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划拳為何要喊「五魁首、八匹馬」?下回在飯桌上別只光喊口號了

2020-12-23 奈落瑾夢

古往今來,我國的飲酒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關於酒的記載,前有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又有陶淵明的"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更有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酒能解憂,也能消愁。

要喝酒,自然要有"酒伴",那就少不了划拳行令。酒令多是些吉祥話,代表人們對對方的美好祝願。那麼,我們常聽的"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就讓我們去探究一番。

酒的起源

說起中國的酒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句,則道出了酒的發明者—杜康。說來也巧,酒的發明也是偶然的。據說杜康是一名管糧食的官吏,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糧食收成越來越好,杜康苦於無處存放,只能把多餘的糧食存進陰涼潮溼的山洞,可是時間一久,糧食受不住潮氣侵蝕,慢慢就壞掉了。

一日,杜康在林間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樹。樹幹中空,木頭失了水,又能隔熱,倒是個存糧的好地方,於是他就將糧食存進樹幹裡。過段日子,他到樹旁巡視,發現有動物倒在樹邊,非死非傷,只是酣睡著。他湊上去查看,發現樹幹地下隱隱滲出些透明液體,散發陣陣清香。取而飲之,頓時感覺神清氣爽。

後來,杜康把這水帶回去給人品嘗,有的人吃多了,也像那些動物般酣睡過去,天大的憂愁也忘記了。自此,酒開始作為一種日常飲品在民間流傳開來,杜康也因此被人們稱為"酒神"。

行酒令

有了酒,自然也要衍生出喝酒的一系列樂趣,我們最多見的就是酒令。酒是宴席上的媒介,相識的不相識的,只要飲上兩杯小酒,天南地北都是朋友。"酒壯慫人膽"也不是白說的,多少人借著酒意表明心裡話,看著醉了,其實心裡明鏡似的,事情辦成了最好,辦不成也可拿醉了意識不清當幌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酒桌上的文化也是首屈一指的。添酒開宴之時,怎能少了一番有趣的酒令呢?

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即席作歌"、"當筵歌詩"這樣的助興環節,也就是酒令的前身,久而久之,從宮廷裡傳到民間,也就形成了一種風俗。到唐朝的時候,民風開放,從貴族到平民,都有喝酒取樂的權利,酒令也越發普遍,更加通俗。當時人們稱划拳為"拇戰"、"打令"等,規則是兩人同時伸出一隻手,兩隻手伸出手指的數量加起來與誰嘴裡喊的數字一樣,誰就贏了這一局。

酒令其實並無定式,往往按照參與者的情況而定,參考《紅樓夢》中,關於行酒令的描寫就有好幾種。比如傳花類,依次傳花給旁座,令官喊停,持花的人罰酒,或是著人蒙眼在旁擊鼓,鼓聲停時持花的人罰酒;又比如隔數類,從1開始數,不得數到帶5(任選)的數字,數到的人拍桌不應聲,出聲者罰酒;還有佔花名,將寫有花草名字的籤子放在籤筒裡,題一句舊詩,附上飲酒規則,行令時一人抽籤,按照規則飲酒;除此之外,還有講笑話逗樂眾人的,傳花猜字謎的,如此種種,既能活躍氣氛,又能增添樂趣。

進入近代,白話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行酒令拆字、聯詩的也就比較少,更多是些吉祥話,以此來表示對彼此的美好祝願。我們最多見的就屬於划拳了,數字開頭,從一到十,像是順口溜,有些合轍押韻,有些通俗易懂。

比如划拳人摩拳擦掌,清清嗓門,酒令就開始了。有喊兩言的:"一定,兩好,三元,四喜,五魁,六順,七巧,八仙,九長,全福";有喊三言的:"一定終,兩相好,三星照,四喜財,五魁首,六六六,七個巧,八大仙,久九長,滿堂紅";還有四言的:"一夫當關,雙喜臨門,三陽開泰,四季發財,五穀豐登,六六大順,七子團圓,八仙拜壽,九匹快馬,十全十美"。一桌人依次輪下來,將思念呼出,將祝福呼出,將歡樂與笑聲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仿佛離別的惆悵、相聚的歡慶都含在其中了。

