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生命的進化感興趣,但是又覺得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難以「下咽」的話,那就看看這本簡易版的《生命的旅程:從魚到人》。雖然是簡易版的,但是絕對不簡單,值得感興趣的你一看。
什麼是演化: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改變去適應環境
看似高深的生物進化理論,其實並不複雜,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清楚的明白什麼是「演化」?
一天,火山在海底爆發,巖漿衝出海面,冷卻後形成一座新的島嶼。一群鳥在遷徙過程中迷失了方向,停在小島上休息,唯一可以吃的東西是被海水衝到岸上的蝦。不過,僅有幾隻鳥愛吃蝦,其他的鳥要麼餓死,要麼飛到其他地方尋找食物。愛吃蝦的鳥留下來產卵,孵化出來的幼鳥中有一些也愛吃蝦,他們能填飽肚子。其他幼鳥跟之前的一些鳥一樣,他們吃不了蝦,所以也餓死了。只有能吃下的幼鳥長大了,又成卵,孵出了下一代。許多年過去了,只有吃蝦的鳥生存下來。又是因為迷失了方向,曾經離開小島的那些鳥的後代又來到島上。他們發現留在島嶼上的遠親們變得大不相同,成為一個新的物種。這就是演化!
書本介紹:關於生命起源最為簡約的繪本書籍
《生命的旅程:從魚到人》是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英國杜格爾狄克遜著,漢娜貝利繪製,劉林德翻譯過來的一本兒童繪本。它榮獲英國圖書館協會「兒童選擇獎」,得到周忠和院士的極力推薦。繪本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介紹了地球生命的起源和發展,演化和進步。通過翻閱繪本,在圖文的配合下,我們可以感受生命演化的旅程,是如此的美妙和不可思議。
生命演化: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
我們學了生物,都知道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裡的「進化論」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這本書本著這樣的觀點,將生命的起源簡單、清晰、圖文並茂的呈現給讀者。
通過這本書,我們知道,生命的演化起關鍵性的因素是生物當時所處的生存環境。就如同前文裡舉例解釋「演化」一樣,環境的變化迫使生物進化成了多樣性。進而淘汰那些無法適應環境的生命,讓存活下來的生命變成精英或者向其他生命形式不斷的演變。
《生命的旅程:從魚到人》一書將生命最初的形態——細胞到人類的產生,分為四個大的地質時代,分別是: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個大地質時代又分為十三個紀元,每個時代配以相應圖片,讓人一目了然的知曉生命的進程。
大約在6億年前,地球上出生了生命的最原始的形式——細胞,一個細胞。古生物學稱這個地質時期為「埃迪卡拉紀」,再經過五千萬年的漫長演變,進入「寒武紀」(5.5億到5億年前)。這期間產生了更為高級的生命形式——怪誕蟲、歐巴賓海蠍、加拿大蟲、皮卡蟲等。因為它們開始產生堅硬的外殼的具外骨骼,所以這是生命進化中最具裡程碑式演化時刻。
從5億年前到4億年前這一段時間裡,地球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所有生命形態都是在水中生存和演化。因為來到陸地生活需要學會爬 行、需要進化出肺,相應的身體也應該要發生變化。於是就出現了類似於兩棲類的爬行動物:提塔利克魚、魚石螈、彼得普斯螈、西洛仙蜥。而與魚類同時存在的還有類似於魚龍的爬行動物開始出現,比如純信龍、拉馬勞龍、滑齒龍。
很快時間就來到我們熟悉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這是屬於恐龍進化和稱霸大陸的時代,從霸王龍到會飛的翼龍。當然與恐龍同時存在的還有什麼現在熟悉的鱷魚,種類繁多,有黃昏鱷、屠夫鱷、有角鱷……在他們二者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相似之處也看到迥異之處,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統治著自己的區域。
