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祖師語錄》

2021-02-12 修道天

      ◎張三丰祖師曰:世人謂讀書十年,養氣十年。他把讀書、養氣分為兩節事件,便不是聖賢學問。夫讀書所以研理,養氣所以煉性,性理功夫就在讀書、養氣並行不悖之中。宣聖云:『學而時習之』。此便足研煉性理純一不已處。

      ◎張三丰祖師曰:陶淵明北窗高臥,自謂羲皇上人。此便足他清風峻節,守志前朝氣象,特其出語高超,而人不覺耳。

      ◎張三丰祖師曰:道人願士子早完功名之願,盡乎人事,即時撒手。人能功成勇退,便為得時。所患者溺入功名場中,戀戀不休,則愚人也。

      ◎張三丰祖師曰涵養中有大學問,和平處有真性情。諸子須要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則心修愈靜,性大愈純。

      ◎張三丰祖師曰:功名無大小,總要及時進退。何以能知其時?凡於功名中平心一想,曰吾之功名不過止於是也,即止之,便可得其時也。抑或有不盡頭處,然寧不及,毋求太過。淮陰侯不如子房公,元微之不如白香山,皆其求盡之心蔽之也。向使子房、香山亦有求進之心,則子房固不難再列臺輔,香山亦可轉升宰相,然安知其終不與淮陰、微之同一鮮終而已哉?故知進退者,乃能稱為哲人。

      ◎張三丰祖師喟然嘆曰:茫茫歲序,逐景漂流,吾見人寰中求名求利之輩,轉瞬而拾青紫,數歲而擁豐資者,千百人中不數人。即有其人,高爵大權,難壓閻羅尊者,黃金白玉,難買無常不臨。又或有居富而壽、居貴而安者,終歸白楊墓下,秋風瀟瀟,涼氣慘人。其子孫不肖,又看轉眼荒涼,有何益也。況乎大富大貴,驟富驟貴,多畏人妄加橫逆,謾罵指摘,倘或不行善事,被人詛咒,有隨口而凋零,有隨口而窮困者,人人快意,個個歡心。其實天報昭彰,非人口之轉移也。人能看得破,撇得開,自然不羨人富,不羨人貴,求吾安命之理,守我修真之道。人競囂囂,我獨默默,人皆煩惱,我獨清涼,又安問人之達與不達、窮與不窮,為旁觀之不平也哉!

      ◎張三丰祖師曰:人壽一事,上人有定,下人有定,中人無定。中人少善少惡,天欲延之不可,天欲迫之又不可,於是任他自生自死於其中。保則生,不保則死。故修身尚焉。修身而兼以積功累行,以企於長生久視者尚焉。若下等人,多過多惡,即修身亦不得長生,如其身上之精氣而削之剝之,死之罰之而已矣。上等則不然。以上等而修長生,長生可證也;即不願修長生,然其正氣撐空,亦得聯班神道;否則轉投人世,亦必生入仁善之家。天理若此,有何難曉哉!

      ◎張三丰祖師曰:自古忠貞節烈,殺身成仁之時,便有七返還丹景象。當其一心不動,一志不分,浩然之氣立其中而生其正,任他刀鋸鼎鑊,都視為麼魔試我,毫不動搖,我只收留義氣,聚而不散,凝而至堅。火候至此,則英雄之光氣亙萬年而不滅也。仙家入室臨爐,就要有此手段。

      ◎張三丰祖師曰:人當親在,須要及時盡孝為佳,否則親容一去,因時追感,傷情有不可言者。今日當秋山林中,有守制者聽吾道來:『又是秋商路滿林,碧雲天外望親心。黃蘆白草霜中老,淚灑泉臺幾尺深!』試誦此詩,能弗慘然。

      ◎張三丰祖師曰:人於孝道,務宜各盡天良,不能一樣,卻是一樣。同歸於『孝』字中乃可。欲免門閭之望,就宜歸家奉養,欲求顯揚之義,就宜矢志皇路;欲要保身為孝,就宜寡慾清心,徒託空談無益也。二三子顯揚未能,歸家時少,到不如寡慾清心,體曾、孟兩賢之訓為善也。若不清心寡欲,只是妄想名而名不成,妄想利而利不就,妄想一切而一切不可得,形神憔悴,父母之顏狀未衰,人子已有老憊之態,是欲言孝而孝亦不久,反令父母惟其疾之憂,多遠遊之慮,不幸而人子一死,反添父母傷悲,反使父母埋葬。由此思之,孝在何處?不將為畢世之罪人也乎?吾道以清心寡欲為本,實屬保身之方,再加以色和顏順,身敬意誠,則於孝有得矣。

