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棉
「厭食,失眠,愛哭,討厭寶寶,常被冷落與否定,感覺無力反抗,又難以忍受,感覺自己被困在了籠子裡,逃不出去。」是產後54天時,小陶這樣對心理醫生描述自己的產後狀態,最終被診斷為重度抑鬱。
「如果有後悔藥吃,我會選擇讓媽媽或者月嫂來照顧月子,哪怕一個人坐月子,也不會選擇讓婆婆來照顧我。」是小陶隨後發的一條朋友圈,配圖是自己重度抑鬱的診斷書和一張撕碎的結婚證。
「別走極端,換個環境,慢慢就好了。」有朋友勸道。
「婆婆不是媽,一開始就錯了。」有朋友感同身受。
「最怕的是婆媳矛盾引發婚姻危機。」有朋友表示擔憂。
「我也是從生完孩子以後才知道的,只能自己心疼自己,別人都指望不上。」有朋友心疼小陶。
而小陶的統一回復是,她月子30天裡,婆婆常對她說的3句話裡包含的3種觀念,殺傷力比剖腹產都大。
01、 女人都生孩子,怎麼就你矯情!
雖然結婚7年了,小陶和婆婆的交集並不多,住在不同城市,只在過年過節時團聚,雖有矛盾,但只是短暫相處一兩天,均在可忍受的範圍內。
最近,小陶馬上就要生產了,本來和丈夫商量好了,僱傭月嫂照顧月子,可婆婆自告奮勇要來照顧小陶。
小陶自然不樂意,可婆婆說:「用外人哪有用自己人放心呢,網上那麼多虐待孩子的,你不怕,我還怕呢。」
婆婆這麼一說,丈夫也改了主意:「生孩子以後,花錢的地方多著呢,老人盼孫子盼了七八年,你就讓她進進心吧。」
最後,婆婆反正是住在了家裡,月嫂也請不成了,沒地方住啊。
可住院當天,小陶就和婆婆起了衝突。
原因是小陶預定的是私立婦產醫院,生一個孩子順產的花銷大約在萬元左右,剖腹產約3萬左右。
這是小陶和丈夫商定的,有支付能力的,最主要的是,私立醫院凡事都不用排隊,產婦和孩子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
可小陶的婆婆一聽價格,臉立刻拉了下來:「以前生孩子,農村接生婆把事兒就辦了,生個男孩,皆大歡喜,連接生錢都免了;生個女孩,也就幾塊錢而已。現在好了,都去醫院生,也就數千元的事,你們為什麼要花這一萬塊錢?」婆婆質問小陶的丈夫。
「媽,現在不一樣了,錢花在哪兒哪兒好,這環境好,值這個價,不預訂還搶不到呢。」小陶說。
「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有人能替你生孩子嗎?哪個女人不生孩子?怎麼就你花這麼多錢?」婆婆也毫不客氣。
見兩人起了衝突,丈夫也改了主意:「我媽都60多歲了,還來照顧你月子,不就是換個醫院嗎,我媽也是為咱們好。再說了,你一懷孕就辭了職,產後又不工作,我們經濟確實很緊張呀。」
於是,小陶做了讓步,去公立醫院生。
在例行檢查時,考慮到小陶是32歲生第一胎,年齡偏大,孩子個頭大,醫生推薦小陶使用無痛生產,可以大大減輕疼痛,費用在3000元左右。
小陶立刻就答應了,可婆婆一聽,又跳了起來,質問醫生:「3000元就可以一點都不疼嗎?」
醫生笑了笑,搖搖頭,讓家屬商量商量。
小陶向丈夫投去乞求的目光。她暈血又怕疼,這丈夫一直都是知道的。
當小陶看到丈夫點頭時,婆婆又不耐煩了:「哪個女人不生孩子?誰生孩子不疼?花3000元還是疼,圖啥?怎麼就你這麼矯情。」