"五魁首、八匹馬"

在酒場上,我們常聽到"五魁首、八匹馬"這樣的辭令,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五魁首"是"五經魁首"的簡稱,在中國,自隋唐時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到明清時期,朝廷以儒家五經取士,這五經分別為《詩》、《書》、《禮》、《易》、《春秋》,而每一經考試的第一名就成為魁首,而這五位第一名也就是鄉試的前五名。

還有一說就是在古代,"魁"字與星宿有著緊密的聯繫,"魁星主文運,"一手捧鬥,一手執筆,用筆點科舉中試人的名字,就是"魁星點鬥,獨佔鰲頭"。因此在宴席之上,如果有人喝酒時同你說五魁首,意思就是祝願你榜上有名、前途似錦、飛黃騰達的意思。

至於"八匹馬",即八駿。唐李商隱《九成宮》云:"雲隨夏後雙龍尾,風逐周王八駿蹄"。酒令中說到的八馬,就是周穆王的八駿,這八匹駿馬個個身懷絕技。相傳周穆王生性自由,常駕著他的駿馬四處遊玩,曾經路過崑崙山瑤池,與西天王母喝酒吟詩,也是一番美談。

馬在古代的時候有飛黃騰達的意思,因此酒令中的"八匹馬",有祝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的意思。另外划拳時還有人常呼"八仙慶壽"以取代"八馬",意為延綿益壽,祝福身體健康。

除此之外,還有"三星照"、"哥倆好"、"十全到"等,諸如此類,都是讀起來朗朗上口,寓意好,既有趣,又能迅速在酒桌上拉近感情,還能討個好彩頭。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句酒令都是一種祝福。說到此處,你的內心是否也想到某個許久未見的人呢?

不妨尋個合適的時間,邀上三五好友,小酌兩杯。不要一味的喊行酒口號了,敘敘舊談談心,給前段時間緊繃的神經放個假,也給後續的工作生活開個好頭。小酌怡情,大酌傷身,切記,喝酒,喝的是感情,可不要貪杯哦!