      ◎張三丰祖師曰:儒生作茂才後,多落處館一派。須知就館穀以奉養,亦儒家之方便門也。然孔、孟貽後人以詩書,原不教人漁利,至後世們有此修金之事,則即此物以奉親,正所謂小用小效者耳。然不可貪心無厭,為子孫作安閒之計,以詩書為利藪,乃不為聖賢之罪人也。

      ◎張三丰祖師曰人慾盡忠孝,立大節,必先要清心養氣。若無真心真氣。必不能盡忠孝、立大節也。蓋忠孝者本乎真心,大節者原乎真氣。欲得真心真氣,又當以靜為主,乃能存得起真心,養得起真氣。

      ◎張三丰祖師曰:人要尋內快活,勿尋外快活。孔子之樂在其中,內快活也。若徒願乎其外,是欲求外快活,而反生其煩惱也。

      ◎張三丰祖師曰:儒生家多得洩精症者,雖緣心火不純,亦因徹夜談笑、永夜讀書,引丹田之氣盡縱於口角之間,致使精失其伴,遂有此洩精症耳。善保身者,談笑宜少,讀書宜和。

      有一後生得慵軟之病,張三丰祖師曰:汝宜趁此冬晴,運小石砌小塢,攜山鋤刪枯草,未餒則止。日日如此,悠遊運動,若園丁然,則通身氣血活而不滯也。

      ◎張三丰祖師曰:豪傑之士,做好人,行好事,只求其心之所安,並不存借善邀福之念。明明上帝,亦只有福善禍淫之道,以待常人而不舉以待豪傑也。夫為善而得福,豪傑之所宜有,而非豪傑之所盡有。顧其轟轟烈烈,善作善為,以留於天壤,而千載不敝,其神食馨香於冥漠者,亦何莫非天之所以報豪傑也。吾觀古來忠臣孝子、義士仁人,夭折患難之間而慨然也,而恍然也。

      ◎張三丰祖師曰:讀書立品,儒者急務,而保身之道,足包立品於其中。保身者必去驕奢淫佚,掃蕩邪行,故保身可包立品也。夫保身之道,自曾子傳之,至孟子而光大其說。養心寡慾,持志守氣,此保身之圭臬也。而修真之道,即以此為正法門。但人心蒙蔽,聞保身而以為常談,聞修真而以為奇異。欲求知修真悟道者,已難之矣。

      ◎張三丰祖師曰:一日無孔、孟之學,天下無好人;一日無莊、老之學,英雄無退步。

      王居士雲以茹素為除葷,張三丰祖師曰:葷與素不同也。道家戒五葷,方書謂蔥、韮,薤、蒜、蕓薹,此五者辛臭散氣,故字從『艹』、『軍』。猶言草中之兵,並主克伐者也。養氣者忌之。釋家重茹素,以其戒殺放生,故凡畜類之肉,皆屏而不食。世人以朔、望等日茹素,而平時仍嗜肥甘,素猶不素也。吾為茹素除葷者計,曰善口不如善心,體君子遠庖之訓可也。養氣即能養腹,遵至人臭味之戒可也。

     ◎張三丰祖師謂忍辱、受辱二道士曰:凡人外營亦必內營,內修醇厚,外福亦加。忙中偷得一分閒,即得一分調養;靜裡讀得一日書,即得一日好處。若只向外邊奔馳,則刊落本原,愈見其薄矣。

      ◎張三丰祖師謂卓庵曰:保身以安心養腎為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不外漰。火不外熒,必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漰,必無精洩之患,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衝,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精神交凝,結為胎息,可以卻病,可以延年。

