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似乎都不那麼重要。溫情在漫長的時間河流裡永恆沉澱,那些熱血豪情和痛苦掙扎,都將歸於平靜美好,「戰鬥」不止,幸福花開。我叫吳澤楠,在雲南長大。到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捧乍鎮工作後,我慢慢了解了基層工作,也慢慢開始融入這片大地。自成為捧乍鎮捧乍社區和大坪子村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幹部以來,我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政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各項重大舉措,用心、用情、用實幹、用擔當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戰脫貧、奔小康。因此,我成為了貧困戶嘴裡那個「外地娃娃做事好著哩的人」。 很榮幸,在我參加工作不久,組織分配了兩戶貧困戶給我。由此,我有幸成為了在貴州也是有「親戚」的人。李叔和彭叔,是同一鄉鎮不同村的兩戶精準扶貧戶。「姑娘對我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又送衣服,又送牛奶。對我的娃娃,更是上心照顧,我人老了,沒有文化,娃娃讀書的補助也是小吳去申請,她對我一家人很好,我這輩子都不會忘哩。」李正才口中的姑娘,就是我。
李正才是易地搬遷到木賈物流城的村民,他一家正是我的幫扶對象。李叔家情況很特殊,家裡七口人,卻還有5個娃娃都在讀書,教育支出很大,但是更不幸的卻是李叔今年身體不適卻被醫院通知疑似癌症。不過,他的家人都不太清楚癌症是什麼樣的病,有多嚴重。我在第一時間知曉情況後,馬上向組織匯報,先申請醫療救助金幫他度過眼下難關,解了一時燃眉之急。同時,在黨委組織研究商討過後,決定幫他家申請城市低保、醫療救助和防貧返貧救助險。李叔生病過後,人瘦了不少。對於這些「及時雨」,他感動不已,連連說道「感謝共產黨關懷,感謝政府關懷,也感謝小吳為我的事操心。」現在看著李叔的病慢慢有好轉,我很是開心。他是家裡的頂梁柱,家庭收入都靠他,他倒下了,這個家會面臨更難的生活境況。幫扶工作做了一年多了,每每一到周末,「小吳,周末放假不,來李叔家玩嘛,雲南小姑娘多來興義走走嘛。」這是李叔每周的電話內容,而他的電話是給我工作最真切的肯定。
貧困戶李正才和他的兒子
有道是:「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我深知,對於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尤其對於那些因殘、缺資金致貧的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防線就更是如此。要讓貧困戶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必須從思想上武裝的他們頭腦,從精神上送去安慰。
彭太方是住捧乍社區的一戶精準貧困戶,他家的情況要比李叔家好一點。從2019年開始幫扶彭叔家時,每每到他家走訪、記錄,我與他交流時講了一口雲南話,他聽不太慣。不過他總是很客氣,把我當領導,講話有些怯氣。彭叔一家是很典型的農民,靠種莊稼養活了一家人。彭叔的兒子畢業後去了外地打工,補貼家用,這些年來生活也慢慢變好。後來,在幫扶過程中,我也學會了一口蹩腳貴州話,每次都逗得彭叔一家哈哈笑。
脫貧攻堅任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對於兩戶貧困戶,我經常告訴他們扶貧政策再好,想要真正脫貧致富還得靠自己去奮鬥,去拼搏,不能「等靠要」,幸福生活是靠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
作者 吳澤楠
編輯潘曉飛
編審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