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戰鬥」不止,幸福花開丨興義市捧乍鎮幫扶幹部吳澤楠

2021-01-10 天眼新聞

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似乎都不那麼重要。溫情在漫長的時間河流裡永恆沉澱,那些熱血豪情和痛苦掙扎,都將歸於平靜美好,「戰鬥」不止,幸福花開。我叫吳澤楠,在雲南長大。到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捧乍鎮工作後,我慢慢了解了基層工作,也慢慢開始融入這片大地。自成為捧乍鎮捧乍社區和大坪子村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幹部以來,我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政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各項重大舉措,用心、用情、用實幹、用擔當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戰脫貧、奔小康。因此,我成為了貧困戶嘴裡那個「外地娃娃做事好著哩的人」。 很榮幸,在我參加工作不久,組織分配了兩戶貧困戶給我。由此,我有幸成為了在貴州也是有「親戚」的人。李叔和彭叔,是同一鄉鎮不同村的兩戶精準扶貧戶。「姑娘對我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又送衣服,又送牛奶。對我的娃娃,更是上心照顧,我人老了,沒有文化,娃娃讀書的補助也是小吳去申請,她對我一家人很好,我這輩子都不會忘哩。」李正才口中的姑娘,就是我。

李正才是易地搬遷到木賈物流城的村民,他一家正是我的幫扶對象。李叔家情況很特殊,家裡七口人,卻還有5個娃娃都在讀書,教育支出很大,但是更不幸的卻是李叔今年身體不適卻被醫院通知疑似癌症。不過,他的家人都不太清楚癌症是什麼樣的病,有多嚴重。我在第一時間知曉情況後,馬上向組織匯報,先申請醫療救助金幫他度過眼下難關,解了一時燃眉之急。同時,在黨委組織研究商討過後,決定幫他家申請城市低保、醫療救助和防貧返貧救助險。李叔生病過後,人瘦了不少。對於這些「及時雨」,他感動不已,連連說道「感謝共產黨關懷,感謝政府關懷,也感謝小吳為我的事操心。」現在看著李叔的病慢慢有好轉,我很是開心。他是家裡的頂梁柱,家庭收入都靠他,他倒下了,這個家會面臨更難的生活境況。幫扶工作做了一年多了,每每一到周末,「小吳,周末放假不,來李叔家玩嘛,雲南小姑娘多來興義走走嘛。」這是李叔每周的電話內容,而他的電話是給我工作最真切的肯定。

貧困戶李正才和他的兒子

有道是:「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我深知,對於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尤其對於那些因殘、缺資金致貧的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防線就更是如此。要讓貧困戶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必須從思想上武裝的他們頭腦,從精神上送去安慰。

彭太方是住捧乍社區的一戶精準貧困戶,他家的情況要比李叔家好一點。從2019年開始幫扶彭叔家時,每每到他家走訪、記錄,我與他交流時講了一口雲南話,他聽不太慣。不過他總是很客氣,把我當領導,講話有些怯氣。彭叔一家是很典型的農民,靠種莊稼養活了一家人。彭叔的兒子畢業後去了外地打工,補貼家用,這些年來生活也慢慢變好。後來,在幫扶過程中,我也學會了一口蹩腳貴州話,每次都逗得彭叔一家哈哈笑。

脫貧攻堅任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對於兩戶貧困戶,我經常告訴他們扶貧政策再好,想要真正脫貧致富還得靠自己去奮鬥,去拼搏,不能「等靠要」,幸福生活是靠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

