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西廂記》裡未下完的一盤棋

2021-02-23 光明日報

《西廂記》是元曲裡最膾炙人口的雜劇之一。它有五本二十一折,在篇幅上是一本四折式雜劇的五倍。《西廂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王實甫和關漢卿。比如,明代凌濛初《西廂記範例十則·一》就認為此劇「前四本為王實甫作,第五本為關漢卿作」。關、王的本子在文學史上通常稱為北《西廂記》;本來沒有下圍棋的場面。在元代,比關、王二人年代稍後,一個姓王的讀書人看了《西廂記》覺得餘香滿口,回味無窮——心理感受和林黛玉初讀此書大概類似(《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但也有些遺憾,竟然沒有提到圍棋,於是專門續了一折,這一折稱作「圍棋闖關」。

連環畫《西廂記》封面 王叔暉/繪

在「圍棋闖關」這一折,崔鶯鶯一上場就說:「自從寺中見了那秀才,便有些心中放不下,況兼昨夜妾身焚香拜月之時,他(按:指張生)到牆角邊吟詩,我也依著他韻腳兒和了一首。我想著那秀才詩意,好生關妾之情,使我繡房中身心俱倦。」就是說,這一折在時間上是鶯鶯和張生月夜吟詩後的第二天,它應該插入《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後。鶯鶯的自白還表明,在這樣一個「月明花落又黃昏」的春夜,少女愛情已經萌動、生長,顯得無情無緒,難以排遣,只有「銀燭照幹雙淚眼」。作為貼身服侍者的紅娘,把鶯鶯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明白少女之心,對小姐體諒關切,積極謀劃,希望幫助排解懷春者的鬱悶,說:「今夜月朗風清,雲收雨霽,後園景物撩人。佳期難再,何不一觀,少舒倦怠也呵。」

於是,二人就到昨夜吟詩的後園去遊玩散心,「月色如銀」,和昨夜也沒有太多差別,逛了一會兒,還是覺得無聊。於是二人另闢蹊徑,決定,「就萬花亭這壁,下數著大棋」,看誰弱誰強,比個勝負!一邊下棋,鶯鶯還一邊像考官一樣問紅娘:「圍棋之說有道,棋啟於何氏?中間機關勝負攻守之法,必有說焉?」紅娘回答說:「圍棋之道,其來尚矣。昔古有丹朱不肖,堯設此以訓之。其理微妙,非智者不能明。故局方正,像地利也;道必神明,正直德也。子用黑白,別陰陽也;駢羅布列,效天文也。四象(按:指日、月、星、辰)既陳,行之在人。蓋上有天地之象,中有五霸之權,下有攻戰之事。覽其得失,古今略備。古書有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紅娘的這段話,對中國圍棋的歷史和特點做了簡明的概括。她最後說的「古書有雲」,實際上是孔子的話,見於《論語·陽貨篇》。

  接下來,紅娘又唱了六支曲子,發表她對圍棋的見解:

【牧羊關】自從堯曾置,丹朱教演習,黑白著陰偶陽奇。造化有億萬千端,疆路止三百六十。錯綜周天數,列布渾天儀。千古萬窮秘,神仙不測機!

【隔尾】採樵爛柯光陰逝,嘔血成圖妙算奇。死裡逃生個中意。若是諗知,這個就理,勝固欣然敗亦喜。

【牧羊關】袖手傍觀易,臨輸悔後遲,但當局個個著迷。守成要顧後瞻前,用戰在徵東擊西。未做眼防點破,才得手便斜飛。門有總關處,棋無兩面持。

【罵玉郎】尋思使得心腸碎,宵廢寢,晝忘食,知難見可觀乎勢。局面危,拈上難,衝開易。

【感皇恩】撞著勁敵,誰肯伏低。用機謀,相數算,廝騙欺。逢生勿擊,遇劫先提。滿備贏,一著錯,便差池。

【採茶歌】得便宜,便收拾,成功一路是強的。十九縱橫白與黑,多人迷誤少人知。

這裡說「勝固欣然敗亦喜」,「當局個個著迷」,「棋無兩面持」,「一著錯,便差池」,「但便宜,便收拾」。如果不是對圍棋頗有研究,老於此道,誰能道得出此中甘苦?這盤棋尚未下完,卻被聞風而動、跳過牆來的張生給攪了!鶯鶯和紅娘一見生人上場,趕緊回繡房去了。所以,這盤棋的輸贏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但由「圍棋闖關」,我們明確地知道,元代圍棋的社會地位比前代高得多。歷史的早期,比如春秋時候。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通六藝者七十二人」。要求學生「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要求學生「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說:「藝則禮樂之文,射、御、書、數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缺者也。」「射、御、書、數」,加上「禮、樂」,稱為六藝,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人》。可見,當時,讀書人要研究詩、書、禮、樂,要實踐禮、樂、射、御、書、數。當時,詩歌和音樂具有同樣崇高的社會價值,射箭和駕車是上層人士要掌握的技能。從紅娘上面引用孔子的話看,圍棋瞠乎其後,只算是比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略勝一籌。元代圍棋的地位突飛猛進,它已經和詩歌具有同樣的地位——「圍棋闖關」折插在鶯鶯和張生吟詩之後清楚表明這一點。圍棋地位的提升,對促進圍棋技能的發展大有裨益。(作者:周巖壁,系文學博士,著有《想不到的西遊記》)

