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中醫老前輩,通過微信給我發來一個連結。
他問:這是你寫的?
我說,是。
他道:「中醫科普,任重道遠,請堅持下去」。
我說,堅持二字,容易寫,但不容易做。
他卻說:既然功在千秋,就該砥礪前行。
看著前輩的鼓勵,我心頭一熱。
好了,閒話不多說了。我繼續給你講講中醫裡頭的事兒。
說什麼呢?說說胖大舌。
舌頭上的事兒,我說過好多了。齒痕舌、白膩舌、裂紋舌……我現在給你說胖大舌。
啥是胖大舌?就是伸出來,舌頭顯得很大,很厚,滿口都是,舌頭兩邊布滿齒痕。
胖大舌也分兩種。一個,是胖大的同時,舌色淡。另一個,是胖大的同時,舌色紅。
舌頭色淡而胖大,主陽虛痰溼。舌頭色紅而胖大,主痰熱或脾胃溼熱。
這些是最基本的診斷知識,希望你能掌握。
今天在這裡,我想跟你聊聊,第一種胖大舌的應對之道,即色淡而胖大。
記得我跟我老師在農村工作的時候,有一回,碰上一個老爺子。
這老爺子,當時73歲,農村人都說這個歲數是個「坎兒」。而他的身體,確實也不榮樂觀。當時的主要問題,就是兩條腿不知道為什麼,常常有一些浮腫,而且發涼,患者自覺總是踩在涼水裡。
當時,我老師帶著我一起去看。進門後,發現老爺子穿著棉襖,叉著袖子,委坐在炕裡牆角處。
刻診,見患者脈象沉遲而弱,舌質淡,而且舌體特別胖大,邊有齒痕。我當時都擔心,他會不會自己咬到舌頭。同時,患者平時怕冷,身體疲倦,尿不多,食慾也一般。
我老師當時就說,沒事兒,這就是腎陽不足,水排不出來了。他寫了一張配伍,但見——
牡丹皮、澤瀉、茯苓、山萸肉、山藥、熟地、、制附子各10克,肉桂3克。
所有這些藥材,加水1000毫升,煎煮到450毫升,一日三次,一次150毫升,飯後服用。其中,制附子要先煎。
結果,大概用藥三天之後吧,患者家屬反饋說,老爺子這幾天精神多了,腿不腫了,身體好像有力氣了似的。
我老師說,這很好,說明用藥有效。家人可以觀察他的小便和舌頭。如果小便正常,舌頭見瘦,周邊沒明顯齒痕了,四肢轉溫,下肢水腫消失,就可以停藥。
後來,等我和我老師回城那天,這老爺子還來送我們。當時我們看,確實比從前強太多了。
現在,我說說這裡的道理。
其實,這個人的問題,屬於典型的腎陽不足,水溼上泛於舌所致。
什麼意思啊?你看,他脈象沉遲而弱,舌質淡,渾身乏力,怕冷,精神倦怠,腿涼,這個很顯然,是腎陽不足啊。腎陽不足,溫煦失常,所以腿涼、怕冷。陽氣者,精則養神,所以,他就會倦怠嗜睡。陽虛鼓動乏力,所以脈象細弱。氣血不豐,所以舌質淡。
腎,在中醫裡頭講,是一個主水液代謝的臟器。沒有了腎陽的蒸騰溫煦,水液代謝就沒有動力。水排不出去,所以他小便少,下肢浮腫。水溼之氣上泛於舌,於是舌頭就被憋大了。我這麼說,你懂了吧?
因此,這個胖大舌,你記住,所提示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腎陽虛弱,水溼不化。這個時候,你就得去溫腎陽。腎陽充足,身體代謝水溼的能力就增強,浮腫、胖大舌,以及疲倦、畏寒、怕冷、腰膝酸軟疼痛等問題,都會得到改善。
具體怎麼做呢?我建議大家認真領會、學習上文中提到的方子。我再說一遍:牡丹皮、澤瀉、茯苓、山萸肉、山藥、熟地、、制附子各10克,肉桂3克。
這個配伍,其實就是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頭記載的腎氣丸的配伍。業界又叫它金匱腎氣丸,崔氏八味丸等等。其中,山萸肉、山藥、熟地滋補腎精,制附子和肉桂(原方用桂枝)來溫補陽氣。澤瀉、茯苓、丹皮用來洩濁氣。要想補充好東西,先要把壞東西掏出來。所以,得用洩濁之品,掏體內的髒東西。
這就是最基本,最淺顯的方義理解了。用這個方,最基本的辨證要點,就是脈沉無力,舌質淡胖,腰膝酸軟,下肢發涼或浮腫,小便或短少,或尿頻。
我把這個東西寫出來,供大家借鑑、參考。尤其是感覺自己的舌頭又胖又大,色淡嫩,邊有齒痕的,更要仔細琢磨琢磨了。
還記得前些年,我和某醫院治未病中心的老前輩聊天。他告訴我,中醫看,現代人的亞健康問題,最主要的還是陽虛。我當時還不理解。但是後來我發現,此話不虛。人到一定年齡,陽氣虧虛者,確實多見。尤其是老年人,更多見。我這篇文字,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腎陽虧虛這個症候,會帶給人什麼影響,有什麼辦法可以應對。你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用科學眼光來看待問題了。文中配伍,非專業人士要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制附子略有毒性,入藥一般都必須先煎,去除毒性,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