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對「Show秀」類的劇場演出並沒有很高期待的專業觀眾,日前ET聚場上演的引進自韓國的《塗鴉秀Hero》卻讓筆者推崇備至,它的優秀程度遠遠超出了預期。
在《塗鴉秀Hero》謝幕之後,筆者就抓著此次策劃韓伍季的負責人王海笑一番暢談。長談之下,對韓國小劇場的製作方式、創作方式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最令人瞠目的一點就是:在臺上展現精湛絕倫的畫技的4位演員,加入劇團前並沒有專業的美術功底,有的甚至並不會畫畫。
那麼,精彩的現場作畫是有什麼暗藏玄機的技巧嗎?比如說,是在畫布下面墊了底稿?或者在看不見的地方放了小抄?都不是哦,正確答案是得益於演員們長達六個月的苦練。
《塗鴉秀Hero》目前有4套卡司,在韓國有2個劇場輪番上演,一場演出裡有4位演員,根據這些基礎數據,可以看出大約至少16名演員。這些演員個個都畫技驚人,能在舞臺上配合舞蹈、音樂節奏的變化,在臺上盡情地揮墨潑灑,將舞臺呈現的如夢如幻。確實打從心底裡要將這些演員奉為Hero。正如廣告語揭示的,看完《塗鴉秀Hero》,你敢說自己會畫畫嗎?
但其實,和很多其他在舞臺上畫畫的作品不同,《塗鴉秀Hero》追求的並不是一個極致的畫技秀,而是一個綜合的舞臺呈現,講求互動、搞笑、娛樂一體,而精湛高超的畫技只是添分項罷了。而且舞臺上呈現的畫技,演員經過刻苦的練習確實是可以掌握的,只是過程勢必充滿艱辛,才能造就現在精確、精緻的演出效果。
那麼,這樣一部單是演員培訓就要六個月之久的作品是怎麼誕生的呢?或者講,為什麼要製作這樣一部劇呢?要知道在國內,通常一部劇作的排練加合成的時間控制在20-40天,超過這個長度的劇作就往往面臨更多的場次銷售的挑戰。而《塗鴉秀Hero》單是演員已經耗費了6倍於普通劇目的時間。
原來這一切得益於製作人的獨到市場眼光。在之前筆者撰寫的《漫談韓國小劇場音樂劇》一文中,已經有提到韓國劇場的製作人制佔據主導地位的現狀。一部作品的產生、運營都得益於製作人這位幕後推手的推動。《塗鴉秀Hero》從首演至今,差不多經歷了7年,當時的韓國劇場界還不是如今的格局,但是製作人當初就已經看中了旅遊觀光這個人群,並且將目標鎖定在中小劇場,做長期駐演。受眾群體是普羅大眾的話,就需要將演出的主線做的簡單、搞笑、有精緻的舞美效果並結合互動來做。而且,縱觀國內外劇場環境,將現場作畫作為主線的演出並不多見。所以,製作人在一開始就對劇的走向下達了需求,當時的導演、演員、舞臺設計師根據這個需求,慢慢摸索形成《塗鴉秀Hero》的原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塗鴉秀》在最早和觀眾見面時,是有故事主線的,背後有著一個勵志動人的故事將劇中的四個重要元素(畫技、搞笑、互動、舞美)進行串聯。但是漸漸地,製作人根據觀眾的反饋情況,要求創意團隊大膽地剝離了故事主線,然後慢慢形成現在這樣的版本。這過程,必定是千錘百鍊方能成功的。作為一名劇場工作者,筆者深深地了解改戲對一部原創作品意味著什麼,更別說7年來不斷地改戲不斷地打磨了。需要團隊中的每個人抱著充分理解配合積極響應的態度,才有可能把戲越改越好,而我所見的大多數情況來看,很多劇目最後是越改越差,直到演不下去為收場。
《塗鴉秀》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特別讓人興奮的點是在每次現場畫作後,都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反轉,每每讓觀眾張大嘴巴尖叫歡呼。劇中互動的環節做的特別特別好,一定也是是經過千場的錘鍊,打磨而成。《塗鴉秀》裡用的也是大量的「你呼我應」的簡單互動,但是互動的過程常有別出心裁之處,雖然有很多老梗毫無懸念,但是觀眾仍然買帳,笑聲不斷。而且互動尺度掌握的剛剛好。我們看很多現場演出,常有這樣的體驗,又到互動環節,好幹好悶,觀眾的集體參與性不強,經常搞的冷場收尾。但是《塗鴉秀》的互動卻是一環扣一環,有讓人慾罷不能之勢。這種尺度的把握也是在經歷了千場演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不斷地接收觀眾的反饋,再投射到下一場演出中,就是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態度,才會有今天《塗鴉秀》的精彩呈現。
旅韓製作人王海笑透露,其實《塗鴉秀》的互動是具備韓國互動節目的典型性的,這種典型性可以在韓伍季剩下來的另外兩部劇《功夫世家》《亂打神廚》中觀察出來。這麼一說,筆者就躍躍欲試了,本月26日就是《功夫世家》的首演,期待這部主打功夫牌的秀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有不少行業人士建議製作人將《塗鴉秀Hero》搬去外百老匯,之前《拌飯》《亂打》已經有成功的駐場經驗。但是已經成功連演7年的《塗鴉秀》製作人卻認為,這個演出還有打磨和完善的空間。製作人挑剔的專業性非常令人敬佩呢,要知道一部好劇的誕生,離不開挑剔的眼光和嚴酷的創作態度。一部好劇很多時候會夭折就是因為「差不多就可以了」、「這樣觀眾也接收了」的態度呢。
白水 上海 2014.11.26
文章歡迎轉發,轉發時請註明出處!
歡迎關注Theater公信平臺,分享戲劇知識、劇評、幕後故事、圈內資訊!
來稿信箱:14171141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