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2021-02-12 豆瓣讀書

關注並星標豆瓣讀書 遇見更多好書

最近,有一個真實的紀錄片感動了無數人,一開始只是一個年輕人為了放下工作帶來的焦慮和壓抑,去南非海藻林潛水。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偶遇了一隻章魚姑娘,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來自陸地的年輕人,和深海裡的章魚姑娘,從原來的相互試探到後來的相互信任,好奇心將兩個物種連接。

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豆瓣評分9.4

然而,章魚是一種孤獨的生物,它獨自生活在海底,一生的時間不過400多天,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機會,它們的生命密碼中已經提前設置好了一項終極程序,交配完成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而章魚姑娘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雄性,她懷孕了,開始產卵,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吃不喝,不挪動一步,竭盡全力照顧幼卵,把自己養分全部提供給孩子,直到死亡。章魚姑娘深深震撼了他,他開始思考生命、思考意志力。

當你真的去了解一個生命,

你就再也沒辦法冷漠。

大自然就是這樣令人敬畏,

任何一處生命,

都能給我們這樣震撼靈魂的啟示,

教會我們什麼是溫柔的回饋,

什麼是,萬物有靈且美,

歲月短暫卻光輝。

有一本書和這個紀錄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日本農學研究院教授稻垣榮洋的新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這是一本2020年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也是一本送給孩子的溫柔的生命教育書。

萬物神秘又具有不可思議的普遍性,29種動物,揭示38億年來生命進化的奧秘。

如果問,《每個生命都重要》是一本什麼書?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來回答,如果每個讀者都是一個細心的魔術師,那就請把達爾文的《昆蟲記》、俄羅斯經典科普兒童文學《森林報》和探討生死主題的《天藍色的彼岸》一起,變個魔術吧。

每個生命都重要

購買👇

作者: [日]稻垣榮洋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標題: 29種隱藏進化奧秘的生物
出版年: 2020-9-30

在地球漫長的生命長河裡,生物慢慢進化出生命更迭的機制,從而才有了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和「死」,隱藏在生物中的「死亡」,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

《每個生命都重要》講述了29 種生物的生命歷程——從昆蟲到深海生物,以一種獨有的視角觀察它們,並以人類社會特有的情感審視它們,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的生死放大到與人類同等高度,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腦洞大開

把深奧的生命哲學講得生動淺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或看到關於動物這樣那樣的碎片知識,譬如雌性螳螂在交配後會把雄性螳螂殘忍地吃掉,螞蟻雖小卻能託舉超過自身體重100倍(也有說400倍,總之就是很大)的東西,蜜蜂是社會性昆蟲,內部有社會化組織分工,鮭魚溯遊而上產卵,等等。

如果再深入問一句,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沒有深入追究這個為什麼?

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動物科普,建議先從了解生物進化史,了解大自然在每種生物裡預設的小程序開始。

對於鮭魚為什麼要洄遊,冒死也要從大海回到出生地產卵?稻垣榮洋給出了答案。

原來回顧生物進化的歷史,曾經,所有的魚類都棲居在大海中。慢慢地,魚類進化出了豐富的種類,大海變成了一個由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構成的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為了逃出捕食者的魔爪,處於被捕食地位的弱勢魚類便會離開適宜居住的大海,遷移到河海交匯處。對於魚類而言,那裡是一個充滿未知的環境。

河海交匯處是一片被稱作汽水域的地方,也就是海水與淡水交融的地方。對於適應了含鹽量高的海水環境的魚類,那是有可能喪命的危險地帶。即便如此,那些不善於競爭而遭受迫害的魚類也只能住在那裡。

然而,尋求獵物的捕食者最終也適應了汽水域,並開始向那裡進攻。於是,弱小的魚類為了逃命便遊到含鹽量更低的河流中,去尋找棲居地。一般認為,現在生活在河流或湖泊中的淡水魚,就是那些弱小的魚類的後代。

不過,這些淡水魚中,有的也會選擇再一次向廣闊的大海前進。鮭魚與鱒魚等鮭科魚類便是例證。

當我們人類的寶寶在享受著父母的精心照顧,細緻養育時,自然界的昆蟲又是怎樣的呢?