與此同時,蛇開始出現在地球上,在最開始的時候蛇是有腳的,並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畫蛇添足」。比如厚蛇、狡蛇它們都是有腳的蛇,但是已經退化的很嚴重。隨著恐龍意外的滅絕之前,一種叫「始祖鳥」的生物開始由翼龍進化而來,成為鳥類的始祖。像耀龍、尾羽龍它們開始進化出羽毛,於是生命又衍生出飛行的鳥類。
海洋裡的生命也在進化,出現了鯨的祖先,比如印多霍斯獸也許就是鯨的最最開始的祖先。隨著時間的演化,出現還帶有腳的遊走鯨和雷明頓鯨。慢慢,鯨完全變成了水生動物,不需要再回到陸地上來生活,腿逐漸退化成鰭,身體變成流線型,更適合在水中生存。於是演化出埃及鯨、矛齒鯨,在逐漸演化成現代鯨,比如我們熟知的藍鯨。要知道鯨是哺乳動物,也是脊椎動物。
與此同時陸地上的哺乳類的生命形式越來越多,比如各種樣式的犀牛:跑犀、三角犀、巨犀。同時這些動物中又有一部分進化成大象的始祖,叫始祖象,很小,看起來和現在的小河馬類似。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吧,事實就是如此。隨著進化的需要,大象的體型越來越大,體型最為龐大的應該是瑪姆象和猛獁象。可在冰川時期,它們滅絕了,大象又演化成了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大象:非洲象和亞洲象,它們的體型比前者小很多,這都是環境造就的進化結果。
哺乳類動物越來越多,出現了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他們在地球上又橫行一時。那些生活在叢林裡樹枝上的哺乳類也逐漸進化,從最初有點像老鼠似的的動物逐漸進化成一支早期的靈長類動物:更猴。隨著生命再次進化,靈長類又分為兩支:一支是原猴;一支就簡稱為「猴」。而猴類又進化成兩種,一種闊鼻猴,一種狹鼻猴。
自此,生命進化到這裡,就出現了一個質的飛躍,猿的出現是生命進化的又一個裡程碑。
猿的出現:人類最初的形態出現在地球,標誌著統治地球的開啟。
由於環境和氣候的變化,狹鼻猴又演化出猿類這支分支,比如有長臂猿、猩猩、黑猩猩……而人類的最初的祖先就是納卡裡猿。
地球氣候變化,導致環境發生變化,森林變成草原和稀樹草原,於是一個新的靈長類分支又從納卡裡猿裡演化出來,這就是南方古猿,這是現代人類的祖先。在冰河時期即將開始前,人類在非洲東部出現,最初也分為好幾種物種,而匠人、能人、直立人、智人是典型代表。可隨著各種原因的出現,導致其他人種都在地球上消失了,而智人卻逐漸演化生存了下來,而智人就是現在我們人類的祖先。他們身高體型各異,眼睛顏色、膚色、發色都有區別,但可以辨別出他們是同一個物種。
直立行走,解放雙手是生命進化成人類的最要特徵,馬克思認為勞動在其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隨著智人的演化,人類開始正式登上地球歷史舞臺,開始稱霸地球,成為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
生命演化:演化永遠不會停止,會隨著生命的存在而繼續進化。
演化不是在過去發生,把我們帶到現在的階段就停止了。相反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動物一直在滅絕,而他們滅絕時,他們的位置最終會被其他生物取代,而那些生物是從倖存者中演化出來的。演化是非常緩慢的過程,我們可能看不到它在發揮作用,但是不管怎樣它仍然在繼續。
之前生命的演化都面臨著「大滅絕」,「大滅絕」對演化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它讓生存者通過變異和自然選擇適應新的環境。而現在我們正處在人類自己所製造的一次「大滅絕」中,對環境的破壞,導致環境一再惡化,環境惡化就會促使生物進行變異和自然選擇。通過進化才能使用地球,那些無法做出改變的肯定又會被淘汰,被滅絕。
結尾:
《生命的旅程:從魚到人》這本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生命進化過程中精彩瞬間。讓讀者明白,生命進化是生命選擇和自然選擇的結果,而環境的變化是促使生命進化的關鍵性原因。如果不適應環境,那遲早會被環境所淘汰。
本書通俗易懂,適合兒童觀看,有圖有真相,理解知識,認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