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反壟斷指南亮相:價格歧視、二選一或成過往

2020-12-27 IT之家

近日,一則重磅消息悄然出爐: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這則消息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對於整個網際網路平臺經濟而言,這無疑將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相關閱讀: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監管工作》

《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意見稿》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電商發展迅猛,各種涉嫌壟斷的行為屢見不鮮,如平臺逼迫商家二選一、通過大數據對消費者採取價格歧視等等,這都已經算不上是什麼新聞。即使是格蘭仕這樣的家電巨頭,也深受其害,更勿論勢單力薄的普通消費者。

電商涉嫌壟斷的行為,破壞了經營秩序,不利於公平競爭,也有損消費者和社會公共利益。現在,相關的反壟斷法規進入到了公開徵求意見的階段,新的反壟斷法規會對平臺經濟有怎樣的規制?被人詬病已久的價格歧視、二選一現象會被明文禁止嗎?這就來拋磚引玉,作簡單解讀吧。

電商逼迫商家 「二選一」被明文禁止

先來說說這個在當前環境下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知道,電商等平臺經濟是具有先發優勢這一特徵的,率先佔據著大份額市場的平臺,有著強大的議價權,這一大體現就在於可以逼迫商家站隊,如果商家入駐競爭平臺,則會遭遇到在當前平臺被搜索降權等手段威脅。在將來,這樣的情況將得到遏制。

▲ 格蘭仕曾經起訴電商平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在《意見稿》的第三章第十五條 「限定交易」中,以下行為將會成為判定是否構成限制交易行為的因素:

(一)要求交易相對人在競爭性平臺間進行 「二選一」或者其他具有相同效果的行為;

(二)限定交易相對人與其進行獨家交易;

(三)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

(四)限定交易相對人不得與特定經營者進行交易。

同時,分析是否構成限定交易,會考慮平臺使用搜索降權、流量限制以及限制補貼、折扣等手段來限制交易。如果電商被認定限制交易,即涉嫌《反壟斷法》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像格蘭仕被迫 「二選一」這類現象,將成為歷史。

「捆綁搭售」將成過往

在強勢的電商平臺上,當前還存 「捆綁搭售」這樣的操作。例如,在平臺上訂機票的時候會被捆綁搭售保險,訂酒店的時候被捆綁搭售就餐券等等,這些選項被默認勾選甚至無法取消,讓消費者防不勝防。實際上,這類現象在之前頒布的《電商法》中,已經被明令禁止,如有搭售行為,需要 「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現在,新的《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意見稿》中,對相關行為作出了更多規制。

▲ 莫名其妙捆綁的套餐

在《意見稿》第三章第十六條 「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中,以下行為涉嫌構成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

(一)利用格式條款、彈窗、操作必經步驟等交易相對人無法選擇、更改、拒絕的方式,將不同商品進行捆綁銷售;

(二)以搜索降權、流量限制、技術障礙等懲罰性措施,強制交易相對人接受其他商品;

(三)對交易條件和方式、服務提供方式、付款方式和手段、售後保障等附加不合理限制;

(四)在交易價格之外額外收取不合理費用;

(五)強制收集用戶信息或附加與交易標的無關的交易條件。

在《電商法》實施後,平臺的強制搭售行為已經收斂了不少;隨著《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的推行,將來此類行為勢必會得到進一步的遏制。

消費者將不再被 「價格歧視」  這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話題。隨著平臺對個人信息的收集愈發詳盡,平臺通過大數據對不同的消費者進行差別定價的現象,越來越常見。人們被電商平臺打上不同的標籤,而對應不同標籤的人群,購買同樣的商品服務,價格是不一樣的!這種 「價格歧視」已經被多人證實,電商平臺這類 「殺豬」行為,實在令人心寒。

▲ 「大數據殺熟」下,老用戶價格更貴

這次的《意見稿》在第三章第十五條 「差別待遇」當中,以下行為可以作為分析是否構成差別待遇的因素:

(一)基於大數據和算法,根據交易相對人的支付能力、消費偏好、使用習慣等,實行差異性交易價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

(二)基於大數據和算法,對新老交易相對人實行差異性交易價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

