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划拳說的「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何含義?專家:沒啥人知道

2020-12-20 趣觀歷史

引言

《將進酒》:「將進酒,杯莫停……」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松在井岡山上喝了足足十八碗酒壯膽才敢前去打虎;古人逢年過節、嫁女娶妻還得特意把窖藏的「女兒紅」挖出來慶賀;詩仙李白每每飲酒便能文思泉湧,揮毫成詩,因此也有「酒仙」的美譽。

自古以來,在中國的酒文化中行酒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據《酒》中記載,「酒令」是中國民間的傳統風俗之一,是人們用在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剛開始的時候,「酒令」是為了維持酒席秩序而存在的,並不單單是人們飲酒作樂的助興遊戲而已。

▲划拳銅像

眾所周知,西周是一個「禮法嚴苛」的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都被「禮法」約束著,而飲酒也是一樣,必須有一套嚴格的規則來限制,於是「酒令」也就順勢而生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酒令」漸漸從一種禮法演變為一種助興遊戲,士大夫階級的人們最為喜愛這種「酒令」遊戲。

▲古代文人墨客劇照

隋唐時期,「酒令」逐漸演變並趨於完備,許多的文人墨客在飲酒間都喜好用寫優美的詩詞盛讚「酒令」,正如《同李十一醉憶元九》中寫到的:「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而到了明清時期,「酒令」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成熟期,其豐富的形式和極強的趣味性都使得它徹底變為了人們飲酒作樂的工具了。

▲聚餐喝酒近照

簡而言之,「酒令」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在歷經千年的演變歷程中,逐漸變為了人們酒桌上不可不提的遊戲方式,也是中國酒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酒令」在千年的演化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名目繁雜,規則更是五花八門,不同的地方還都在其中融入了當地的文化特色。但要是真歸結起來,「酒令」也不外乎四大類。

02

通過史料考證我們可知,酒令一共分為古令、雅令、通令、籌令四大類。可在漫長的歷史中,古令、雅令和籌令都已相繼失傳了,只有最為不入流的「通令」還流傳至今,仍然被人們應用於酒桌之上。通令的行令方法囊括了擲骰、抽籤、划拳、猜數等等,平日裡人們在酒桌上所提及的「五魁首、六六順」就屬於通令的範疇。但它具體啥意思,專家表示幾乎現代人都不知道也不懂。

▲喝酒划拳塑像

這完整的一套行酒令應該這麼說:「哥倆好,三星照,四喜財,六六順,七個巧,八匹馬,九連環……」「哥倆好」自然就是形容兄友弟恭的關係;「三星照」即是「三星高照」,這三星代指「福祿壽」;「四喜財」意為四季發財;「五魁首」寓意同時奪得《詩》、《書》、《禮》、《易》、《春秋》「五經」的第一名。「六六順」指儒家所倡導的「君臣父子兄」這六順;「七個巧」指民間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八匹馬」是說周穆王最為喜愛的八匹駿馬;「九連環」則是指中國古代的一種智力玩具。

▲今人酒桌划拳

可別看這行酒令都是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得來的,讀起來也非常的風雅,到了如今的酒桌上,人們用起來可是相當的粗俗。划拳者們個個喝得面紅耳赤的,在酒桌上挽起袖子,伸出通紅的大手,眼色迷離地盯著對方同樣渙散的眼神,便開始吆五喝六起來,粗聲大氣毫不矜持,有的人一高興還會吼得唾沫橫飛,實在是登不得大雅之堂。

▲勸酒近照

從前文雅的 「酒令」發展到如今已然墮落了,曾經盛行的「雅令」,也早已失傳,著實叫人惋惜。所謂「雅令」,顧名思義,內容非常的雅趣別致,大多都與詩詞歌賦有關,在這其間最為常見的有「四書令」、「卜算子令」等等。後來「雅令」逐漸淡出了酒桌舞臺,而較為粗陋的「通令」便開始盛行,成為了人們席間用以助興的遊戲活動,但原有的禮節內容也已經完全喪失,徹底淪為了人們勸酒做樂的一種助興節目,甚至演變為人們用來勸酒、罰酒的手段。

結語

本來是一種高雅別致的趣味遊戲,如今卻儼然成為了人們逼酒、勸酒、賭酒的工具,以助興為名行逼迫之實。誠然在這觥籌交錯間,人們得以迅速地親近熟絡,但這樣的行酒令顯然已經缺失了內涵和文化,並使得中國酒桌文化漸漸走向了一條庸俗的道路。

參考資料:

《將進酒》《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相關焦點

  • 「五魁首、八匹馬」,划拳時說的這些,是何意?
    ——李白《客中行》我們中國人在酒文化上是博大精深的,人們在喝酒的時候也不單單是喝酒,還會進行一些遊戲,來使得人們在飲酒的時候更加歡樂。有些人在喝酒的時候會猜燈謎或者猜一些謎語 還有些人會划拳,在划拳的時候,都會說一些類似於歌謠一樣的東西,「五魁首、八匹馬」,划拳時說的這些是何意思?專家:現代人不懂。
  • 喝酒助興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可以這麼說吧,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對酒的味道都是青睞有加。民間更有「無酒不成席」的說法兒。然而,喝酒並不是簡單粗暴的對飲,其中的講究說道可真不少呢?這裡咱們別的暫且不說,就聊聊酒桌上常見的行酒令之一「划拳」吧。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非常有趣的是,「拇戰」以數字為連結,附帶一些極富內涵的詞彙,如「五魁首」和「八匹馬」等。那麼,他們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一、流傳千多年的划拳辭令宋朝以前,飲酒必定與作詩有關。他的這句話也被後來人所引用,是喝酒過程中「自罰三杯」的來源,其實人們並不知道為什麼非要喝三杯,可以不是這個數字。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和「酒友會」有關,他在和朋友們喝酒的過程中,以「高山流水」來取樂,同時也通過划拳來助興。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啥意思,知者甚少
    儘管划拳這一事兒如今早已不被倡導,覺得群眾場所划拳是一個難登人生巔峰的事兒,但卻不知道划拳的口訣和標準實際上全是有很大的出處的。划拳時是兩個人對戰,另外出拳,喊出兩人所出數據之和,直至一個人猜對,猜輸的人要喝酒。划拳時有一個內幕稱為「赤忱離不了拇指」,換句話說出拳時每一拳必須有拇指出去參加。
  • 流傳千年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等,到底是什麼意思?
    酒文化自古就有,很多也流傳至今,比如說大家在喝酒時划拳口裡吆喝的五魁首,六六六之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杜康造酒以來,中國人就對它愛不釋手。無論是尋常百姓,貴族國親,哪怕是殺敵前線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古代人一般也不喜歡喝悶酒,喜歡一群人一起暢飲。可能在現代人看來,喜歡喝酒更像是粗人,其實在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歡的莫過於飲酒作詩。
  • 喝酒划拳喊的「五魁首」「八匹馬」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酒令就是喝酒的律法,是同一桌飲酒人都要遵守的規矩。既然是「律法」,當然就要有人來執掌,當法官,這個人俗稱酒官。西漢劉向《說苑》記載:魏文侯和大夫們飲酒,讓公乘不仁當酒官,並且說:「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喝不幹的,罰一大杯)誰知他立法犯法,沒有喝乾,公乘不仁舉杯要罰,魏文侯不想認罰,旁邊的侍從對公乘不仁說:國君已經醉了,你退下吧。
  • 流傳已久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讓他們喝酒的時候行這樣的酒令,那還是直接端起酒杯來喝酒算了。所以這種雅令註定只是少數人玩的酒令,而通令才是絕大多數人都玩的酒令。通令主要包括搖籤、投壺、划拳等等。這其中划拳是最簡單粗暴的一種酒令,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並不需要什麼道具,而搖籤也好,投壺也罷,其實都是要提前準備好道具的,所以划拳是以中國廣泛流傳的酒令。
  • 中國人喝酒愛划拳,但是「五魁首哇,八匹馬」的典故,你知道嗎?
    中國人愛喝酒最有特點的就是「划拳」,恐怕這是別國都沒有的「禮儀」。直到現在,還常聽到年時候父輩們喝的開心,在酒飯桌上一腳踩著凳子,一腳踏在地上,高舉右手,左手拍桌:「五魁首啊,六六六」。這一幕在女人眼裡多半是吵的不行,但是這份開心似乎能夠感染在座的很多人。但是這划拳的背後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嗎?中國人喝酒愛划拳,但是「五魁首哇,八匹馬」的典故,你知道嗎?
  • 酒場喝酒喜歡划拳助興,可「五魁首、六六順」的含義,你知道嗎?
    剩下的人則聽其定下的規則,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的句子,沒有遵守命令者或是負分者會被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其實這種"酒桌遊戲",在遠古時代就出現了。 在唐代就已經出現,稱划拳為"拇戰"、"招手令"、"打令"等,在《七俠五義》上面就有划拳的記載,也就是說"划拳"其實已經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了。 在"划拳"時,雙方也會喊有"唱詞"。不過因為地域不同,所以叫法也不一樣,比如有兩言的"一定,兩好,三元,四喜,五魁,六順,七巧,八仙......."
  • 古人喝酒划拳時都愛吆喝,五魁首啊、六六六,這些到底都啥意思?
    當然,一個人喝酒是很無趣的,可以說都是悶悶不樂,而喝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幾個人一起喝酒,還能開開玩笑,玩玩小遊戲啥的,而古人喝酒的時候就喜歡說一些行酒令啥的,比如什麼「五魁首啊、六六六、八匹馬呀」這些聽上去很有義氣的詞語,可以說是古人喝酒划拳必備所在。那麼這些都是啥意思呢?