相關焦點

  • 喝酒划拳喊的「五魁首」「八匹馬」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酒令就是喝酒的律法,是同一桌飲酒人都要遵守的規矩。既然是「律法」,當然就要有人來執掌,當法官,這個人俗稱酒官。西漢劉向《說苑》記載:魏文侯和大夫們飲酒,讓公乘不仁當酒官,並且說:「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喝不幹的,罰一大杯)誰知他立法犯法,沒有喝乾,公乘不仁舉杯要罰,魏文侯不想認罰,旁邊的侍從對公乘不仁說:國君已經醉了,你退下吧。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啥意思,知者甚少
    最開始的記述是出現在名篇《七俠五義》中,因此 掐指一算距今相似也是有千兒八百年。現代社會裡,儘管大家也可以看到現今划拳的手機遊戲,可是相比以往在餐桌上,酒酣耳熱時就可以鼓足幹勁叫喊聲喧天的剛開始「八匹馬」「五魁首」的划起拳來,那樣的情景還是罕見許多 了。
  • 「五魁首、八匹馬」,划拳時說的這些,是何意?
    ——李白《客中行》我們中國人在酒文化上是博大精深的,人們在喝酒的時候也不單單是喝酒,還會進行一些遊戲,來使得人們在飲酒的時候更加歡樂。有些人在喝酒的時候會猜燈謎或者猜一些謎語 還有些人會划拳,在划拳的時候,都會說一些類似於歌謠一樣的東西,「五魁首、八匹馬」,划拳時說的這些是何意思?專家:現代人不懂。
  • 「五魁首,六六六」,划拳酒令,到底是什麼意思
    朋友聚會,出去吃飯,難免會喝酒。想想我們喝酒的時候,直接是:「來,敬你一杯。」說完敬語,一杯酒已經下肚。在飯桌上,也是玩轉瓶子、真心話大冒險等遊戲。而吃酒划拳,划拳吃酒,是在酒桌上鬥智鬥勇的遊戲。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古人是划拳吃酒都包含著哪些酒文化。
  • 流傳千年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等,到底是什麼意思?
    酒文化自古就有,很多也流傳至今,比如說大家在喝酒時划拳口裡吆喝的五魁首,六六六之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杜康造酒以來,中國人就對它愛不釋手。無論是尋常百姓,貴族國親,哪怕是殺敵前線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古代人一般也不喜歡喝悶酒,喜歡一群人一起暢飲。可能在現代人看來,喜歡喝酒更像是粗人,其實在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歡的莫過於飲酒作詩。
  • 中國人喝酒愛划拳,但是「五魁首哇,八匹馬」的典故,你知道嗎?
    中國人愛喝酒最有特點的就是「划拳」,恐怕這是別國都沒有的「禮儀」。直到現在,還常聽到年時候父輩們喝的開心,在酒飯桌上一腳踩著凳子,一腳踏在地上,高舉右手,左手拍桌:「五魁首啊,六六六」。但是這划拳的背後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嗎?中國人喝酒愛划拳,但是「五魁首哇,八匹馬」的典故,你知道嗎?划拳來自於中國眾多醒酒令的其中一種。行酒令是古人在喝酒時為了避免無聊而找到的一些不是失大雅的助興方式。
  • 喝酒助興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可以這麼說吧,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對酒的味道都是青睞有加。民間更有「無酒不成席」的說法兒。然而,喝酒並不是簡單粗暴的對飲,其中的講究說道可真不少呢?這裡咱們別的暫且不說,就聊聊酒桌上常見的行酒令之一「划拳」吧。
  • 流傳已久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三五好友相聚,怎能沒有酒?有酒,怎能沒有助興的遊戲?酒令就是宴會上喝酒助興的遊戲,隋唐時期是酒令文化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尤其是酒令中的雅令。詩詞是必備的,大家在一塊喝酒的時候,為了烘託氣氛,為喝酒助興,大家選出一人作為令官,選擇一種合適的詩詞遊戲,大家引經據典、即興發揮,如果有人做出來的詩詞不符合要求,那就要被罰喝酒。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非常有趣的是,「拇戰」以數字為連結,附帶一些極富內涵的詞彙,如「五魁首」和「八匹馬」等。那麼,他們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一、流傳千多年的划拳辭令宋朝以前,飲酒必定與作詩有關。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常見到的划拳早已在千多年前就流行。那麼,人們如何划拳,划拳時所說的話又有什麼含義?二、「五魁首」、「八匹馬」等的含義划拳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拳詞」,二是「手勢語」,要求兩者互相統一,不相矛盾,否則被判定為輸的一方。
  • 酒場喝酒喜歡划拳助興,可「五魁首、六六順」的含義,你知道嗎?
    像是下對上的互動,一般沒有什麼強制性。 但是上對下的互動,則一般要回敬,或者主動敬,這就有了一定的強制性。這時候,"勸酒文化"就出現了,並慢慢變成了在政治方面的強制力,等到了現代,基本在各種應酬上,都會遭遇到"勸酒"——上司前來敬酒,哪怕你不會喝也得意思兩口。
  • 古人喝酒划拳時都愛吆喝,五魁首啊、六六六,這些到底都啥意思?
