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第一人任宇清上喜馬開播客:讓世界看到中國有很棒的爵士樂

2021-01-16 中國日報網

晚上十點以後,城市放緩了步伐,空氣逐漸散發出平穩的氣息。這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時間,忙碌一天之後,心終於安靜了下來,聽一曲爵士,時間只屬於你自己。窩在沙發裡,或者在地鐵上帶著耳機,通過音樂審視自己,自由、平靜而溫暖。讓自己慢下來,回到真實的狀態。

這也是喜馬主播任宇清(帳號「 士大叔老任」)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在自己的播客節目中,和一幫朋友分享一些好聽的音樂,一起聊聊天,真誠、自在、窩心。

任宇清在國內爵士音樂圈無人不知,人稱「老任」,貝斯演奏家,國內頂尖爵士品牌JZ Music創始人兼總裁。他在2004年開辦爵士酒吧JZ Club,2005年創辦爵士上海音樂節,2006年創建爵士音樂學校JZ School,每個品牌都已成為相應領域的代表。更別說他早在90年代,就與「魔巖三傑」、崔健等人同臺。十多年的爵士推廣之路,讓任宇清蜚聲爵士音樂圈,但任宇清說,自己就是貝斯手和爵士音樂推廣人。忠於自我,簡單純粹,自由真誠,這也是爵士樂的精髓。

2017年任宇清入駐喜馬拉雅,以主播身份分享爵士音樂。到今年,任宇清的爵士復興路已走過十六個年頭。

喜馬播客:任宇清

「爵士樂是靜下來思考的力量」

任宇清形容做播客節目後的自己「很乖」。減少了不必要的應酬,每天下班,騎著自行車回家,不吃晚飯,有時給自己倒一杯酒,慢慢挑歌,心也不知不覺中靜了下來。

白天,任宇清是CEO是甲方乙方是別人眼裡的某某。在公司要開會,見很多人。而晚上回到家,打開喜馬拉雅做直播,他逐漸沉靜下來,思考真正需要做什麼,哪些是真正的方向,哪裡還要加油。

「有的東西看似沒用意義,但是一定要去做,因為堅持就是意義。」任宇清說。作為喜馬主播,任宇清會在每周一到周五,晚上10點到凌晨1點甚至更晚,持續更新。

「廣播是更加溫暖、自在、簡單的表達方式」,在任宇清看來,音樂商業化已經不可逆,但音樂本身是純粹、自由的。「人需要有一些純粹、乾淨的點東西。」他說。

任宇清說,廣播也是讓他最放鬆的傳播方式,不需要化妝,聊開心了就給自己倒一杯酒,大家情緒很好的時候就多放幾首歌,嘉賓累了隨時可以掛斷。

「聽點有意思的東西,說點兒真實的話。如果搞音樂只是為了名利,那說明你是自私的,所以你的音樂裡面也能聽出自私的聲音。」任宇清說,真正把得失投向那些身外之物,去找自己生活真正的意義,這就是爵士樂帶給他的。從某種程度來說,選擇爵士樂,就是放棄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早在1993年,任宇清就曾組建石頭樂隊,開始樂手生涯。後來更是在「魔巖三傑」何勇、張楚、竇唯以及崔健、劉元、樸樹等眾多歌手的搖滾或爵士樂隊中擔任貝司手。那時的他,已深刻感受過演出中觀眾的澎湃熱情。一開始,任宇清覺得挺熱鬧,慢慢他發現,這種熱鬧可能跟自己是誰沒什麼關係,「那時候,不管誰,往上一站都一樣火。」

演出中的任宇清(右)

這種冷靜的思考讓他在最熱鬧的時候選擇退出舞臺,去新加坡留學深造。談起這種轉變,任宇清說,有老一輩教育觀念的影響,也有爵士樂潛移默化的影響。

回國後,任宇清開始真正進入爵士,那時他在上海希爾頓酒店找到第一份工作:在酒店大堂彈琴。當時,音樂人趙傳一行住在希爾頓,發現在那彈琴的任宇清,震驚的對他說「你彈演唱會的,怎麼跑大堂彈貝斯來了?」

任宇清覺得挺好,在酒店大堂裡,他彈的就是他真正喜歡的爵士樂,生活也平靜。「爵士樂是一種靜下來思考的力量,在平靜中找到自己。」他說。

喜馬播客:任宇清

「爵士都能懂的,聽就好了」

每天,任宇清花3、4個小時挑選風格各異的音樂與大家分享,有傳統的、現代的,有激情的、安靜的,有民族的……像一個音樂萬花筒。

有人說他的播客節目是 「中國最好的爵士音樂平臺」,任宇清不在乎標籤,他在節目介紹裡寫到:「爵士都能懂的,聽就好了。」他認為,音樂沒有所謂的「懂不懂」,只有「聽不聽」,是否聽到適合自己的而已。比如想談戀愛的時候找不到愛的人,只不過沒有碰到,或者機緣未到。

