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狀元和寡婦的遭遇,告訴你舉頭三尺有神明!

2021-01-07 老李頭說書

中國人有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每個人頭頂上都有神明『。這句話是叫我們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要止惡行善。我們任何一個起心動念,是善是惡,他們都會記下來。所以我們最好不要隨便起心動念,以免造惡因。萬一造了惡因,就要趕快回頭,不要一直繼續下去,觸犯了戒律。

現在,我分享一篇我聽一信佛的鄰居老爺爺講過的故事:

相傳在清朝末年,有一個舉子要到北京去考狀元,狀元是春榜,是過了年才考的。一般遠地方的人,就要在冬天時出發赴京,才能趕上春天的考期。在大陸上,一到冬天,北方就是冰天雪地,一片白茫茫,根本分不出路在那裡,出外的人,若是遇上了大雪封路,就只有等,根本沒地方可走。這位舉子在赴京城的途中,就遭遇到這種情況,無法向前行,就只好住到一家客棧裡面。這家客棧的老闆娘是位年輕的寡婦,先生才去世不久。這位舉子原來只打算在這家客棧住一晚,第二天就繼續趕路,沒想到大雪連綿不斷,道路上的積雪很高,無法成行,就只好繼續在客棧住下去。

一天復過一天,一個是青年男子,一個是年輕寡婦,孤男寡女,天天對望,日久生情,就動了念頭了。在動了淫念時,就犯了『遠方便』的輕罪。在起了淫念之後,男的就起身走向女的房間,在他舉手敲門前,這個舉子想到:『不可以!我是去考狀元的,這一進去要是犯了淫,天庭會除名的,回去吧!』他這邊回去了;她那邊起了念頭,想去找他了。

一出門,心裡想到:『咦!不可以,我是個寡婦,應該為丈夫守住貞節才對,怎麼看到年輕人就忘了本份,不可以,回去吧!』在我們中國,女子若是嫁了丈夫,就要為丈夫守節,丈夫去世,要為他守寡,守得貞操清白,死後可以升天的;但若是寡婦犯淫,這個罪惡也足以令她下地獄的。所以這個寡婦想到這裡,就回房去了。

那個男的回去以後,又禁不住慾火的煎熬,又來到女的這門邊了,到了門邊就是『中方便』,敲了門,那個寡婦就起來開門時,那男的又趕快跑掉,因為他又覺得不可以這樣做,怕犯了淫會被革名。

古時候有這種說法,縱然你有很好的學問,命中注定是狀元,倘若是犯了淫、或是造了惡,天庭會除去你的狀元名份的。所以他趁女的將要開門,趕快回頭去了。但是那個女的已經知道了,也跟過來敲他的門,而內心又掙扎的告訴自己,不可以失節,又回去了。就這樣來來回回的走了兩三次。最後一次,這個男的起來開了門,這時候就是『近方便』了,兩個人在那邊半推半就,又想要,又想不可以這樣做。

就在這要成不成的時候,聽到空中有聲音說話了:『你們兩個王八蛋,要幹又不幹,把我的功過簿,劃得稀疤爛!』說完就扔下一個東西來。他們兩個在床上聽到這些話,嚇得發抖,趕快撿起來看,原來是一本『功過簿』,上面有他們的名字:一個今科狀元,犯淫革名,打差劃掉了;一個是守節寡婦,死後升天,現在犯淫,也劃掉了。再看看,又寫『不犯』,勾上去。又再看下面,又寫『犯』,又劃掉了。然後又是『不犯』,勾上去。『犯』,劃掉。把這本功過簿又劃又勾的弄得一塌糊塗,連神祇都生氣得破口大罵。

這兩個人一看,趕快各自回房,從此再也不敢犯淫念了。書上雖然把狀元的名字隱藏起來,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大陸上凡是書香家庭的子弟,都會聽到這類故事的告誡,學問好,道德操守也不能虧損,才有求取到功名的可能。出家人尤其要注意到這一點,一犯淫戒,什麼功德都沒有了,所以要特別小心。

