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被栽贓的典型案例,人已死千年,有冤無處訴

2021-02-08 騰訊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故事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有四則家喻戶曉的故事,被譽為「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他們分別是《織女牛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和《孟姜女哭長城》。

這四則愛情故事在中國幾乎童叟皆知,其中,前三則故事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它所發生的具體朝代,只有《孟姜女哭長城》需要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講述,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則故事發生在秦朝,孟姜女因此被定義為「古代反抗暴政的代表」,因為她所面對的大BOSS是「暴君」秦始皇!其實,若嬴政泉下有知,定然無法接受這一結果,因為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是對秦始皇最典型的栽贓。

一、催人淚下的愛情

《孟姜女哭長城》是民間傳說,因此它擁有民間傳說的兩個共性:(一)版本不一,但大致意思都很雷同;(二)有神話色彩。故事的大致內容是說,孟家莊有一位老漢,他在院子裡種了種了一株葫蘆,葫蘆藤延伸到了隔壁的蔣家院子裡,後來葫蘆裡竟然長出一個女嬰,因兩家都想要這個女嬰,於是就給她娶了兩姓之名,叫孟姜女。

孟姜女長大後,認識一個叫範喜良的男人,兩人情投意合,結成連理,但不巧的是,當時秦始皇剛統一六國,為了抵禦匈奴,秦始皇徵召百萬民夫到北境修築長城,範喜良在新婚三天後被徵召而去,因秦人不體恤百姓,這些「壯丁」不但吃不好、睡不好,還要整日承受官吏的毆打。沒多久,範喜良便失去卿卿性命。

自從丈夫走後,孟姜女日夜思念,到了初冬,孟姜女想著丈夫沒有棉衣禦寒,於是便跋山涉水為丈夫送來衣食。

不料,他來到長城腳下時,丈夫已經累死,而且屍體也被埋在長城腳下。孟姜女傷心欲絕、肝腸寸斷,在長城腳下啼血而泣,哭了十天十夜,八百裡長城突然崩塌,丈夫的屍骨被暴露出來。

秦始皇聽聞後,勃然大怒,要抓孟姜女問罪,結果秦始皇見孟姜女容顏嬌美,想納她入宮。孟姜女大罵秦始皇是暴君,抱著丈夫的屍骨跳入大海。

這個故事,雖然是民間文學,從故事中可以看出故事之離奇,同時,也表現了孟姜女對夫君的忠貞,因而成為千古絕唱。

故事還有另一個影響,那就是此故事成功地把秦始皇定義為「暴君」,在千百年的民間流傳下,秦始皇似乎很難有翻身的機會。接下來,我們來探究一下這個故事的起源和發展。

二、層出不窮的編劇

《孟姜女哭長城》真正風靡於民間,是在唐朝之後。我們拋開神話部分,來探究故事的核心部分。即「孟姜女」此人和「哭長城」此事是否真的存在。

第一階段:關於這個故事的最早起源,來自於《左傳》,孟姜女的原型是齊人杞梁的妻子。《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

「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

當年,齊人杞梁因打仗而戰死,杞梁的妻子在郊外迎接他的屍骨。齊侯派人弔唁,杞梁的妻子要求齊侯在宗室正式弔唁杞梁。

這是最初的歷史文獻,只記載了妻子迎回杞梁,並沒有哭泣。

需要說明的是,《左傳》的記敘範圍是在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53年這段時間內,而約200年後秦始皇嬴政才出生,而故事又發生在齊國,所以和秦始皇沒有半毛錢關係。

第二階段:在《禮記·檀弓》中,曾子(孔子的弟子)云:

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這裡第一次提到杞梁的妻子有「哭」的行為。

第三階段:到了戰國時期,根據《孟子》記載,齊國政治家淳于髡曾說道:

「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

這裡有兩個人,一個是華周的妻子,一個是杞梁的妻子,這兩人「哭夫」而出名,後來,哭夫逐漸成為齊國的一種風俗。

故事發展到了這裡,仍然是在秦始皇所處的年代之前。

第四階段:到了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劉向寫了一本《說苑》,其中編了一則故事,原文曰:

「昔華周、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厄。」

意思是,華周、杞梁二人戰死,他們的妻子向城門哭泣,結果把城門哭塌了。

不僅如此,劉向又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列女傳》添加了杞梁之妻「遂赴淄水而死」,即,增加了投海自盡的橋段。

經過上述四個階段的發展,《孟姜女哭長城》才有了最初的雛形。但此時主角並不叫孟姜女,還是叫杞梁之妻,他的丈夫只是戰死,並不是因為修長城而死。不要急,儒門學子中最不缺的就是天才的「編劇」。

第五階段:三國時期,「建安三子」之一的曹植寫下了《黃初六年令》,其中有一句是:

「杞妻哭梁,山為之崩。」

之前是把城牆哭塌了,現在又變成把山哭崩了,可見,故事還在發展。

第六階段:到了唐朝,唐末文學家貫林寫了一首《杞梁妻》,第一次把該故事的時間從春秋時期轉移到了秦朝,把「崩城」變成了「崩長城」。其詩節選為:

築人築土一萬裡,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第七階段:元朝時期,戲曲和民間文學蓬勃發展,因為杞梁之妻來自七國,而齊國祖先乃是姜子牙,當時人們把「孟姜」理解為齊國人,因此杞梁之妻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孟姜女」。後來,乾脆把她理解為孟家和姜家兩戶之女,這才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綜上所述,《孟姜女哭長城》從一開始杞梁之妻喪父的故事,經過七個階段的演變,終於成了著名的民間故事。其中,從最初的「不哭」,到「哭」,再到「哭城」,到「山崩」,最後到「長城崩」,歷代「編劇」可謂是層層加工。而故事的女主角,直到元朝時期,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孟姜女」。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所謂的「孟姜女哭長城」,發生的時間不在秦朝,發生的地點也不在秦國,而且,最初的故事原本比秦始皇早了幾百年,後世把「孟姜女」的悲劇歸咎於秦始皇,的確是一種栽贓。

三、滿世界的仇人

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為何有這麼多仇人,眾多「編劇」為啥都喜歡「黑」嬴政呢?其實,筆者之前的文章給大家分析過,秦始皇所做的歷史貢獻,主要有三點,第一,統一六國,形成大一統;第二,統一文字、度量衡,打造中華文化協同性;第三,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並實行郡縣制。

正是因為秦始皇幹了上述三件大事,所以,他幾乎得罪了所有的人,他得罪的人主要有四種:

第一,六國貴族和遺民。這個很好理解,六國亡於嬴政之手,亡國之恨,焉能善罷甘休。這從張良(韓國貴族)、項羽(楚國貴族)等六國貴族身上就可以看出。

第二,除法家以外的百家學子,尤其是儒家弟子。秦始皇採用法家思想,摒棄了儒家,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儒家重新回歸正位,儒生們對法家的做派不認可,都轉嫁到秦始皇身上,因此,後世儒生們特別不待見秦始皇。

第三,秦國貴族和宗室。秦始皇施行郡縣制,斷了分封制的念頭,秦國貴族和宗室本來可以樂享祖上基業,結果連個封地都沒有,他們焉能開心?

第四,後世君王和文史學家。秦始皇摒棄「王道」,改用「霸道」,後世君王即使心裡認同秦始皇,也不會說出來,只能表面上表示不會效仿秦始皇。而文學家和史學家們則要名流清史,他們更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為秦始皇歌功頌德。

所以說,秦始皇雖然把「寡人」改成了「朕」,但本質上,他還是「寡人」,連個支持者都找不到。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能讓所有人都不喜歡他,也是他的能力之一。

四、孟姜女的「栽贓」

通過現有的史料記載,秦始皇肯定有「暴政」的存在,但到底有沒有後世傳言得那麼嚴重,這個很待商榷。例如,秦始皇廣納六國人才,說明其胸襟開闊,秦始皇廢分封,說明他銳意進取,勇於改革,再加上孟姜女的故事和秦始皇所在的時間相差太遠,而這個故事在民間的影響實在太大,秦始皇因此蒙上了不白之冤。

在《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的發展中,唐朝把故事的發生時間改為秦朝,以及元朝把「哭城」改為「哭長城」這兩點尤為重要。但是,唐朝是取代隋朝而建立的,隋朝和秦朝有許多相似之處,唐人故意改時間,有其特殊的用意。而元朝的統治者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對中國長城的情感和農耕民族截然相反,所以,元朝故意把「哭城」改為「哭長城」,這背後的原因,不可不深思。

基於上文論述可知,所謂的《孟姜女哭長城》,其實是古代儒生們對秦始皇最典型的栽贓,可秦始皇人已死千年,有冤何處訴呢?

