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李白《行路難·其一》
酒桌文化可謂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大特色,雖然很多酒桌文化為人所詬病,但其中還是有很多包含了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體現了我們社會的民俗風情,酒桌文化主要是隨著我們釀酒歷史而逐漸產生的。說到酒的歷史。可謂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在美酒佳餚面前,金錢與地位似乎已經變得沒那麼重要。似乎一壺酒就足夠滿足所有的願望。當然詩詞裡是誇張的手法,但也是體現了唐代文人騷客對酒的追求。劃酒拳說的「五魁首、八匹馬」,流傳到現在,究竟有何含義?
說到酒的起源,其實是很偶然的,人們把剩飯剩菜 放在一個容器中,最後發現它發出來奇妙的香氣。我們知道的釀酒之祖,普遍所知是杜康,因此就有詩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傳說杜康是夏朝的,所以酒的產生至少也可以追溯到夏朝。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酒不是用來當飲品的,而是用來當食物來吃的。這取決於釀酒技術的發展,到後來有了類似蒸餾的方法,才有了白酒,之前一直是喝黃酒。
酒還是一個詩詞歌賦中的常用字,我們會發現很多詩人都以酒為樂,以酒會友。有很多詩歌本身就是作為行酒令。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士之風,服藥飲酒的代表就是竹林七賢。當時的酒除了作為飲酒作賦的助興之物,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忘憂。當時政治社會黑暗腐朽,人民生活艱辛,很多人敢怒不敢言,所以喝酒之風盛行。借酒精的暫時麻痺作用慰藉懷才不遇,無法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惆悵,普遍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狀態。著名的嵇康,阮籍等,都有很多有趣的飲酒故事。
放眼現在,我國依舊是喝酒的大國,我們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至今。一般家中有親戚來訪或者接待尊貴的友人,我們都會喝酒。外出聚餐或者談生意,也離不開酒,酒的存在讓我們的聚會變得更加的順利和開心。酒本身就有促進機體血液循環的作用,一開始,酒也是被當作藥物來使用,我們民間喜歡喝的藥酒還有跌打損傷擦的藥酒,也是進一步說明了酒本身的作用。
不過我們喝酒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和吃飯一起。或者說是酒要配上下酒菜,喝著才有感覺。這在健康上也是有一定依據的,畢竟過量飲酒是容易造成機體損傷的。什麼東西,都是在適度的範圍內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優勢。所以喝酒吃菜一起進行,也是避免喝酒過多的一個好辦法。
說到現在的喝酒文化,我們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划拳。這一般發生在聚會人數較多,相對輕鬆的環境中。人們開酒,敬酒,倒酒。有時候都會說敬酒辭,最常見的就是說一下慶祝的話,我們所敬的每一杯酒,都是有喝酒前的敬酒詞來作為開頭,一杯暢飲,也就是接受了這杯酒的意義,認可了敬酒這個人的意思。而划拳的時候說唱的划拳詞不同於敬酒詞,一般划拳詞都是比較長的,而且朗朗上口。
那麼划拳是現代的產物嗎?當然不是。這樣喝酒助興的活動,在我們那麼長時間的酒文化中怎麼會缺了呢?也許開始的划拳詞都是隨口說的,人們在飲酒過後,心情舒暢,就隨口表達了一些感慨。到了後來,很多經典的話便流傳開來,經過潤色而變成一首首划拳的詞。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有古人席地而坐,坐在草蓆上就即興作歌。
想像一下遙遠的古代,一群友人對酒當歌,在天地之間喝著新釀的春酒,這稱得上是一件雅事。而划拳真正出現,其實是在漢代。漢代人們通常會將酒置於一個開口大的容器,然後準備一個大勺子,用勺子舀酒入碗。而隨著魏晉飲酒之風盛行,划拳在放浪形骸的名士之間開始流行起來。之後成為普遍的活動,喝酒猜拳,賦詩罰酒,在魏晉時候就有了罰酒的規則。在古人眼中喝酒划拳是一件風流雅事,中學的課本裡的《蘭亭集序》,就呈現了一幅典型的文人飲酒作詩的畫面,流觴曲水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沿著小溪鬥酒作詩,酒隨著水流傳遞至眾人面前。
現存的很多划拳詞,其實都是包含著古代傳統文化,比如劃酒拳說的「五魁首、八匹馬」,流傳到現在,究竟有何含義?先說說數字在划拳詞中的意思。唐代稱划拳為拇戰,所以數字一定程度上是表示手指頭,而且數字簡單易懂,容易排序和連接。其次就是字數,三個字就像三字經一樣,容易朗讀。再次就是含義,其實很多划拳詞是代表著生活幸福,互相祝福,展現生活日常事務,熱愛生活的意思。
我國各個地方,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一些划拳詞,你身邊有沒有有趣的划拳詞呢?
參考資料:《行路難·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