      ◎三月三日:山中諸子浴乎錦水之湄,風乎青林之下,聽子歸啼,忽有木葉墜地,折迭如函,啟視之,則有如魚子蘭者封裹其內。問之土人,曰:杜宇珠也。問有何用?曰:弗知也。適張三丰祖師戴笠逍遙而來,與二三子言曰:汝欲知杜宇珠之故乎?蜀王入山之後,蜀人思之,故王命子歸賜蜀民以珠。子歸者,蜀王之鳥使,原名謝豹。王曰:『子歸吾國,慰我人民。』故謝豹又名謝報,杜宇命之報謝雲。其珠或赤或黃,或青或紫,五色無定。可闢人家鬼祟。遇鬼祟者,暗舉此珠投之即散,但不可令人知覺,默念:『蜀王蜀王,珠光珠光,投鬼鬼去,殺鬼鬼亡,我持靈珠,作作生芒,無陰不盡,陰盡回陽,吾奉九天元師命,急急如律令敕。』又云:以珠之多少,卜年之豐歉甚靈。

      ◎張三丰祖師曰:人當靜養身體,素位而行,隨遇而安,則心性和平,神氣衝淡。

      ◎張三丰祖師謂受辱曰:汝教小子須嚴約束,否則性氣一壞,長大來汝又恨他,是自愛之而自棄之也。

      ◎張三丰祖師偕雲石、卓庵輩,冬寒時節,走亂山中,遇見鬼語啾啾。問之土神,則皆人之祖靈父魄。陰森肅殺,墳墓蕭條,棺槨頹壞,衣冠骸體俱受寒侵,憐之者能無骨悚心酸?此古人所以有省墓送寒衣之事也。

      ◎張三丰祖師謂山中人曰:夏日宜早起用功,日出後覓微涼處收心靜坐,切勿向日中大熱時去睡,睡而不昏猶可,睡而昏者,精液化汗而出,可惜可惜。

      ◎張三丰祖師曰:吾昨遊兩界山,見有老嫗坐崖而笑,笑已又哭,心異為妖狐,既而落崖而斃。趨前視之,己為雷擊,蓋千年狸妖也。吾不知其何為,詢之火車靈官,雲曾食人,故擊之耳。夫兩界山當青天白日之地,尚有此物,況深僻荒崖哉!

      ◎張三丰祖師喟然曰:世人朝夕奔波,總雲不得已,其實有何不得已,惟心中有不得已,故嘗言不得已耳。且今不得已,而將來必已,老矣死矣,此之謂已,何不得已之有哉!諸子有明哲知幾者,從此已之。

      ◎張三丰祖師謂調理勞瘵者曰:夫人治病要心靜,要心平,要心緩,不可希圖速效。服藥不加病,即足速效。然後一日微好,二日微好,三日漸好,雖屬遲緩,比那逐日添病、轉眼即亡者,又不啻有天淵之隔。

      ◎張三丰祖師遊嶽雲之上,止吟風之館,而與諸生言曰:今日山清人靜,心遠地偏,洵是難得風景,諸於各賦新詩,再命涵虛子一彈再鼓,以助吟興,不亦樂乎?人即不能鼓琴,亦須善學聽琴,以消其一切涴涴音勿濁濁之私慾,糊糊塗塗之妄想。靜聽琴聲,如遊太古,聲籟俱沉,曠然遐思,超然絕俗,泠然善,悠然深,如我亦在鼓琴之間,忘乎塵事,與虞、周相遇,與孔、孟相見,伯牙、子期又其後焉,乃為上等幽人,否則俗人耳、淺人耳,何足共居!吾極愛此金秋之氣,至清至肅,安得攜一壺酒、一張琴、一枝笛,登陟乎高峰之頂,笑玩大地山河,煙澇澇,雲淡淡,看日曖曖之村墟,波渺渺之長川。彼時笛聲起乎林梢,琴聲發乎石上,酒氣通乎紅泉碧嶂之間,山禽自鳴,空翠灑落,真快事也。不知諸子亦有此興趣否?

      ◎張三丰祖師謂老年道士曰:汝輩到今日年紀,須要死心踏地做功夫,俗事以『莫管他』三字為主,則萬念冰消。凡人身中皆有竅,竅中皆有生氣,若無生氣,安能保護形軀?只是有氣發生而人不知靜察耳。今為汝說八句閒話,以當暮鼓晨鐘。人要懂點竅,知點幾,留點神,下點氣,你便想得穿,看得破,做得事,成得人。此是無心之談,即是汝等當用心學問。定為心,靜為神,雖有竅而心不定於其中,何從知幾乎?

