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嶽飛:鵬舉天下

2021-02-11 浮春秋一大白

帝王將相系列

馬革裹屍(三)

           

精忠嶽飛:鵬舉天下

             

作者: 公子無翳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曲《滿江紅》,一顆忠肝膽,一腔驅虜血。

 他,二十年馬革裹屍,守土開疆,窮盡生死。

 他,浩氣長存,丹心映照脊背椎梁上深深刺下的「盡忠報國」,血濃於血。

 他,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是嶽武穆,是嶽飛。

圖|電視劇《精忠嶽飛》

 談及嶽飛,總是難忘「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的嶽家軍;總是扼腕「風波亭」下的「莫須有」;總是深恨那幾個不配提及的名姓。

 嶽飛的死,歸結起來十一個字:忠國忠天下不獨忠於趙家。

 家,國,天下,是無論歲月如何輪轉,光陰如何消長,始終永恆存在於中國歷史輪迴中的淵遠主題;《禮記·大學》中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影響了春秋以來千百代讀書人,也濡染了嶽飛。

 顧炎武在《日知錄·正始》中有云:「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什麼意思?

 封建王朝的興衰更替,從秦漢隋唐到宋明,變的是國號皇姓,不變的是天下億兆黎民依舊同源同種(漢)。元清兩代是特例,是多民族(漢滿蒙回藏)廣泛融合併存的嘗試。元失敗了,北返蒙古。「反清復明」喊了百多年,天下依舊姓愛新覺羅。

 為什麼?

 中國古代社會的生民百姓願景十分單一,就兩個字:平安。拆開解釋是:平穩,安全。平穩,春種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全:少於疾患,避於兵禍。說的粗俗點:有奶便是娘,給口飯吃就行。

 清代至少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順應了民意,也就安定了社稷。

 回到南宋,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又怎能坐視「王土」遭侵,「王臣」(民)遭奴?又怎能乞憐媾和,偷安一時?不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匹夫鹹有責,天子焉可不扛鼎天下?「南宋史觀」

 問題出在哪裡?

 一:宋高宗的煩惱。

 通常認為造成宋高宗與嶽飛君臣嫌隙的是因為一句口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

 謬矣。

 前半句「直搗黃龍」是嶽飛第四次北伐時在黃河南北捷報頻傳後的欣喜鼓舞之語{1},後半句「迎回二聖」最初卻是出自宋高宗的即位詔中有「同徯兩宮之復」之言。

 二聖是誰?宋徽宗與宋欽宗,也就是宋高宗趙構的父兄。

 迎回了二聖,自己這個皇帝還做是不做?

 二:秦檜是忠是奸?

 後世對秦檜的爭議主要在於宋金議和是致使中原陸沉的喪權辱國之舉還是延綿南宋一百五十年國祚的高瞻遠矚之見。

 秦檜是主和派毋庸置疑,議和分兩種:戰略性議和與投降式議和。

 秦檜最早也是傾向於戰略性議和,畢竟也是正兒八經進士及第出身,孔孟之道也是爛熟於心的。

 怎麼後來就「一投到底」了呢?

 「靖康之難」時,秦檜隨徽欽二帝受虜北上,金人對趙氏皇族、百官公卿視同牲畜,羞辱、奴役、濫殺······沒有盼頭的日子可能是會改變一個人最初的模樣吧?

 秦檜南歸後,敏銳的捕捉到了宋高宗內心輾轉反側的那個點(迎回二聖),諂媚上位後,不遺餘力的排擠朝內主戰派、阻撓前線戰事順利推進。這裡面似乎有那麼一點貓膩(背宋降金),但不可否認的是,秦檜做下的一切,都來自高宗的默許。秦檜死後哀榮,贈諡「忠獻」也就有理有據了。

 嶽飛與秦檜,這就都是大大的忠臣了?

 對,也不對。

 於宋高宗個人而言,秦檜是比嶽飛更忠心、更知心、更聽話的臣子,也許在秦檜心裡,「天、地、君、親、師」,「君父」,「名正言順」的更應當排在第一位。

 於整座大宋天下而言,嶽飛救百姓於水火,解蒼生於倒懸,才有「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的涕淋之聲。秦檜賣國求榮,屈害了「嶽爺爺」,自是大大的奸惡之徒了。

圖|電視劇《精忠嶽飛》

 真是難吶!