  • 喝酒划拳為何要喊「五魁首、八匹馬」?下回在飯桌上別只光喊口號了
    要喝酒,自然要有"酒伴",那就少不了划拳行令。酒令多是些吉祥話,代表人們對對方的美好祝願。那麼,我們常聽的"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就讓我們去探究一番。一桌人依次輪下來,將思念呼出,將祝福呼出,將歡樂與笑聲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仿佛離別的惆悵、相聚的歡慶都含在其中了。"五魁首、八匹馬"在酒場上,我們常聽到"五魁首、八匹馬"這樣的辭令,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五魁首,六六六」,划拳時常說的這句話,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中華上下擁有五千年歷史,要說最源遠流長的,那就還得提酒文化。自古無論是犒賞三軍,亦或是親朋小聚,這都少不了酒的身影。同時隨之衍生而來的划拳方式,在現代酒桌上都頗為流行,那么喝酒常說的「五魁首,六六六」是什麼意思呢? 「五魁首,六六六」,划拳時常說這句話,那是什麼意思呢?
  • 「五魁首,六六六」,划拳酒令,到底是什麼意思
    朋友聚會,出去吃飯,難免會喝酒。想想我們喝酒的時候,直接是:「來,敬你一杯。」說完敬語,一杯酒已經下肚。在飯桌上,也是玩轉瓶子、真心話大冒險等遊戲。而吃酒划拳,划拳吃酒,是在酒桌上鬥智鬥勇的遊戲。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古人是划拳吃酒都包含著哪些酒文化。
  • 劃酒拳說的「五魁首、八匹馬」,流傳到現在,究竟有何含義?
    劃酒拳說的「五魁首、八匹馬」,流傳到現在,究竟有何含義?說到酒的起源,其實是很偶然的,人們把剩飯剩菜 放在一個容器中,最後發現它發出來奇妙的香氣。我們知道的釀酒之祖,普遍所知是杜康,因此就有詩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傳說杜康是夏朝的,所以酒的產生至少也可以追溯到夏朝。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酒不是用來當飲品的,而是用來當食物來吃的。
  • 流傳千年的酒令:「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究竟是什麼意思?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有著近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經過一代代的傳承,其中的很多文化一直保留到了今天,酒文化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我們常見的「五魁首」「八匹馬」,這樣的行酒令就是普通百姓中流傳下來的。
  • 你可能會劃酒拳,但不一定知道「五魁首,八匹馬」的意思
    劃酒拳是民間飲酒時的一種助興取樂的遊戲,划拳的同時要高喊口令。由於地域的不同,口令的版本有很多,比較常見的一種版本是「寶一對,一心敬 ,哥倆好,三星照,四季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八匹馬,九常有,十全到」。很多人可能特別擅長於劃酒拳,是酒桌上的贏家,但對於口令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則不一定能說得上來。
  • 老鐵們,划拳酒令中的「六六順、八匹馬」你都知道啥意思嗎?
    今天我單獨說說這行酒令俗稱"划拳", 划拳又叫豁拳、拳、猜拳、拇戰。這個酒令玩法就是兩人同時伸手,誰猜中兩人所伸出的手指總和誰就贏,對方喝酒。划拳伸出的手勢分別代表著0到10這十一個數字,每個數字及其衍生的呼詞中無不蘊含著中國酒文化的包容與沉澱,此乃我國古傳至今仍時尚流行的飲酒遊戲,它增添酒興,烘託喜慶。
  • 行酒令:「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啥意思?80後基本不知道
    朱敦儒在《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中說「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李白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提到「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由此可見,古代對於酒文化的熱愛程度一點也不輸於現代。不僅老百姓們喜歡喝酒,詩人們喜歡喝酒,就連朝中大臣們在歸朝之後也想喝一點小酒。酒可以使人們肆意忘情,也可以使人們豪情大發。
  • 「五魁首啊六六六」,划拳時吆喝這些啥意思?老人家:年輕人不懂
    《紅樓夢》大家都知道吧?飛花令的玩法是第幾個字有"花",便在座的第幾位人喝酒,類似的玩法還有"閉月令","羞花令"等,就是整句詩得表達出"月"或者"花"的意境,卻不能出現這些字眼。
  • 勸君更飲一杯酒,五魁首,六六六!
    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年關將至,想必酒席是避免不了的,記得小的時候,手機還沒有普及,喝酒沒那麼多的玩法,所以時常會聽見划拳的聲音,一直沒搞懂玩法。划拳屬於酒令中的手勢令,兩人同時伸出一隻手,攥拳表示0,或者是伸出1到5個手指,即飲酒時兩人同時伸出手指並各說一個數, 誰說的數目跟雙方所伸手指的總數相符,誰就算贏,輸的人喝酒。五魁首、六六六應該是我們聽過的最多的,除此之外還有三星、七巧等,而這些稱呼也不是隨便起的,大有深意。「五魁首」指的是 「五經」,即《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