      ◎張三丰祖師謂山居道流曰:回翁招人向道,其中有無限婆心。在人固恐難成,此千古學問之同病,然而沖天有志,道亦不阻英雄也。人怕軟弱不振,若打起精神,祖師亦必默助。

      ◎張三丰祖師謂山中隱者曰:人在山中稱隱,須要知山林之樂。夫山林之樂,又不在乎山林也,在有以樂乎山林者,而後山林助其樂。與山林相安於空空靜靜、幽幽雅雅、淡淡恬恬之中,此之謂能樂山林之樂者也。

      ◎張三丰祖師曰:人要立刻能閒,乃為高手。若雲且慢,待我屏擋數日,然後來緩緩尋究,此便是庸夫口角,愚人心腸。

      ◎張三丰祖師謂圓陽子曰:子能割恩愛,撤紅塵,今日可定汝終身矣。以後平平蕩蕩,永無危險,人生至此樂哉!好天氣,好山水,好亭臺,好朋友,好風景,從今日起,從今日受,從今日領悟可也。

      ◎張三丰祖師曰:仙家地理,須合丹道同悟。即如圓陽子怡雲山莊,住宅一區,坐落在兩山之間,不吞不吐,若開若闔,用倚粘之法,結平安之宅,真乃黃庭下、關元上之大中極也。此等天機,何人知道?