 天下與皇帝,孰輕孰重?



 全社稷與存君王,誰是誰非?

 施展在《樞紐:3000年的中國》中這樣寫道:「天子不再是一家之私主,而是四海之共主,所承載的不再是一姓之興衰,而是天下之運數」。

 解釋一下:

 天子領受天命執掌天下(受命於天),「天命」具象化到精神層面,是萬民的期冀與擁戴;

 因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所以「天命」常「無常」;

 想要成為「天命所歸」之人,必須做到「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德」是「仁」、是「義」、也是「道」,所謂「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就是這樣的道理了。{2}

 講的再白話一點:

 天下是客觀存在的一切因果主體,沒有天下,就沒有天下人主觀創造的天命之說;

 沒有天命,天子執掌天下也就名不正,言不順;

 「有德者」、「有道者」才有資格成為天子;

 天子自然而然會欣然承接天命,戍護邦畿,澤被凡眾,達到功垂竹帛的圓滿境界。

 答案很明顯了:

 你趙家確實在今朝口銜天憲,獨掌乾坤,但只有一個「趙」,也編不出一本《百家姓》來。

 我嶽飛這輩子想的,也就是讓姓錢的、姓孫的、姓李的······都能活的自在點。

 最起碼,活著的時候像個人,死了的時候,能穩穩噹噹的埋在自家祖墳裡

圖|電視劇《精忠嶽飛》

 人活一輩子,有的人生下來就是當皇帝的命。有的人到咽氣都不知道汴京城裡的酒是什麼滋味。有的人一世都在向黃土麥穗秦腔討生活。有的人春雨裡種稻穀掃塘泥,秋風中收滿米嘬蟹黃。

 還有的人,想死在更南,死於更北。做的,是為天下雪中送炭的事情!

 嶽飛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耕之家,父親嶽和早故,留下他和母親姚氏,還有幾個年幼弟妹,在兵荒馬亂的年頭裡相依為命。

 長兄如父,原本嶽飛應該挑起的是這個家的擔子,侍奉娘親,攜育手足,娶妻生子,延續香火。日子雖然平淡,也能有個溫飽。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聖人說的總不會有錯吧?

 是沒錯,但有些事一碼歸一碼,不是這麼個道理。

 國破山河不在,城春草木徒深,四顧望去,茫然無措:回家的路,又在何方?

 哪裡有那麼多弱冠之年便以天下為己任的高談闊論?

 想守候的,不過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最難割捨的事物罷了。

 因為想保家,所以必須衛國。

 因為想衛國,所以必須護住這片天下。

 嶽飛這北望中原的二十年,三度投戎,先從劉韐,再歸宗澤,最後拉起了屬於自己的「嶽家軍」。

 說他走的坎坷,走的跌跌撞撞:忠言復土,幾度逆耳,罷錄除籍;力反和議,幾遭辭封,不允不聽。

 說他走的平坦,走的順順噹噹:三十二歲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建節者。

 嶽飛的抗金之功不作過多贅述,收復建康、襄陽六郡、商、虢之地;背嵬軍郾城、穎昌大破金兀朮「鐵浮屠」、「拐子馬」······早已共知於黃髮垂髫,書成《說嶽》,膾炙人口,傳頌不絕。

圖|電視劇《精忠嶽飛》

 天不假年,徒嘆奈何的是:為什麼僅僅一朝君王后,嶽飛沉冤便得昭雪?真的是這世間最捉摸不透的就是人心嗎?