「我這裡就是一個大型音樂婚介平臺。」任宇清說,音樂是陪伴人一生的東西,他希望在節目裡,讓每個人和他喜歡的音樂相遇、結緣。

演出中的任宇清

音樂很奇妙,聽得多了,它會自然傳達出一種特別的信號,改變你的審美。追求你生命中更有趣味的人和事。

很早以前,任宇清提出「爵士生活化、生活爵士化」的理念。爵士生活化,他認為音樂家不要把音樂弄複雜,好的音樂是為了傳播。生活爵士化,「對普通的大眾來說,在生活中找到像爵士一樣的味道,一種審美方式,一種生活態度。」任宇清說,生活本來就是一件波瀾不驚的事情。成為喜馬主播,通過喜馬拉雅平臺分享和推廣爵士樂,也是這一理念的體現。 在一次採訪中,任宇清說「我的夢想就是推廣爵士樂」。

「通過音樂找到自己,通過喜歡爵士音樂讓自己的世界觀和審美自由和真誠。」任宇清說,這是他期待的中國爵士力量。

「我們需要你」

在音樂行業做了35年,頭一次收到禮物,來喜馬拉雅的用戶,是他播客節目的聽眾。任宇清覺得挺感動,打開包裝,裡面是護肝片和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幾句話,大概的意思是:「我們需要你。」

任宇清說直播的時光讓他感到幸福,有時只有自己一人給聽眾分享音樂,有時邀請業內好友,一起對談聊天。有時候興致來了,自己倒上小酒在那兒喝,或者聊得開心,朋友們說「再放幾首歌吧」。

孩子們是心疼「大叔」的。

任宇清說,一個好的現象是,聽節目的年輕的人越來越多:80%是年輕人,其中 40% 是95後。

「他們確實可以叫我大叔。」任宇清笑著說,「爵士大叔」這個名字是朋友宋柯取的,「他說你挺會白呼(閒聊)。」有聽眾留言說,「大叔聊天像講相聲」。

而更多的是,直播間是一個溫暖的地方。

演出中的任宇清

「我就希望在全國,甚至在世界各地,所有喜歡音樂的人在夜晚,當你不想出門,當你沒有地方可以去,當你難過沒有人傾訴,當你想聽一首好歌但是找不到,那就來直播間吧。」任宇清說,被大家信任和喜歡,是他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

從開爵士酒吧開始,任宇清推廣爵士樂已十六年多,儘管音樂的傳播越來越便捷,但任宇清說爵士仍屬於小眾音樂。「中國有13億多人,喜歡爵士的大概2000萬到3000萬人。但這對於爵士來說,在全球算是很大的市場。」任宇清說,放眼世界,也許中國是爵士樂重新復興起來的地方。

正如他的JZ Music的slogan「中國爵士力量」,任宇清和團隊以及所有愛爵士的朋友們想做的,是讓世界看到中國有很棒的爵士,而選擇在喜馬開播客,做直播,也是希望世界能聽到中國爵士的聲音。

主播問答

問:如何理解爵士樂的即興?

任宇清: 即興是爵士重要的生命力,無論是錄歌還是現場演出,它真實地反映了當下。爵士的即興是建立在一定的框架之上,它規定的是旋律、和聲,第一遍第二遍旋律過後,開始構建和聲,根據和聲構建在裡面變化。就像話劇,臺詞是寫好的,但演出的情緒是現場發揮的。

問:為什麼喜歡爵士音樂?

任宇清: 因為它豐富、寬廣、包容、自由,變化最多。爵士可以和各種音樂形式去合作,但是反過來,搖滾玩爵士,電子音樂玩爵士,那就有點奇怪了。爵士是所有現代西方流行音樂的根源,目前它除了有自己單獨的一枝,還散在了所有音樂形式裡。爵士不僅僅只是爵士,Blues、Funk、soul、latino、hihhop、Rock、classic、reggae、Flok都有它的影子。

問:如何看待音頻內容傳播形式?

任宇清: 音頻更溫情,更平易近人,還有想像的空間。網際網路時代下的音頻,突破了時間和空間。

問:對於節目,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任宇清: 節目會一直做下去。爵士樂是越老越有味,音樂是藝術是文化,是思想的表達,社會經驗讓人成熟,這樣才有好的東西去傳達。

問:平時聽喜馬拉雅的其他節目嗎?