在昆蟲一類中,能養育後代的昆蟲不太多。

昆蟲在自然界處於弱勢地位。青蛙、蜥蜴、鳥類以及哺乳動物等都會捕食昆蟲。昆蟲父母即使想要保護孩子,結果也只是讓自己一起被吃掉。這樣一來全家人都不在了。因此,許多昆蟲不得不放棄保護孩子,產完卵就不再照管孩子了

即便如此,也有個別會養育後代的昆蟲。比如,捕食小魚和青蛙的肉食水棲昆蟲——田鱉,還有就是剪刀蟲。

蠍子雖不是昆蟲,卻有毒刺作為超強武器,也會養育後代。另外,以其他昆蟲為食的蜘蛛中,也有養育後代的種類。

在殘酷的自然界,養育並守護後代成長的行為是一種特權,它只賦予那些強大到可以保護子女的生物。雖然比不上蠍子的毒刺威力大,剪刀蟲至少還有鉗子這種武器。因此,剪刀蟲選擇了由父母保護蟲卵的生存方式。

昆蟲在養育後代時,有的是父親來保護蟲卵,有的是母親。父子蝽就是由父親來保護的。剪刀蟲則是由母親守護蟲卵。剪刀蟲媽媽產卵時,爸爸早就不見蹤影了。

孩子從小不知道父親長什麼樣,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

獨具創意

把生命萬物的奮鬥與命運講得驚心動魄

生命在地球上誕生大約是三十八億年前的事情。在所有生命都是單細胞生物的那個時期,生物中是不存在「死亡」的。

只有一個細胞組成的單細胞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沒有複雜的構造,只是進行細胞分裂,增加數量。

對於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而言,「死亡」並不簡單。單細胞生物一分為二,這其中沒有留下母細胞死後的遺體,說明這當中並不存在「死亡」。它們只是一心一意重複對自己的複製而增加數量,如此單純的生物,不存在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

一般認為,「死亡」造訪生物,大約發生在十億年前。有很長一段時間,生物不會死去。因此,「死亡」是生物在長達三十八億年的生命歷史長河中,自身創造出的一個偉大發明。

一個生命如果只是通過複製而增加個體,便不能推陳出新,還會發生複製失誤而導致退步。因此,生物在進化中選擇了不破不立重新構建的方法。

但是,如果全部破壞掉,便難以有繼承。因此便有了從母細胞那裡攜帶基因,再結合併製造新生命的方法,那就是雄性與雌性的性。也就是說,在創造雄性與雌性構造的同時,生物創造出了「死亡」的機制。

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卵生生物又是選擇了怎樣的生存策略呢?

卵生生物繁衍子孫的戰略不過兩種,一種是生產大量體形較小的卵,另一種是生產體形較大但數量相對較少的卵。「小卵多產」和「大卵少產」,這兩個戰略中到底哪個能留下更多的後代呢?

其實,兩個戰略的利弊,最終還是要看生物本身生存的環境條件。所有的生命體都是在這兩個選項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從而發展出了各自獨特的生存戰略。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是選擇了後者,並進行了徹底的進化。大多數哺乳動物一年能生育一到兩隻幼崽,一次分娩最多也不過幾隻。

另一方面,魚類的選擇和哺乳動物背道而馳,它們選擇的是多產卵的戰略。儘管如此,翻車魚也可以說是箇中翹楚了。據說這是一種一次能產大約三億枚卵的魚。

如果這些卵全都孵化成魚,那麼全世界的海洋都會被翻車魚填滿。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翻車魚的卵大多數都會被吃掉,從小小的卵中孵化出的魚苗也基本會被吃掉。

因此,翻車魚一次產的卵中,最終大約有兩枚能夠長成成年翻車魚。這就是所謂的自然規律。

人常說買彩票中一等獎的概率是一千萬分之一,而翻車魚平安長大的概率比彩票中一等獎的概率還要低。這麼一想,能長成大魚的翻車魚該有多麼幸運啊。

如果你生來是一隻翻車魚,你會如何呢?

你有平安長大,生存到最後的信心嗎?

工螞為什麼不繁殖後代,而是順從地接受為巢群做貢獻?

雌性螳螂被誤認為兇殘,在交配時吃掉雄性螳螂的真相是?

不老不死的燈塔水母的生命奧秘是?

袋鼯自成年後就不斷繁殖,直到生命終結,是為了什麼?

