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劇場作品的煉成沒有捷徑——觀韓國小劇場作品之後

2021-02-22 Theater

作為一個對「Show秀」類的劇場演出並沒有很高期待的專業觀眾,日前ET聚場上演的引進自韓國的《塗鴉秀Hero》卻讓筆者推崇備至,它的優秀程度遠遠超出了預期。

在《塗鴉秀Hero》謝幕之後,筆者就抓著此次策劃韓伍季的負責人王海笑一番暢談。長談之下,對韓國小劇場的製作方式、創作方式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最令人瞠目的一點就是:在臺上展現精湛絕倫的畫技的4位演員,加入劇團前並沒有專業的美術功底,有的甚至並不會畫畫。

那麼,精彩的現場作畫是有什麼暗藏玄機的技巧嗎?比如說,是在畫布下面墊了底稿?或者在看不見的地方放了小抄?都不是哦,正確答案是得益於演員們長達六個月的苦練。

《塗鴉秀Hero》目前有4套卡司,在韓國有2個劇場輪番上演,一場演出裡有4位演員,根據這些基礎數據,可以看出大約至少16名演員。這些演員個個都畫技驚人,能在舞臺上配合舞蹈、音樂節奏的變化,在臺上盡情地揮墨潑灑,將舞臺呈現的如夢如幻。確實打從心底裡要將這些演員奉為Hero。正如廣告語揭示的,看完《塗鴉秀Hero》,你敢說自己會畫畫嗎?

但其實,和很多其他在舞臺上畫畫的作品不同,《塗鴉秀Hero》追求的並不是一個極致的畫技秀,而是一個綜合的舞臺呈現,講求互動、搞笑、娛樂一體,而精湛高超的畫技只是添分項罷了。而且舞臺上呈現的畫技,演員經過刻苦的練習確實是可以掌握的,只是過程勢必充滿艱辛,才能造就現在精確、精緻的演出效果。

那麼,這樣一部單是演員培訓就要六個月之久的作品是怎麼誕生的呢?或者講,為什麼要製作這樣一部劇呢?要知道在國內,通常一部劇作的排練加合成的時間控制在20-40天,超過這個長度的劇作就往往面臨更多的場次銷售的挑戰。而《塗鴉秀Hero》單是演員已經耗費了6倍於普通劇目的時間。

原來這一切得益於製作人的獨到市場眼光。在之前筆者撰寫的《漫談韓國小劇場音樂劇》一文中,已經有提到韓國劇場的製作人制佔據主導地位的現狀。一部作品的產生、運營都得益於製作人這位幕後推手的推動。《塗鴉秀Hero》從首演至今,差不多經歷了7年,當時的韓國劇場界還不是如今的格局,但是製作人當初就已經看中了旅遊觀光這個人群,並且將目標鎖定在中小劇場,做長期駐演。受眾群體是普羅大眾的話,就需要將演出的主線做的簡單、搞笑、有精緻的舞美效果並結合互動來做。而且,縱觀國內外劇場環境,將現場作畫作為主線的演出並不多見。所以,製作人在一開始就對劇的走向下達了需求,當時的導演、演員、舞臺設計師根據這個需求,慢慢摸索形成《塗鴉秀Hero》的原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塗鴉秀》在最早和觀眾見面時,是有故事主線的,背後有著一個勵志動人的故事將劇中的四個重要元素(畫技、搞笑、互動、舞美)進行串聯。但是漸漸地,製作人根據觀眾的反饋情況,要求創意團隊大膽地剝離了故事主線,然後慢慢形成現在這樣的版本。這過程,必定是千錘百鍊方能成功的。作為一名劇場工作者,筆者深深地了解改戲對一部原創作品意味著什麼,更別說7年來不斷地改戲不斷地打磨了。需要團隊中的每個人抱著充分理解配合積極響應的態度,才有可能把戲越改越好,而我所見的大多數情況來看,很多劇目最後是越改越差,直到演不下去為收場。

《塗鴉秀》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特別讓人興奮的點是在每次現場畫作後,都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反轉,每每讓觀眾張大嘴巴尖叫歡呼。劇中互動的環節做的特別特別好,一定也是是經過千場的錘鍊,打磨而成。《塗鴉秀》裡用的也是大量的「你呼我應」的簡單互動,但是互動的過程常有別出心裁之處,雖然有很多老梗毫無懸念,但是觀眾仍然買帳,笑聲不斷。而且互動尺度掌握的剛剛好。我們看很多現場演出,常有這樣的體驗,又到互動環節,好幹好悶,觀眾的集體參與性不強,經常搞的冷場收尾。但是《塗鴉秀》的互動卻是一環扣一環,有讓人慾罷不能之勢。這種尺度的把握也是在經歷了千場演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不斷地接收觀眾的反饋,再投射到下一場演出中,就是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態度,才會有今天《塗鴉秀》的精彩呈現。

旅韓製作人王海笑透露,其實《塗鴉秀》的互動是具備韓國互動節目的典型性的,這種典型性可以在韓伍季剩下來的另外兩部劇《功夫世家》《亂打神廚》中觀察出來。這麼一說,筆者就躍躍欲試了,本月26日就是《功夫世家》的首演,期待這部主打功夫牌的秀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有不少行業人士建議製作人將《塗鴉秀Hero》搬去外百老匯,之前《拌飯》《亂打》已經有成功的駐場經驗。但是已經成功連演7年的《塗鴉秀》製作人卻認為,這個演出還有打磨和完善的空間。製作人挑剔的專業性非常令人敬佩呢,要知道一部好劇的誕生,離不開挑剔的眼光和嚴酷的創作態度。一部好劇很多時候會夭折就是因為「差不多就可以了」、「這樣觀眾也接收了」的態度呢。

白水 上海 2014.11.26

文章歡迎轉發,轉發時請註明出處!