 嶽飛在宋孝宗在位時期得到的平反追諡,乍看上去是朝野上下的痛定思痛,實則是借拔高嶽飛的丘山之功來凝聚一時激昂的民族情緒,使「隆興北伐」獲得最廣泛的民族支持。雖然最後得到的結果不過是另一個「澶淵之盟」,但嶽飛的死在精神層面體現了另一重蒙塵許久的深意。

 「紹興」、「隆興」兩度和議後,宋金息兵止戈,各自致力於重振因窮兵黷武而支離破碎的民生經濟。南宋因為佔據富庶肥沃的長江南岸,天然的地理條件加上吃到了和平帶來的發展紅利,復甦的尤為迅猛。

 因為烽火狼煙斷弦許久的儒學篇章,也再一次,奏響了更為綿長悠遠的治世之音。

 接續上前譜的,正是儒家繼孔、孟、荀三聖后繼往開來的理學集大成者: 朱熹。

 朱熹的理學思想與立書著述精妙艱深,同道者甚少而斷章取義者甚多,有意或無意的忽略了朱熹在「為往聖繼絕學」的同時,也從未停止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從而成就「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大願景。

 從年鑑學派研究方向出發,朱熹與嶽飛,在歷史錯綜複雜的脈絡體系中絕非處於兩不相交的不同領域。

 嶽飛離世時朱熹年方十二,幼年的朱熹親身經歷了南宋初年的動蕩時局,親眼目睹、聽聞了嶽飛揮師北伐的壯懷激烈與含冤九泉的黯然銷魂,但後來朱熹入仕應詔所陳「外攘夷狄之復仇大義」,不能說是因為感念「飛之遺風」,所以才有此論。

 歷史演變所依據的是結構 —— 功能關係,而非因果循環關係,是因為在「道」、「德」、「仁」、「義」所構成的精神世界中,嶽飛與朱熹殊途同歸,前者致力於通過世俗戰爭重築中華民族之萬裡長城,後者則試圖通過天理學說重塑中華民族之意志堡壘。

 終極目的只有一個:中興社稷。

圖|電視劇《精忠嶽飛》

 當「宋儒因其政治上的不得志,得以對現實政治保持疏離與批判,在現實之外確立不可移易的倫理標準,以此來格君心,正天下」後,中華民族實現了精神的普遍自我反思,廟堂之高因此相濡於江湖之遠,嶽飛的精神重生,理所當然的到來了。{3}

 今日的中國,早已完成了對單一漢民族主義的超越與突破,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的和諧共處完美延續了中國傳統史觀的基礎信念:大一統。

 嶽飛的「精忠報國」便再無用武之地了嗎?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裡,令狐衝說:「我要退出江湖,從此不問江湖之事。」

 任我行反問他:這個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

 嶽飛那時候的江湖,是宋與金。

 後來的江湖,是封建、專制與共和、民主。

 這會兒的江湖,天更黑,水更渾。

 中國,不等候炬火。

 

 十四萬萬中國人,十四萬萬點光!


 中國,一如往昔,以和為貴。



 旦有犯我中國者,雖遠必誅!

 

參考資料:

{1}. 元 脫脫 阿魯圖·宋史·嶽飛傳:「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2}. 春秋 孔丘·禮記·經解

