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歷年的電視屏幕上,清宮劇基本佔據電視播放比例大半江山,鮮有其他朝代的題材出現在觀眾眼前,更別說考究的動作和服裝配比。在2013年之際,一部描寫西湖三傑嶽武穆的電視劇橫空出現在全國觀眾的眼前。該電視劇以不輸於電影的打鬥,演員投入煽情的演繹,使得那個在西湖邊上安靜了數千年的嶽飛再次被全國人民所提及,除了嶽飛奮勇殺敵的血性之外,搭配自己感情生活,使得觀眾在戰場的刀劍無情之外找到了一絲款款溫情,結尾以武穆慘死而收場。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嶽飛死的真的全都是趙構和秦檜一手造成嗎?其實,嶽飛自己也犯了幾個致命失誤,為其英勇又慘澹的一生埋下了伏筆。
不懂皇帝的心思
寫出名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的嶽武穆,在軍事能力和個人私德上,真的沒有一絲黑點。作為靠著戰功一步步上位的嶽飛,在宋金交兵的混亂局面中,先是用自己的能力博得了一個武翼郎的位置,這是嶽飛政治生涯的起點,之後,他收復失地,對付洞庭湖的水匪一步步的升任到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他的手下從歷年羸弱的士兵一步步成長,靠著戰火的洗禮,打造成了那隻讓金人聞風喪膽的嶽家軍。嶽飛在帶兵之外,他的個人私德在當時的亂世也相當了不起的存在,他把他的道德觀傾注給了手下的士兵,嶽家軍可以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嶽飛的軍事能力,可以根據時局的變化,做到靈活運用,特別是面對此前一次都沒看見過的鐵浮屠,拐子馬,嶽飛就創造性地用鐮鉤槍和斧子讓金軍聞風喪膽。者無不體現了嶽飛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其突出的軍事才華。
在自己出色用兵的保障下,嶽飛一度推進到了黃河邊上的朱仙鎮,並對手下的士兵,周圍的百姓喊出直搗黃龍的口號。不過正當宋軍可以靠著這股士氣打進黃龍府,迎回被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的時候,趙構卻用金牌摧毀了宋軍徹底收復中原的夢想,並且把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被召回剝奪兵權的嶽飛很快用一個樞密使的閒職養老,不久之後趙構的代理人秦檜就用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嶽武穆。過程耳熟能詳,便不再贅述。對於秦檜,後世元朝名臣脫脫評價:「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立久任之說,士淹滯失職,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與擢用。自其獨相,至死之日,易執政二十八人,皆世無一譽。」
總攬全局,趙構和秦檜的確扮演了劊子手的角色,但是筆者覺得,在政治鬥爭和揣度帝王心思這方面,嶽飛真的就是一個愣頭青。被嶽飛打的跪地求饒的金軍,在幾個大將商量退兵以躲避嶽飛強悍的兵鋒的時候,手下的參謀就一眼看出,風頭大盛的嶽飛即將性命不保。當幾個金軍的大將聽得目瞪口呆的時候,這位在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文人就指出,在歷史上,特別是趙構這種顛沛流離後才上位的皇帝,對於將領的信任可以說是極低,嶽飛是不可能有成功的機會的,果不其然,那位在當時讓周圍人都覺得大言不慚的文人,歷史的劇本真的如他所言。
武穆的幾個致命錯誤
嶽飛作為軍事將領,在政治鬥爭上面,真的顯得非常稚嫩,這點筆者覺得他甚至有點像那個在崇禎面前打退後金,還滿心覺得可以得到崇禎嘉獎,結果卻讓眾人都出乎意料蹲大牢被問斬的袁崇煥袁督師。這兩人的政治嗅覺真的一個比一個差。嶽飛和金軍開戰的一個很重要的口號就是迎接救回被金軍俘虜,在北方冰天雪地坐井觀天的二聖。在政治導向上面,筆者覺得嶽飛做的是不錯的,這個口號能激發凝聚渙散的人心,激發大眾們的愛國情緒。
但是,嶽飛的錯誤就是太把這句口號當回事了,他只考慮到迎接會那兩個皇帝,難道他沒有想過,二聖被他救回來,那麼趙構的皇位怎麼辦,趙構去哪呢?雖然宋欽宗在渴望回來的時候,他對歸朝的宋高宗母親韋太妃可憐兮兮地表示,如果能回到江南,願意就在道觀裡面做個道士以終天年。但是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權力是一個會讓人上癮的東西,後世的明英宗和明代宗兩兄弟都能發生奪門之變,你怎麼知道宋欽宗回去之後心態會不會發生變化,難道皇位還真有輪流坐莊的事情?
作為宋高宗,自然不希望有這麼個燙手山芋來到自己的身邊,但是嶽飛絲毫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他依舊不斷地給宋高宗上書希望來支持他的北伐,皇帝的臉色自然不會太好。原本就不怎麼討皇帝喜歡了,嶽武穆應該夾緊尾巴做人,但是很快他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正是這個錯誤,筆者覺得才使得皇帝和嶽飛兩個人決裂。作為武將,任何一朝的皇帝都最反感結交朝中大臣和幹涉儲君的即位問題。特別是趙構這麼一個無後代的皇帝,嶽飛居然在皇帝的耳邊多次說到應該立哪個藩王做皇帝。
這時候趙構還在皇位上呢,先不管他還有沒有順利生下接班人的機會,你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天天和皇帝說立這個立那個,哪個人不會覺得你是不是和你嘴巴裡的親王有勾結準備不法的事情,直接會導致趙構覺得自己的皇位不穩,是不是分分鐘上演他祖宗一般的黃袍加身,你嶽飛是出於公心,但是天下還是姓趙的說了算,在趙構已經成為南宋的正統之後,無論這個位置是誰做上去,他首先肯定考慮的是自己這個位置在當下的亂世能不能坐穩的問題。嶽飛的一切不合時宜的表現,筆者覺得都加重了趙構對嶽飛的怨恨,後面的風波亭只是一個最終結果的宣洩口,隱患早就埋下了。當然趙構在歷史上評價也不高「李綱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澤之忠,非不知人也;韓世忠、嶽飛之功,非不知賞也。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
宋朝的政治格局
隨著電視劇中扮演秦檜的羅嘉良送嶽飛上路,無論嶽飛和趙構之間的種種,究其根本,還是宋朝那一套以文制武的立國根本,以嶽飛為首的中興四將,在趙構的眼中,只要他們可以做到保衛邊境,做到宋金兩國之間的國際關係平衡就行了,他無法允許這些武將靠著自己的戰功來獲得進一步上位參與控制朝中局勢的發生。
而作為宋高宗在朝廷話語權的代理人,筆者覺得,秦檜是一個很好的分界線。嶽飛對於趙構自認為的無論公事還是私事,明顯參與的熱衷度更高。趙構他是一個從出使金營,到後面各種顛沛的人,他對權欲的控制度和對其他人的信任感,再結合他的人生經歷,明顯會產生嚴重的對其他人的不信任感。相比同事的韓世忠,他就沒有這麼多的話,被剝奪兵權以後隱居西湖邊,也就是在嶽飛被秦檜陷害的時候義憤填膺的說了句,嶽飛是不是真的該殺?但是凡事都講究因果。
從嶽飛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朝代、一種制度下,政治鬥爭的悲劇,千年之後再讀歷史仍讓會讓人嘆惋不已。真可謂: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參考文獻: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宋·嶽珂《鄂國金佗稡編》龔延明.《嶽飛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