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是有文明的微光存在,那就是人性。」
如果你對於構圖與畫面很看重,那麼接下來這部對強迫症極度友好的電影很有可能符合你的要求。當然黑色幽默,故事背後的文明之光也很吸引人。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導演韋德·安德森自編自導的,由拉爾夫·費因斯,託尼·雷沃羅利,艾德裡安·布羅迪等人主演。①該電影獲獎無數,而豆瓣評分達到8.8分。
這部電影畫面優美,基本上隨手截屏都可以當作壁紙。採用對稱構圖,卻沒有類似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對稱圖那樣刻板。反倒讓人感覺畫面和諧,不顯突兀。並且色調作用很美,看著很舒適,塔配得很好。

而這部電影的劇情並沒有那麼新穎,主要講述了一個作家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遇見了飯店的主人無·穆斯塔法,兩人共進晚餐。穆斯塔法向作家講述了飯店的故事:當時身為門童的他追隨精明能幹的葛斯塔夫,而隨後發生的一件事讓葛斯塔夫遭受牢獄之災。之後真相大白,葛斯塔夫獲得了一大筆財富,卻在前往魯茲的途中被殺害。②
情節巧妙,有趣
電影情節中有一個巧妙的設計,葛斯塔夫在前後兩次前往魯茲時火車都在邊境停下了,並且情節基本相似,只是結果卻不同。

而當時葛斯塔夫提到的「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是有文明的微光存在,那就是人性。」個人覺得這句話將整個故事的主題升華了,並且兩次的結果不同也帶來鮮明的對比,暗示著微光的消逝。

而故事情節中還有一些有趣的設計。葛斯塔夫尋求特別幫助時,打電話的人就像接力賽一樣一個接一個不慌不忙地進行,而當時葛斯塔夫剛逃出監獄面臨被抓回去的風險。但事情卻是分毫不差地進行,一切都剛剛好。彰顯著一種秩序,井然有條。也凸顯出他們將飯店管理好是有道理的。
人性
歌斯塔夫相信文明的微光始終存在,但最後卻是另一種結果。不過穆斯塔夫將那一大筆財富交換了布達佩斯大飯店,或許是另一種體現。
一大筆財富將人性的貪慾彰顯無疑,為了財富人們蜂擁而至。而為了財富,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殺死了相關的人,貪慾吞噬人心。
看完這部電影並不會哈哈大笑,反而有點悲傷,將人性通過一種略顯幽默的方法展現,最後歸於平靜時卻是略顯傷悲。
①參考百度百科②參考豆瓣簡介
圖/愛奇藝,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