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國中的歷史,有人回味了這麼一個人。他不算是很有才幹,很有武功,很有能力,但他卻讓天下有名武士投靠在他的腳下。他一開始一無所有,還是靠著那微薄的皇族血脈強撐著,到了漢室快要滅亡,他不忍心,逃奔各處,結交世人,漸漸自己重創漢室王朝,他便是——劉備。
劉備在奔途的過程中,賣草鞋、賣草帽來維持一家生計,一點也不覺得彆扭,放不下尊嚴。但他的心中依然潛藏著皇室血脈的驕傲,想要復興。此時天下已是大亂,各人顧各人,哪裡還有心思去管誰,只是誰有能力就投奔投靠誰而已。但劉備想要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這個亂掉了的社會,他不投靠誰,他只靠自己,於是,他結交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一個叫張飛,一個叫關羽。
關羽和劉備的年紀相當,做起事來雖馬虎,但是有條理。而張飛的年紀雖說和他倆小了一點,但是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交情,他與關羽的性格上有些不同,謹慎、小心,這樣一個團體能夠相識聚在一起,還是挺讓人驚訝的!所以,命中必將註定,他們三人結拜為兄弟!
有了這兩兄弟還不夠他的興復王朝夢,他需要有一個謀士,一個很厲害、懂得指揮戰事、懂得利用人的謀士。由於他的志向、他的抱負,讓心生敬佩的各位俠士紛紛來投靠他,於是有了徐庶,一個連劉表三番五次請的人都拒絕,卻來投靠他這麼一個無名俠士的大謀士!
他的到來受到了劉備的重用,讓一向不屑一顧的關羽也心生敬佩,但是好景不長,你說連劉表都請不到的人,自然是有多讓人眼紅。曹操得知了劉備有這麼一位奇才,心生妒忌,於是找到了徐庶的老家,綁架了他的老母親,逼他就範,乖乖到曹營報導。可憐徐庶的個孝子,不忍母親在敵人手上,只能乖乖遵從,放棄幫助劉備。劉備很傷心,更令人吃驚的是關羽這個木頭腦袋的人也會傷心懊惱不已,要知道在這段時間相處,關羽已然被徐庶給折服,只怕是惱在相見恨晚吶!
幸虧徐庶在臨走的時候還留了這麼一手。他和水鏡先生聯合把臥龍先生介紹給了劉備,臥龍是誰?——諸葛亮。此時的諸葛亮依然深藏在深山中,等待有緣人士,等待有志人士來把他聘請。劉備相信徐庶,不畏艱險,爬深山,「三顧茅廬」。
最終在第三次拜訪時打動了諸葛亮,也不知道諸葛亮是不是真如徐庶所說,於是便試探起了他。但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在躲進深山這段期間觀察天下形式,查看天下情況,認真分析了一遍給劉備聽,劉備聽完大驚失色,驚嘆對這個大才子認識太晚,懊悔不已。
於是諸葛亮出山,一路跟隨劉備收復各地,打勝仗。他倆的關係越來越好,這讓待在一旁的關羽開始有些嫉妒了。要知道,關羽一開始可是欣賞徐庶,但是諸葛亮是由他介紹也不說什麼,可是,諸葛亮的出場方式實在是有些「大牌」。
一對比下去,關羽自然是不給諸葛亮好顏色看,而且還在大哥面前如此受寵。好在後來的軍事戰略指揮中,由於諸葛亮的謀局,善於利用各方人才和戰略要地,頻頻打勝戰,讓關羽折服,兩人的關係漸進緩和了。
劉備也聽從諸葛亮的話,善於用人,遠離小人。散布仁政,教化百姓,在他的帶領統治下,蜀漢漸漸興隆起來,人民也漸漸遠離那種戰爭的水深火熱當中,所以說,劉備有了諸葛亮真是錦上添花呀!
但是後來,由於張飛的疏忽,讓關羽慘死在敵人的手中,張飛痛悔不已,立即命人準備三百仗高的白綾,全國披麻戴孝,如若不然,殺無赦!劉備就這件事批評了他,說百姓不是奴隸!三兄弟的感情也因此有些搖搖欲墜,張飛怒吼劉備,根本就不拿他們當兄弟,只把他們當成自己打天下的工具而已!
事實真是如此嗎?有了這件事,劉備在當時百姓的心中地位有些不穩了,傳言說「他是一個偽善的小人,表面對你好,實際卻拿你當成打戰、收復天下的工具!」劉備真如傳言所說嗎?
我們捫心自問,兄弟的死亡換做誰都不好受,他只不過是站在冷靜的角度看待問題,卻迎來了兄弟的誤會,他們闖蕩的這些年,劉備從未虧待過他倆,所以說人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