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草就,自然感慨萬千,一長串感謝的名字呼之欲出,湧上腦海。
本書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稿,有賴於我的研究團隊和合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提供的大力協助。博士生陳安繁和已經畢業工作的林成龍在資料和文獻的整理方面提供了諸多協助。過去幾個月,我與這兩位學生有過許多次的討論,從文獻的收集到文獻整理的方式方法和具體要求,都經過了反覆磨合和協商。最後正是依賴於我自己和兩位學生提供的不同主題板塊的文獻梳理材料,來進行有關章節中不同專題的撰寫,才使得寫作的進程大大加快。陳安繁同學閱讀涉獵甚廣,本書第一章中涉及的有關科學社會學方面的一些重要著作,不少是此前安繁推薦給我閱讀的,對本書有關主題的寫作準備極有幫助。此外,安繁也是我統稿階段幫我進行技術性加工——包括文稿通讀和參考文獻格式、圖表格式的統一加工等工作的主要助手。沒有陳安繁和林成龍這兩位同學的大力協助,本書的成稿過程至少會大大推遲。我首先要向這兩位學生致以誠摯的謝意。教學相長,此言不虛。
感謝我已經畢業的博士生、現在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擔任教職的遊淳惠博士。淳惠在自己繁重的教研工作之餘,仍接受我的「工作指派」,根據我的要求及時完成有關的數據分析工作並提供初步的分析報告;淳惠還對由幾位碩士生初步整理的爭議性科技知識題進行了統一整理。
感謝我的四位碩士在讀學生幫我進行文獻和資料收集及整理。張滋宜同學幫我進行了美國轉基因監管政策方面的資料收集和整理;楊虹豔同學則負責歐盟在轉基因生物技術方面的監管做法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此外,張滋宜同學還幫我翻譯了第三章所引用的「好萊塢科學顧問」視頻中的旁白解說文字。楊虹豔則還負責準備有關核能方面的知識題,並接受了對塞拉利尼事件(見第四章)的案例整理工作。碩士生黃聖淳和李子玄一起負責幫我進行了轉基因生物科技議題的全網輿情分析,並對不同媒體平臺上轉基因話題的呈現進行了對比,她們的工作體現在本書第五章的有關部分中。此外,李子玄和黃聖淳還分別負責納米技術和化工類科技[3]的知識題的準備工作。在此也向她們出色的工作表示感謝。
博士生史林同學則負責在我準備第一章第一節第三小節「科學傳播的科學」時,協助補充了前後三次「科學傳播的科學」Sackler研討會的情況,以及歷次公眾科技傳播會議(PCST conference)的情況;碩士生阮一沁同學則提供了《紐約時報》對生物科技的報導情況的數據,這部分內容見第五章第三節第一小節。史林和一沁也幫助我對文稿的參考文獻格式進行了重新統一標註工作。
作為我們研究團隊創辦的科學傳播微信公眾號「科學傳播人」的負責人和主編,我在本書中也引用了我們公號在近一年的運營中所整理梳理的一些成果,包括當時我的合作博士後方偉博士對國內外科學傳播模式的總結(見第一章第一節第二小節內容)。在此,也向運營「科學傳播人」公眾號的同學們,特別是江蘇佳、李晨暉、施文荻、王彩臻以及曾經作為訪學學者在此交流學習的來自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博士生錢悅,表示感謝。
以上各位學生所參與的工作,在本書的相應章節的相關部分都有標註說明,以示尊重和謝意。至於全書的寫作,則由本人負全責,其中存在的各種可能差錯,也由本人負責。
我也要藉此機會,專門感謝我曾經的合作博士後、現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擔任教職的楚亞傑博士過去幾年對我研究工作的支持和幫助。作為合作博士後,亞傑參與了我多個研究項目的申報和研究工作。本書第八章「科學素養、媒介使用、社會網絡:理解公眾對科學家的社會信任」,即來自我們曾經合作發表過的一篇論文。第六章第二節關於信任差序格局那部分內容,也參考了此前我們合作發表的一篇論文的內容。
此外,我要專門感謝資深科學傳播研究者和實踐者、康奈爾大學博士生賈鶴鵬先生。鶴鵬是我多年的朋友。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鶴鵬不僅慷慨提供了他所搜集的豐富的文獻資料,還親自到我們學院來進行專題講座,指導我們的研究。本書中就引用研究內容和精彩觀點而言,鶴鵬和他的合作者的研究成果無疑是最多出現在書稿中不同章節的。
再次感謝許加彪老師。在我聯繫許老師表示希望在我即將成稿的書中引用他翻譯的《英國皇家學會和關於氣候變化的論戰》一文時,許老師欣然應允,並幫我聯繫了原書出版社編輯,取得了出版社責任編輯的同意和授權。再次向許老師和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表示感謝。許老師在得知我要將該篇內容作為附錄引用後,不僅把該文的英文原稿寄給我參考,而且撥冗在短時間內對譯文進行了重新校譯。許老師的譯文文辭優雅,通暢準確。該文為本書增色不少。許老師的慷慨支持和對學術工作的認真負責讓我十分感動和由衷欽佩。
特別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資深編輯紀海虹女士。自從我從香港讀博回來,便參與清華大學出版社組織出版的海外傳播學理論與方法經典教材的選編出版工作,我組織翻譯或寫序推薦了多本傳播學研究方法類經典教材,與紀海虹女士有非常愉快的合作經歷。記得我上一次與紀海虹的合作,還是2005年我們翻譯出版《大眾媒介研究導論》一書之時。時光荏苒,一晃已經12年整,令人唏噓。去年我在學院行政崗位上卸任後,加快了此前已經開始進行的一本翻譯書、一本編著和這本專著的出版準備工作,其中每一步都得到她專業而溫暖的指導和支持。從與紀海虹女士的交往和合作中,我深深體會到本書第六章主題「信任」作為一種社會資本對於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最後也要感謝我的同事和家人。從我1986年從浙江諸暨農村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開始,迄今在這個美麗的園子裡學習工作生活已逾30年,除了中間讀博和出國訪學大約四年多時間,我的青春時光大部分都在清華園裡度過,學校和學院在我是溫暖的家的延伸。本書的寫作,也受到學院諸位同事的關心和督促,十分感謝。學院領導在我卸任以來這段時間,也儘量不給我安排各種接待和會議工作,讓我有一個持續穩定的寧靜心境來從事書稿寫作,考慮得十分周到貼心,深表謝意。感謝我的家人。親情永遠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財富。
由於時間和水平所限,本書中各方面的差錯一定在所難免,希望讀者不吝指正。
金兼斌
2017年清明節於清華園
[1] 龐家駒主編. 科技書籍編輯學教程. 國家教委「八五」規劃教程,新聞出版署專業系列教材重點項目.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2] 曾國屏、牛桂芹、鄧華、古荒、劉兵、李紅林、金兼斌、高秋芳. 科學傳播普及問題研究. 清華科技與社會叢書.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3] 化工知識部分因為其所涉及的範圍比較泛,最後未納入第七章的知識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