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跟兔子有什麼關係?中秋的神話傳說

2021-12-17 宇宙探索

宇宙探索網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對於月亮有著許多的美好傳說,人類也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探索。人類登月,月球車探索,都在預示著她的神秘。從古至今都有著許多傳說: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說到中秋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兔子,那麼一起來看看中秋節跟兔子有什麼關係?中秋的神話傳說。

中秋節跟兔子有什麼關係?

★中秋節和兔子的關係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是嫦娥的玉兔

傳說嫦娥身邊有隻可愛的玉兔,這是民間公認的,據說嫦娥吃了靈藥之後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麼壓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兒當然無法留住嫦娥,隨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為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

二是玉兔搗藥

傳說「玉兔搗藥」是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究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於諸多舊小說,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與金烏相對,表示金丹修煉的陰陽協調。

中秋的神話傳說介紹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吳剛折桂: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


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月餅起義: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據說,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

相關焦點

  • 今天中秋節,月亮上竟然有一隻兔子?
    在中秋節出現之前,月兔還沒開始搗藥,它只是一隻住在月亮裡的奔兔。在西漢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出土的帛衣中,左上角繪有一輪彎月,蟾蜍和奔兔在其上。李俊民《中秋詩》中云:「鮫室影寒珠有淚,蟾宮風散桂飄香。」古人對月宮和玉兔都有很多美好的想像,正如明代吳門畫派的畫家陶成在《蟾宮玉兔圖》中所描繪的月宮景色:高大的桂樹下花團錦簇、山石嶙峋,白兔抬頭仰望空中一輪明月,道盡畫家的憂思。
  •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資料 慶祝中秋節黑板報內容中秋傳說故事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係,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裡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 中秋節和月餅的由來,你知道關於中秋的神話傳說嗎?
    中秋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歷史源遠流長,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中秋源於上古時代,因為當時人們對天象的崇拜,是從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供奉月亮,是我國古代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就是古代的「供奉月亮的節日」。
  • 中秋節的故事簡短20字50字100字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在我國的傳說中,嫦娥奔月是最為動人也影響最大的一個。中秋節要是沒有了月亮和嫦娥的傳說,將無法想像。除了嫦娥奔月以外,中秋節的傳說還有很多,比較出名的有吳剛伐桂、玉兔入月宮等。小編整理了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簡短介紹。
  • 中秋節活動方案+中秋節音樂,大中小班都有!
    3.向幼兒介紹中秋節的時間、來歷。1. 展示幼兒在中秋節前觀察月亮後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2. 在閱讀區投放相關月亮知識的圖書。3. 懸掛燈籠,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1.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節日嗎?2.向幼兒介紹中秋節的時間、來歷。
  • 中秋節的來歷故事介紹 這些傳說帶有神話色彩
    中秋節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關於這個節日更有很多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故事,這些傳說為中秋節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更讓人們嚮往不已。   嫦娥奔月   在很早很早以前,因為后羿射日立了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
  • 濃情中秋,暖暖相伴|《中秋兔子創意畫》綜合實踐活動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同學們了解並體驗中國傳統節日,體會中秋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次開展了關於中秋節的活動,通過製作創意畫、手抄報等形式,培養孩子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勞動精神,與朋友、老師、家人共同感受節日的氣氛。1、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製作手抄報,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 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賞月和吃月餅,無論什麼形式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中秋節小兔子月餅簡筆畫教程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都可期待了。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大家在這一天都會吃一種美食,也就是月餅,那大家知道月餅是如何來的嗎?
  • 2020年中秋節送禮指南——渾水中秋特輯
    又到了一年一度國慶和中秋的組合小長假,逢年過節,除了放假和買買買,必不可少的節目就是走親訪友送禮物了,而中秋節更是有自己的專屬食物月餅,是每年必不可少的禮物。 不止是吃月餅,中秋互送禮物的傳統由來已久,不少公司也在中秋節會發放各種好吃好玩的禮物給員工和朋友。
  • 「嫦娥奔月」,「唐明皇遊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我們一談到中秋節,中繞不開那幾個神話傳說,對於中秋節的來源津津樂道,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神話傳說就是「嫦娥奔月」,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嫦娥,因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而飛到了月亮上去。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都指向了同一個文化活動——中秋賞月。
  • 日本中秋節吃糰子 揭秘亞洲各國中秋美食
    韓國和朝鮮的「中秋」吃鬆餅,日本的「中秋」吃糰子,泰國的「中秋」吃壽桃,甚至能買到「榴槤月餅」,你見過嗎?中秋佳節將至,提起中秋的美食自然有很多人想起了最傳統的月餅。但是過中秋佳節的不止有中國,亞洲各國在月圓之日也會有各種慶祝的方法,自然也會有不同的美食。但是你知道麼,其他國家的中秋是不吃月餅的,他們會吃什麼?
  • 中秋的七大傳說故事,你知道幾個?
    說起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節,大家都想到了象徵美好團圓的月餅。佳節話經典,今天就跟大家細數下流傳最廣的中秋節七大經典傳說故事,感恩中秋,懷念先人!中秋節傳說故事一:嫦娥奔月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 中秋佳節有哪些習俗可以跟寶貝啟蒙的呢?
    中秋節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亦屬於中國傳統第二大節日,最常見的節日習俗是吃月餅、賞月,那麼,你還知道哪些習俗呢?文章下面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順便也可以講給我們的寶貝聽喲,從小感受下我們的傳統。
  • 2017年中秋新悟兼為伐木工吳剛正名
    2017年中秋新悟兼為伐木工吳剛正名Amm今天是2017年的中秋,一向秉承「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敝人,忽然在這個中秋節又有新的發現
  • 叢臺區連城小學開展中秋節系列特色活動
    學生給家長講中秋的故事,一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節日裡的小故事,領略節日的氣氛,享受節日的溫情,讓孩子過一個更有意義的團圓節。🥮   誦中秋 五、六年級的學生學們拿起畫筆,在紙上臨摹「嫦娥奔月」的感人神話,展示「月中折桂」的豪言壯志,抒發「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細膩情感。用自己獨到的見解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節。
  • 【中秋】中秋節祝福語,中秋節祝福簡訊!
    19、中秋快到了,祝福劃一個圈,圈住你的快樂,把煩惱擋在外面;月餅是一個圈,我要看著你,一口口地把幸福吃掉,回味生活的香甜;月亮是一個圈,圈住你和你愛的人,坐在月亮上數星星,一輩子都浪漫。預祝中秋快樂!20、你是月餅我是餡,纏纏綿綿總見面;你是風箏我是線,追追逐逐把你牽;你是明月我是泉,圓圓滿滿一萬年!
  • 盤點我的世界歷年中秋被忽視的中秋節元素
    《我的世界》是一款元素非常豐富的遊戲,我們可以在遊戲中發現許多跟現實世界中對應的東西,那麼現在我們就來在遊戲中找一找關於中秋節的隱藏元素。 在傳說中嫦娥吃了不死藥之後身體變輕,於是想要抓住什麼東西來壓下自己,然後拿起的就是自己養的兔子,結果就把玉兔帶到了月宮。
  • 中秋到!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它使大家有機會聚在一起,相互聯繫。在中秋節吃月餅只是一種形式。相傳在元朝時期,中原地區的大多數人民不願被蒙古人統治,他們起義反抗元朝。為了傳遞消息,朱元璋命令人在餅中隱藏「 八月十五夜起義」的字條,然後將其發送到各地的起義軍裡,通知他們對八月十五夜的起義做出回應。因此,元朝一舉被推翻。為了紀念這一壯舉,在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被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