      ◎張三丰祖師曰:山靜恰宜談至道,心清惟愛爇名香,此當前妙景也。吾偶拈此二語,圓陽為我續之。

      ◎張三丰祖師謂道流曰:人要在家出家,在塵出塵,在事不留事,在物不戀物,方是道家種子。不必拘於無事,亦不泥於想事也。

相關焦點

  • 張三丰祖師以武入道?練武功也能修道成功?
    在道教歷代神仙祖師中,武當張三丰祖師無疑是在民間影響力頗廣的一位。在大家心目中,三豐祖師是一位以武入道的道教高人,三豐太極拳、丹道功法《玄機直講》《無根樹》等等都流傳至今,他及傳人們還創立了武當眾多道教門派,有武當三豐派、武當玄武派、三豐自然派等等…可謂對道教發展影響深遠。今天,我們還常常會在眾多影視武俠劇中一睹武當張真人的風採。
  • 金庸小說七大祖師排名,張三丰進不了前五,第一可碾壓達摩祖師!
    在金庸武俠小說當中高手甚多,讀過金庸武俠小說的朋友都知道,在江湖之中有許多名動武林的門派,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少林寺,乃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再如後世《倚天屠龍年記》裡的武當、峨眉等派,也都是驚豔江湖的大派,而每一個門派必然都有一位創派祖師,今日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金庸筆下七位祖師的故事。
  • 張三丰祖師《道要秘訣歌》,詳盡揭示道教打坐與金丹「天機」!
    這些問題,我們想藉助大家熟知的張三丰真人,這個最有資格說打坐的道人,通過這個被歷代養生家推崇備至的道學家的言論,跟大家說道說道。張三丰祖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打坐歌》。很多人以為,那篇《打坐歌》,才是專業講打坐的文章。其實不然,那篇《打坐歌》的內容,主要是闡釋道家鍊金丹次序的。真正涉及到具體打坐的那些密要的文章,要數祖師的這篇《道要秘訣歌》。
  • 道教修煉:張三丰祖師的修道思想(經典收藏)
    張三丰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關於他的傳說很多,其籍貫、生卒年各種不同版本的記載也是聚訟紛紜、莫衷一是。但是,由於張三丰獨具「纖塵不染」的隱仙人格和「高真上聖」的仙真風範,使他成為繼呂祖後富有傳奇魅力的神仙人物,在元明之際赫赫有名。本文主要從養道歸真的倫理要求、離塵歸隱的仙真風範、煉己化世的修養旨歸三個方面來詳細闡述張三丰的修道思想。
  • 武當祖師張三丰的詩詞,原來是一部秘訣
    張三丰,名君寶,武當派祖師,傳說其丰姿魁偉,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無論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鬥,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事能前知。遊止無恆。入明,自稱"大元遺老"。可作為張三丰生平和出身的一個重要參考資料。張三丰棲止無定,到處為家,生卒年與籍貫的說法,也是異說紛呈,一般認定張三丰是遼東懿州人,曾作《遼陽積翠村》等詩四首。籍貫所在其實並不重要,他在人間駐留,哪裡的棲止地都是「家」,也都不是家。重要的是,他來過!
  • 史海尋真 | 張三丰身世及功法傳承探究
    上面解決了張三丰祖師的師承和派別的問題,下面要介紹一下張三丰祖師修煉至最上乘功夫的問題。汪錫齡先師在《三豐先生本傳》中介紹:張三丰祖師六十七歲在終南山遇火龍子先生傳以大道。在第四個問題中我已介紹了什麼是大道,在此不再重複,下面我介紹這大道修煉的功夫是什麼。金丹大道有四大手功夫,一是下手煉精化氣,二是轉手鍊氣化神,三是了手煉神還虛,四是撒手煉虛化無。
  • 《魔道祖師》Q版動畫人設,汪嘰表情嚴肅,江澄語錄亮了!
    其中魔道祖師動畫官博,不僅放了治癒的新年賀圖,還公開了2020年播出的Q版動畫人設,我們去看看吧。(本文為清風動漫獨家首發,請勿抄襲洗稿)魏無羨羨羨在第二季小時候的樣子,就萌化了不少道友。他的Q版人設,也是非常可愛。標誌性的馬尾,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旁邊還配上了他的經典語錄,學神羨羨真厲害!
  • 張三丰朱允文修仙記
    《張三丰朱允文修仙記》張建偉•航2017.11.11
  • 太極拳的陳家溝起源說是唐豪炮製的,應回歸張三丰
    …儘管六百年前張三丰創造的太極拳是一滴水,它也是源; …都不應該忘記太極拳那滴水之源,不應該忘記那開掘太極拳源頭的開山祖師張三丰!事實上,武當山的太極拳祖庭、張三丰的太極拳祖師地位,是千千萬萬太極拳弟子公認的,就連由陳式太極拳師傳演化形成的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等,也都公認張三丰是太極拳祖師,至於趙堡太極拳、松溪派太極拳和中國其他門派的太極拳就不用說了,大家萬法歸宗都承認張三丰是祖師。
  • 更勝達摩,秒殺少林神僧,連載版倚天的張三丰有多「強無敵」?
    談起射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倚天屠龍記》中天下武林的第一人,則莫過於武當祖師張三丰了。他的存在,就猶如江湖中的一座高山一般,巍峨無比,讓人不禁生出高山仰止之感。張翠山出冰火島的時候,張三丰就已經百歲高齡了;但武林中,從來沒有任何人敢懷疑他領袖的地位。