{3}. 施展·樞紐:3000年的中國

相關焦點

  • ​精忠嶽飛之《小重山》
    精忠嶽飛之《小重山》作者│張建勳衝鋒陷陣嶽家軍不是擺設,橫槍立馬鵬舉不惜百死。自古忠孝兩不全,遠離故土遠離家,為的是天下蒼生的安居樂業,為的是萬裡河山的相併統一。一日十二道金牌召我班師回朝,收復的失地,拱手相送。悲奮之餘,仰天長嘯:「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君命難違,馬蹄南去的瞬間,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
  • 觀《精忠嶽飛》有感
  • 周華健黃曉明將助陣《精忠嶽飛》慈善交響音樂會
    《精忠嶽飛》全劇音樂由著名華裔電影作曲家王宗賢作曲,目前這些音樂被改編成大型交響樂組曲並將進行慈善演出,屆時周華健、黃曉明等明星將獻唱。
  • 電視劇《精忠嶽飛》的歌曲合集賞析,悠揚動聽
    《精忠嶽飛》主題曲《精忠報國》電視劇《精忠嶽飛》主題曲(瀟瀟雨未歇)——周華健 蘇慧倫獻唱:抬望眼 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莫等閒 臣子恨 何時滅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黑龍《精忠嶽飛》盪氣迴腸,值得收藏!
  • 丁子峻演皇帝向陳寶國學習 《精忠嶽飛》熱播
    網易娛樂9月10日報導 由唐季禮監製、鞠覺亮導演、黃曉明、林心如、丁子峻、羅嘉良等主演的古裝歷史電視劇《精忠嶽飛《精忠嶽飛》作為2013年暑期檔最受期待的一部歷史題材電視劇,嶽飛、皇帝趙構、秦檜等角色第一次在熒幕上的亮相也引發了諸多期待與關注。首次將「皇帝趙構」搬上螢屏,對於丁子峻來說也是頗受壓力,談及這方面時,丁子峻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像陳寶國一樣被信任的演員。當皇帝,生於亂世都比生於末世強。
  • 精忠嶽飛將播女主角傳不和劇照曝光:林心如含淚劉詩詩淡定
    精忠嶽飛將播女主角傳不和劇照曝光:林心如含淚劉詩詩淡定 發布時間: 2013-07-02 17:21   來源: 看看新聞網   進入電子報   日前,由黃曉明、吳秀波、邵兵、林心如、劉詩詩、鄭佩佩、張嘉倪
  • 2013年電視劇盤點 "精忠嶽飛"被評最平淡無味
    2013年電視劇盤點 "精忠嶽飛"被評最平淡無味   對電視劇而言,2013顯然不是「大年」,缺乏像《亮劍》《潛伏》《甄嬛傳》那樣能絕對引領口碑和收視的大劇,《趙氏孤兒案》《楚漢傳奇》《精忠嶽飛》等幾部被寄予厚望的大製作紛紛落馬,但依然有不少特色劇湧現
  • 穿幫鏡頭:《精忠嶽飛》中的英文紋身,鄧倫古裝劇中的手機!
    穿幫鏡頭:《精忠嶽飛》中的英文紋身,鄧倫古裝劇中的手機!穿幫鏡頭1這匹馬的位置感覺很不正常,正常馬嘴不應該是在馬槽上嗎?這馬的頭都超出馬槽那麼多了,這應該是P圖沒P好。穿幫鏡頭2在《精忠嶽飛》這部劇中,金兀朮由韓國影星劉承俊飾演,在這個鏡頭中,我們可以看見他胳膊上的紋身,這英文字母和十字架是不是不太合適啊。穿幫鏡頭3《家有兒女》相信每個人都應該看過吧,裡面的夏東海非常喜歡寫作,但是他總被退稿,但是這個退稿信中,不僅敷衍,還打錯字了。
  • 精忠嶽飛,一個悲劇的誕生
    精忠嶽飛,一個悲劇的誕生「莫須有」悲劇如何誕生?千古之下,人們在嗟嘆之餘,發現諸如幹涉立儲、犯上抗命、反對議和、坐擁重兵這些理由似乎沒有一條能單獨證明「嶽飛必須死」這一結論。在冤案存在多處疑點、歷史細節已經不可能還原的情況下,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成了人們能夠接受的唯一解釋。
  • 撞臉王凱,《精忠嶽飛》飾演英雄將領韓世忠的邵兵來頭竟然這麼大
    2012年參演電視劇《精忠嶽飛》,飾演英雄將領韓世忠
  • 宋高宗為何恨嶽飛入骨?嶽飛死後兩年,他的軍師揭開秘密
    1133年,宋高宗趙構在臨安召見了嶽飛,厚加賞賜,同時還親自書寫「精忠嶽飛」四個字,作為嶽家軍的旗幟。可見當時,宋高宗對嶽飛是多麼的信任!可是八年後,宋高宗卻下旨,將嶽飛賜死,嶽雲、張憲等人處死!那麼嶽飛在此期間,到底做了什麼事,讓宋高宗對其恨之入骨呢?