(三)實行差異性標準、規則、算法;

(四)實行差異性付款條件和交易方式。

可見,這涉及到了當前常見的 「價格歧視」現象,是非常與時俱進的法規。大數據算法能夠提高交易效率,但如果用於 「價格歧視」,將會損害消費者的切實利益,也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對這樣的現象進行規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後話

除此以外,《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還涉及了其他方方面面的反壟斷條款,例如禁止使用不公價格行為、低於成本銷售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以及對於協同行為的認定等等,限於篇幅,這裡就不一一詳細列舉分析了。毫無疑問,這會是一部深切影響網際網路經濟的法律法規,大家如果有什麼意見需要反饋,請積極到相關途徑提出,希望國內的網際網路經濟能夠有序發展,欣欣向榮吧!

相關焦點

  • 電商「二選一」屢禁不止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加速規制
    國內電商行業近年來頻頻上演「二選一」現象,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痼疾」。 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於近期結束公開徵求意見,該指南首次明確擬定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
  • 反壟斷指南發布後,電商平臺真的會消停嗎?
    編輯導語: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意味著,針對網際網路巨頭的一場反壟斷行動,正在吹起號角。反壟斷指南發布後,電商平臺真的會消停嗎?雙11拼多多又「逆天」了!
  • 為什麼電商平臺「二選一」成了「不治之症」?你懂的。
    其中,特別強調了:「網際網路領域 「二選一」「獨家交易」行為是《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禁止的行為,同時也違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既破壞了公平競爭秩序,又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密切關注相關行為,對各方反映強烈的「二選一」行為依法開展反壟斷調查,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 「反壟斷」的節骨眼,還有人敢搞「二選一」?
    文 |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張安彤 陳浩傑國家強調反壟斷、狠抓不正當競爭的當下,有人「頂風作案」?近日,有中小商家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反映,遭遇了唯品會要求與愛庫存「二選一」的困境。與人們以往關注的網際網路巨頭「二選一」現象不同,這一次,「戰火」燒到了垂直電商領域的中小平臺。
  • 阿里「二選一」反壟斷是什麼案,螞蟻回應約談:嚴格遵從監管要求
    在反壟斷和強金融監管的影響下,阿里被調查,螞蟻被約談兩次,並不是偶然的。螞蟻金服的金融業務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監管需求,阿里也需要重新審視其對行業的壟斷行為。今日,據新華社報導,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百字定調反壟斷 專家:二選一潛規則將出清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在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約一周後,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及這一說法。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這次會議關於反壟斷問題的內容有幾個特點:其一,涉及層級最高,而且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討論;其二,針對對象具體明確為平臺企業,即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其三,首次對平臺企業的壟斷問題明確表態堅決反對。
  • 少數派投資|反壟斷會成為平臺公司的黑天鵝嗎?
    同一天,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並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其中指出,平臺經濟領域壟斷協議主要是指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協議、決定可以是書面、口頭等形式。《指南》對大量概念進行了界定,包括:1.
  • 《反壟斷指南》出臺恰逢其時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反壟斷指南》。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強調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當前國家為何要強調反壟斷,並採取了一系列反壟斷措施呢?首先得從反壟斷的重要性說起,反壟斷的意義在於以下幾點:一、禁止卡特爾、控制企業兼併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說過,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們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討如何對付消費者。
  • 首個反壟斷指南來了,這些網際網路「壟斷」亂象你遇到過嗎?