所有的生物,

都是傳遞生命的「接力棒」。

為了孩子而獻身,

為了交配而竭盡全力,

為了夥伴的死而落淚……

有限的生命中,

卻有決不放棄的姿態。

每個生命都重要

購買👇

↙️閱讀原文,購買《每個生命都重要》

相關焦點

  • DK重磅出品的自然、生命之書《博物大百科》
    一本書就是自然博物館+地質博物館+古動物博物館+動物園的集合,無論是孩子、學生、成人、老人,都非常適合閱讀。重量級收藏工具書單手沒點力氣都拿不起來!這本書出版的時候,DK還專門為它打造了一個宣傳片,有一種像是在看中世紀古典而夢幻的大片的感覺!這套《DK博物大百科》是美國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為成立100周年紀念所出版的,含金量和權威性顯而易見。自出版以來就風靡全球,目前已經有多國語言譯本、並且重印多次!全球銷量超過40萬冊!
  • 非凡動物的生命百科《珍稀動物全書》
    採用128克日本王子高檔銅版紙,內含300餘張高清照片。√ 照片清晰!採用黑白背景,完美呈現動物細膩神態!√ 內容專業!值得一提的是,從滅絕、瀕危到近危,本書按照瀕危程度來展開,講述了珍稀動物的生命狀態,並指出了造成這些瀕危物種的各種原因。√ 專家推薦!
  • BBC紀錄片《九月懷胎》:原來每個生命都是奇蹟,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童書每周推薦▲ 寶貝免費聽故事神器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5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懷胎九月中,每一分鐘,每一小時 ,都發生著孕育和變革,讓我們成為如今的樣子。產檢路途遙遠,排隊等候數小時那都不算什麼,最要命的是擔心產檢結果。唐篩風險高還是低?妊娠高血糖、高血壓會不會賴上我?胎兒畸形怎麼辦?到底順產還是剖腹呢……從懷孕到生下健康的寶寶,每個過程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微博上一個朋友推薦了一部BBC的紀錄片《九月懷胎》,講的是在子宮裡胎兒孕育的全過程。懷著一絲好奇和期待,我一口氣看完了。
  • 《楞嚴經》:食肉人必沉生死苦海,網友:植物也有生命算殺生麼?
    這是很正確的做法,學佛就要依據經典而行,但佛經都是文言文,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並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有的人說讀誦佛經不必理會其中的意思。其實這句話說的對但也不完全對,按理說修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要獲得清淨心。如果一味的揣摩佛經中的意思,無異於以一顆凡心揣度聖意。但也能完全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忙修苦練。這樣和讀普通的書又有什麼區別了?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
  • 鄧超9歲兒子風靡日本,比起長相,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氣質教育」
    鄧超9歲兒子風靡日本,氣質獲得廣泛稱讚很多的日本網友覺得等等很像日本男神&34;,更是有一些日本的女孩子公開說:&34;。如今9歲等等風靡日本,深受日本網友的喜愛。2.氣質教育能夠提高孩子的思想內涵一個人的顏值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有沒有氣質確是很關鍵的。等等能夠僅靠一張照片就在日本爆紅,依靠的絕不單單是他的長相,更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王者的氣質,這種氣質是蘊含在內心的,絕對是偽裝不出來的。氣質教育也能夠讓孩子更加關注自身思想品質的提升,有利於孩子提升自己的的人格魅力。
  • 風靡亞洲的橋梁書!熱賣30年,我在書展發現的寶藏讀物
    日本繪本界第一網紅,注音橋梁書風靡亞洲的超人氣兒童系列讀物熱賣30年,狂銷3500萬冊無釐頭搞笑
  • 我看《西藏生死書》: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因為愛才生生不息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抄送生死書裡的一句話作為結語:不管多麼絕望,都要接受你的痛苦。它是無價的禮物,讓你通過修行發現悲傷背後的真相。路米寫道:「憂傷,可以是慈悲的花園。」如果你能夠保持心的開放,面對一切事,在你追求愛和智慧的一生中,痛苦可以變成你最大的盟友。
  • 非洲草原上演的「天國之渡」,動物用生命來完成的大遷徙
    那裡是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的第一觀景點,《動物世界》的很多經典鏡頭都拍攝於此。食草動物大軍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到肯亞的馬賽馬拉草原,周而復始,追隨著雨季時間表,逐水草而居。在這個順時針的閉環旅途中,它們努力挺過惡劣天氣、逃脫肉食動物的捕捉,完成尋找食物和繁衍的重任。一路上,有新的生命誕生、有生命在旅途終止,一切至死方休。
  • 用這套書和孩子聊一聊18種動物的生命周期