  • 唐季禮黃曉明釋疑:嶽飛背上為什麼不是"精忠報國"
    《精忠嶽飛》海報   昨日,安徽衛視在北京舉行了《精忠嶽飛》全國新聞發布會。總監製唐季禮、總製片人徐佳暄,攜主演黃曉明、羅嘉良、鄭佩佩、丁子俊、張嘉倪,周斌等現身。   這個「嶽飛」會是什麼樣的人?   對於此前多部歷史劇都不免瘋狂改編的現象,黃曉明則自信表示:「《精忠嶽飛》幾乎是忠於原作的,大家都是想看到歷史上最真實的那個嶽飛。」在《精忠嶽飛》劇中,林心如飾演的是嶽飛妻子李孝娥,其中還有諸多女性角色。黃曉明稱,「嶽飛是個有原則的人,對妻子的感情一定是專一,即使遇到紅顏知己,也要將責任放第一位。」
  • 嶽飛背上刻的是「盡忠報國」 唐季禮:古人錯了
    又有網友加入科普,「這是因為宋高宗趙構為了表彰嶽飛的戰功,曾御賜手書的『精忠嶽飛』四字給他作旗幟,所以後世的人就將二者混淆了。」  網絡口水混戰,電視上扮演嶽飛還不過癮的黃曉明,也通過一段劇中臺詞回應此事:「我娘在我背上刺字:盡忠報國,何謂忠?勿忘國恥,光復中原!何謂國?萬千黎民父老鄉親,他們在哪裡祭拜祖先,他們為哪裡吟詠詩詞,哪裡就是我們的國。
  • 《逆水寒》九萬裡風鵬正舉伏羲通寶什麼時候開放 九萬裡風鵬正舉...
    導 讀 逆水寒九萬裡風鵬正舉伏羲通寶開放時間是當前版本的逆水寒玩家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這個版本的很多東西相比較從前都有很大的變化
  • 劉蘭芳:嶽飛可以說是完美男人精神有現實意義
    藝術源頭始於津夫妻雙雙闖碼頭「您一說採訪,就勾起我們年輕時的美好回憶了,」王印權熱情地對記者表示,「用劉蘭芳的話說,在她的藝術生涯中,天津是個『鐵門檻』,不闖天津這個曲藝大碼頭,不過愛戲懂戲的天津觀眾這一關,就算不上出師;過了天津這一關,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 以嶽飛事跡為題材的戲劇為何在明朝大受歡迎
    嶽飛作為南宋抗金名將,其事跡以各種形式流傳坊間,尤其在嶽飛因「莫須有」罪名遭殺害的不久後,便有梨園子弟們搬演「戲曲」,諷刺殺害嶽飛的元兇。以嶽飛事跡為題材的劇本在不久後出現於劇壇,即南戲《東窗事犯》。《東窗事犯》全稱《秦太師東窗事犯》或《秦檜東窗事犯》,出於南宋末年的一位杭州人手筆。劇本從嶽飛大破金兵、金兀朮勾結秦檜將其害死寫起,到秦檜受冥誅、嶽飛冤案得昭雪為止。
  • 由《精忠嶽飛》來看,武穆死於風波亭的幾個致命錯誤
    該電視劇以不輸於電影的打鬥,演員投入煽情的演繹,使得那個在西湖邊上安靜了數千年的嶽飛再次被全國人民所提及,除了嶽飛奮勇殺敵的血性之外,搭配自己感情生活,使得觀眾在戰場的刀劍無情之外找到了一絲款款溫情,結尾以武穆慘死而收場。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嶽飛死的真的全都是趙構和秦檜一手造成嗎?其實,嶽飛自己也犯了幾個致命失誤,為其英勇又慘澹的一生埋下了伏筆。
  • 《精忠嶽飛》:嶽飛為何被移除課本?還取消「民族英雄」的稱號?
    提起嶽飛,大家對他已經不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將,他生於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經歷過「靖康之恥」的嶽飛,有抗金之志,他還把抗金作為一生的一項偉大事業,三次參軍,十年北伐收復鄭州,洛陽等地,他率領的嶽家軍與大大小小的金兵戰鬥數百次,所向披靡!
  • 網友吐槽暑期神劇多 嶽飛北伐用解放軍地圖(圖)
    《精忠嶽飛》因為是內地第一部嶽飛題材電視劇,而備受期待。但因該劇出現了金人肩膀文英文、解放戰爭地圖變抗金地圖、大慶殿乾清宮分不清等穿幫鏡頭;五兩銀子只夠買一隻雞、一次戰役要裝配460門炮等獨特歷史觀,也讓《精忠嶽飛》成為近期吐槽大作。無獨有偶,同期另一部歷史劇《新洛神》因臺詞直白得像小學生對話、造型奇特被稱作「超級賽亞人」、加上曹操父子三人為奪甄宓而爭天下的離奇設定也收穫「暑假第一神劇」之稱。