任宇清: 我有時候會聽一些歷史類的,有時候聽郭德綱相聲,聽個樂兒。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相關焦點

  • 國內爵士音樂品牌第一人任宇清上喜馬開播客:讓世界看到中國有很棒...
    喜馬播客:任宇清   「爵士樂是靜下來思考的力量」   任宇清形容做播客節目後的自己   有人說他的播客節目是 「中國最好的爵士音樂平臺」,任宇清不在乎標籤,他在節目介紹裡寫到:「爵士都能懂的,聽就好了。」他認為,音樂沒有所謂的「懂不懂」,只有「聽不聽」,是否聽到適合自己的而已。比如想談戀愛的時候找不到愛的人,只不過沒有碰到,或者機緣未到。   「我這裡就是一個大型音樂婚介平臺。」
  • 國內爵士音樂品牌第一人任宇清,上喜馬拉雅做播客講爵士樂
    窩在沙發裡,或者在地鐵上帶著耳機,通過音樂審視自己,自由、平靜而溫暖。讓自己慢下來,回到真實的狀態。這也是喜馬主播任宇清(帳號「爵士大叔老任」)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在自己的播客節目中,和一幫朋友分享一些好聽的音樂,一起聊聊天,真誠、自在、窩心。任宇清在國內爵士音樂圈無人不知,人稱「老任」,貝斯演奏家,國內頂級爵士品牌JZ Music創始人兼總裁。
  • 疫情之後,線上音樂消費何去何從?
    在BME·2020中國音樂財經年會上,我們邀請了摩登天空副總裁沈玥、大麥副總裁尹亮以及JZmusic創始人任宇清來到音樂消費論壇:《雲端音樂消費與生活方式》,與大家就此議題進行了分享。面對線下演出行業被叫停的窘境,摩登天空或許是最早作出應對的公司之一。2月4日至8日,疫情爆發不過兩周時間,摩登天空便聯合70餘組音樂人,在B站發起了線上直播活動「宅草莓不是音樂節」。
  • 播客周報 | 聲動活潑推出創投節目,天貓品牌播客引爭論
    此前,聲動活潑推出的「矽谷早知道」和「到海外去」都關注的是海外商業話題,而「泡騰VC」則是一檔專注於中國本土商業故事的節目。同時他也表示,作為「大廠」,天貓播客首發就可以做到這樣的水準,對新手而言已經超出預期,大家不應給予過多苛責。此外,根據新世相聯合創始人與天貓在即刻上的帳號互動,今年雙十一前後播客界或將有大動作。
  • 中國爵士第一人:彈爵士,談爵士
    作為搖滾第一人的崔健在中國家喻戶曉,他身邊的幾十年的搭檔劉元卻未必人人皆知,但劉元確實是現代中國爵士第一人。改革開放初期,爵士樂可沒有那麼多的接收途徑,甚至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爵士,就算有,也只是停留在二三十年代燈紅酒綠臆想中的夜上海。所以,在當時也就只有從外國友人的演出中,才能聽到正宗的爵士樂。
  • 12個全球最棒的教育技術播客
    之前,自留地君曾推介過不少有意思的博客,其中包括一些教育技術學全球有影響力的博客。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全球最棒的12個教育技術播客(Top 12 EduTech Podcast)。12. EduTech GuysEduTechGuys 是這幾年在國際教育技術舞臺上非常活躍的一對老帥鍋,他們分別是David Henderson 和 Jeff Madlock。
  • 2020年,播客們盈利了嗎?
    聊起最初是如何知道播客,小吳說去年冬天某次刷微博看到關注的博主推薦了《忽左忽右》某一期講蘇聯文學的節目,因為自己是文學愛好者就在網易雲音樂上搜索到了這個欄目。之後因為愛上了這種不用眼睛和手就能吸收的形式,開始了解到更多的播客欄目。但是因為自己使用的是安卓手機,沒有辦法使用蘋果自帶的 Podcast 應用,讓她覺得搜索和收聽播客始終不方便。
  • 中文播客的進化之路 |YiMagazine
    打開維基百科的「Podcast」頁面,你可以看到這張照片——一臺播放著美國知名播客節目《Serial》的iPhone。這兩個元素準確定義了如今的播客行業:蘋果建立了播客最重要的播放平臺Podcasts,iPhone讓它變得流行;《Serial》則證明了播客可以是一件高質量、有商業價值的大眾文化產品。
  • 爵士樂「洋」教師在成都:將嘗試融合中國音樂與爵士樂
