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距今兩千多年,為何從不倒塌?原來秦始皇用了一個殘忍的方法

2020-12-22 騰訊網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從這句詩可以看出,萬裡長城是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造的,當時嬴政主要是為了防止敵人入侵,因為萬裡長城的存在,"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然而去過長城的朋友或許會覺得奇怪,長城並不高,兩米都不到,真的抵禦匈奴人的進攻,其實長城形成對敵人的封鎖,還包括經濟上的封鎖。長城距離如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可幾乎從沒坍塌過,這是為什麼呢?

在固陽縣秦長城這一段,有個豁口,也算是長城倒塌過的地方,據說這裡是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地點,不過孟姜女的故事只能是傳說,但也能看得出來,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花費了巨大的代價,這也是長城從來不倒的原因。

根據史料記載,當年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領30萬人修築長城,要知道當時並沒有鋼筋水泥這些東西,如此龐大的工程,都需要人工來完成,而且還需要保證工程質量過硬,為了保證這一點,秦始皇制定了一個殘酷的機制,聽得令人毛骨悚然。

當時長城上的一塊磚大約重30斤,為了檢測磚的質量,會把兩塊磚放在地上,相隔出一個空隙,再把另一塊磚放在空隙上,然後用力第四塊磚砸下去,假如有任何一塊磚斷裂了,那麼制磚者的性命也就跟著沒了,正是有了這一套殘酷的制度,才使得每一塊磚質量過硬,萬裡長城至今不倒。

更令人驚訝的是,長城不僅從來倒,而且連泥沙也不脫落,原來秦朝時期自然沒有水泥,古人是用糯米砂漿來粘住的,這是一種用熟石灰,糯米,碎沙石混合製成的泥漿,現代看來這東西很普通,但在秦朝時是很了不起的,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用糯米熬成粥,在混合石灰、沙石攪拌成泥漿砌牆,砌出來的效果非常牢固,當時有許多老百姓連吃飯都吃不飽,秦始皇卻用糯米來修建長城,可見這一份代價是多麼大,長城之所以被後人欣賞,不在於它有多堅固,而在於每一塊磚都包含古人的智慧和汗水。

人只要在強權的威懾下,甚至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發揮出極限的才華,比如古代行軍打仗時,如果有士兵完不成任務,便會直接被殺頭,為了活命,一個個都想方設法完成目標,可現代企業管理中,領導不允許殺人,所以屬下員工很多完不成業績,不是人變了,而是制度變了。

