不同,商學院的學生問你在哪讀書、住在哪,就知道你的社會階層。」這兩者之間有一河之隔,代表了強烈的理想主義或是強烈的現實主義都不能走的很遠。那什麼能走的很遠?
讓理想更理想,現實更現實。當你講使命,情懷,全屋子的人都講不過你,但還不行,必須再加一個,你比全屋子的人還有底氣,能讓你的夢想接近現實。Makeit efficient, very practical.
萬眾創業,追尋創業不死法則
向死求生?精神是一種軟財富
2016年我一共參與合夥投資了四家企業,每天像是感覺一把刀懸在腦袋上,公司隨時可能會死掉,而這些真相是在創業媒體和大眾用戶面前不能展示的。向死求生是一種對生命的態度,也是運行企業時的必須之舉。
一個公司一般的生命周期是怎樣的呢?由於缺乏有效的早期股權流通通道,加之早期估值過高,有數據顯示,90%甚至更高比例的創業公司都會失敗,就算拿到了投資,51%創業公司在5年內也會銷聲匿跡。
因此,「不死」比「發達」是一個創始人更加需要考慮的問題。到底怎麼不死?帶著這個問題,我誠惶誠恐的度過了大半個2016,所有身邊的朋友都被我「騷擾」過,兜兜轉轉,不死的答案也變更了很多次。
「其實創業最關鍵和核心的問題真不在於資金,而在於很多我們都忽略的方方面面。」想要知道怎麼不死,先得明了到底創業作死有多少種可能。
艾問必須如實地記錄下這些生死之間發生的故事。記錄時代人物,探索不死的創意精神和創富法則,這是艾問的精神,也是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所希望追尋的答案,因為我希望艾問可以像福布斯一樣,成為一個品牌,永久留存。
成功的路上哪有容易二字,人生處處充滿不得已的選擇,選擇好就堅持做下去,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每天都在向前一步!
11月24日(周四),20:00
艾誠女士將在赤兔獨家語音分享
《30歲那些不得已的向前一步》
艾問傳媒(iAsk Media)記錄時代人物,傳播創新精神,探索創富法則。艾問關注創業者、投資人、企業家,致力於在新媒體時代打造獨立、開放、公正的人物大數據全媒體平臺。
艾問現在推出了:每日人物,每天點評熱點人物;頂級人物,向頂級人物致敬;環球知行,共赴頂級財智盛會;人物榜單,發布行業創新榜單。
掃描二維碼 報名收聽!
艾問人物頂級峰會將於11月4日(下周五)在北京舉行,歡迎在赤兔上收聽峰會的直播,同時在11月24日,艾誠老師將會在赤兔進行分享活動,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進入赤兔報名。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mexu@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每日必讀的職場乾貨。
©2016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