歡迎關注Theater公信平臺,分享戲劇知識、劇評、幕後故事、圈內資訊!

來稿信箱:1417114194@qq.com



相關焦點

  • 澳門四期案例 | 從韓國小劇場協會看澳門劇場的生存發展
    為了保護小劇場的權益,促進小劇場間的交流合作,促進韓國舞臺藝術發展,韓國小劇場協會以首爾大學路為據點成立起來,其會員主要為不滿500席的民間小劇場,現有會員兩百多個。韓國小劇場協會主要負責人崔允宇向澳門四期介紹協會情況      在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和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的支持下,韓國小劇場協會為韓國優秀劇團的發展提供了便利與機會。
  • 漫談韓國小劇場音樂劇(精)
    去年底以來,杭州引進《光華門戀歌》,大邱音樂劇《圖蘭朵》亮相上海國際藝術節,而多國參與製作的音樂劇《巨人的花園》,在韓國完成製作,其首演地也選在了中國。這幾部大體量的製作,雖不能代表韓國音樂劇製作的最高水準,也足以窺見韓國音樂劇市場的冰山一角。而秋天以來,上海的觀眾又陸續欣賞到在韓國口碑票房俱佳的小劇場作品。
  • 【ALAC研修】案例分析:韓國小劇場舞劇《美笑》
    以下為山東省文藝創作研究室副研究館員、山東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吳可畏對韓國小劇場舞劇《美笑》的案例分析:《美笑》劇照經典韓國小劇場舞劇《美笑》上演了18年,觀眾人次達到75萬,它為我們講述了在韓國家喻戶曉的春香與夢龍的悽美愛情故事。
  • 華語地區最佳小劇場獎作品接力獻演
    2017壹戲劇大賞華語地區最佳小劇場戲劇獎得主《呼吸》,當代澳洲劇作大獎作品、中澳戲劇聯手之作——中文版《洪水》,首屆華語戲劇盛典最佳小劇場獎作品《毒》,三部由「椎·劇場」製作出品的跨文化合作劇目即將由孔雁、李嘉龍、李崢、周野芒等多位大咖接力獻演!
  • 劇場就是彼岸!——2015兩岸小劇場藝術節北京站導賞
    臺灣戲劇界最懂高科技的跨界導演周東彥攜「狠劇場」帶來的這個作品也許能讓你感受到時間的流淌而非流逝,也許能引起你對數字時代的思考,也許能讓你正視內心在忙碌步伐中的失落,也許可以帶給你一場絕無僅有的影音體驗,也許更能逆反你對劇場的既有期待。而這些「也許」,都將由你到劇場去體驗。
  • 劇場裡的小時代 北京小劇場盤點
    劇場內除了針對不同主題的演出劇場進行了特別的氛圍和場面設計,還與國內外眾多藝術家合作,在此開辦獨立工作室。9個劇場中,最小的50平米,最大的1500平米,使在北京同一地點開辦戲劇節的暢想成為可能。分別有【切CHE•行動劇場】【後SARS小劇場】【非非小劇場】【TNT小劇場】【凹劇場】等。
  • 首屆「小劇場演出季」匯集「小而美」
    來自英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波蘭、紐西蘭和伊朗的藝術家們將為觀眾們帶來近距離接觸和欣賞國際一流劇場作品的奢華體驗,讓上海觀眾深切感受在家門口「天天看好戲」的幸福。  今年是上海大劇院小劇場演出運營15周年。擁有200多個座位,以黑灰色為主色調的黑匣子劇場曾上演過不少佳作,其靈活多面的觀眾席組合、咫尺距離的舞臺上下,營造了極為難得的親密觀演體驗。
  • 國家話劇院新創小劇場話劇《爆米花》正式建組
    建組會上,她與大家分享了選擇該劇的初衷,《爆米花》裡所反應的是當下人們的生活爆發出的精神危機,揭示人性潛藏的「娛樂至死」生活態度,這部作品再次搬上舞臺不僅僅是向經典致敬,而是當今最切實、最迫切,最有責任的表達,她有信心和優秀的創作集體將這部作品呈現出來。劇中好萊塢導演布魯斯的扮演者于洋認為,當今中國話劇舞臺及社會現實特別需要這部戲劇!
  • 13級建築班公共建築(二)——劇場設計結課作品展
    作品感悟:不得不說這次真的是一個又急又大的設計,課程時間最短,但是我們依然感受得到劇場設計的魅力,以前我們設計的都是一些比較小的體量,功能分區也沒有那麼多,所以,對於層次把握並不多,我們這次的大體量設計讓我們能夠更加把握髮揮建築本身的魅力,是建築不再是單一表現力,外牆也不再大面開窗這麼簡單,更與我們的舞臺藝術結合起來。
  • 國家話劇院微信觀劇團觀眾熱議小劇場話劇《青蛙》
    微信觀劇團成員合影12月29日晚,國家話劇院「微信觀劇團」成員一行20人,來到國話先鋒劇場,一同觀看新創小劇場話劇
  • 臺灣小劇場實踐者王墨林
    今晚我們觀劇臺灣小劇場實踐者、評論家王墨林最新作品《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不久前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首屆實驗戲劇品牌「