相關焦點

  • 為何長城千年不倒?原來秦始皇做了這項決定,長城永不倒,卻讓秦國...
    為何長城千年不倒?原來秦始皇做了這項決定,長城永不倒,卻讓秦國覆滅! 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關於他是個暴君還是一個英明的君主直到現在還有人爭論不休,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在位時所創下的功績,的確對後世影響極深。
  • 秦始皇殘暴統治,為何還有很多人說是明君?專家:中華文化奠基人
    我國有句古話:瑕不掩瑜,這就是我對秦始皇的評價。秦始皇固然有他殘暴的一面,但他所做的一切從中華民族傳承角度來看,歷史上無人能與之相比!說秦始皇殘暴,可是在那樣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如果不是鋼鐵手腕,殺伐果斷誰人能夠一統天下呢?這不是正符合「亂世用重典」的古語嗎?
  • 流傳兩千多年的謎題,呂不韋真的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嗎?
    呂不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這個爭議之所以存在兩千多年,其根源來自於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和《呂不韋列傳》中不同的記載。與此同時,秦始皇生母趙姬原來呂不韋歌姬的身份,以及後來兩人之間的私情,更是讓這個爭議變得撲朔迷離。那麼,呂不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呢?個人認為大概率不是。
  •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對待匈奴,為何轉攻為守,選擇修築長城
    他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政治格局,他的奉獻之大,單憑文字是無法描述的。但是歷史上曾經有這樣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疑問。就是在抗擊匈奴期間,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的事情,當時所有人都以為他會乘勝追擊,可是他卻選擇了轉攻為守,修築長城。眾所周知,長城作為我國古代的軍事工程,在保衛國家時貢獻了很大的功績,起到了很好的防禦作用。
  • 秦始皇真的只是一個暴君嗎?他被人們誤解了兩千多年
    秦始皇,始皇原名嬴政,也被稱為祖龍,是第一個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人們都記得他焚書坑儒,嫌自己的的房子太小大修阿房宮,他也到處尋求長生不老藥。但是這些事情並不能代表他的全部,他也有被歷史誤解的地方。
  • 千古「秘」帝秦始皇,皇陵為何無人敢挖?
    車同軌,書同文,掃六合,滅八荒,是他;焚書坑儒、殘暴無度,也是他;修長城,御外敵,是他;千古第一帝是他,史上第一暴君也是他。他就是大秦帝國的開創者、統治者——秦始皇,一位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秦始皇,千古「秘」帝不僅如此,秦始皇還是歷史上「秘」點最多的帝王,比如,他的性格之謎:他為何如此熱衷於求仙,他到底有沒有征服死亡?他撲朔迷離的身世背後到底是什麼?由於秦始皇在歷史上沒有留下畫像,他到底長什麼樣,也成了一個秘。
  • 《孟姜女哭長城》流傳千年,這個版本完整集大成,值得收藏
    中國有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歷史最悠久的當數《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原型來自戰國時期的《左傳》。講述齊國將領杞梁戰死,老婆在城外迎接棺槨失聲痛哭,這麼一個悽涼而悲傷的歷史事件。後人以此為基礎,不斷「添油加醋」,大刀闊斧進行修改,不但把秦始皇拉下水,還重新設定了背景橋段,生生創作出一段集魔幻、愛情、詭異為一體的悲劇故事。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大秦帝國這是最近幾年中國人對於秦朝的一個新的認識,過去的我們都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把秦朝看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朝代,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歷史是不容懈怠的東西,過去的我們拍攝歷史大劇太過於浮躁了,一個歷史人物靠的不是那流量效益,靠的也不是所謂的人氣和追捧,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要給後世營造一個中正的形象,今天我們敢污衊秦朝的歷史,用戲謔的態度去拍攝,誰又能保證自己的歷史不會被後人捏造,所以我們說尊重歷史就是尊重未來的自己。
  • 秦朝早夭的原因是因為秦始皇過於仁慈?
    說起秦國來,也確實很牛,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諸侯,經過幾代國君的熱血奮鬥,終於在秦始皇這一代統一天下。秦始皇滅了六國後,建立了我國歷史上首個個封建王朝,但是就是這麼牛的一個國家,卻只存在了15年,歷經兩代君主就宣告滅亡。這非常讓人深思,秦國有那麼大的實力統一天下,為何這麼快就亡了呢?
  • 《大秦賦》熱播,嬴政功過兩極化,真實的秦始皇被誤解了二千多年
    《大秦賦》的熱播,讓我們深情回顧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風雲湧動,同時又百花爭鳴、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歐洲數十個小國林立,而我們中國之所以幾千年來一直以華夏帝國的形式屹立於國家之林,必須歸功於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讓大秦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有一個中國「大一統」的國家模式,也就是說一統天下成了歷朝歷代的「及格線」。
  • 1976年,陝西發現古墓,揭開千古大秘密,專家:秦始皇被坑慘了
    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誕生了四百多個皇帝,其中不乏「唐太宗」、「漢武帝」這般驚才絕豔的帝王,但無論他們多麼優秀,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唯有秦始皇一人!就連一向以狂妄自大著稱的章太炎也在《秦政記》中讚揚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 秦始皇被冤枉了2000多年,歷史上真實的孟姜女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吧,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在婚後第三天被秦始皇抓去修長城,最後孟姜女的丈夫死掉了,孟姜女長城尋夫,當到達長城的時候,得知了丈夫的死訊
  • 真正的秦始皇,你了解嗎?
    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中是這樣描述秦始皇的:「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蜂準」就是我們所說的塌鼻子(馬鞍鼻),「摯鳥膺」指雞胸,「豺聲」表明他有氣管炎。據郭沫若推測,秦始皇可能有生理缺陷,是一個軟骨病患者。刻薄少恩,虎狼一樣的心腸。焚書坑儒,築長城,簡直就不是人。
  • 哭倒長城罵倒秦——從孟姜女故事看中國老百姓眼裡的秦始皇
    但他這項研究的本意,卻是為他的「古史辨」,為他提出「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說」服務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為研究古史方法舉一旁證的例」。所以,顧先生並沒有顧及和評說過這個故事中所包含的反秦思想。最近,出於想要了解「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是怎樣看待秦始皇的」這一目的,我重讀了顧先生編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 秦始皇的神秘一生,從這個角度解剖你一定沒聽過
    這位一統華夏、修築長城、出擊匈奴、統一文字,建造近60平方公裡陵園和龐大兵馬俑陪葬坑的偉人,做了很多撲朔迷離的事。如:遠徵瘴氣荒林瀰漫的嶺南;用天下奇寶和氏璧做了傳國玉璽;收繳天下所有兵器做了巨大的十二金人;耗費33年建造世界最大的陵墓……這項項驚天動地的舉措,從政權上說,顯然匪夷所思。
  •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和他所做的這四大貢獻密不可分!
    秦始皇利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分裂的局面,秦始皇的一系列操作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被稱為「千古一帝」。那麼,秦始皇都有哪些豐功偉績呢?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賁攻打魏國都城大梁,由於大梁城防太過牢固,秦軍攻擊無果王賁想出水攻的辦法,通過挖掘溝渠將黃河的水引到大梁,三月後大梁城牆倒塌,魏國滅亡。
  • 孟姜女哭倒長城為尋夫
    原來,前面跑的人是個賭徒,後面追的人是要帳的,要帳的人在後面追呢!跑著跑著,沒想到賭徒跑到死胡同了,急的翻牆過去了,正好翻到孟姜女的後院了,孟姜女正在洗衣服,就這樣她們相識了。在封建社會的年代,沾衣裸袖,便為失節。開始她父親根本就不同意,最後她父親得到一個消息,聽說秦始皇快要修長城了,到時候讓他去。最後就答應了!
  • 孟姜女和秦始皇的愛恨情仇,《孟姜女哭長城》的三大疑團
    《孟姜女哭長城》在中國可以算得上家喻戶曉,流傳至今二千多年,是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然而千百年來,圍繞著這個經典民間傳說,歷代學者津津樂道,爭論不休,至今還有很多謎團懸而未解。到底是誰幹的好事,編出來這麼一個離奇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到底起源於哪個地方,這個故事歷代創作者都有哪些,孟姜女最後的真正結局到底是什麼呢?一切讓我們慢慢道來。
  • 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被栽贓的典型案例,人已死千年,有冤無處訴
    孟姜女長大後,認識一個叫範喜良的男人,兩人情投意合,結成連理,但不巧的是,當時秦始皇剛統一六國,為了抵禦匈奴,秦始皇徵召百萬民夫到北境修築長城,範喜良在新婚三天後被徵召而去,因秦人不體恤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