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小時候看童話看到灰姑娘和王子在一起時會很開心,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長大一點時看《西廂記》,張生和崔鶯鶯歷經磨難在一起後賺得了我的一把同情淚。也在那時知道了《鶯鶯傳》,只是那時不喜看悲劇,裡面的張生虛偽得讓我無心看下去。
後來偶爾又想起這兩篇,心境已然不同。西廂記是落魄書生與富家千金的愛情童話,鶯鶯傳則是刻薄書生與痴心千金的人生故事。愛情童話能讓人圓滿,人生故事則讓人深思。
《紅樓夢》中賈母曾評價過西廂記,大意是:沒趣,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前言不答後語,編了出來取樂,不知世宦讀書家的道理,沒有這樣的事,謅掉了下巴的話。
現在想想,賈母的話也不無道理。古代的官宦世家的女子,婚姻大事皆由父母決定。即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約也要在大婚後才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若一個女子有了婚約卻又在出嫁前便與以後不是丈夫男子在一起,這是會給家族蒙羞的事情。崔鶯鶯既然是相國之女,不會不知自己和張生的行為會給自己和家族帶來什麼影響,但她還是去做了。
張生「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崔鶯鶯「常服睟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豔異,光輝動人」,倒是才子佳人的標配。而才子佳人在故事裡往往是不為世俗所動勇於追求他們的愛情。
勇於追求愛情的人古往今來結局大都不相同。梁祝化蝶,羅密歐朱麗葉殉情,灰姑娘王子亦或是公主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張生和崔鶯鶯的結局也有兩個,悲劇亦或是喜劇。人們大多喜歡看喜劇看圓滿的結局,縱然故事裡有不經推敲的情節,結局圓滿就能讓看故事的人心滿意足。
張生高中狀元,與崔再續前緣。此結局令人拍手稱快,若我再年輕一點,我也會喜歡這個童話般的結局。可惜現在的我更喜歡現實版的結局。
書生高中狀元後背信棄義絕口不提與崔的海誓山盟,卻為自己開脫,「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雲,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後張另娶,崔另嫁為他人婦,張要求見崔,崔沒有同意。當時的士人卻還稱讚張善於補過。至於元稹「予常於朋會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好一副正道的嘴臉,初始引逗的是你,說相思成疾的是你,玩弄丟棄的也是你。卻不承認,將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
這一切,與當今社會的一些事何其相像,即使過去了那麼多年,這樣的事還是在發生著。
童話只是童話,現實卻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