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華文,2016年,我成了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幹部中的一員,後來因幫扶工作需要,在陸續更換了3次建檔立卡貧困戶後,直到2018年3月,在最後一次結對幫扶人員調整後,我和彭偉等5戶建檔立卡戶結下了長久的幫扶關係。
初次接到幫扶對象名單,看到彭偉這個名字時我就注意到他還是個孩子,年齡不滿16周歲,正是讀書的年齡。我心裡想著,難道是輟學了?帶著疑問我踏上了去往糯東村的道路,這是一個位於山頂的村落,從山下大路改走小路一直往上走,道路彎彎曲曲在半山上盤旋,翻越幾次陡坡後,終於看見村委。
在向村委同志了解後得知,彭偉還有一個哥哥叫彭華,一個弟弟叫彭勇,因父親在其很小的時候病故,母親改嫁他人,家裡老房因年久失修早已坍塌,自此便與其伯伯家一起生活,尚在學校念書,村裡已為其申請低保。為了一探究竟,我便獨自前往彭偉伯父家了解詳細情況。
在村委同志的指引下我循著一條泥巴路一步三滑地走到了彭偉伯父家裡,在得知我是彭偉戶的結對幫扶幹部後,其伯父很熱情的端來一張凳子,又忙著倒水給我,我連連擺手,說不用麻煩,只是前來了解關於彭偉近段時間的一些情況。
彭偉的伯父在我側面坐了下來,連連搖頭感嘆道:「這幾個娃兒命苦嘞,那麼小就沒了爹,媽也走了,沒人管了,你看跟著我們家住也是老火,我家人口本來就多嘛,哪裡有地方給他幾個住哦,只好擠擠將就嘍。」
我問彭偉現在不在家嗎?老人深深抽上一口煙,說娃兒現在又不滿十八歲,出去找事情做沒人要,沒辦法現在只好先在學校。我又問了一些關於彭偉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老人只是搖頭:「他哪裡有心思學習喲,現在國家政策好,給了他一個低保,不然連生活都老火嘞。」聊了一陣子後,老人看著我,說道:「你要是真想幫他,就和村裡講講住房的問題,只要解決了他家三兄弟住房的問題,娃兒在慢慢的長大,以後會好起來。」我連連點頭並把老人的話記在心裡。
回到村委,我把彭偉的情況如實向村委和駐村幫扶工作隊反映後,才得知原來彭偉戶是因建檔立卡只有一人不能享受異地扶貧搬遷政策。
在後來的兩次走訪中都沒見到彭偉,直到2018年5月底的一次走訪,我才見到彭偉本人,據他說現在已離開學校,在普定縣城找些零工做做,沒事做的時候又回來其伯伯家。
我一邊鼓勵他要自立自強,努力學習一門本領,將來才有好的出路,又詳細問了一些關於他的合醫、就業以及未來的打算等問題,一邊想著要把他家的情況向村委及有關單位作一個書面說明,看看能否將原來獨立的兩戶建檔立卡戶合併,並將其哥哥彭華合併進來,這樣就能符合異地搬遷扶貧政策,可以直接解決了三兄弟的住房問題。
在幾經村委和駐村作戰隊同志的努力之下,2018年8月,彭偉等3人終於搬進了縣裡的易地搬遷點新居,同時彭華也順利的在廣東找到工作。雖然幾經波折,但三兄弟總算如願實現了安家夢。
彭勇去年也已順利畢業並在外務工,彭華後來把弟弟彭偉帶到廣東東莞的玩具廠裡工作,搬遷的新家裡也布置了各類家電。
如今,糯東村建檔立卡戶已全部脫貧,村裡的入組路也通到每戶人家門口,飲水、用電、網絡等問題也全部解決,夜裡路邊路燈亮起,下雨天也不再像以前一路稀泥髒了一身,個個笑容滿面,都感嘆國家政策好。
【人物小傳】
高華文,普定縣坪上鎮糯東村結對幫扶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