作者 吳澤楠

編輯潘曉飛

編審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讓我們成為朋友丨興義市清水河鎮補打村幫扶...
    我是高首睿,兩年的扶貧時光轉瞬即逝,回想剛開始去餘順波家時,大家都很拘謹,到現在每次去他家時,他都會像迎接老朋友一樣熱情招呼我去喝茶。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心裡的真誠和感謝,也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高首睿在幫扶走訪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後,我立即走訪了幫扶的興義市清水河鎮補打村白石巖組的餘順波戶,詳細了解他家的基本情況,掌握扶貧第一手資料。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幹部到我家 生活有了好變化|興義市白碗窯鎮...
    我叫張井花,是興義市白碗窯鎮甲馬石村的貧困戶。2014年前,我和丈夫靠種2畝地,養2頭豬維持生計,兒子在家待業。家裡幾乎家徒四壁。2015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專門給我家指定了幫扶幹部,就是在我們一家對生活幾乎失去信心的時候又帶來了希望。2016年,在我家的幫扶幹部姜姣姣的多次勸說幫助下,我們鼓起勇氣到鎮裡的銀行申請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發展生豬養殖,兒子也被做通思想工作外出務工。就是那一年,我家順利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眾志成城抗疫情」興義捧乍鎮:阻擊疫情,基層黨員帶頭做表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興義市捧乍鎮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重大的政治任務,作為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戰場,黨員幹部們紛紛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在這場戰「疫」中奉獻自己的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李姐」脫貧奔幸福丨興義市烏沙鎮幫扶教師...
    我叫聶大裕,是興義市烏沙鎮中心校的一名教師。2016年9月,我跟趙維雲老師成為興義市烏沙鎮大興寨村羊寨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學琴戶的幫戶責任人。李學琴的丈夫前兩年因病去世,兩個女兒均已出嫁。現家中只有她和兒子兩人,兒子在貴州省財經大學就讀大三。
  • ...故事」感懷那段攜手走過的時光丨興義市則戎鎮硐山村扶貧幹部李傑
    沐浴在扶貧路上的冬日暖陽裡,那縷冬天的溫暖讓人留戀,好想在這種溫暖裡久久地沉醉下去,讓我感懷一下那段與貧困戶一起攜手走過的時光……車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則戎鎮硐山村不太寬但較為曲折的水泥路面上一路前行,遠遠便看到了老張家新修的水泥串戶路。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情抓扶貧丨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第一...
    我是許莉,2018年8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任第一書記,永安社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社區,這裡既有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市民,也有當地拆遷安置的群眾。用心觀察了幾天發現,她經常把鞋子穿反,還經常端著一盆洗過的衣物往小區外跑,一會又回來了;一到飯點就端著一碗飯到社區的院子裡轉悠……經過走訪,我了解到,她是從興義市則戎鎮花郎村搬遷過來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龍仁秀,家裡還有兩個兒子。
  • 「我的扶貧故事」一則溫暖的微信|興義市泥凼鎮梨樹中心學校張洪榕
    我工作的地方,在興義市泥凼鎮的一個村小。12月的泥凼已是寒風刺骨,然而一則微信卻使我溫暖許久。以下是微信內容:張老師,天氣冷了,你沒有課的時候來我家坐坐。過幾天我準備殺年豬了,到時候你一定要來,我們家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你的幫助啊。我兒子現在在學校讀書不僅不要錢,一年還得到1250元的補助,而我們的醫療保險政府有補貼,養老保險政府代繳,這一樁樁、一件件事無不讓我們這個家庭充滿了歡聲笑語,所以我們一家內心無比謝謝張老師的幫助,謝謝國家的好政策啊!
  • ...的扶貧故事」一點點溫暖 一處處柔情|劍河縣南加鎮幫扶幹部吳平麗
    我叫吳平麗,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到南加鎮已工作6餘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組織先後安排我結對幫扶了培榮村、新寨村、裡合村3個村的貧困戶。吳平麗(右)幾年來,通過走訪宣傳講解各項扶貧政策,了解他們生活生產情況及存在困難,及時向鎮人民政府上報採取措施進行解決,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困難。經過幾年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他們實現了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初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詞彙是大學的時候,在大學生資助政策裡看到過,但並未了解,只是偶爾聽同學說起。再次聽到便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之一。我叫張倩,我所幫扶的對象是一位五十中旬的老漢,名叫呂天友,家住魯布格鎮新土界村太陽平組。