相關焦點

  • 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哪些神明呢?有哪些出處呢?
    《漫談傳統民間俗語文化》系列第3回我們經常聽到過這樣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也都知道其意思,是源自古時候人們祭祀的行為。人們遇到不順就會到寺廟中祭祀叩拜,認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著,若誠心禱告,神明就會顯靈並幫助自己。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人生哲理「舉頭三尺有神明」《增廣賢文》中曾提到:「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增廣賢文》是一部窺探人性的啟蒙教育書籍,這部典籍以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契機,不斷告訴世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遵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胡作非為就會自食惡果。
  •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生善惡終有報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兩句話都是一個意思,「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來自很多版本,這說明此話很有哲理的,也很現實的,被不少有名望之人所採用。《增廣賢文》中提到:「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勸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隱瞞真實情況,你頭頂上就有神靈在看著你。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是禮儀之邦,人們也一直遵循禮法來辦事,而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慢慢就和俗語有了很大的關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多引導作用。所以民間流傳的俗語,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雖然俗語的表面意思一看便知,但是要理解其中的內涵,還是需要自己研讀的。比如本期和大家說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這句話的意思說,一個人不要做壞事,因為人在做,天在看,距離頭頂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的存在,而這些神明會把我們做的好事壞事記錄下來。
  • 舉頭三尺有神明,神仙為什麼要監察人間的善惡功過?
    中國有句古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說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喪盡、壞事做絕,因為就在頭頂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監察著你的一言一行,並根據人們的行善作惡來斷定禍福因果。道教承負理論認為,人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事情,天地之間的司過之神會分毫不差地把這份報應呈現出來,近報在己、遠報兒孫,一個人的行為可能會涉及到整個家族的利益。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古代人因為信仰神靈,如果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會到相應的祭廟中叩拜。這裡舉是指向上的意思,案是指擺放香火的供桌。
  • 民間故事: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靈
    對面是一戶富豪人家,樓上不時有漂亮女子走來走去。不久,只見出來一個漂亮的女子,看樣子像個丫環,大約十七八歲年紀,只見她走路慌慌張張,好像從身上掉了什麼東西,她沒有發覺,急匆匆向前走去。範斯文過去查看,見是一個錦緞包袱,裡面有金銀首飾和幾錠銀子。範斯文雖然貧窮,但也不是貪財之人,於是坐等那個丫環回來。
  • 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平安每天
    但是無論怎樣,無論你是小孩還是老人,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做人做事,都必須要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做人,都應該有敬畏之心,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底線。
  • 道教那些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呢?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了,就是說每個人的頭上都有神明,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嚴格遵守道德底線,保持自己的原則,否則就會「欺天」,正所謂「天道好輪迴」,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暗地裡做了壞事,瞞得過一時,瞞不過一世,遲早會被公之於眾,人不懲罰你,天會懲罰你。清代的葉存仁,是一個清廉的好官,為官三十餘載仍兩袖清風。當他離任時,下屬堅持要送他。但是他在江邊等了很久,還是沒有等到。直到天黑,下屬才乘舟趕來。
  • 古人忠告:「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越早明白越好
    古人訓「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被奉為經典,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整句俗語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後半句出自清代葉存仁的詩歌:「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 在古代社會由於人們的思想比較落後,或者說對自然界的了解比較有限。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動漫情侶頭像:若舉頭三尺有神明,那我希望是你
    動漫情侶頭像:若舉頭三尺有神明,那我希望是你!今天就繼續為大家來分享一波動漫情侶頭像吧,雖然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迫於壓力的事情讓我們很是煩惱,但是一旦跟自己喜歡的人來進行交流的話,那麼所產生的事情真的是非常的新奇,就像第一張來說,看到女生留著兩個雙丸子頭並且在做些什麼的時候,那襯託的藍天白雲屬實具有青春感呢,雖然不知道她在做些什麼,但是會讓大家的心感受到另類的火熱。
  • 道教小知識: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神靈一直在我們身邊!
    人們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用來告誡世人莫作惡,人在做,天在看,神明會記錄你的一言一行。其實,這一說法並非是沒有根據的,事實上,在道教傳說中,我們的身邊始終存在著神明。灶王神不但有守護的職責,更有監察的職責,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善者賞,惡者罰,可以說掌管著一家人未來一年的禍福兇吉。2. 遊神遊神分為日遊神和夜遊神兩種,負責巡邏監察人間。
  • 舉頭三尺有神明:看看邪淫的人頭頂會有什麼光?
    相信很多朋友的師長都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  說到神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敬天敬神的傳統,這不僅是因為祖師修行濟世的風範事跡值得我們尊崇學習,更是因為神明是人類行為對錯的考較者與記錄者,我們通過敬神來約束自己,才不至於行差踏錯,一墮冥途。道教著名的勸善經典《太上感應篇》指出:「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善良與邪惡的劃分 善良與邪惡之間有界限嗎?其實沒有明顯的界限。我們對於善良和邪惡的區分,是從人性以及法律的角度來看。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有的人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沒有違背人心的道理,也沒有觸碰法律的底線,那麼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善良的人,反之他則是邪惡的。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的智慧
    善良與邪惡的劃分善良與邪惡之間有界限嗎?其實沒有明顯的界限。我們對於善良和邪惡的區分,是從人性以及法律的角度來看。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有的人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沒有違背人心的道理,也沒有觸碰法律的底線,那麼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善良的人,反之他則是邪惡的。
  • 《夏目友人帳 第三季》舉頭三尺有神明
    不再有看第一季時那種溫暖有愛的感覺了。大致看了看其他人的影評,看來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發。開始猶豫要不要繼續看下去了。對人類而言,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是強大的,能夠改造大自然,能夠創造很多文明出來。其實,人類是最脆弱的,因為我們所有的一切都依託於這副軀殼,沒有了身體,我們恐怕連一粒微塵都不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