相關焦點

  • 孟姜女和秦始皇的愛恨情仇,《孟姜女哭長城》的三大疑團
    圍繞著《孟姜女哭長城》這一主題,民間誕生了一系列的周邊故事,這些故事覆蓋領域從北到南,每個地域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離奇傳說,或是宣稱是孟姜女的故鄉,又或者說其孟姜女的後人,更有誇張的,信誓旦旦拿出了族譜。
  • 孟姜女哭的,真不是秦始皇的長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Meng_Jiang_Nu_Song_Dynasty_Lie_Nu_Zhuan.jpg相傳,孟姜女是範喜良(一作萬喜良)的妻子。丈夫去修築長城累死了,並砌在城牆內。孟姜女靠著長城哭,淚流成河衝垮了長城。
  • 哭倒長城罵倒秦——從孟姜女故事看中國老百姓眼裡的秦始皇
    他們對於秦始皇的看法,就是這樣。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最典型的例子。有關哭秦長城的情節有:秦始皇命蒙恬催逼工匠築長城,範杞梁築城時被打死並被築在城牆內;孟姜女千裡尋夫,至城下大哭,城為之崩,夫屍顯現,滴血認骨;孟姜女自盡。隨著故事內容的變化,其遷播流布的範圍也由最初的起源地山東,變為北方長城一線,而後又向全國猛烈擴張,終至成了一個覆蓋全國,家喻戶曉的著名故事。
  • 孟姜女哭長城的真實故事,許凱《湧泉村的人文淵藪》為你娓娓道來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廣為流傳,但孟姜女其人,哭倒的是什麼時代的長城未必人人知曉。許凱老師通過實地考察孟姜女的家鄉山東淄博湧泉村,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傳說故事。齊長城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遺址,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斷牆處,孟姜女的老宅就在湧泉村。當年孟姜女尋夫走過的小道,如今修成齊長城遺址保護公園,孟姜女故居紀念館,孟姜女文化公園。湧泉村的人文歷史、文化遺存正是孟姜女哭長城留傳千年故事的根基所在。湧泉村被錄入中國傳統古村落。村民告訴我們,現在社會上流傳孟姜女哭長城的版本變種了,與事實不相符。孟姜女不姓孟。
  • 被傳了兩千年的孟姜女哭長城,到底隱藏了怎樣的陰謀?
    現如今看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最為感動的。孟姜女哭長城恐怕是盡人皆知的了。古代的流傳中,孟姜女哭長城被很多戲曲改編,因此變得盡人皆知。這個古代的內容很簡單。秦始皇抽調了八十萬人修築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更重要的是,被抓的人不分晝夜的工作。這讓百姓是苦不堪言。當時蘇州有一個叫做範喜良的書生,與孟姜女接下姻緣。後來因為官府抓人修長城,兩人分別。
  • 故事|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的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姑娘,叫孟姜女。一天,孟姜女在院子裡做家務時,發現葡萄架下藏著一個人。她嚇得正想大叫,那個人連忙哀求她說:「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叫範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有很多勞工被餓死、累死了。孟姜女說:「那你就先在我家躲一段時間,等官兵走了再回家吧。」
  • 孟姜女真的哭倒長城了嗎?
    所謂民間四大愛情故事,指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天仙配(一說是牛郎織女)、白素貞與許仙的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雙飛,以及孟姜女哭倒長城等四個神話傳說。為了表達對美好情感的追求,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人們想像出了仙女、蛇妖和化蝶的故事。那麼,孟姜女哭長城是真的嗎,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真的能夠哭倒長城嗎?相傳秦始皇帝下令修建長城,因為工程浩大,從全國徵召了無數老百姓。
  • 《孟姜女哭長城》流傳千年,這個版本完整集大成,值得收藏
    中國有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歷史最悠久的當數《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原型來自戰國時期的《左傳》。講述齊國將領杞梁戰死,老婆在城外迎接棺槨失聲痛哭,這麼一個悽涼而悲傷的歷史事件。後人以此為基礎,不斷「添油加醋」,大刀闊斧進行修改,不但把秦始皇拉下水,還重新設定了背景橋段,生生創作出一段集魔幻、愛情、詭異為一體的悲劇故事。
  • 被誤傳了兩千年的「孟姜女哭長城」,到底隱藏著什麼細思極恐的陰謀?
    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有很多誇張的部分,其實細細分析之後,竟然能隱約看到一些不寒而慄的東西。01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內容大家基本都知道,就是秦始皇發動80萬民工修築萬裡長城之際,蘇州有個叫萬喜良的書生,誤打誤撞與孟姜女喜結良緣。
  • 孟姜女到底是怎樣把長城哭倒的?
    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轉眼已是一載,萬喜良一去後杳無音信,眼看天寒地凍,孟姜女萬分不放心,夜趕寒衣,辭別二老,風餐露宿、饑寒交迫,一路打探著萬裡跋涉尋到長城腳底,卻聽得修長城的民夫說丈夫早已累死,屍體不知埋於何處。孟姜女頓時痛哭失聲,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蕩波,長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裡,一堆堆死人骨露出來。
