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藝術門類當中,一般都會與普通民眾有所隔閡,藝術一旦稱之為藝術,必定是少數人的藝術,一旦藝術成為「流行品種」,那麼它就失去了生命力。
梵谷之所以是梵谷就是因為,只有少數人能懂,而黃賓虹之所以是黃賓虹,也是因為懂他的人不多。
在書法這個行噹噹中,因為每個人都會寫字,有些人認為自己的鋼筆字甚至寫得不多,所以就以為自己對於書法很了解,其實不然,書法是一門很駁雜的藝術學科。
一般的「書法外行」在對於書法的認知上,會有三種錯誤認知:
第一,認為「好看」的字就是好書法,「不好看」的字就是「鬼畫符」。
單純以「好看」與「不好看」來判定一件作品的藝術價值,是有失偏頗的。其實在沒有美學基礎的民眾眼中,是不太能分得清楚什麼是真正的「美」的,很多人認為「田楷」很美,但是為什麼專業的書法家從來不學他,為啥著名的美院從不教學生寫「田楷」?
沒有進行書法訓練的人一般會認為《祭侄文稿》很醜,《寒食帖》也不漂亮,《古詩四帖》更是鬼畫符,什麼傅山、王鐸、徐文長等人的字更是「鬼畫符」,其實這裡面的美,你不學習書法理論,不去深入臨摹,憑藉一己之喜好去斷定優劣,從而失之於虛妄。
第二,書協的人都不會寫楷書
其實我們看專業書法圈的人,大凡將楷書寫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轉向行書、草書,最後一般在行草書方面著力甚多,而只有少數人,一直在楷書的死胡同中打轉,最終行草書不入門,楷書也沒有達到一個很高境界。
其實專業的書法家一定是諸體皆擅的,並且在楷書方面大多也有著一定的造詣,但是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呈現較多的一般是行草書的表達。
第三,認為楷書是一切書法的基礎
楷書自鍾繇變隸為楷而逐漸演變開來,魏晉時期的楷書大部分還保留了一些隸書的用筆,到了隋唐時期才逐漸完備,多數人心目中的楷書是「唐楷」,而不是晉人楷書也不是魏碑,這是三個不同的筆法體系,當然他們不知道。
蘇東坡所說,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說的是書法入門應以工穩一路的書體入門較為合適,魏晉之前的書法以篆書、隸書入門同樣達到了書法史的巔峰,而已楷書入門則是其中的一種選擇,盲目認為楷書是書法的基礎,第一是對書體的演變不了解,第二是對於筆法系統的不甚了了。
真正的書法內行,一定是在書法的理論層面和技術層面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的人。當代書法理論界的泰鬥級人物、中央美院的教授邱振中先生,窮數十年之功,將中國書法的理論體系,整理彙編成了一部巨著——《書法》。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書法的工具書,你需要的所有關於書法理論的內容,在這本書當中都能找到答案,書法史、歷代書法家風格特點、書體流變、筆法流變、書法作品的含義與表達、書法創作等等方面。
在書法技法方面,也是大眾最為缺失的一個方面。邱振中教授總結歷代千餘例名家法帖,提煉出了古人密不外傳的筆法系統,講這些技法匯集成了167個練習,編成了《中國書法:167個練習》,作為一個書法人,若是能將這167個練習搞明白,你的書法必能有所大成。
如今這兩本書,尚有少量邱振中先生的親筆籤名版。
欲購此帖,清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