    翻開這套《奇妙的生命之旅》,一頁一頁讀給孩子聽,孩子便能了解到18種動植物的一生。1.每一個動植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這套書一共梳理了18種動植物的生命周期。乍一看,花鳥魚蟲都有,似乎沒什麼標準:再一想,我們會直覺把它們歸為兩類:常見的和不常見的。
  • 探秘生死:從密宗經文到暢銷書,《西藏生死書》是如何演變的?
    索甲仁波切著《西藏生死書》《西藏生死書》是一本什麼書?第三版出現在1992年,一位居住在美國加州的西藏喇嘛:索甲仁波切 出版了一本脫胎於《中有聞解脫》的新書《西藏生死書》,此書一出即在全世界引起轟動,好評如潮。《西藏生死書》被譽為「一部精神的巨著」,說它「將西藏古老的關於生死的智慧和現代對生死的研究遺蹟宇宙的本性聯結到了一塊」。中文譯本更稱其為「當代最偉大的生死學巨著,一本最實用的臨終關懷手冊」。
  • 曾經風靡日本的「大胃王」,因為催吐而得厭食症,網友:身體重要
    曾經風靡日本的「大胃王」,因為催吐而得厭食症,網友:身體重要。今天你們就跟隨我的步伐來看一下,以前曾經挑戰過20多斤的大胃王如今的生活現狀。看到這裡,也許很多人認為這些大胃王的胃口的確很大。可是實際情況卻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比如說有一些大胃王為了獲得粉絲們的喜愛與賺取一定的報酬,他們要我評價自己靚麗的顏值,或者說是自己特別能吃的胃口,所以說能做立於不」敗「之地。
  • 陳坤:我為什麼一再地推薦《西藏生死書》?煩躁時必看
    七歲的男孩就開始被生命中最大的命題所困擾。這個命題叫「死亡」。我從這本書裡學會正視死亡,並且從對死亡的敬畏裡重新理解生命。多年之後,我看了一本書——《西藏生死書》。它裡面講到一個小故事。婦人說:「我問了很多家,可是每戶人家都有親人過世了。」這個故事給我的觸動很大。它告訴我,死亡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誰也逃不過,所以你必須去接受它。陳坤:這本書讓我重生,並會陪我到死亡《西藏生死書》我讀了近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沒讀完。
  • 動物救助,每個生命都該閃閃發光,所有善良都應該得到讚揚
    大家有的時候更願意將自己所有的溫柔和善意寄托在動物的身上,相信每一個養動物的人都會對自己所養著的寵物付出非常多的關心和照顧,這些本來就擁有著可愛外表和純淨心靈的動物在人類的油畫甚至一個個都變成了小公主和小王子們,不僅能給人類自身帶來很大的安慰,同時它們自己也非常的幸福。
  • 我用風靡美國小學的3D思維導圖翻翻書,手把手帶娃梳理知識點
    >製作有創意的翻翻書需要結合藝術感,每個孩子製作出來的樣子都不大一樣;交流能力:每次做完翻翻書以後,我都會讓孩子們交換各自的小書,從各自的經驗中取長補短;執行力:翻翻書的製作過程十分有趣,很多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立馬被激發起來!
  • 陳坤:我一再推薦《西藏生死書》,對朋友來講,坤哥能聊點別的不
    趙薇在拍完《還珠》之後還送陳坤一本《西藏生死之書》06年陳坤受訪時談到這本書曾說「《西藏生死之書》,那是我最愛的一本書,從1998年發現至今,它已經整整陪著我8年的時間了,我看了10遍,每一次都是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很認真地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這是可以陪我一輩子的書。」
  • 關於生死,我們缺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她常跟女兒說,生死是命,每個人都逃不掉。自己現在也是六十幾的人了,不為名不求利,但願身體健康,平常度日就好。哪天要是得個病什麼的,最好是死得痛快,不要插管,不要搶救。我們缺了一堂生命教育課兩千多年前,有學生向孔子請教。而這位一生都對「怪力亂神」敬而遠之的大聖人,只淡淡望了學生一眼,曰:「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都沒活夠呢,怎能瞎叨叨死。
  • 風靡全球的「黑人抬棺」,讓你重新認識「非洲明珠」加納!
    只要你上網衝浪,「黑人抬棺」這四個字你肯定見過,各種視頻風靡,魔性又洗腦。不過在開始之前,還是要簡單科普一下什麼是黑人抬棺,以免有人真的和周震南一樣是2G網!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喪禮儀式,這個無可厚非。只要能得償所願,形式都只是抵達方式。在我們傳統文化中,對於這種能與死人共舞的態度,肯定是詫異。但在加納這個國度,這就是他們最常見的喪葬文化的一部分,視死如生。
  • 每個城市都需要一家24小時動物醫院,療愈病痛,帶來溫暖~
    狗哥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被感動到無以復加……《城市不眠的動物醫院》講的是關於一個人與寵物的故事,它是日本NHK紀錄片《紀實72小時
  • 比瘋狂動物城還要優秀?日本的動物擬人神作動畫化了!
    是風靡童年的《貓和老鼠》,還是曾經火爆朋友的《瘋狂動物城》,又或者是充滿了武俠夢的《虹貓藍兔七俠傳》。其實在二次元動物擬人的作品一直就有很多,特別是國內的那些低幼向作品,小動物們更是常見的主角,可是那些作品糊弄糊弄小孩子還差不多,對於很多大朋友來說這類的作品還是入不了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