來源:《光明日報》(2018年03月30日)

相關焦點

  • 《西廂記》裡的羅衣、羅衫、羅袍
    晉源是三晉之源,因為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的三家分晉之戰發生在官廳村旁。《紅樓夢》寶黛共讀《西廂記》,是讓讀者知道林黛玉的名字取自《西廂記》,它與《水滸傳》、《三國演義》都寫了三家分晉遺蹟官廳,晉陽古城歸去的歷史。
  • 雜談《西廂記》
    田漢在改編完了《白蛇傳》之後,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精力來構思《西廂記》,以王實甫的《西廂記》為基礎,又參考《鶯鶯傳》、董《西廂》等多種版本的鶯鶯、張生故事,最後確定了「有頭有尾」和「張珙不第」的基本思想。「有頭有尾」就是要把鶯鶯和張生倆人的愛情結局寫出來,究竟他倆最後是好了,還是散了,京劇《西廂記 》裡要有交代,因此加上了「抗命」、「並騎」來作為結束,也算是他們為了愛情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一種理想實現。「不第」是張珙進京赴試的結果沒有選擇有些《西廂記》版本的高中而回皆大歡喜的結果,用張珙落第而回的失敗來襯託崔鶯鶯為愛情而出走的勝利。
  • 西廂記:相思入骨,傳情絕調
    歡迎免費訂閱;投稿郵箱:iyueju@126.com《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元代戲曲劇本,王實甫撰。唐代元稹有《會真記》,金代董解元著有《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在前人基礎上創作出來的。《西廂記》對《紅樓夢》影響很大,連小說裡的人物(黛玉、寶玉等)對《西廂記》也是愛不釋手。
  • 《鶯鶯傳》與《西廂記》比較
    《西廂記》的大體內容為:儒生張珙,在普救寺路遇相國千金崔鶯鶯,一見鍾情。他租下一僧房住下。張生想盡辦法且目睹亦或是接近崔鶯鶯。不久,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欲搶崔鶯鶯為妻,崔母在情急之下許諾有能退兵的,將鶯鶯嫁與他為妻。於是張生請白馬將軍杜確退了賊兵。事後崔母悔婚,讓鶯鶯與張生以兄妹相稱。兩人為此而病倒,後兩人在紅娘的幫助下兩人結合,最後被老夫人發覺。
  • 《紅樓夢》中為什麼多次出現《西廂記》?
    作品中描寫了許多戲文,其中,《西廂記》在小說中卻被安排為另一種風格,屬於人人不可接觸的禁區。細究之下,這樣的安排別具意義。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多次對《西廂記》進行描寫,其中提及《西廂記》書名、人名、詩句名句等,多達20餘處。其中,「寶黛共讀西廂」的橋段,讓讀者欣賞起來別有風味,其在寶黛二人戀愛中發揮的作用,別具一格,讓人回味無窮。《西廂記》是寶黛的愛情啟蒙讀本。
  • 從《西廂記》到《紅娘》——談紅娘的內⼼世界
    在看過諸多版本的《紅娘》之後,總有一個縈繞在腦海的疑問揮之不去,那便是紅娘作為崔相國府的丫鬟,能夠在張生和崔鶯鶯之間穿針引線(注意:筆者這裡用的是「穿」和「引」二字)這種行為異於《花田錯》裡春蘭的愛攬事,也異於《春草闖堂》裡的春草的愛打抱不平。倒是十分的像《拾玉鐲》裡的劉媒婆。為什麼像,因為「紅娘」是媒婆的祖宗。眾所周知,《紅娘》脫胎於王實甫的元雜劇《西廂記》。
  • 品讀 | 王實甫《西廂記》
    >(上)(下)此外,《西廂記》還有由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種種矛盾引起的另一條戲劇衝突的線索,這些衝突雖然屬次要,卻是大量的,錯綜複雜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推動戲劇情節一環扣一環地發展,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這正是《西廂記》令人叫絕之處。《西廂記》的角色不多,戲卻很多,情節曲折。《西廂記》的結構規模在中國戲劇史上是空前的。
  • 好書推薦|《西廂記》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採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 西廂記中讀童話,鶯鶯傳裡品現實
    長大一點時看《西廂記》,張生和崔鶯鶯歷經磨難在一起後賺得了我的一把同情淚。也在那時知道了《鶯鶯傳》,只是那時不喜看悲劇,裡面的張生虛偽得讓我無心看下去。後來偶爾又想起這兩篇,心境已然不同。西廂記是落魄書生與富家千金的愛情童話,鶯鶯傳則是刻薄書生與痴心千金的人生故事。愛情童話能讓人圓滿,人生故事則讓人深思。
  • 《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張生篇
    《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張生篇——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途徑《西廂記》「願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主題表達了大眾的心聲,代表著很多人的願望。讓《西廂記這部愛情劇,深受讀者喜愛。《西廂記》中的張生是在原著《鶯鶯傳》基礎上不斷加工變化之後的形象,和之前大有不同,是形象變化最大的一個。