「是藥三分毒,用藥怕是對孩子不好吧,還是自然順產吧。」丈夫再次改了主意。
結果,小陶提前破水,順產不成轉剖腹產,受了二茬罪不說,還多花了許多錢。
「我看她就是故意的,不花錢就是不甘心。」是小陶清醒後,閉著眼,聽到婆婆說的第一句話。
之後,醫生每次來給小陶按肚子,小陶疼得大聲喊叫,婆婆說:「別喊了,哪個女人生孩子像你這樣!」
第二天,醫生來給小陶取因手術中失血過多而填塞的紗布。
「整整15塊啊,和血肉長在一起的紗布,又要生生地撕扯下來,這種疼,我現在說起來,都渾身發抖。」小陶回憶道。
當小陶一邊拍打醫生的手,一邊大聲呼喊丈夫的名字時,她看到婆婆對丈夫搖了搖頭,使個眼色,將帘子拉上,把丈夫推到了門外。
「你這個樣子,要是在農村,會被人笑話死的,生個孩子,跟殺了你似的。」是婆婆在小陶的傷口上撒的鹽。
之後,婆婆又給小陶講了以前的女人自己給自己接生的例子,又給小陶找出了網上那些偷生孩子的人,如何輕鬆地把孩子生在廁所裡、馬路上,之後又繼續工作的事。
最後,婆婆得出結論是:是女人,就能忍受了生孩子的疼,小陶也太矯情了。
02、 你都當媽了,怎麼還那麼自私!
孩子出生第一天,婆婆給小陶煮了5個雞蛋,熬了一鍋八寶粥。
「媽,我吃不下5個雞蛋,這粥裡有蟲子,我喝不下,你用的紅棗和米,變質了還是沒淘乾淨?」小陶說。
「你不吃不喝,怎麼下奶,你都是當媽的人了,要為孩子著想。」婆婆把責任推給小陶。
孩子出生第二天,小陶嘴裡沒味,喝粥時吃了幾口鹹菜,被婆婆看到後大聲訓斥:「產婦不能吃鹽,對孩子不好,你不能只考慮你自己啊。」
孩子出生第三天,小陶的奶還是下不來,太少,只好找開乳師來給開奶。
小陶疼得一身冷汗,渾身哆嗦,幾次疼的喊停,兩個小時的服務,只擠了一個小時,就忍受不了了。
「女人不把疼受夠了,怎麼能當媽呢?你為孩子,也得忍忍啊!」婆婆不高興地說。
結果,小陶自己蹲在廁所,用牙咬著毛巾,忍著疼,終於擠出半瓶奶,遞給婆婆,婆婆又一臉嫌棄:「廁所多髒啊,你又出這麼多汗,這奶能喝嗎?你凡事要為孩子著想啊。」
小陶出院後,婆婆燉了一鍋豬蹄湯,不放一點鹽,讓小陶連著喝了三天,不喝就是狠心的媽媽,不下奶,故意餓著孩子。
孩子出生第20天時,孩子拉了,小陶讓丈夫給孩子收拾一下,因為自己要加餐,一則怕自己聞了屎味,吃不下飯;二則怕收拾好,飯就涼了。
可婆婆卻說:「當媽了,還嫌棄孩子,那你生他幹嘛?」
孩子的出生後第26天,夜裡哭鬧,小陶讓丈夫起床把孩子抱過來餵奶,丈夫讓小陶自己去,兩人爭吵起來,小陶指責丈夫的失職,哭訴自己的委屈。
婆婆過來,抱起孩子,一邊哄,一邊對著未滿月的孩子說:「你媽呀,都當媽了,還那麼自私,你哭成這樣,還只管自己吵架過嘴癮,只想著她自己。」
03、 帶孩子,是女人一個人的事。
更讓小桃不能接受的是,婆婆伺候月子的30天,一直在給他們夫妻共同洗腦:帶孩子,是女人一個人的事。
生產後出院時,小陶讓丈夫和婆婆先把物品搬上車,再來接她和孩子。
婆婆說:「一趟就可以解決的事,為什麼要跑兩趟,再說了,他一個大男人,哪裡會抱孩子!」讓小陶自己抱著孩子下樓。
回到家,小陶的奶還是不夠,就讓丈夫給孩子衝奶粉,誰知丈夫放先放了滾燙的水,再放奶粉,一下子成了麵疙瘩。
小陶就抱怨丈夫不用心,婆婆立刻站出來:「哪能怪誰,你的奶要是夠喝,還用花錢喝奶粉?他一個大男人,怎麼會衝奶粉?」