  • 張三丰是怎麼成為東北人的?
    張三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高道,也是一位集道學、武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傳奇人物。 他創建了太極拳,是武當派內家拳的祖師,同時被尊為道教「隱仙派」的一代宗師。
  • 金庸筆下的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說到金庸小說中的兩位道教祖師張三丰和王重陽,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了,雖然兩人都是武功高強之輩,但兩人的壽命確實天壤之別,王重陽不過活了五十來歲就飲恨,後面的徒弟也難堪大用。而張三丰不僅徒子徒孫眾多,而且還活生生熬垮了南宋和遠超,而自己看起來永遠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張三丰具體活了多少歲呢?在金庸一部叫做《俠客行》的小說中,有一位創立了絕世武功的高人,可能就是其中的重要線索。在《倚天屠龍記》中,俞岱巖出場時的時間事1336年,也是元朝的至元二年,當時他正著急回家給自己師傅張三丰過九十大壽。
  • 魔道祖師Q版人物登場「可愛炸裂」附帶語錄可太有意思了!
    魔道祖師動漫目前已經更新到「羨雲篇」而後面的「義城篇」還未公布發行日期,為了讓眾多道友免受等待之苦,官方暖心的製作了「Q版魔道」讓2020年的我們依然可以得到魔道的陪伴,這不,魔道Q版動漫的人物已經在近期公布預告,從人物的畫風上來看果然十分可愛好看,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 八個版本「張三丰」,張衛健經典,焦恩俊帥氣,洪金寶像周伯通
    張三丰,名君寶,武當派的開山祖師,是太極拳的創始人。在金庸武俠小說中,張三丰不僅武功高強,而且活得非常久,具體多少歲,說法也是各有春秋,有的說享年149歲,有的說168歲,有的說212歲,有的說218歲,但是在科學的角度,人類是不可能活那麼長的。
  • 金庸武俠中的七大開山祖師,郭襄、逍遙子上榜,王重陽僅排第三
    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一聊金庸武俠中的七大開山祖師,他們七人不僅可以開創出頂級武功,還能開宗立派,把自己研究出的武功傳授給弟子們,其中郭襄、逍遙子上榜,王重陽僅排第三。7、泰山派開山祖師——東靈道長泰山派是《笑傲江湖》中的五嶽劍派之一,當時泰山派的掌門是天門道長。
  • 《倚天》周芷若第一結局:遭張三丰「脅迫」,最終死於此地
    當年張三丰攜帶張無忌前往少林寺求取半部《九陽真經》心法,在途中偶遇一件大事:元軍追趕一艘小船。張三丰武功卓絕,以絕頂武學修為將這些元軍打得落花流水,救下兩個人,一位是常遇春,另一位便是周芷若。要提到周芷若的結局,咱們還得來說說張三丰,眾所周知,張三丰近百年來一直牽掛著一位女子——峨眉祖師郭襄。當年華山絕頂郭襄贈帕之情,少林寺外送羅漢之意,都令張三丰你啊念不完,按他的話來說,郭襄對他有大恩。
  • 張三丰缺失了的七十年,到底在做什麼?
    這時候還是張君寶的少年張三丰,面對的只能是一個缺少英雄的時代。於是張三丰近百年間只能獨領風騷,做一個寂寞的大宗師。這幾家幾派為我們所熟知,至於我們所知不詳的一些門派,比如崆峒、青城,也許不乏傑出人才(倚天裡面攻打少林三僧「金剛伏魔圈」的那幾位就算得),但幾乎可以肯定都難以與張三丰比肩。如此看來,江湖上註定是武當祖師張三丰獨領風騷的局面。
  • 明朝十六位皇帝,都曾接見過張三丰,他到底活了多少歲?
    在中國人的心中,張三丰有著不同的地位。特別是金庸《倚天屠龍記》之後,張三丰在中國民間更是成為一個罕見的神話人物。太極拳創立者張三丰,名君寶(又名《全一》),元末明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祖師,道號三豐子,正史記載張三丰南宋淳佑八年(1248年)四月初九子生於遼東懿州(今遼寧阜新,即遼寧錦州),民間也有其他出生地的傳說,例如陝西寶雞、福建邵武等。出生於南宋末年,《明史》記載了張三丰的出生地,張三丰原名張君寶,名三豐。
  • 張無忌為啥不教張三丰《九陽真經》?原因有兩點,很現實
    然而,張無忌學成後並沒有將這套《九陽真經》帶出來,也沒有計劃將它帶出來送給太師父張三丰。反而是將《九陽真經》埋藏在山谷之中。為什麼張無忌不把《九陽真經》帶出來教給張三丰呢?要知道,張三丰對這套《九陽真經》可是十分重視的啊!少年張無忌曾經被玄冥二老所傷,身中北冥神功的寒毒,張三丰只能幫張無忌續命,卻無法幫張無忌痊癒。因為,張三丰的《九陽真經》不夠全面。
  • 倚天小說中,張無忌用七傷拳能不能打傷空見神僧和張三丰?
    此外還能彌補七傷拳帶來的反噬,只有崆峒派祖師木靈子能達到張無忌的境界。如果張無忌以七傷拳打空見神僧,空見神僧恐怕招架不住。張三丰評價張無忌的內力已經達到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等人的境界,並沒有提到空見神僧。作為五大神功之一的金剛不壞體神功,防禦力非常高。從空見神僧挨謝遜一十三拳可以看出,金剛不壞體神功就是以真氣遍布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