  • ...故事」我陪老公去扶貧,「他對這裡一往情深」|興義市敬南鎮布雄...
    我的老公要去邊遠、偏僻的貧困山區扶貧,那是2017年的事情。  他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教育局的一名幹部,名叫田明。那年春節剛過,他就被單位通知去參加局裡的會議,會議要求,他們教育局要派一名中層幹部到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  在會場上,當我老公得知會議的精神後,就表示,讓我去吧。  說實話,當時我的老公有點矛盾的,一是手裡的工作丟不開,二是我在年前剛懷孕,需要人照顧。
  • 「我的扶貧故事」背著兒子去扶貧丨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教師康朝美
    我是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的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還是一位年輕媽媽。  我幫扶的是泥凼鎮梨樹村槽上組的錢明啟一家,這是我生完孩子後結對幫扶的第二戶。一開始我並不知道梨樹村有多遠,只知道梨樹是離興義最近的村。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後的幸福生活丨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工作...
    我有一位朋友叫汪海,他是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人,在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有時候周末,或是節假日,我去滄江看望我的朋友,他就會叫我去走訪新寨村際山林組的貧困戶任樹友。在這三年當中,滄江鄉的書記、鄉長以及和扶貧工作有關的各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基本上每一個人都到過任樹友家,就是幫扶單位黔西南廣播電視臺的臺長呂天華也至少不下於十次到他家,為他家出主意,想辦法,希望他家早日脫貧,奔向小康。  我朋友在那裡駐村扶貧,他和村裡面的同志去他家的次數就更多了。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真情真幫扶 群眾感激暖人心丨興義市烏沙鎮普...
    我叫鄒永弟,是興義市統計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和同志一起幫扶的是烏沙鎮普梯村李金洪戶,該戶共有九人,兩個老人在家照顧五個小孩,五個小孩都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收入來源主要為李金洪夫妻二人務工收入,全家住的是以前老學校改的房子。
  • 「我的扶貧故事」如果有來生,我們還結對丨興義市魯布格鎮中寨村第...
    2016年到2020年,從敬南鎮到魯布格鎮,在此期間我一共幫扶了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可以算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老油條」了。我叫梁浩,2019年7月,被組織選派到興義市魯布格鎮中寨村擔任第一書記。我到中寨村任第一書記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與中寨村雞山組的貧困戶胡志林結對幫扶。聽很多幹部說胡志林55歲還是孤家寡人,是本村的「問題戶」,好酒、不講理、鬧事等不良嗜好在他身上均一應俱全,一次開村民代表大會,領導在臺上說,他在下面講,最後是派出所的同志來解決此事的。聽到這裡,我心裡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怎麼幫扶?滿意度如何提高?」。
  • ...群眾感激暖人心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幫扶幹部鄒永弟
    我叫鄒永弟,是興義市統計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和同志一起幫扶的是烏沙鎮普梯村李金洪戶,該戶共有九人,兩個老人在家照顧五個小孩,五個小孩都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收入來源主要為李金洪夫妻二人務工收入,全家住的是以前老學校改的房子。
  • ...扶貧故事」我把貧困戶當親人丨錦屏縣平略鎮果從村幫扶幹部龍小雲
    根據工作安排,2017年11月,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成為了錦屏縣平略鎮果從村的一名幫扶幹部,這三年來的扶貧工作和學習,是我人生工作中彌足珍貴的經歷和最美好的回憶。下沉入村開展工作來,我與戰友們打成一片,克服各種困難,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走村入戶溝通交朋友,除了做好黨的惠民政策宣傳、收集整理檔案信息材料外,我還時刻關心我幫扶的3戶貧困戶和4戶非貧困戶,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把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家事,想辦法、出主意,給他們送去幫助和關愛。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幹部「送」崗位 讓我家摘掉「窮帽子」過上...
    我叫王瓊,是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上灣組的脫貧戶。早年,我的丈夫因為在外務工逝世,我獨自撫養長大兩個孩子,由於生活上的困難,在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家從事種植業,一年的收入靠賣板慄,大概有萬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