回家後前幾天,小陶由於傷口疼,不能下床幹活,出汗又多,就將內衣和丈夫的放在一起,讓丈夫洗。
可婆婆洗了兒子的內衣,卻把小陶的挑了出來。
小陶讓丈夫幫自己洗,婆婆又跳出來:「他跟著我長到二十六七歲,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哪裡會洗內衣!」
丈夫也說:「女人的內衣,我確實不會洗。」
產後28天,孩子發燒,小陶恐慌又著急,讓丈夫趕緊收拾孩子的換洗衣物,奶瓶水杯等,馬上去醫院。
可婆婆說:「他一個大男人,哪裡知道拿什麼!」
於是小陶就讓丈夫去抱哭鬧的孩子,婆婆又發話了:「他一個大男人,哪裡會抱孩子!」
直到小陶將自己身上掛滿了孩子的衣物、被褥、奶瓶、水杯,抱起孩子,站在門口時,丈夫還在沙發上看手機。
「是不是他一個大男人,連去叫車、去醫院也不會呀?」小陶怒火中燒質問婆婆。
「你神經病吧!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衝老人發什麼脾氣,不知感恩!你別忘了,孩子是你的,不是老人的。」丈夫訓斥小陶。
最終,這場爭吵的結局是:
婆婆痛哭:「我一輩子生養了三個孩子,也沒有用男人搭過一把手,你這才一個,就看不慣這個,指使那個,還是太矯情、太懶了,以後過日子,這怎麼行。」
丈夫氣急敗壞:「親媽只有一個,媳婦可以另娶,你自己看著辦!」
於是,賭氣的小陶自己抱著孩子,去了醫院。
這天晚上,丈夫就搬到書房去睡了,丈夫和婆婆還一起開啟了對小陶的冷戰模式,且母子二人還常常在小陶面前上演母慈子孝的親情戲。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小陶的抑鬱狀態不斷加重。
54天後,去醫院就診,被診為產後重度抑鬱。
小陶將診斷書發給丈夫,丈夫回覆說:「這是富貴病,你怎麼得了?主要是你心眼太小,想不開。」
這句話也成了壓垮小陶的最後一根稻草,她撕碎了結婚證,抱起孩子,回了娘家,準備離婚。
04、寫在最後。
不知道科學與否,應該與否,中國兒媳的月子,免不了要由婆婆來伺候,於是這關鍵的30天,也成了婆媳關係的試金石。
聰明、善良的婆婆知道,大家都是女人,自己受過的罪,不能再讓兒媳受,處處為兒媳著想,說話辦事以兒媳為主,為以後的婆媳關係奠定基礎。
蠢笨、強勢的婆婆卻想,大家都是女人,我受的罪,你也都要受一遍,時時用舊思想、老觀念、愚昧的想法來指點兒媳的生活,結果可想而知。
小陶的悲劇,值得每一位兒媳、兒子和婆婆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所作所為。
願以上文字,與我的讀者共勉。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留言、點讚、討論、轉發。
今日討論話題:
產後抑鬱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有人將其歸結為女性產育後體內激素的變化;有人認為是現在女性普遍不能吃苦、奉獻;有人將其歸咎為婆婆照顧不周;有人責難丈夫盡職不到位。
您認為呢?歡迎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