    【解說】作為一種舶來文化,爵士樂曾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左右在上海落地開花,但又在短暫的閃耀後沉寂幾十年。如今,在北京、上海,爵士樂的發展已經逐步成熟。在以「煙火氣」聞名的成都,舒緩放鬆的爵士樂也逐漸在街頭巷尾出現,吸引了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爵士樂手,來自美國的宋雨翔就是其中一位。【解說】說起自己和成都的故事,宋雨翔坦言,重慶才是他來到中國的第一站。
  • 一檔播客節目的小眾運動硬核科普之路
    一群寫手聚在一起,為什麼會選擇播客?「Fishbone」在接受採訪時給出了答案:「首先播客這種形式的節目現在是很受歡迎的,數量一直在增長;其次我們也有過調查,和棒橄冰相關的播客也有人做過,但是基本一兩期就停了,這個市場還是存在很大空白。」 2020年,快手、即刻先後推出播客應用「皮艇」和「小宇宙」,荔枝播客也在2021年1月正式上線。
  • Podcasting 是一柄錘子,握著它也許能讓你看到更多釘子 | 利器x播客訪談
    你是因為什麼原因開始製作播客的?槍槍:我本身並不是一個表達欲很旺盛的人,一開始是被任寧拉來 co-host 的,所以早期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划水經歷(呃現在偶也有之)。不過後來越做越覺著有趣,而且對我來說,播客是比文字更友好、門檻更低的輸出方式,也有更多搗騰的空間——比如最近嘗試的第 101 期的雙線論述和第 104 期的主播評述。
  • 美國爵士樂大使中國行:孩子們的提問令人驚嘆
    書包嘴,是美國爵士樂大使劉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外號,因為他的厚嘴唇和張開的書包嘴神似。這本書不僅詳盡地記錄了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美國政府首次推出爵士樂外交的歷史,更一一羅列了所有關於爵士外交珍貴史料的保存地。  1955年,22歲的昆西·瓊斯成為美國政府資助的第一任「爵士音樂大使」,他組建的爵士樂團造訪了南歐、中東、南亞等地。
  • 2020年,播客們盈利了嗎?-虎嗅網
    聊起最初是如何知道播客,小吳說去年冬天某次刷微博看到關注的博主推薦了《忽左忽右》某一期講蘇聯文學的節目,因為自己是文學愛好者就在網易雲音樂上搜索到了這個欄目。之後因為愛上了這種不用眼睛和手就能吸收的形式,開始了解到更多的播客欄目。
  • 體育播客的商業化大調查
    The Ringer 是Spotify這家流媒體巨頭短短一年之內收購的第四家播客網絡,另外三家分別是Gimlet Media、Anchor FM和Parcast。Spotify在播客領域的攻城略地並沒有停下腳步,其後又將在英語世界中領先的喬-羅根播客收入麾下。同樣是在今年,MKM則被賣給了體育媒體新貴The Athletic。
  • 摩登天空二樓,藏著中國最早的播客電臺
    2004年,第一期節目上線,簡單的音樂推薦節目,用臺式機的麥克風錄音,找一個學錄音的朋友做了一個模板程序,錄音之後把聲音放在第三軌,音樂放在第四軌,然後再加幾個效果器,一起節目就完成了。保存成MP3的格式,上傳伺服器,往bbs上一貼網址連結,想聽的人可以自己下載。
  • 誰在引爆播客戰爭?
    對於中文世界的聽眾來說,喬·羅根的名字大概相當陌生,畢竟外語類音頻內容很難像視頻那般得到完整的翻譯支持。但稍微關注科技新聞的人,大概都會知道2018年特斯拉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曾邊抽大麻邊進行了一次訪談,他當時上的便是羅根的節目,而最近馬斯克要賣掉自己所有房產的驚人之舉同樣是The Joe Rogan Experience這檔節目中說出來。
  • 教育機構入局「播客」正當時?
    如果按美國的播客來看,播客只提供內容,純節目而不提供售後服務,這是我們看到中美在線播客最大的區別。而從盈利模式上來看,播客的路徑完全是媒體式的玩法,只會有內容付費和廣告付費兩種盈利途徑。但中文網際網路的世界,顯然不甘於只在前端收費,後端的社群等流量池玩法才是收費的主要目的地。
  • 中文播客世界的打賞機制觀察
    雖然整個美國播客市場廣告規模在2020年也僅有十億美元左右(視頻廣告規模在萬億級別),但播客內容製作、託管平臺、廣告營銷公司已然形成專業化的多元生態。相較於美國,播客行業在中國仍然稚嫩。即使多少商業文章使用「爆發」、「井噴」、「風口」,真正做播客的人會知道,中國的播客商業化仍然處於早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