  • 戲曲編劇、導演、製作人李卓群:淺談小劇場戲曲
    小劇場領域最重要也是最可貴的兩個字,叫做原創。不論是創意、劇目,還是推廣、發行,伴隨著「小劇場」概念的普及程度和市場接受程度的提高,泥沙俱下是發展的過程和必然,某些作品開始抄襲、開始模仿,甚至開始臨摹。這樣的現象於小劇場戲曲的發展來說,是不利的,違背了小劇場的初衷。
  •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演出觀劇最全指南
    2016兩岸小劇場藝術節將於9月9號在朝陽9劇場拉開帷幕啦!昨日2016兩岸小劇場藝術節在9劇場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小編也帶來了最新鮮的一手消息。你可了解灣灣蓬勃發展的兩岸小劇場?兩岸小劇場藝術節由中華文化聯誼會、臺灣廣藝基金會共同發起,自創辦以來,一直致力於搭建兩岸新生代戲劇創作與展演的平臺和溝通的橋梁創立戲劇教育與培訓的基地,每年將自己優秀的作品送到海峽對岸。正是有他們的不斷努力,我們才能看到越來越多臺灣的作品。主視覺裡的擺渡人正是他們的化身。他們帶來的不僅是一部戲,更是一種文化,一座城。
  • 聚焦南京小劇場內容創作 賦能城市文化發展
    12月4日,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和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聯合主辦的南京小劇場內容創作論壇在大華大戲院群劇場舉行。一旦碼頭有了魅力,不論大船還是小船,都願意停泊在碼頭的泊位裡」,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紀增龍表示,如何將小劇場的建設與城市更新相融合,發揮小劇場空間更緊密的互動性;如何發揮小劇場投資成本相對較少、劇目內容更加靈活多樣的特點進行藝術探索,打造藝術精品;如何基於小劇場的業態形成創、演、觀、評的良性互動機制,培養出一批年輕的戲劇從業人員,形成南京厚度等都是亟待研究的課題。
  • 2016兩岸小劇場藝術節來了!看看都有哪些精彩劇目!
    這個藝術節在臺北、高雄、北京三地聯動,把北京的優秀小劇場演出帶到臺灣,把臺灣的優秀劇目帶給北京觀眾。雖然劇目不多,但質量普遍都在中等偏上(畢竟涉及兩岸面子問題,質量不行的作品也不好意思拿出手),港臺的舞臺劇形式比較新穎獨特。我把去年的劇目列一下,大家就知道該藝術節是什麼水準了。
  • 後冷戰時代的幽靈招喚 |《脫北者》臺灣窮劇場+韓國Shiim劇團
    攝影師:許斌窮劇場特邀臺灣資深導演王墨林執導,與釜山-SHIIM劇團共同發展作品《脫北者 The North Defectors》臺韓共制計劃,在2017年6月於韓國釜山Shiim劇場完成第一階段的公演呈現(8
  • 小劇場|海派相聲創始人來了!經典作品專場歡動蘇州
    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全國曲藝小劇場藝術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上海曲協理事。其作品《歪批三字經》獲得2012年年度全國曲藝優秀作品表彰金獎,作品 《三把斧子》入選首屆全國相聲小品大賽,作品《金剛腿》獲得2018年北京喜劇幽默大賽金獎。抖音連載微喜劇系列 《藝能人金廣發》播放量超1億次。
  • 廣州大劇院小戲園子蛋6部作品前瞻
    當時5部來自各地的小劇場話劇及1部來自臺灣的《淡水小鎮》,在去年的四月和五月陸續上演,讓廣州的戲劇觀眾們幾乎每個禮拜都有好戲看。時隔一年,「小戲園子蛋」再度啟動,這次依然是6部小劇場戲劇,將在4月到6月的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接連上演。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這六部風格各異的小劇場話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挑選適合自己的作品。
  • 2016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早鳥票開售~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繼2012-2013年劇場與文學互文的初次交流奠基,2014-2015年連續兩年形式多樣的作品的藝術節的全面多元呈現之後,2016年將再度發力,深耕兩岸戲劇現實與環境,將展現兩岸三地合創新模式的劇目,並將首度舉辦兩岸戲劇製作人交流工作坊,為華文戲劇創造真情交流、兩岸對話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