    當然,一個人喝酒是很無趣的,可以說都是悶悶不樂,而喝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幾個人一起喝酒,還能開開玩笑,玩玩小遊戲啥的,而古人喝酒的時候就喜歡說一些行酒令啥的,比如什麼「五魁首啊、六六六、八匹馬呀」這些聽上去很有義氣的詞語,可以說是古人喝酒划拳必備所在。那麼這些都是啥意思呢?
  • 你可能會劃酒拳,但不一定知道「五魁首,八匹馬」的意思
    劃酒拳是民間飲酒時的一種助興取樂的遊戲,划拳的同時要高喊口令。由於地域的不同,口令的版本有很多,比較常見的一種版本是「寶一對,一心敬 ,哥倆好,三星照,四季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八匹馬,九常有,十全到」。很多人可能特別擅長於劃酒拳,是酒桌上的贏家,但對於口令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則不一定能說得上來。
  • 喝酒划拳說的「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何含義?專家:沒啥人知道
    ▲聚餐喝酒近照簡而言之,「酒令」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在歷經千年的演變歷程中,逐漸變為了人們酒桌上不可不提的遊戲方式,也是中國酒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令的行令方法囊括了擲骰、抽籤、划拳、猜數等等,平日裡人們在酒桌上所提及的「五魁首、六六順」就屬於通令的範疇。但它具體啥意思,專家表示幾乎現代人都不知道也不懂。
  • 猜酒拳時,人們喊的「五魁首」那些玩意,其中都包含了什麼意思?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釀酒喝酒的歷史,酒文化也是豐富多彩。古代的文人騷客、英雄豪傑沒有不愛喝酒的。並且,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喝酒習俗,彝族有轉轉酒,就是大家圍成一個圈,就被依次輪流往下傳,大家一人喝一口。而西南地區有「飲咂酒」,大家各拿一根管子插到酒裡面喝酒,很好玩。
  • 老鐵們,划拳酒令中的「六六順、八匹馬」你都知道啥意思嗎?
    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讚頌。白居易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後漢賈逵並撰寫《酒令》一書。清代俞效培輯成《酒令叢鈔》四卷。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擲骰、抽籤、划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
  • 流傳千年的酒令:「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究竟是什麼意思?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有著近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經過一代代的傳承,其中的很多文化一直保留到了今天,酒文化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勸酒遊戲自古有之喝酒就免不了要勸酒,而中國自古以來酒桌上的勸酒遊戲就非常的多。古代文人們在把酒言歡時,經常會即興作詩,出對子來取樂,取樂的同時,輸了的就要罰酒,把勸酒當成遊戲來玩,畢竟不勸酒又怎麼能喝得盡興呢?
  • 「五魁首,六六六」,主宰文人命運的魁星,怎麼上了酒桌
    「一條龍,哥倆好,三星照,四喜財,五魁首,六六六,七個巧,八匹馬,九連環,滿堂紅。」這是在酒桌上用的「划拳」口訣的一種,其中「五魁首」,與酒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而是主宰文人命運的魁星,怎麼就上了酒桌,成為助酒興的口訣了!「五魁首」與「獨佔鰲頭」,可是讀書人最為榮耀的目標,十年寒窗,夢寐以求。
  • 「五魁首,六六六」,划拳時常說的這句話,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中華上下擁有五千年歷史,要說最源遠流長的,那就還得提酒文化。自古無論是犒賞三軍,亦或是親朋小聚,這都少不了酒的身影。同時隨之衍生而來的划拳方式,在現代酒桌上都頗為流行,那么喝酒常說的「五魁首,六六六」是什麼意思呢? 「五魁首,六六六」,划拳時常說這句話,那是什麼意思呢?
  • 中國划拳地圖
    直到院辦長成了一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青壯年,有了一群不羈的狗友,終於能實操划拳之術了,院辦和狗友相聚的餐廳卻掛上了「禁止大聲喧譁」的紅牌子。  熱愛學習的院辦磨拳霍霍向酒瓶,到頭來只落得一場空。也許這套九十年代人人都會的暗語,如今只在最原始的燒烤攤上潛行。我叫上其他院辦,開始在全城搜索最好吃的烤羊肉串哦不,是最專業的划拳現場。
  • 盤點各地行酒令,廣西五魁首八匹馬,東北哥倆好六六六,河南呢?
    酒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或缺的飲品,無論是走訪親友,朋友聚會,還是工作應酬,都離不開酒,酒是調節酒局氛圍的催化劑,它能讓人在酒局上暢所欲言。正是因為酒的存在,讓飯桌上可以增添很多的趣味,像划拳這些飲酒時的助興遊戲,給人帶來了不少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