  • 孟姜女哭倒長城是真的嗎,細說秦始皇是如何變成這個故事背鍋俠的
    「孟姜女哭長城」乃是民間流傳的著名故事之一,與「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並稱「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而該故事同時也成為了秦始皇殘暴的一個側面證明,那麼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嗎?實際上,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原型,與秦始皇和秦國均無關係,該故事經過長期的修改和完善,其實早已脫離了原本的面貌。
  • 孟姜女哭長城!長城到底被哭倒了沒?哭的又是哪一段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天地為之動容!故事是這樣的,話說孟姜女的丈夫範氏,剛成親不久便被抓去修長城了。且這一去就是好幾年,杳無音訊。孟姜女思夫心切,便親自去尋夫。孟姜女哭長城!天地為之動容!整個故事悲壯且動人,然而長城顯然是不可能被哭倒的!這不過是人們想通過一則故事,來控訴封建統治者的暴政罷了。
  • 孟姜女哭倒長城為尋夫
    到了之後,就四處打聽她相公在什麼地方,問了好多人都不知道,孟姜女在長城四周大吵大鬧,最後有人告訴秦始皇,說有人來找他相公,找不到還大吵大鬧。秦始皇就去查看,看見孟姜女就問她是哪裡人士,孟姜女把自己大概介紹了一下,然後問秦始皇把她相公藏哪了!秦始皇見孟姜女長得好看,就有了愛慕之意。
  • 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其實不姓孟,那姓什麼?
    「孟姜女哭長城」也叫「孟姜女傳說」,孟姜女原型是杞梁的妻子,杞梁也是歷史上確有此人,並非虛構。孟姜女傳說這則故事,源於「杞梁妻哭夫」的史實編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一步步發生了演變。比如西漢時期,平添了「投淄水」的情節,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 千古之謎:孟姜女真的曾哭倒了長城嗎
    這個故事大致梗概是這樣的:秦朝時期,秦始皇發動八十萬民工修築萬裡長城。蘇州有個書生叫萬喜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處躲藏,誤入孟家花園,無意中發現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三天,萬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半年過去了,萬喜良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孟姜女惦記丈夫,就啟程到萬裡長城尋夫。
  • 都知道孟姜女哭長城,但是,你們知道孟姜女哭倒的長城在哪裡嗎?
    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民間的「四大愛情傳說」之一,在我國流傳甚廣,其最早的傳說可上溯到《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但是,在這一愛情故事中,孟姜女哭倒的到底是哪裡的長城呢?史學家們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孟姜女哭倒的是小佘太長城。因為,在《〈孟姜女變文〉殘卷的綴合、校錄及相關問題研究》一文中反覆出現了「金河」這個地名,這裡的金河在史學家們的研究下十分有可能是大黑河。
  • 獲獎作品 |《孟姜女哭長城》
    Hiii IIIustration 2017第五屆Hiii Illustration國際插畫大賽入圍作品(非商業組)《孟姜女哭長城相傳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裡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安葬範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我根據自己的理解改編了這個傳統的故事。把這個故事繪製成了兒童繪本。
  • 孟姜女是如何從山東人變成上海人的?
    作為忠於愛情、反對暴政的古代女性代表,孟姜女深受民間的同情和喜愛,她的故事全國各地都有流傳。根據歷史學家、民俗學家顧頡剛研究,以孟姜女為松江府華亭縣人(今上海市松江區)、萬喜良為蘇州府元和縣(今蘇州市姑蘇區東南部)人的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和其它三個明顯是神話傳說不同,孟姜女夫婦是有正史記載的,夫妻倆都是春秋時期的齊國人。那麼,孟姜女怎麼會從山東人變成上海人了呢?
  • 臨湘:恢復排演臨湘花鼓戲《孟姜女哭長城》獲首肯
    6月5日下午,由臨湘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楚韻臨湘花鼓戲劇團恢復排練的大型古裝臨湘花鼓戲《孟姜女哭長城》粉墨登場。培養了近三年的小學員擔任主角。紅網時刻嶽陽6月9日訊(通訊員 張日平 沈雲風)6月5日下午,由臨湘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楚韻臨湘花鼓戲劇團恢復排練的大型古裝臨湘花鼓戲《孟姜女哭長城》在該市影劇院粉墨登場。主要演員由臨湘市花鼓戲劇團青年演員和培養了近三年的小學員擔任,通過2個月精心排練,以彩排形式展現的首演。
  • 人人都知道孟姜女,可她真的哭倒過長城嗎?
    苦啊,孟姜女都快熬成祥林嫂了,咬一咬牙決定親自去長城尋找丈夫,順便給他送幾件自己親手做的寒衣。 歷盡千辛萬苦,孟姜女終於到了修長城的地方。她問了幾百個修長城的民工,才找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民工。可這哥們告訴孟姜女,她的丈夫範喜良三個月前就累死了,而且由於死的人太多,監工就把屍體直接填到長城裡了。萬念俱灰,孟姜女手拍著長城,失聲痛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