  • 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到底是哪裡人?
    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生平事跡不詳。王實甫與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造了文採璀璨的元曲詞彙,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採派」的傑出代表《西廂記》描寫書生張生在寺廟中遇見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產生愛情,通過婢女紅娘的幫助,歷經坎坷,終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而結合的故事。
  • 《西廂記》藝術管窺
    儘管紅娘並非老夫人的心腹,而是自己的同盟軍,但在未了解這方面的情況之前,鶯鶯必須瞞過紅娘。當張生應約逾牆而至時,鶯鶯擔心他倆的關係被紅娘窺破,便故意怒斥張生,好像是告訴紅娘,張生是自己闖進來的,不是自己約來的,企圖用謊言來遮掩,這是鶯鶯對紅娘的恐懼心理的反映。但這種恐懼,實際上仍然是對老夫人的恐懼,對封建勢力的恐懼。這種反映了鶯鶯性格中怯懦、動搖的一面。
  • 為什麼《西廂記》會火?——走近經典
    有人說,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就作品而論,有兩座高峰,一是王實甫的《西廂記》,一個是曹雪芹的《紅樓夢》。所言不虛。現在研究《紅樓夢》的人很多,研究《西廂記》的相對少。這裡,我就來推介一下《西廂記》這部偉大作品吧! 《西廂記》的文學成就,為歷代文人所讚嘆。
  • 電視裡都是騙人的,西廂記裡的張生原型是標準渣男!
    冤有頭債有主,說到《西廂記》,不得不提到一個唐朝有名的大詩人,叫元稹。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在《西廂記》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實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手段,不僅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動、豐滿、典型的人物形象,還推動了情節發展,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題。在《西廂記》中,詩詞刻畫和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這兩方麵塑造人物,使創造的角色不是概念的,單一的,而是複雜的,充實的,這是西廂記的藝術成就之一。
  • 【薦讀】《老炮兒》裡的這些北京話,你聽懂了嗎?
    「看完這片兒,我得再看一部其他影片壓壓驚!」一位女性觀眾看完《老炮兒》走出影廳後,還對片中不斷爆出的粗口耿耿於懷。除了地道的北京話,劇中人多達上百句的粗口也是該片一大特點。「這是一部充斥著菸頭和髒話的電影。」也許爆粗口是「老炮兒」們的一種特色吧!
  • 京劇《西廂記》鶯鶯性格的轉折點——「擲杯」
    「擲杯」——田漢本《西廂記》鶯鶯性格承前啟後的細節描寫田漢同志所寫鶯鶯的性格,是由一連串精採的情節和細節組成的
  • 一個灶臺九個鍋|段海峰【薦讀】
    頭條:一個灶臺九個鍋|段海峰【薦讀】二條:雕——美術家拜年帖(正月十四)|柴廣智三條:北國溫暖的雪|雪絨花【薦讀】四條:
  • 由越劇《西廂記》說說錢惠麗的表演
    圖片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西廂記》的故事家喻戶曉,劇中人物不多,但其流傳甚廣。越劇《西廂記》是一出典雅清麗的詩劇,也是上海越劇院的保留劇目。但是《西廂記》中錢惠麗的演出,顛覆了我的以往的固有印象,被她精湛出色的演繹折服,稱她為越劇第一女小生絕不過分。為此我在網上搜索越劇《西廂記》各個版本、各類演唱,經過反覆觀賞和對比,可以肯定地說,能夠精心塑造張生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氣質,準確刻畫其才華出眾、善於謀略的擔當,錢惠麗的演繹無人匹敵。
  • 一個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西廂記》的前世今生
    這令人拍案叫絕的詞句中的離別愁緒深感震撼;也許,你曾因為書生張生與崔鶯鶯相遇結緣,在女侍紅娘的幫助下,衝破重重阻礙,終得圓滿的愛情故事感動不已;也許,你是越劇迷,曾在越劇舞臺上領略過《西廂記》的風採;也許,你是雜劇作者當時號稱「天下之魁」的王實甫的忠實粉絲;或許,你更喜愛故事中的張生,愛他的文人氣息,愛他的為愛成痴,追求所愛,絕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