    中國首個反壟斷指南來了,盤點你遇到的網際網路「壟斷」亂象》,頭圖來自:視覺中國30秒快讀:《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不公平價格行為、限定交易、大數據殺熟、先殺對手再提價、不合理搭售等情況進行了明確界定。
  • 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或被認定壟斷什麼時候實施 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或被認定壟斷什麼時候實施 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什麼鬼 今日,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或被認定壟斷的新聞上了熱搜,但是不少人對於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並不是非常了解,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給大家解釋一下。
  • 切實有效禁止「二選一」,維護網際網路經濟競爭秩序
    2020年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起草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第四條規定,「在特定個案中,如果直接事實證據充足,只有依賴市場支配地位才能實施的行為持續了相當長時間且損害效果明顯,準確界定相關市場條件不足或非常困難,可以不界定相關市場,直接認定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實施了壟斷行為。」應該說,這為規制平臺經營者濫用行為提供了很好的制度解決方式。
  • 2020「二選一」終止符 大廠互撕、電商群毆的十年大戲謝幕
    於是一場暗戰開始了,很多圖書供應商突然給京東斷供。顯然京東遭到噹噹「封殺」,圖書供應商被要求「二選一」。劉強東創業九死一生,是條硬漢子,一怒之下,向噹噹發起價格戰,京東宣布圖書「直至價格降到零」。李國慶也不是嚇大的,除了在3C領域降價外,在圖書領域也降價反擊。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此舉嚴格擾亂了市場價格體系,最後新聞出版總署介入才平息了此事。
  • 「二選一」違規競爭讓中小商家「很受傷」
    在會上,夢餉集團法務總監劉娜分享了「二選一」對於商家造成的影響。她說,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業發展本就不易,「二選一」違規競爭更是讓商家難上加難。「二選一」不僅限制了商家的渠道選擇權利,也漠視了商家多渠道多平臺發展意願,同時還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 中外專家建言平臺經濟反壟斷 籲規範「市場守門人」
    德國曼海姆歐洲經濟研究中心院長、德國反壟斷委員會成員阿希姆·瓦姆巴赫(AchimWambach)所著《不安的變革:數字時代的市場競爭與大眾福利》一書近期在中國出版。該書關注的正是如何在發揮市場經濟作用前提下,通過競爭政策規範數位化變革中的企業行為,並最終增進大眾福利。
  • 青眼時評丨美妝品牌「二選一」時代終結
    目前來看,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是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的主要原因。顧名思義,「二選一」就是兩個電商平臺當中只能選擇一個。就美妝行業來說,也就意味著品牌如果進駐了阿里體系下的電商平臺,則不能同時入駐與其有競爭關聯的電商平臺。  實際上,為規範行業有序發展,今年1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就已發布《〈反壟斷法〉修訂草案》,網際網路行業反壟斷相關內容被寫入其中。
  • 【關注】什麼是「二選一」?阿里巴巴回應被立案調查
    報告說,當前,購物、外賣、社交、酒店旅遊、音樂等商品和服務網絡平臺發展迅速,市場集中度日益提高,有的平臺利用優勢地位和商家對其的依賴性,採取不正當手段強迫中小商家在平臺間「二選一」,如果發現商家在其他平臺繼續銷售即對商家進行懲處甚至直接下線其所有在售商品。部分商家被迫「二選一」而壓減產能、裁減員工,導致線上不正當競爭影響向線下傳導。
  • 打好反壟斷組合拳,讓大數據不再「殺熟」
    (12月23日經濟日報)9月15日,央視點名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現象,當日,在微博上發起的一個投票顯示,有1.5萬人認為自己遇到價格明顯差異的情況,佔所有投票人員的近八成。去年3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 遊雲庭:Facebook遭反壟斷訴訟,為中國《反壟斷》提供借鑑
    平臺公司的屏蔽行為對競爭秩序有很大破壞,還會傷及甚至扼殺作為創新源泉的中小型初創企業,所以今天就聊聊Facebook反壟斷訴訟案對國內平臺反壟斷的啟示。一、Facebook做了什麼?十多年前,Facebook推出了面向第三方開發者的開放平臺,第三方開發者可以通過接入Facebook的開放平臺實現登錄、查找好友、為自己的Facebook主頁點讚等功能。
  • 怎麼看待平臺經濟?對平臺經濟反壟斷是必要的嗎?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如何看待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問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學系劉學教授接受媒體專訪時,談了他的理解。
  • Facebook遭反壟斷訴訟,網際網路壟斷行為受多國重視
    01 網際網路平臺成為了投訴熱點在黑貓消費者投訴平臺,與平臺相關的投訴佔了近六分之一,而投訴量前三位的正是拼多多、淘寶、京東三個大型購物平臺。這些網際網路購物平臺本是希望改變原有的購物方式,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然而現在卻已然成為了消費投訴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